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甲辰,重修太祖實錄成。丁未,詔曰:“國家削平逆孽,戡定遐荒,惟宜宣布德意,動其畏懷。近見云、貴、川、廣大吏,不善撫綏,頗行苛虐,貪黷生事,假借邀功。朕思土司苗蠻,既歸王化,有何杌隉,格斗靡寧。其務推示誠信,化導安輯,以副朕撫馭遐荒至意。”停四川采運木植。己酉,文華殿成。壬子,告祭至圣先師于傳心殿。癸丑,上御經筵。以津進為領侍衛內大臣。
三月戊午,命修棲流所。己未,命纂修一統志。甲戌,以湯斌為禮部尚書,兼管詹事府。
夏四月乙酉朔,命阿拉尼往喀爾喀七旗蒞盟。庚寅,詔曰:“趙良棟前當逆賊盤踞漢中,首先入川,功績懋著。復領兵直抵云南,攻克省城之后,獨能恪守法紀,廉潔自持,深為可嘉。今已衰老解任,應復其勇略將軍、兵部尚書、總督以示眷注。”命郎談、班達爾沙、馬喇赴黑龍江參贊軍務。贈陜西死事平逆將軍畢力克圖、參贊阿爾瑚世職。甲午,詔求遺書。戊申,調萬正色云南提督,以張云翼為福建陸路提督。辛亥,始令順天等屬旗莊屯丁,編查保甲,與民戶同。
閏四月辛未,以范承勛為云南貴州總督。
五月丁亥,詔毀天下淫祠。
六月乙亥,錄平南大將軍賴塔、都統趙賴以次功,各予世職有差。戊寅,以阿蘭泰為左都御史。
秋七月己酉,錫荷蘭國王耀漢連氏甘勃氏文綺白金,命其使臣賚書致鄂羅斯。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從之。辛亥,上巡幸塞外。
八月辛未,上駐蹕烏爾格蘇臺。丙子,上還京。以索額圖為領侍衛內大臣。丁丑,詔薩布素圍雅克薩城,遏其援師,以博定參軍事。戊辰,詔天下學宮崇祀先儒。庚辰,詔增孔林地十一頃有奇,從衍圣公孔毓埏請也,除其賦。
九月己丑,以班達爾沙為蒙古都統。乙巳,以圖納為四川陜西總督。丁未,以陳廷敬為工部尚書,馬齊為山西巡撫。己酉,鄂羅斯察漢汗使來請解雅克薩之圍。許之。是月,內大臣拉篤祜奉詔與羅卜藏濟農及噶爾丹定地而還。
冬十月丙辰,調張士甄為禮部尚書,以胡升猷為刑部尚書。
十一月庚子,上謁孝陵。賞蒙古喀喇沁兵征浙江、福建有功者。
十二月癸丑,上還宮。丙辰,命侍郎薩海督察鳳凰城屯田。癸亥,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戊寅,祫祭太廟。
是歲,免直隸、江南、浙江、湖廣、甘肅等省二十七州縣被災額賦有差。朝鮮、安南、荷蘭、吐魯番入貢。
二十六年丁卯春正月戊子,遣醫官往治雅克薩軍士疾,羅剎原就醫者并醫之。丙申,蒙古土謝圖汗、車臣汗及濟農合疏請上尊號。不許。乙巳,大學士吳正治乞休。允之。
二月癸丑,上大閱于盧溝橋。原任湖廣總督蔡毓榮隱藏吳三桂孫女為妾,匿取逆財,減死鞭一百,枷號三月,籍沒,并其子發黑龍江。原讞尚書禧佛等坐隱庇,黜革有差。甲寅,以余國柱為大學士。庚申,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丁卯,以張玉書為刑部尚書。壬申,戶部奏滸墅關監督桑額溢徵銀二萬一千馀兩。得旨:“設立榷關,原為稽察奸宄。桑額多收額銀,乃私封便民橋,以致擾害商民。著嚴加議處。嗣后司榷官有額外橫徵者,該部其嚴飭之。”
三月己丑,以董訥為江南江西總督。癸巳,以王鴻緒為左都御史。癸卯,上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僉以無弊可陳對。上曰:“堯、舜之世,府修事和,然且兢兢業業,不敢謂已治已安。漢文帝亦古之賢主,賈誼猶指陳得失,直言切諫。今但云主圣臣賢,政治無闕,豈國家果無一事可言耶?大小臣工,各宜盡心職業,視國事如家事,有所見聞,入陳無隱。”以馬世濟為貴州巡撫。
夏四月己未,上諭大學士曰:“纂修明史諸臣,曾參看前明實錄否?若不參看實錄,虛實何由悉知。明史成日,應將實錄并存,令后世有所考證。”丙寅,以田雯為江蘇巡撫。癸酉,罷科道侍班。
五月己亥,宗人府奏平郡王納爾都打死無罪屬人,折傷手足,請革爵圈禁。得旨:“革爵,免圈禁。”庚辰,詔曰:“今茲仲夏,久旱多風,陰陽不調,災孰大焉。用是減膳撤樂,齋居默禱。雖降甘霖,尚未霑足。皆朕之涼德,不能上格天心。政令有不便于民者更之。罪非常赦不原者咸赦除之。”戊子,上召陳廷敬、湯斌十二人各試以文。諭曰:“朕閒與熊賜履講論經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德格勒每好評論時人學問,朕心以為不然,故茲召試,茲判然矣。”壬辰,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六月丁酉,上素服步行,祈雨于天壇。是夜,雨。辛丑,改祀北海于混同江。以楊素蘊為安徽巡撫。
秋七月戊子,鄂羅斯遣使議和,命薩布素退兵。丙午,戶部請裁京員公費。得旨勿裁。
八月己酉,上巡幸塞外。癸丑,次博洛和屯行圍。甲戌,賜外藩銀幣。
九月己卯,上還京。辛巳,于成龍進嘉禾。上曰:“今夏干旱,幸而得雨,未足為瑞也。”壬午,以李之芳為大學士。乙未,調湯斌為工部尚書。起徐元文為左都御史。
冬十月癸丑,上巡幸畿甸。甲子,上還駐申昜春園。
十一月甲申,以李正宗為漢軍都統。丙申,太皇太后不豫。上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乙巳朔,上為太皇太后不豫,親制祝文,步行禱于天壇。癸亥,以王永譽為漢軍都統。乙丑,湖廣巡撫張為御史陳紫芝劾其貪婪,侍郎色楞額初按不實。至是,命于成龍、馬齊、開音布馳往提拏,究擬論死,陳紫芝內升。己巳,太皇太后崩。上哭踴視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甲戌除夕,群臣請上還宮。不允。
是歲,免直隸、山東、山西、江西等省四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二十七年戊辰春正月戊子,上居乾清門外左幕次。乙未釋服。丁酉聽政。
二月壬子,大學士勒德洪、明珠、余國柱有罪免,李之芳罷御史,郭琹具疏論列也。尚書科爾昆、佛倫、熊一瀟俱罷。甲寅,以梁清標、伊桑阿為大學士,李天馥為工部尚書,張玉書為兵部尚書,徐乾學為刑部尚書。定宗室襲封年例。
三月乙亥,以馬齊為左都御史。辛巳,上召廷臣及董訥、靳輔、于成龍、佛倫、熊一瀟等議河務。次日亦如之。乙酉,色楞額以按張獄欺罔論死,總督徐國相以徇庇,侍郎王遵訓等以濫舉,俱免官。己丑,以王新命為河道總督。辛卯,裁湖廣總督。丁酉,論河工在事互訐諸臣,董訥、熊一瀟、靳輔、慕天顏、孫在豐俱削官,并趙吉士、陳潢罪之。己亥,增遣督捕理事官張鵬翮、兵科給事中陳世安,會內大臣索額圖與鄂羅斯議約定界。壬寅,賜沈廷文等一百四十六人進士及第出身有差。李光地坐妄舉德格勒議處。得旨:“李光地前于臺灣一役有功,仍以學士用。”
夏四月癸卯朔,日有食之。戊申,以傅拉塔為江南江西總督。己酉,上躬送太皇太后梓宮奉安暫安奉殿。其后起陵,是曰昭西陵。回蹕至薊州除發。甲寅,以厄魯特侵喀爾喀,使諭噶爾丹。戊辰,上還宮。庚午,命侍郎成其范、徐廷璽查閱河工。
五月己卯,吏部尚書陳廷敬、刑部尚書徐乾學以疾罷。甲午,以紀爾他布為兵部尚書。丙申,上謁祭暫安奉殿。
六月甲辰,湖廣督標裁兵夏逢龍作亂,踞武昌,巡撫柯永升投井死,署布政使糧道葉映榴罵賊遇害。命瓦岱佩振武將軍印討之。庚申,阿喇尼奏噶爾丹侵厄爾德尼招,哲卜尊丹巴、土謝圖汗遁。發兵防邊。戊辰,起熊賜履為禮部尚書,徐元文為左都御史。以翁叔元為工部尚書。
秋七月癸酉,以輔國公化善為蒙古都統。乙酉,湖廣提督徐治都大敗夏逢龍于應城,于鯉魚套焚賊舟,賊遁黃岡。丙戌,上巡幸塞外。戊子,南陽總兵史孔華復漢陽。庚寅,瓦岱復黃州,獲夏逢龍,磔誅之,賊平。壬午,云南提督萬正色侵冒兵饟,按律論死。上念其前陷賊時抗志不屈,行間血戰勞績甚多,免死,革提督,仍留世職。壬辰,上駐喀爾必哈哈達,有峰舊名納哈里,高百數十丈,上發數矢皆過峰頂,賜今名。
八月癸卯,上駐巴顏溝行圍。葉映榴遺疏至,贈工部侍郎,下部優恤。乙卯,張玉書奏查閱河工,多用靳輔舊議。
九月壬申,遣彭春、諾敏率師駐歸化城防邊。是時喀爾喀為噶爾丹攻破,徙近邊內。遣阿喇尼往宣諭之,并運米賑撫。辛卯,上還京。癸巳,復設湖廣總督,以丁思孔為之。
冬十月癸卯,移楊素蘊為湖廣巡撫。庚戌,以輔國公綽克讬為奉天將軍。乙卯,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謚曰孝莊文皇后。辛酉,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一月辛卯,荊州將軍噶爾漢等坐討賊逗留奪職,鞭一百,官吏從賊受官者逮治,馀貸之。
十二月庚子,以希福為蒙古都統。甲辰,建福陵、昭陵圣德神功碑,御制碑文。上謁孝莊山陵。乙巳,以尼雅翰為西安將軍。己酉,進張玉書為禮部尚書;徐元文刑部尚書,再進戶部尚書。丙寅,上還京。兵部、工部會疏福建前造炮船核減工料銀二萬馀兩,應著落故總督姚啟圣名下追賠。上以姚啟圣經營平臺甚有功績,毋庸著追。
是歲,免江南、江西、湖廣、云南、貴州等省三十三州縣災賦有差。朝鮮、琉球入貢。
二十八年己巳春正月庚午,詔南巡臨閱河工。丙子啟鑾。詔所過勿令民治道。獻縣民獻嘉禾。壬午,詔免山東地丁額賦。甲申,上駐濟南。乙酉,望祀泰山。庚寅,次剡城,閱中河。壬辰,次清河。癸巳,詔免江南積欠二十馀萬。乙未,上駐揚州。詔曰:“朕觀風問俗,鹵薄不設,扈從僅三百人。頃駐揚州,民間結纟采盈衢,雖出自愛敬之誠,不無少損物力。其前途經過郡邑,宜悉停止。”
二月辛丑,上駐蘇州。丁未,駐杭州。詔廣學額,賚軍士,復因公降謫官,賜扈從王大臣以次銀幣,賜駐防耆民金。辛亥,渡錢塘江,至會稽山麓。壬子,祭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癸丑,上還駐杭州。閱騎射,賜將軍以及官兵大醫。丁巳,次蘇州。故湖廣糧道葉映榴之子敷迎鑾,為其父請謚。上書“忠節”二大字賜之。松江百姓建碑祈壽,獻進碑文。江南百姓吁留停蹕,獻土物為御食,委積岸上。令取米一撮,果一枚,為留一日。浙江巡撫金鋐有罪,削職遣戍。以張鵬翮為浙江巡撫。增設武昌、荊州、常德、岳州水師。癸亥,上駐蹕江寧。甲子,祭明陵。賜江寧、京口駐防高年男婦白金。乙丑,上閱射,賜醫。上詣觀星臺,與學士李光地咨論星象,參宿在觜宿之先,恒星隨天而動,老人星合見江南,非隱見也。江寧士民吁留圣駕。為留二日。
三月戊辰朔,發江寧。甲戌,閱高家堰,指授治河方略。丙戌,上還京。聞安親王岳樂之喪,先臨其第哭之,乃還宮。丁亥,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戊子,詔靳輔治河勞績昭然,可復原官。丁酉,增設八旗火器營,副都統領之。
閏三月壬子,予安親王岳樂祭葬立碑,謚曰和。己未,上謁陵。丙午,謁孝莊皇后山陵,謁孝陵。辛酉,上還京。
夏四月乙亥朔,上制孔子贊序及顏、曾、思、孟四贊,頒于學宮。壬辰,復命索額圖等赴尼布楚,與鄂羅斯定邊界。喀爾喀外蒙古內附告饑。命內大臣伯費揚古往賑撫之。命臺灣鑄錢。
五月乙巳,以阿蘭泰、徐元文為大學士,顧八代為禮部尚書,郭琹為左都御史。壬戌,頒行孝經衍義。癸亥,命歸化城屯兵備邊。
六月乙亥,以佟寶為寧古塔將軍。兩廣總督吳興祚以鼓鑄不實黜官。
秋七月,以石琳為兩廣總督。癸卯,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后。甲辰,皇后崩,謚曰孝懿。
八月癸酉,上巡幸邊外。戊寅,駐博洛和屯,賜居民銀米。
九月癸卯,上還京。戊午,以倭赫為蒙古都統,額駙穆赫為漢軍都統。
冬十月丙寅,以郎談為滿洲都統。辛未,增設喀爾喀兩翼紥薩克,招集流亡,編置旗隊。癸酉,左都御史郭琹以致書本省巡撫請讬降官。甲戌,葬孝懿皇后,上臨送。是月,岷州生番內附。
十一月丙申,上還宮。辛酉,孝懿皇后祔奉先殿。
十二月乙丑,詔免云南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民欠。丙寅,上朝皇太后于慈寧新宮。戊辰,以張英為工部尚書。乙亥,內大臣索額圖疏報與鄂羅斯立約,定尼布楚為界,立碑界上,以五體文書碑。
是歲,免直隸、浙江、湖北等省十一州縣災賦有差。朝鮮入貢。
二十九年庚午春正月癸丑,上幸南苑。庚申,遣官賑蒙古喀爾喀。
二月甲子,以岳樂子馬爾渾嗣封安郡王。乙丑,遣大臣巡視直隸災區流民。五城粥廠寬期,倍發銀米,增置處所。己巳,上謁孝莊山陵,謁孝陵。庚午,大雨。癸酉,上還京。甲戌,上御經筵。戊子,起陳廷敬為左都御史。
三月壬辰朔,除長蘆新增鹽課。乙未,詔修三朝國史。癸卯,命都統額赫納、護軍統領馬賴、前鋒統領碩鼐率師征厄魯特。先是,噶爾丹兵侵喀爾喀,迭詔諭解不從,兵近邊塞。至是,命額赫納等蒞邊御之。辛亥,除云南黑井加增鹽課。以張思恭為京口將軍。
夏四月丁丑,以旱赦殊死以下系囚。甲申,建子思子廟于闕里。大清會典成。
五月辛卯朔,命九卿保舉行取州縣堪為科道者。
六月癸酉,大學士徐元文免。戊寅,噶爾丹追喀爾喀侵入邊。命內大臣蘇爾達赴科爾沁徵蒙古師備御。命康親王杰書、恪慎郡王岳希師駐歸化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