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四月癸亥,減廣東海關稅額。己巳,詔溫郡王延壽行止不端,降為貝勒,貝子袁端削爵。壬申,以貝子蘇努管盛京將軍。癸酉,上閱漕河。
五月甲戌,武清民請筑外堤。上曰:“筑外堤恐損民田。”民曰:“河決之害,更甚于損田。”上曰:“水潦將降,暫立木椿護堤,開小河泄水,俟明春雨水前為爾等成之。”癸未,上還京。壬寅,裁上林苑。以李林盛為陜西提督,張旺為廣西提督。是月,策旺阿拉布坦上言與哈薩克構兵,及將丹津鄂木布拘禁各緣由。命示議政大臣。
六月辛亥,移吳英為福建水師提督。丁巳,改四川梁萬營為化林營,設參將以下官。己未,云南巡撫石文晟奏三藩屬人奉旨免緝者,準其墾田應試。從之。
秋七月癸酉朔,張玉書丁母憂,以吳琠為大學士,王士秅為左都御史。辛卯,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癸巳,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己亥,以盧崇耀為廣州將軍,殷化行為廣東提督。庚子,以蘇爾發為滿洲都統。辛丑,上奉皇太后東巡,取道塞外。
八月癸丑,上奉皇太后臨幸喀拉沁端靜公主第,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甲子,皇太后望祭父母于發庫山。己巳,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湖南山賊黃明犯靖州,陳丹書犯茶陵州,官兵討平之。
九月壬申,上次克爾蘇,臨科爾沁故親王滿珠習禮墓前酹酒,孝莊皇后之父也。癸巳,上駐紥星阿。賜黑龍江將軍薩布素等金幣冠服。庚子,停盛京、烏拉本年決囚。
冬十月癸卯,上行圍,射殪二虎,其一虎,隔澗射之,穿其脅。丁未,上行圍,槍殪二熊。是日,駐蹕輝發。己酉,裁云南永寧府,置永北府。癸巳,上駐蹕興京。甲寅,上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改貴州水西土司,置大定、平遠、黔西三流官。丁巳,上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勛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亦都墓。免奉天今年米豆。壬戌,上奉皇太后回鑾。
十一月癸未,上奉皇太后還宮。丙戌,詔曰:“朕巡幸所經,敖漢、奈曼、阿祿科爾沁、紥魯特諸蒙部水草甚佳,而生計窘迫,蓋因牲畜被盜,不敢夜牧耳。朕即遣郎中李學圣等往為料理,盜竊衰止。其他處蒙古亦宜照此差遣。旗員有原往蒙古教導者,準其前往。命盜各案,同聽決之。”庚寅,以張鵬翮為江南江西總督。
十二月辛丑朔,命徐廷璽協理河務,命尚書馬齊,侍郎喻成龍、常綬察視河工。庚戌,諭宗人府:“閒散宗室,材力幹濟,精于騎射,及貧無生計者,各察實以聞。”詔官民妻女緣事牽連,勿拘訊,著為令。改四川東川土司為東川府,設知府以下官。戊午,詔八旗察訪孝子節婦。己未,以巴錫為云南貴州總督,馬自德為京口將軍。己巳,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福建、浙江、湖廣等省三十五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三十八年己卯春正月辛卯,詔:“朕將南巡察閱河工,一切供億,由京備辦。預飭官吏,勿累閭閻。”
二月壬寅,詹事尹泰以不職解任。癸卯,上奉皇太后南巡啟鑾。戊申,以天津總兵潘育龍訓練有方,賜御服貂裘。
三月庚午,上次清口,奉皇太后渡河。辛未,上御小舟,臨閱高家堰、歸仁堤、爛泥淺等工。截漕糧十萬石,發高郵、寶應等十二州縣平糶。壬申,上閱黃河堤。丙子,車駕駐揚州。諭隨從兵士勿踐麥禾。壬午,詔免山東、河南逋賦,曲赦死罪以下。癸未,車駕次蘇州。辛卯,車駕駐杭州。丙申,上閱兵較射。戊戌,上奉皇太后回鑾。
夏四月庚子朔,回次蘇州。詔免鹽課、關稅加增銀兩,特廣江、浙二省學額。乙巳,以丹岱為杭州將軍。己酉,車駕次江寧。上閱兵。庚申,次揚州。辛酉,以彭鵬為廣西巡撫。丙寅,渡黃河,上乘小舟閱新埽。
五月辛未,次仲家閘,書“圣門之哲”額,懸先賢子路祠。乙酉,上奉皇太后還宮。丁亥,以馬爾漢為左都御史,王鴻緒為工部尚書。
六月戊戌朔,起郭琹為湖廣總督,以鎮國公英奇為蒙古都統。
秋七月甲申,河決淮、揚。
閏七月戊戌,敏妃張佳氏薨。誠郡王胤祉其所出也,不及百日藄發,降貝勒。癸丑,先是,苗賊黃明屢報獲報死,仍報犯事。至是,遣官按鞫,并其夥陳丹書、吳思先等三十馀人誅之。其奏報不實之督撫麻勒吉等降黜有差。上巡幸塞外。
九月丙午,上還京。丙辰,上御經筵。改揚岱為滿洲都統,魯伯赫、拖倫、崇古禮俱為蒙古都統。戊午,大學士阿蘭泰卒,上悼惜之,遣皇長子胤禷視疾,賜奠加祭,謚文清。
冬十月癸酉,上巡視永定河工。庚辰,上還宮。大學士李天馥卒,予祭葬,謚文定。
十一月乙巳,上謁陵。壬辰,以馬齊、佛倫、熊賜履、張英為大學士,陳廷敬為吏部尚書,李振裕為戶部尚書,杜臻為禮部尚書,馬爾漢、范承勛為兵部尚書,王士秅為刑部尚書。壬寅,命滿、漢給事中各四員侍班。丙午,令寶源局收買廢錢。
十二月戊辰,上還京。癸巳,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江西、浙江、福建、陜西、湖廣等省七十三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三十九年庚辰春正月己未,朝鮮國王李焞以遣回難民進方物,上還之。癸亥,上閱永定河工。
二月甲戌,上乘舟閱郎城、柳岔諸水道,水淺,易艇而前,指示修河方略。壬午,還京。己丑,命內大臣費揚古、伊桑阿考試宗室子弟騎射。
三月甲午,上御經筵。吏部奏安徽巡撫李鈵被參一案,請交將軍、提督查按。上曰:“將軍、提督不與民事,部議不合。”嚴飭之。尚書庫勒納旋罷。癸卯,改張鵬翮為河道總督。鵬翮請撤協理官及效力員,部臣寬文法,以責成功。從之。甲寅,以宗室特克新為蒙古都統。丙辰,賜汪繹等三百一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四川巡撫于養志、提督岳升龍互訐,遣官按鞫,俱削職。
夏四月庚辰,上閱永定河。命八旗兵丁協助開河,以直郡王胤禷領之,僖郡王岳希等五人偕往。壬午,上閱子牙河。壬辰,還京。
五月丁未,以阿山為江南江西總督。甲寅,以阿靈阿為蒙古都統。
六月癸亥,張鵬翮報修浚海口工成,河流申昜遂,改攔黃壩為大通口,建海神廟。杜臻罷,以王澤弘為禮部尚書,李柟為左都御史。丁亥,停宗室科舉。
秋七月甲午,理藩院議覆喇嘛商南多爾濟所奏策旺阿拉布坦遣兵往青海一事,毋庸議。上曰:“此事目前甚小,將來關系甚大。該部擬以勿庸議,倘青海問商南多爾濟,何以答之?策旺阿拉布坦為人狡猾,素行奸惡,鄰近諸部,俱與仇讎。其稱往征第巴,道遠險多,或虛張聲勢以恫哧青海,未可知也。要使不敢構釁為是。”乙巳,定翰林官編、檢、庶吉士月給銀三兩例,學道缺出,較俸派出。壬子,故振武將軍孫思克卒,命皇長子胤禷奠酒,賜鞍馬二匹,銀一千兩,謚襄武。丁巳,上巡幸塞外。命李光地、張鵬翮、郭琹、彭鵬詳議科場事宜。
八月辛未,上次齊老圖。
九月癸巳,停今年秋決。詔張鵬翮專理河工,范成勛等九人撤回。給事中穆和倫請禁服用奢侈,閣臣票擬申飭。上曰:“言官耳目之職,若因言而罪之,誰復言者。惟其言奢侈在康熙十年后則非,乃在輔臣時耳,今少息矣。”
冬十月辛酉,皇太后六旬萬壽節,上制萬壽無疆賦,親書圍屏進獻。癸酉,上巡閱永定河。戊寅,上還京。己卯,命本年行取科道未補官者,作為額外御史,隨班議事。
十一月庚寅,命青海鄂爾布圖哈灘巴圖爾移駐寧夏。詔侍郎溫達查視陜、甘驛站。王澤弘免,以韓萯為禮部尚書。命大臣及清要官子弟應試者,編為官號,限額取中。辛亥,上巡幸邊外。命卓異官如行取例引見。戊午,四川打箭爐土蠻作亂,遣侍郎滿丕偕提督唐希順討之。
十二月己未朔,上駐蹕暖泉,賜外藩王以下至官兵白金。戊辰,上還京。癸酉,移蕭永藻為廣西巡撫,彭鵬為廣東巡撫。壬午,故安親王岳樂坐前審擬貝勒諾尼一案失入,追降郡王,子僖郡王岳希、貝子吳爾占俱降鎮國公。丁亥,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安徽、陜西、浙江等省五十七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四十年辛巳春正月辛亥,以河伯效靈,封金龍四大王。甲寅,以心裕為滿洲都統。
二月己未朔,上巡閱永定河。諭李光地曰:“河水涸必致淤塞,此甚難治,當徐議之。”乙丑,滿丕、唐希順討打箭爐土蠻平之,蠻民萬二千戶內附。庚辰,上還宮。
三月戊子,上御經筵。丁酉,張鵬翮請以治河方略纂集成書。上斥之曰:“朕于河務之書,罔不披閱,大約坐言則易,實行則難。河性無定,豈可執一法以繩之。編輯成書,非但后人難以仿行,即揆之己心,亦難自信。張鵬翮試編輯之!”給事中馬士芳劾湖北布政使任風厚年老。調來引見,年尚未衰。上因諭曰:“坐而辦事,必得老成練達者,方能得當,州縣官則不可耳。”
夏四月己未,調李林盛為甘肅提督,擢潘育龍為固原提督,移藍理為天津總兵官,以曹秉桓為漢軍都統。丙子,刑部尚書王士秅請假回籍。上諭大學士曰:“山東人性多偏執,好勝尋仇,惟王士秅無之。其詩甚佳,居家惟讀書。若令回籍,殊為可惜。給假五月,不必開缺。”丁丑,上閱永定河。諭李光地:“隆冬冰結,可照常開泄。清水流于冰下,為冰所逼,沖刷河底愈深。”閱大灣口,諭:“石堤尚未興工,可以南來杉木排椿,爾等勿忽。”閱子牙河。乙酉,上還京。
五月癸巳,黑龍江管水手官員缺,部臣擬補遣戍道員周昌。上曰:“周昌既遣戍矣,又補官烏拉,是終身不得歸也。可令八旗官原效力者為之。”戊申,御史張瑗請毀前明內監魏忠賢墓。從之。丙辰,上巡幸塞外。
六月庚辰,授宋儒邵雍后裔五經博士。
秋七月丁亥,領侍衛內大臣公費揚古隨扈患病,上為停鑾一日,親往視疾。隨以不起聞,賜鞍馬三匹,散馬四匹,銀五千兩,遣大臣護送還京,予祭葬,謚襄壯。
八月乙丑,上幸索岳爾濟山。詔曰:“此山形勢崇隆,允稱名勝。嗣后此處禁斷行圍。”甲申,上次馬尼圖行圍,一矢穿兩黃羊,并斷拉哈里木,蒙古皆驚。
九月辛丑,簡親王雅布隨扈薨,命大臣送還京,皇長子胤禷、皇三子胤祉出迎,遣官治喪,賜銀四千兩,皇子合助銀三千兩。發引時,皇子侍往送,予祭葬立碑,謚曰修。乙巳,上還京。庚戌,上御經筵。大學士王熙以衰疾乞休,溫旨衛慰諭,加少傅致仕。噶爾丹之女鍾齊海到京,命與其兄一等侍衛色卜騰巴爾珠爾同居,配二等侍衛蒙古沙克都爾。
冬十月戊午,以宗室特克新為滿洲都統,迓圖布爾塞為蒙古都統。己未,召大學士張玉書還朝。詔免甘肅來年額賦。庚申,以梁鼐為福建陸路提督。辛酉,免江蘇明年額賦。起岳升龍為四川提督。辛未,改普奇為滿洲都統,孫渣齊為蒙古都統,以華顯為四川陜西總督。癸酉,大學士張英乞休,溫旨慰諭令致仕。御史靳讓疏言為州縣者,須令家給人足,方為良吏。命改靳讓通州知州。詔總督郭琹、張鵬翮、桑額、華顯,巡撫李光地、彭鵬、徐潮各舉賢能。平悼郡王訥爾福薨,子訥爾素襲爵。
十一月甲午,詔:“朕詳閱秋審重案,字句多誤。廷臣竟未察出一二,刑部尤為不慎,其議罰之。”
十二月壬申,廣東連山瑤匪作亂,命都統嵩祝討之。辛巳,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河南、陜西、廣東等省四十二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