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 行素齋雜記
  • 繼昌
  • 3651字
  • 2015-12-17 12:22:04

丙申五月,醇賢親王福晉薨逝,皇上御縞素十一日,期年除服。一切祭葬禮,視醇賢親王例。

國初定制:花翎、藍翎,惟內大臣、侍衛等準戴。嗣后,軍功在前敵者,始準保獎。寢假外而河工,而內纂修實錄等,暨襄辦典禮,皆紛紛保戴。惟軍機處遇有軍務告竣,始保戴翎支。若纂修方略,雖亦照異常勞績保舉,而翎支仍不得保。

簡放各省試,差京堂及內廷行走翰林,皆謝恩而不請訓。比回京,則無論京堂翰詹部員,均覆命請安。定制如此。

《韞山堂詩集》注:扈蹕木蘭,凡駕由左門入,在直軍機章京皆立班。按:大內軍機直廬,在隆宗門內,遇有圣駕,經由大臣及章京,均不立班。

《藤陰雜記》稱:“京官向乘肩輿,杜紫綸始乘驢車。嗣后漸有騾車,然幃幔樸素,且少開旁門者。”今則無不旁門。《郎潛紀聞》云:“余昔聞之老輩,道光初年,京官又復坐轎,即坐車無不后檔。自余同治甲子入京所見,凡京堂三品以下,無乘轎者。凡王公勛戚以外,無乘后檔旁門車者。”云云。近十余年來,二品乘轎者,亦不多見。后檔旁門車,雖王公亦不坐。其他京堂,尚坐大鞍車,若郎屬等官,半坐小鞍車,變頂馬為跟馬,風尚又不同已。

京官五品京堂以上,雖淮翻穿貂,然遇奉使覆命,應服行裝請安。惟一品始得服貂馬,二品仍服白風毛馬。

軍機大臣許著綠牙縫靴,嘉慶年間恩旨也。然近時扈蹕,仍多不穿用。

漢軍機章京定例:兩班十八人。丁酉年服闋起復者,多積至二十五員,致直廬隘不能容。

小軍機向遇皇上謁陵,隨扈兩班輪往,但合東陵西陵隨扈,兩次為一次。

京師東岳廟一碑、護國寺一碑,皆趙文敏書。大學一碑,張照書。文昌廟及楊椒山先生祠碑各一,皆劉墉書。

步軍左右翼總兵,向多以侍郎、副都統兼之,仍食本職俸。丙申,烏什哈由翼尉升任總兵,系專任兵部。據以上請,特給俸米,視副都統例。

軍機處擬旨,有經御改者,書之檔,仍其舊,而恭錄御筆于上,謂之過朱。

凡折件摘其事由,書之折面,謂之開面。凡軍機處奏片,請旨發下后,交內閣,補書王大臣銜名于前,年、月、日、諭旨于后,謂之穿靴戴帽。

軍機處金牌,日交漢章京住班小班公佩之,封印后交領班者。若遇隨扈,則派章京一人專掌之。

王公、尚書、侍郎、將軍、都統、督撫,年歲生日,各咨呈軍機處。正月初旬,匯具以聞,以備賜壽。侍郎、副都統以上,年及六十歲者,每年冬咨呈軍機處,亦匯以聞候旨,恩賞朝馬。

軍機處謂各督撫折奏為家,其他謂之罪,值班日無明發寄信諭旨,謂之搖。

慈禧皇太后御筆,頒賞臣下“福”、“壽”字外,又有“龍”、“虎”、“松”、“鶴”、“益壽”諸字。璇宮墨寶,堂廡生輝。

南皮張文達公,自謂為吳剛轉世,見于夢兆,嘗自鐫小印以志。

元旦長至暨萬壽圣節,各省督撫等應遞賀折,先期半月,但非忌辰日均可呈遞。

簡放各省主考日期:云南、貴州,五月初一日;廣東、廣西、福建,五月十二日;四川、甘肅、湖南,五月二十二日;江西、浙江、湖北,六月十二日;江南、陜西,六月二十二日;河南、山西、山東,七月初八日;順天,八月初六日。

廿年來,廣東、福建、四川、浙江、江西、江蘇、山東各省,正主考皆系簡放京堂開坊翰林,其他編、檢居多。近惟辛卯,中書陳璧主試湖北,吏部員外郎王嘉善主試貴州,此外未經多見。

丁酉中秋日,命翁同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案江蘇,常熟、昭文二邑同城。

國朝已得宰相四人:蔣文恪、文肅父子接武,翁文端大拜,至今日叔平大司農奉協揆之旨,相距才三十年,亦父子為相者也。

丁酉,六部漢侍郎十二員,出學試差,及奉使外洋者,至八員之多,只四員在京,無不一人兼綰兩部者,亦一時所僅見。

每歲七夕,皇上駕幸紫光閣,皇后妃嬪皆隨侍,南府供奉獻劇三出,亦乞巧合歡意也。

光緒二十四年元旦,日食,奉詔以康熙、乾隆年間正旦日食再見,參稽成憲元旦,于乾清宮受禮,不御太和殿受賀,停止宗親宴,慈寧宮慶賀仍舉行。

近年,皇上駐蹕頤和園,御仁壽殿辦事。軍機直廬暫設于東宮門外南朝房地,視隆宗門內直房尤隘。

順天鄉試,向例府尹充監臨兼尹,于初八日黎明赴乾清門領題,丁酉科兼尹孫燮臣大宗伯,奉命主試,入闈軍機大臣面奉諭旨,特令府尹進內領題。因派予捧交片赴龍門,親傳與漢監臨,亦創格也。

丁酉秋,軍機堂官諭令開列簡放協辦大學士名單,因查品級,考由尚書至總憲,均系應升。錢子密大司空,系拔貢出身,或疑其不應開列,然不由進士出身而拜相者。

國朝漢員中不乏其人,并無不合開列之明文也。案宋時尤重出身,無出身者不得入相,故欲相某人,必先賜同進士出身,而后許入相。其重如此。則此語相沿已久,亦非無因。

國朝謚法,最重文正。大臣易名之典,得謚正者,一代只一人。然謚文安者,則二百余年只道州何仙槎大司農凌漢一人。

滿漢人父子同時官一二品者,近惟徐蔭軒相國桐、子楠士承煜,官荊部侍郎。

崇心階光官吏部侍郎、內務府大臣,子世博軒,續官閣學內務府大臣,亦紳所稀。

滿洲翰林,開坊最速,故有“編不過夏”之稱。惟開至洗馬司業,停滯數年,始得升轉,故為之語曰“一洗萬古大業千秋”。

漢軍正藍旗趙氏,自國初以來,族中為邑宰者百余人,世因呼其門曰“趙知縣家”。

云南繆氏素君嘉蕙,工畫,兼擅篆隸。慈禧皇太后召入宮中,侍從璇闈。清暇染翰,出入禁闥幾十年,人比之曹大家云。

國朝四世翰林,除滿洲石氏、漢軍李氏外,如常熟翁氏:文端公,道光壬午翰林;子叔平、協揆、同,咸豐丙辰翰林;孫曾源,同治戊辰翰林;曾孫斌孫,光緒丁丑翰林。亦四代蟬聯,足稱佳話。且叔平、協揆及侄曾源,均系狀元及第,尤為科名之盛。惟江蘇彭氏,足也并論。

常熟翁文端公,未達時家貧。相傳其鄉居日,暇偶與二三父老為葉子戲。適雨,著釘鞋,竟夕坐博,驗其履印,曾不一移。識者早決其安處有常,后必貴。

光緒十四年,文鏡堂觀光,任潼商道。適撫藩臬均無人,遂兼權撫篆,后升川臬。戊戌,又值將軍病故,總督藩司,均未到任。省中當時無他大吏,文又得護督篆,前后若出一轍。

康熙間,儀徵武進士楊軍門愷,受知圣祖,召入南書房,與何義門、蔣南沙諸人同校書史。后提督兩湖,晚年歸老。許登濂觀贈聯云:“天祿校書名進士,岳陽持節老將軍。”儒將遭逢以視,哈軍門入直樞廷,尤為榮耀。

《夢園叢說》記內閣大堂案上粗石硯一方,相傳為嚴分宜故物,不可移動。

予詢之溫蔚卿內翰,信然。云:“此硯今猶置之大堂榻上東北隅,其西北隅尚有一柜,云亦不敢啟,不知中有何物也。噫,奸雄柄國,據案票本,誣害忠良,一團厲氣凝結于頑石,迄今數百年,觸之猶足以禍人,可畏哉。至于柜,意必當時置緊要文件,或奸謀秘計,禁人窺視,故相沿至今,猶謂不敢啟耳。其然,豈其然乎?吾不能決而信之也。

成親王舊邸,在凈業湖北岸。府中貼落,王書甚多。后裔某貝子,欲裁去款識,售諸琉璃廠賈人,賈人不可。貝子怒,盡焚之。遺墨蕩然,殊覺可惜。

去河南裕州二十里,地名扳倒井,漢光武遺跡也。林文忠公未達時,公車過此,有留題古井五古詩一章,用箋紙四幅書之,粘于壁后寺中。住持裱為手卷,名流題跋甚多,今仍寶藏廟中。

內閣廳事,有張詩ぎ河督祥河官閣學時繪紫薇花一幅,并書楹帖云:“絲綸閣下文章貴,鐘鼓樓中日月長。近年廣西況夔笙周儀、王幼霞鵬運、浙江許鶴巢玉琢、端木子疇采四君,同官中書。公余吟詠,互相賡和,刻有《薇省聯吟詞》,亦一時風雅事也。

江蘇曾之撰、張謇、江西文廷式、山東王懿榮四人,應禮部試時,世謂之四大公車。

予堂伯祖誠齋光祿公達三,工詩,好讀《易》。榷粵關時,構小亭于署,日把卷坐其中。題聯云:“閑坐小窗讀《周易》,每依南斗望京華。”先代清芬,后人能無欽挹。

丁丑,同年支芰青太史恒榮,殿試二甲十五名,朝考二等十五名。沈立山兵部維誠,鄉會兩覆試,均名列二等十六。可謂巧合。

乙未四月,庶吉士散館用知縣者,三十余員之多,為歷科所無。各卷有一聯故錯平仄者,有故涂抹多字者,意惟恐不得知縣,為熙小舫侍御麟疏參。

軍機大臣無定額,近數十年皆不過五人,相傳多輒不利。光緒癸未、甲申年間,七人:恭親王、寶文靖相國、李文正相國、景秋坪大司農、翁叔平大司空、潘文勤大司寇、王夔石少司馬。未幾,仍用五人:禮親王、額筱山、張南皮兩相國、孫萊山大司寇、許恭慎大司馬。后復多至七人:恭親王、禮親王、翁常熟、李高陽、孫濟甯、徐小云少宰、剛子良宗伯。高陽卒,濟甯引疾,錢子密司空入為軍機大臣。今則禮親王、榮仲華相國祿、剛子良協揆、王夔石大司農、啟穎之廖仲山兩宗伯六人。

予在樞垣,見上賜張南皮玉如意一柄,乃翰隆錢文端公陳群所進者。時文端后人子密司空在樞屬領班,南皮因舉以贈之,當時傳為佳話。

各省應行旌表婦女,例由督撫具題,或同鄉官赴禮部具呈核辦。軍興以來,內外臣工,專折奏請者,多戊子奉旨,仍著照例辦理。

道光以前,中外各官加銜者,百不什一。自軍興以來,保舉捐納之例開,不特外吏人人加有升銜,即部曹中且有郎中加按察使銜、主事加道銜者。后經吏部議,以四品不得逾二品,五六不得逾四品,七八不得逾五品。乃近年又有以道員加頭品頂戴,自延旭之觀察煜始;郎中加二品銜,自如鶴儕戶部松始。

光緒甲申,孫萊山、烏少云兩侍郎,銜命赴河南鞫案未返,復使湖北、安徽,再返河南。軺車經歲,四省馳驅,為近年持節所罕。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州县| 富宁县| 元阳县| 左权县| 呼图壁县| 江津市| 徐州市| 承德县| 塔城市| 镇远县| 涞源县| 揭阳市| 保亭| 黄平县| 贡觉县| 香港 | 阿合奇县| 沐川县| 盱眙县| 宜丰县| 普格县| 洛南县| 东兰县| 定边县| 根河市| 梓潼县| 秦皇岛市| 永兴县| 龙山县| 义乌市| 台南县| 凤翔县| 习水县| 云龙县| 中宁县| 湘西| 安康市| 揭东县| 广昌县| 临猗县|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