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三年。辛亥。十一月。甲子朔。遣官祭先醫之神。
諭內閣、立憲政體。于奏事限制頗嚴所以定政治之方針。保持行政之統一。前經內閣奏準停止入對奏事清單。即本此意。所有嗣后例應奏事人員。于奏事章程未定以前。關于國務有所陳述者。均暫呈由內閣核辦。毋庸再遞封奏。以明責任而符憲政。
又諭、內閣代遞軍咨大臣督師大臣會奏、現在京師各軍云集。難免時相齟齬。且有游勇逃兵。逗遛混奣<虘阝>亦或句串構亂。擬設京防營務處。聯絡各軍。稽查匪類。遇有逃兵游勇暨不逞之徒。訊有確據。即按軍法懲辦。請派陸建章充京防營務處差等語。著依議。
又諭、電寄袁大化。內閣代遞電奏悉。現在部庫同一拮據。勢難籌撥著該撫設法維持。逸之危局。一俟借款有著。即由度支部迅速勻撥。
又諭、電寄長庚。內閣代遞電奏悉。甘省庫空如洗。待餉孔殷。自屬實情。惟部庫同一拮據。前次匯銀十萬兩。系于無可騰挪之中。勉為撥付。該督即就此款撙節動用。暫救目前。一俟借款有著。即著度支部設法陸續匯寄。
又諭、電寄長庚。據內閣代遞電奏、請將開缺涼州鎮總兵岳登龍留營效力等語。著照所請。
御史歐家廉奏、竊自監國攝政王懇請辭位經蒙。隆裕皇太后俯準所請。嗣因撫臣陳昭常等電奏以政權不一宮廷不和等詞漫相窺測。又蒙隆裕皇太后懿旨。明白宣示。凡屬臣民。當無異議然臣竊就今日事勢觀之。則以為天下之惑未止而朝廷所以解天下之惑者。尚未有以處之也。今之惑者。非獨陳昭常諸人。亦非獨政權不一宮廷不和諸事而已。自資政院以十九信條。削盡君權。天下嘩然。以為不可。乃未幾以實行憲政。盡罷親貴。易大臣。人心益疑。未幾又以組織內閣。停止奏事入對撤銷直日。人心愈疑。以為實權既去。空文亦亡。朝廷自此替矣。今又并監國攝政王去之。徒使我皇上以一孺子。<遌-虧于>凡然獨處于內。諸臣累然屏奣<虘阝>亦于外。內外隔絕。上下不通。甯知復取我君父置于何地。杞人憂天而悲。嫠婦恤周而泣。此不能不惑者也。方今海宇分崩。叛逆四起。存亡危急。即在目前。亂臣賊子。布滿肘腋。而適有此舉動。嫌疑之中。又嫌疑焉。愚者固憂司馬昭之心。賢者亦疑伊尹之志。此又不能不惑者也。臣愚以為欲解今日之惑。必有以處前日之事。欲處前日之事。必有以尊君父之位。而慰臣子之心。如必不得已。則請去監國之號。仍以醇親王暫行攝政。以示貶損。如諸臣帶罪圖功之例。袞衣東歸。風禾盡起。此上策也。如又不得已。則請吁懇隆裕皇太后臨朝訓政。凡遇有大事。然后上請。如光緒年閑慈禧皇太后歸政之后仍留訓政之例。有宣仁之慈愛。庶成元祐之中興。此中策也。如又不得已。而二者皆不可行。則只有請遵奉懿旨。將頒布詔旨蓋用御寶及覲見典禮率同皇帝將事各節發交各衙門恭議。并妄擬數事。一請增入各項大禮。一請添派近支親王為太保。一請議定太保應行事宜。著為令典。頒示天下。使知明堂不毀。王制猶存。告朔雖停。餼羊尚在。則天下之人。知有一蝱滟戔之延。猶未絕望。如此猶不失為下策。不然者。愚民無識。杯弓蛇影。何疑不生。一犬吠形。百犬吠聲。何說蔑有。<圭黽>滟兄先皇帝以宗廟社稷付托皇上。以皇上付托監國攝政王。今陵土未乾。顧命之辭言猶在耳。而一旦變易若此。茍有人心。能不流涕。甯知四海之內吉兇禍福何若。萬世之后是非何如。茲事體大。未可草率。疏入留中。
乙丑。諭內閣、請派大員前往庫倫查辦事件。前因蒙佛宣布獨立。三多率官兵出境。當將三多革職。聽候查辦。派蝱滟朋楚克車林掌庫倫辦事大臣印信。究未得該處實在情形。朝廷殊深廑系。著派車臣汗部落盟長札薩克多羅郡王多爾濟帕拉穆、科布多辦事大臣桂芳、作為查辦大臣。迅速前往庫倫。將該處詳細情形。查明電奏。并將蒙血乣商民。妥籌撫輯。設法維持。以保大局。
又諭、內閣代遞四川京官法部左丞曾鑒等呈稱、川亂尚熾。請添派在籍正紳。就近先行宣慰。并會同地方大吏。各屬紳民。整飭團練。防緝土匪。以弭亂源等語。川省文電不通。將及兩月。朝廷殊深懸系。該左丞等所陳辦法。系為宣布德意保<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桑梓起見。均屬可行。著照所請。派四川在籍紳士前署湖北提法使施紀云。裁缺光祿寺少卿陳鐘信就近籌辦團練事宜。并先行宣慰。江蘇候補道孫鴻猷、弓滟<兪>滟弓德院二等秘書官張名振。均準其自備資斧前往。會同在籍各紳。妥速籌畫。并著施紀云等將近日川亂情形。設法先行電奏。
又諭、電寄長庚。據內閣代遞電奏、十月十四日。西甯城南匪首任得惠等祭旗造反。經總兵張定邦馳往剿捕。賊血乣奔潰等語。此次該土匪等糾約千人。勢甚猖獗。經張定邦親率馬步隊。奮力晶宜戰。擒獲多名。奪獲馬匹器械無算。實屬奮勇異常。所有出力員弁及紳董等。準其擇尤保獎。以示鼓勵。
以前郵傳部左參議張元濟為學部副大臣。
命山西布政使王慶平開缺來京。以提法使李盛鐸為布政使。以奔天高等審判廳廳丞許世英為山西提法使。
丙寅。諭內閣、代遞林紹年奏、假期屆滿病仍未痊懇請開去差缺一摺。弓滟<兪>滟弓德院顧問大臣林紹年。著再賞假一個月調理。毋庸開去差缺。
又諭、內閣代遞貝勒載濤等奏、頒發爵章。請移內閣核辦。從之。
丁卯。冬至。祀天于圜丘。遣豫親王懋林恭代行禮。
內閣、代遞馮國璋奏、接統禁<目辟>行<匧心>口<韋未><夗貝>軍日期。報聞。又奏、請先刊用木質關防。并懇另頒銅質關防。從之。
戊辰。諭內閣、代遞順天府奏、擬請變通懲辦匪徒一摺。著照所請。俟地方平靖后。即照定章辦理。
又諭、電寄趙爾巽。據內閣代遞電奏、假期屆滿。病仍未痊。懇再賞假等語。現在事機萬緊。東三省地方。尤關重要該督病尚未痊。彌殷廑系。著再賞假十日。趕緊調治。遇有緊要事件。仍宜親自處理。一俟病痊。即行奏聞銷假。
以城陷殉難。予廣東潮州鎮總兵趙國賢優恤。如提督陣亡例。子玉堂。以主事用。尋謚忠壯。
己巳。莊順皇貴妃忌辰。遣官祭園寢。
諭內閣。內閣代遞秦炳直呈稱戰雖屢勝。城不能守。請從嚴治罪等語。廣東陸路提督秦炳直。素秉公忠勤勞久著。此次變生意外。地方不守。原系咎有應得。惟該提督志向堅定。始終不渝。輾轉脫離。束身歸罪。尚屬情有可原。著開缺加恩免其治罪。并著迅即來京。以備任使。至所稱管帶守備何培清。在博羅縣守城苦戰。中槍身死。幕友優附生何承鑫。府城將限。自縊而殞。均屬忠義可嘉。著該衙門查例從優議恤。
又諭、電寄段祺瑞、內閣代遞電奏悉。署安襄鄖荊道湖北試用道喜源。著即行革職。準其留營效力。
又諭、電寄齊耀琳。據電奏、初三日夜分。有匪徒在省城內外。分頭放火。糾約起事。經先期探聞。分派兵警。嚴密防范。當于起火地方。拏獲匪首張鐘端等多名。訊據供稱糾黨一二千人。約期放火搶劫衙署局庫。供詞確鑿。已將匪首張鐘端等、按軍法懲治等語。辦理尚屬迅速。齊耀琳著傳旨嘉獎。仍應加意嚴防。以靖地方。
又諭、電寄統領官趙倜。內閣代遞電稱、六戰皆勝。力疲彈空。退駐靈寶。亦屬咎有難辭等語。趙倜著摘去頂戴。立功贖罪。
署吉林民政使鄧邦述解職。以奉天交涉使韓國鈞為吉林民政使。
實授許鼎霖為奉天交涉使。
以南京戰勝出力。賞湖南候補道甘常憲、徐州鎮總兵張文生、記名總兵楊紹寅、陳德修、殷恭先、袁爵麟、尹占魁、周金城、吳起恒、呂鳳山、劉義章、補用副將趙會鵬等、巴圖魯名號。
以克復漢口出力。賞馬隊第二標統帶官賈德耀、石滟駁二標統帶官崔霈、十三標統帶官王賓、馬四標統帶官張九卿、步隊第六標統帶官康宗仁等、巴圖魯名號。
庚午。諭內閣、電寄安徽布政使倪嗣沖。據內閣代遞電奏、官軍克復潁州府情形。據稱匪首張是輪即張夢磔、本系積年會匪。此次占踞潁州。奸殺焚掠。慘無人理。迨至官軍進攻。復據城抗拒。兇狡異常。經官軍分路進攻。招撫叛弁。截斷外援。進薄城下。力戰五日。始將潁州府城克復等語。該藩司督率有方。將士用命。攻克堅城。深堪嘉尚。倪嗣沖著賞給額爾德穆巴圖魯勇號。所有傷亡兵丁團勇。及出力員弁。著即查明。分別奏請給予恤獎。其朱兆勛徐金城二員。悔罪歸誠。立功自效。應準赦其既往。一體獎敘。程恩普求撫出于至誠。并準如所請。責令立功自贖。
內閣代遞典禮院直學士曹廣權。奏假期屆滿。病仍未痊。懇請開缺。允之。
辛未。諭內閣、電寄齊耀琳。據內閣代遞電奏、竄匪襲破永甯縣城。派河北鎮馬金敘等、率隊赴援。二十八日。克復縣城。請將異常出力之游擊羅其祥等、先行給獎。并將永甯縣知縣石作棫革職。隨營效力等語。著照所請。
直隸總督陳夔龍奏、假期屆滿。病仍未痊。懇請開缺。得旨、著再賞假十日。安心調理。毋庸開缺。北洋為京師門戶。現值事機危迫。正資坐鎮。該督務當力任其難。毋得遽萌退志。用副倚任而安血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