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6章

宣統元年。己酉。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庚戌。兩江總督端方奏、薦舉陸軍人材兩江督練公所總參議記名協都統正參領舒清阿、軍咨處副使正參領哈漢章、軍學司司長正參領良弓滟<兪>滟弓、軍制司司長正參領易迺謙、軍咨處第一司司長正參領盧靜遠、江陰要塞工程局總辦候選道章亮元、教練處總辦奏留兩江補用道陳琪、以上多系湖北江南學生。其局干雖有不齊。材智實皆出血乣。優加擢用。有補時艱。下陸軍部知之。

又奏、京師圖書館為中外觀瞻所系。惟善本秘籍。至為難得。東南文物薈萃之區。當經購定浙紳姚氏藏書一千零十一種。皖紳徐氏藏書六百四十一種。計共十二萬九百余卷。赍送學部驗收。書價共銀二萬兩。由財政局籌給。下部知之。

賞署農工商部右丞左參議祝瀛元、外務部左參議周自齊、候補三四品京堂署農工商部左參議誠璋二等第二寶星。直隸候補道馮國勛二等第三寶星。

賞出使比國大臣楊樞二等第一寶星。

辛亥。孝誠仁皇后忌辰。遣官祭景陵。

引見廷試游學畢業生。得旨、進士黃德章、陳振先、洪镕、程樹德均著授為翰林院編修。虞銘新、朱獻文、李盛銜、彭世俊均著授為翰林院檢討。王孝絪、張煜全、胡棟朝、顧瑯均著改為翰林院庶吉士。顧德鄰、章毓蘭均著以主事按照所學科目分部補用。舉人齊鼎恒、彭敬時、程良楷、陳海超、趙連璧、朱孔文、馬德潤、陳同紀、吳炳樅、張春濤均著以主事按照所學科目分部補用。楊霆垣、林先民、王治煇、陳承修、周珍、許炳<辶黎>方土、黃汝鑒、鄧镕、齊鼎頤、程蔭周、曹文淵、汪與準、胡文藻、李鳴謙、黃右昌、陸家鼎、吳憲仁、朱紹濂、鄭浩、陳官桃、王家駒、何福麟、徐敬熙、鄭聯鵬、金慶章、徐世勛、孫成均著以內閣中書補用。陳高第、王恩博、汪澐、蘇道衡、司駿、易國霖、陳亮熙、羅兆鴻、李振鐸、蔣以魁、盧弓滟<兪>滟弓、黎淵、莊澤定、方時翮、區樞、趙憲曾、段樹滋、徐鼎元、樊樹勛、卞頌元、鄭禮鏗、吳洪元、張書詔、楊華、王鎮南、黃成霖、吳秉釗、薛大可、安當世、胡國洸、均著以七品小京官按照所學科目分部補用。戚運機、李景圻、王永炅、錢家澄、于錫垚、劉崇佑、潘志滟喜、均著以知縣分省即用。葉于蘭著以七品小京官分部補用。孫云奎、郭祖培、于書云均著以知縣分省試用。舉人分部郎中陳應龍、范鴻泰均著按照所學科目分部。俟奏留后各以本部郎中即用。舉人分部員外郎陳家瓚、吳家駒、陳文哲均著按照所學科目分部。俟奏留后各以本部員外郎即用。舉人外務部候補主事林志鈞著以本部主事即用。舉人候選主事姚煥著仍以主事選用。進士大理院候補從五品推事廉隅著以從五品推事歸原衙門即用。舉人大理院候補正六品推事江庸著以正六品推事歸原衙門即用。舉人直隸試用道陳紹祖著仍以道員歸原省補用。

御史惠銘奏、方今學堂彳滟扁設。而成效難期者。非獨教導之不善。亦由考試之不嚴。平日于各科學。或增減鐘點。或顛倒時期。或某科久曠。或難易不勻。及至考試。照例先將講義呈報所司。每與原講功課不同。其弊一。考試命題。多由教員。即不免洩漏曲徇之處。其弊二。管理員教員每優給分數。以見好學生。或懷挾頂替。亦曲予寬容。其弊三。視學稽察等官有名無實。并不問內容與表簿是否相符。其弊四。非嚴定處分。力袪積弊。收效無期。下學部知之。

賞東省鐵路俄文學堂俄教習卜郎特三等第一寶星。

壬子。諭內閣、吏部奏、遵議廣西巡撫張鳴岐處分。議以降二級調用。不準抵銷一摺。張鳴岐著加恩改為降二級留任。

御史劉顯曾奏、宿州食鹽。上年奉部章每年加價四文。路費二文。民皆遵守。乃鹽局委員祝云翔勒令銅圓購鹽。改七五折。而各子店復短稱二兩。民有違言。則虛報搶劫。損失鹽斤。請兵彈壓。乘查辦委員李維源未到之先。串同局委丁鏜、王鴻陸、知州李銘楚私押紳商。勒照加價短稱辦法。匪特紊亂部章。而且幾釀大變。請飭查明辦理。得旨、交安徽巡撫朱家寶查覆。

考察憲政大臣于式枚奏、查普魯士分國家行政。自治行政區域。自治行政三級。為市、為鄉、為私領地、為第一級。自治基礎也。為縣、為市縣、為第二級。省為第三級。皆自治聯合體也。行政府純乎國家行政。不在三級自治之列。然實自治監督之司。普于歐美中自治最完備。而中央權力亦至堅強。省縣本國家行政區域。自治益增進。乃兼為自治聯合體。然聯合區域愈廣。自治權限愈嚴。蓋納自治于國政范圍之中。長官秉中央法令。行上級監督權。以謀行政統一。不得徇一方人之意見。故初級自治。國家不為置吏。任人自為。然國家法令。無論何時何事何地何人。皆有強制之力。國家行政、自治行政。其必受范圍于法令。受全權監督于地方政府鄉市之長皆由民選。市長由行政府認可。取決于府參事會。意見不合。則請命于內務大臣。鄉長由縣長認可。取決于縣參事會。縣長請命于國王。縣會亦可建議推薦。國王不得以遠籍者任之。省府之長。皆國王親任。省長與國務大臣同等。府初隸于省。后乃直接中央。舉國所同。普國百年前。所謂自治體團結。皆出中級人把持。上抗國家政權。下朘民人生計。晶宜加改革解散。而民人與國家始得直接。雖加重擔荷。而較中級武斷之日懸殊。如國道水道河堤耕地強制改良。以及博物美術之館。聾啞瘋癡養育之院。國家救濟貧病之所舊皆國政。今悉委之地方。而辦事需財。則政府常為地方留籌款之余地。故二十年來。舉地稅。房租。營業稅。財產稅悉歸地方收用。而地方自治完備。則財政亦愈精密。以豫算由地方起。而收國稅亦由地方代辦。纖悉不隱也。寬其資力既如此。嚴其法律又如彼。普人民比英法為服從。以法制獨善也。中國民情服從。根于質性。以樂事勸功尊君親上為本分。以犯上作亂為惡名。不盡由法令束縛。實本于名教自然。臣竊見憲政館所定城鎮鄉地方自治章程。條理詳明。于范圍權限。分析尤嚴。與普國法令同意。惟近日西學大盛。應采德國主義立法以制之時。誠不可不豫防其漸。普國自治以千八百八十三年七月地方行政法。及八月地方官職權法。為今全國通行畫一之法。茲于行政大綱及職任權限。依據兩法為主。約具條說。附列各表。期于詳明。繕單呈覽。下憲政編查館知之。

又奏、現所定各省咨議局章程權限。與普國地方議會制度不符。查憲政編查館原奏。所稱各國皆設上下議院于國都。即指資政院也。又稱其下直接地方議會。即指咨議局也。夫國會為參與立法之地。而地方議會僅其一部。無立法之權。于國家行政。得述意見。不得決可否。于自治行政。得決可否。不得與執行。即國會亦無裁判官吏之權。今細核咨議局章程條文。直以資政院為一國行政最高裁判之司。而咨議局立于一省行政唯一監督之地。又內外聯絡。國政民事皆入范圍。徵之各君主立憲國。無類此者。原奏謂議院代表輿論。又謂民權所在等語。考各國學說。代表國民全體者。一則見非一部分人私意。一則見議員不可徇一部分人私意。論國權者。有君主。國民。國家各主體。未聞有議院主體也。今以民權解輿論。又以議院為民權所在之地。將來對國家則以民權抗政府。對國民又以議院概輿論。所必至矣。原奏謂民權者。言之權。非行之權。而按語乃曰資政院實行解決之權。咨議局與督撫不得異議。何相刺謬也。原奏又謂議院攻擊政府。但有言詞。普魯士、日本憲法。載任免之權在君等語。查日本不認議院有彈劾之權。普國彈劾一條。未嘗實行。今議院既得攻擊。又得裁判地方行政。是原告與法官同一人矣。原奏又謂咨議局為地方自治與中央集權之樞紐等語。夫中央政府總監督全國行政。無論上級下級國政自治。莫不奉行。此總監督權。即地方分治與中央集權之樞紐也。今以咨議局當之耶。將合地方之權歸之資政院。則資政院既為中央國會。又為中央政府矣。將移督撫之權歸之中央政府耶。則咨議局既為中央政府之分體。而又自合于中央國會。不受政府干涉。以賣中央監督權。直民主聯國中一國家之資格矣。章程第三章常駐議員。若云比普國參事會。各種委員會。均有不合。第六章職任權限。第二十一條中論議決權。尤無限制。第四十六條咨議局議決之案。督撫不得駁。一駁則受資政院裁判。而資政院皆議局所舉之人。是不啻自為裁判矣。總其權限之大者言之。一于財政有監察權。有承諾租稅權。一于督撫有彈劾權。有任免權。一于立法有參與權。有審查權。若督撫不為之屈。則必至鬨爭。若聽其自為。則或多要挾。未有能善其后者也。然而頒行已半年。而中外無異議者何也。近日西風益競。而西術猶疏。以為必西國所通行耳。臣見普國諸博士閱此章程。莫不駭笑。臣今所陳。非一人之言。皆西國法學家之說。乃辯護西法。非詆訾西法也。得旨、憲政編查館妥議具奏。

載瀛等奏、禁煙辦法。先勸附近街市煙館改業。一面出示曉諭。使早為戒斷。設禁煙公所。將文武官員當堂查驗。其確無嗜好者。取具保結。其沾染煙奣<虘阝>亦者。分別已斷未斷。已斷者飭取永不吸食保結。未斷者寬予假期。限滿戒清。由公所調馬滟念。奴才等更有請旨。竊以禁煙一事。端在禁種。次則禁賣。凡屬旗營地面。煙館既已肅清。土膏亦應禁賣。當經查明營業鋪商存土若干。一律禁賣。勒限將存土運出境外。如有挾帶私販。立拏重懲。庶較禁吸尤有把握。至戒斷各員。遵章三個月加結一次。儻戒斷復吸。公所委員扶同徇隱。查出立即嚴倢<曰融><石木>下所司知之。

又奏、自上年五月設立禁煙公所并禁煙局。以為無力戒斷者入局服藥。惟是所需員役飯食薪水辦公紙張。購買戒煙丹丸藥劑。租賃房價等項。俱系設法籌墊。實無另款可籌計每月需銀二百六十四兩。請飭直督在司庫項下暫撥銀二千兩。用資接濟允之。

湖廣總督陳夔龍奏、查明湖北各署局未經報部各款。其隸于藩司者。曰清三成裁減役食二成。文職捐廉。科場經費。官役俸工。各屬公費。抵補藥厘。漕南贏余。督漕公費。其隸于江漢關道者。曰大油池捐。紅茶補厘。堡工經費。一五經費。發商生息。其隸于鹽法道者。曰雜款公費。淮鹽商捐雜款。應城井鹽新捐。厘金江工余剩款。善資捐款。其隸于善后局者。曰厘金甲款。新關余存公用。尖油厘金。籌防捐。船捐。漢鎮行戶商捐。質當練兵雜款捐以上外銷各款。或湊撥練兵。或接濟學堂。或津貼各署辦公。或籌備地方善舉。雖未報部有案。要皆實在應用之要需。請飭部一并立案。惟此項外銷款目。有已歷四五十年之久者。如需逐一造銷。實屬無從著手。懇準將光緒三十三年以前外銷各款。免其分年開報。以省繁牘。下度支部知之。

署江北提督王士珍奏、上年十二月奏添練江北巡防營隊。畫一餉章。自宣統元年起。改發餉銀。并增兵改餉兩項。共不敷銀一萬四千七百余兩。除裁減官弁勇丁薪糧銀九千四百余兩。尚不敷銀五千二百余兩。茲查江北舊設<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隊左右兩哨。計勇丁二百名。于光緒二十八年經前漕臣陳夔龍奏設。光緒三十一年復經前署提臣劉永慶奏請將此項<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隊。留補警察之不足。現警察改良。該隊仍擁<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隊之舊名。而不合警察之新章。擬自本年六月起。一律裁撤。計每年節省餉銀六千余兩。抵補巡防營餉。尚屬有贏無絀。歸于軍需案內核明造報。下部知之。

又奏、江北長河上下七百余里。湖面遼闊。稅關厘卡。所在皆有。故請派師船保護彈壓。自水師石滟駁船二十只。改作輜重隊后。遂無以應付。現輜重船只減除一隊。擬將騰出舊船。編作巡防水師一哨。歸左路巡防統領兼統。于江北防務實有裨益。其營制餉章。一準巡防步隊章程辦理。又奏、江北陸軍十三協于光緒三十三年三月編練輜重營。經前署提臣蔭昌奏明前左兩隊駐扎陸路。右后兩隊水路船只。系將清江水師正副營石滟駁船二十只改編。原為一時權宜之計。至去秋赴皖會操。察看水陸轉運情形。陸路車馱。用項較廣。水路船只。無須兩隊。現擬將水路輜重右隊改歸陸路后隊。仍用船只。于江北地勢轉運較宜。已飭十三協繪制輜重船圖式。向江南船廠定造兩艘。駛浦試用。如合式。再陸續添制。俾足一隊。目前仍暫用所改石滟駁船。藉資訓練。以免曠廢。均下部知之。

以惑血乣歙錢。不安本分。革湖北試用縣丞張星耀職。

予故伊<覀之>牛副都統兼塔爾巴哈臺參贊大臣安成優恤。

賞湖北教習日員鑄方德藏二等第二寶星。

癸丑。夏至。大祭地于方澤。遣肅親王善耆恭代行禮。

諭軍機大臣等、都察院代奏、翰林院檢討范桂萼等以已故知府淩松林兩世循良。一門忠孝。臚陳事實。請宣付史館立傳。專祠列入祀典呈一件。著禮部議奏。

又諭、都察院代奏、湖北舉人曹林條陳學務弊竇一摺。下學部知之。

改鑄熱河赤山夆直隸州知州、赤山夆州吏目、大廟巡檢印信。從都統廷杰請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安市| 北京市| 延寿县| 加查县| 普兰县| 象州县| 信宜市| 衡阳市| 泰和县| 萝北县| 塔城市| 稻城县| 辽源市| 曲松县| 井冈山市| 双辽市| 思南县| 舒城县| 莱西市| 镶黄旗| 清新县| 延庆县| 大丰市| 习水县| 怀来县| 分宜县| 绥德县| 乌兰察布市| 昭通市| 成安县| 高唐县| 巩留县| 迁西县| 象州县| 工布江达县| 读书| 博兴县| 镇雄县| 阿城市| 揭阳市| 民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