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 日本國志
  • 黃遵憲
  • 4899字
  • 2015-12-17 11:56:10

肥后 東至豐后、日向,南至日向、薩摩,北至筑后、豐后,西至海,東西凡一十九里,南北凡二十八里,三面重嶺綿亙,東南殊峻險幽邃,多人跡不到之所,西方天草群島錯峙,對肥前島,原為肥筑里海之門鑰,河流遍州內,水利亦多,惟海濱淺斥,不便碇泊,土壤膏沃,民物繁庶,嘉谷之產鄰州之所仰給,風俗樸直勇敢。郡數凡一十五:村數四千九百八十四,町數二十八。日玉名、村數五百七十九,町數四。飽田、村數三百四十五,町數三。山鹿、村數三百七十九,町數二。菊池、村數二百,町數一。阿蘇、村數七百A-I-三,町數二。合志、村數一百六十七,町數二。山本、村數一百二十三,町數二。托麻、村數八十八,町數一。上益城、村數六百一十六,町數一。下益城、村數三百九十九,町數一。宇土、村數一百九十三,町數一。八代、村數三百零四,町數一。葦北、村數二百六十一,町數二。球摩、村數四百一十五,町數一。天草。村數一百三十二,町數四。田圃凡一十萬二千四百八十一町五段零一十六步四厘。其山岳有木葉山、一名靈雨山,直立一千八百二十尺。阿蘇岳、最高者名高岳,一名云生山,又名赤膚山,山脈分峙,稱為阿蘇五岳,即明成祖建鎮國碑之所也。國見岳、凡六里。月見岳、凡六里。鶴掛岳。在葦北郡,其南脈名赤松太郎嶺,西南脈稱佐敷太郎嶺,共當九州沖要,山尤險峻。其河渠有菊池川、一名山鹿川,又名高瀨川,發源菊池郡原村深葉山,北流容迫間川,至山鹿郡合合志川,漸西北流經湯町西流入玉名川,至下津原村南流,由滑石村而入海。長十九里十八町,闊二町三十間,河口有小港名日哂云。白、又名高橋川,發源同蘇郡南鄉自川村,西北流合黑川,又西少南流復過熊本南,至飽田郡小島村百貫石而入海。長凡十五里余,闊二町三十間,河口有小島港,頗有運輸之便。綠、發源阿蘇郡南鄉河口村-Z方山,西流合橫野川、男成川、釋迦院川數流,又北少西河合御船川,仍西流會加勢川,又曲折回繞至二町村而入海。長凡二十一里余,闊四町。球J擘。有二源,一出八口郡五笛莊樅木村,名樅木川,西流容山中諸水,經椎原村南流,名椎積川;一出球摩江代村片尾山,西南流至柳瀨村與椎積川相會,西流合胸川,繞人吉之北經數郡西北流,至麥島村南彌寺而入海。長二十四里二十町余,闊八町二十間。自人吉至海凡十六里余,舟楫可通,河口有小港名八代港,西少北一里十二町有可賀島,入港之望標也。

日向東南臨海,西至肥后、大隅、薩摩,北至肥后、豐后,東西凡一十七里,南北凡四十里。地形南北修長,沿海之地委蛇折轉,而亙東南多平田沃壤,山脈繞西北南走,支脈散布州內,西境尤為峻奧,風俗質樸。郡數凡五:村數三九十四,町數一十。日臼杵、村數七十七,町數二。兒湯、村數十三,町數二。諸縣、村數一百十,町數二。宮奇、村數三十四,町數一。那珂。村數八十,町數三。田圃凡五萬八千零三町四段一畝二十五步二厘二毫。其山岳有霧島山、在諸縣郡,噴火山也,東西分二峰,并跨大隅,東岳一名矛峰,直立四千八百一十六尺,即古之高千穗峰也;西岳一名韓國峰。松山。在那珂郡跨居數村,高凡四千一百六十五尺。其河渠有五筒瀨川、發源臼杵郡鞍岡村山中,北流合肥后阿蘇郡營尾鄉諸水,又東南流至巖戶村合筱戶川,及巖井川村容日影川,及七折村合網瀨川,至北方村而東流,經數村至南方村又南北分流。一稱五笛瀨川,回延岡舊城之北,一名大瀨川,繞延岡之南,抵岡富村再相會,至川島村東海港而入海。長凡三十里,闊一町四十間,漕船有七里可以溯達。別有北川,發源豐后大野郡宇目鄉山中,至川島村而會五笛瀨川。長凡十九里,闊一町二十間余,漕船有2i1里可通。美美津川、一名耳川,發源臼杵郡那須椎葉山,東流經山陰村漸東南流,至美美津川而八海,長凡二十八里,闊三町二十,漕船五里可達,水漲時有十三里可以通舟云。大丸、一史高鍋川,又稱蚊口川,發源臼杵郡椎葉山、津賀尾中山谷,東南流經兒湯郡川原村,東流至高鍋川蚊口浦而入海,長凡二十五里,闊四十八問。一瀨、一名二瀨川,發源臼杵郡大川內村高冢山,南流入兒湯郡米良谷為米川,及村所村容板谷川,東南流自橫野村而東流,至越野尾村合小川,至中尾村合眼鏡川,又東南流至黑生野村合河原江川,東流至下田島村德淵港而入海。長凡三十里余,自海口上流二十町川身最廣處抱中洲嶼,北派闊一町十間余,南派闊四十間余,有渡場。大淀國、一名赤江川,有二源,一出肥后球摩郡皆越谷中,南流來諸縣郡須木村名巖瀨川,漸東流又名野尻川,至笛水村長凡十五里,闊三十間;一出諸縣郡南之鄉石原山中,名橋野川,西南繞入大隅吉永村北流,再來諸縣郡名竹下川,闊二十五間;過都城,及前川內村合安永川,及繩瀨村而合霧島中岳所出之水,名繩瀨川,闊四十間;稍東北流至笛水村與野尻川相會。東流及系原村會綾川,東南流至那珂郡下別府村、福島村之間而入海。源長凡二十五里,闊三町二十間,漕船六里可通,本州第一之巨流也。

大隅 東至日向,西至薩摩,北至日向、薩摩,南至海,東西凡一十里,南北凡二十八里。東、西、北三面山岳回抱,南方尖長橫出海表,西抱里海,遙與二大島相望,澗壑雖深阻而氣候極暖,草木頗能暢茂,風俗樸魯。郡數凡八:村數二百五十四,町數七。日菱刈、村數一十四。桑原、村數三十三。始羅、村數三十九,町數一。嘴暌、村數四十五,町數三。肝付、村數四十三,町數一。大隅、村數四十七,町數二。熊毛、村數一十五。馭謨。村數一十八。田圃凡三萬四千一百五十九町二段四畝七步。其山岳有國見山、在肝付郡郡中,一覽可盡而險阻頗難登陟,其南脈又名北岳,高凡三千二百四十三尺。櫻島]岳、噴火山也,屹立于大隅郡櫻島之中央,高三千六百三十六尺,有二峰,日南岳、北岳,南之巔有白水池,北之巔有御缽池,中央有兩中池,兩中池水盈虛與海潮相應云。八雷樂.左卿槿郝層灰犯各輯嚳,自四十五尺,水田岳高四千一百九十二尺,栗生岳高六千二百五十二尺,三峰鼎立,四時戴雪,海上數里皆望見之。

薩摩 東至大隅、日向及海,北至肥后,西南至海,東西凡一十里,南北凡二十七里。東北連山環擁,為肥后、日隅界,地勢循海南走,又勾屈東拱,對大隅為一大灣,山脈斷續,散布州內。川內川貫其中央,西方一面大小洲嶼遠近環峙,沃野甚乏,五谷之產不足養州內人口。民性勇悍,居僻境者極其樸質。郡數凡一十三:村數三百三十三。町數一十一。日鹿兒島、村數二十五,町數一。谷山、村數八,叮數一。給黎、村數一十二。捐宿、村數一十七,町數二。穎娃、村數一十四。少卜|邊、村數三十八,町數二。阿多、村數二十三。日置、村數五十五。薩摩、村數三十一,町數一。高城、村數一十一,町數一。伊佐、村數四十六,叮數一。出水、村數三十九,町數二。甑島。村數一十四。田圃凡四萬一千六百二十七町四段九畝五步。其山岳有開1翊岳、亦稱為薩摩富士,在穎娃郡,直立凡三千零七十尺。野間岳、又名竹島,在州邊郡,三面臨海,直立二千二百一十二尺。長屋山。亦在州邊郡,橫亙數村,東西凡三里,南北四里。其河渠有川內川。有二源,一出肥后球摩郡白發岳,南流入伊佐郡名山野川,及金波田村合市山川,又名羽月川;一出日向諸縣郡飯野鄉狗留孫山中,南流,自飯野而西流,過真幸名真幸川,南流入大隅綾刈郡,又西北流入本州伊佐郡牛鄉山下殿村而會羽月川。由源至此長凡十里,西流至鶴田村合金山川,南折及時吉村合穴川,西流及虎居村合豐川,及薩摩郡久住村合槌肋川,過東鄉而南流,至平佐復西流,自薩摩郡高城鄉久見崎而入海。長凡四十六里,闊一町四十間,由海口溯大良鄉凡十六里舟楫可通。

二 島

壹岐 在肥前之西北,周回三十五里一十五町五十九間,東西三里一十二町,南北四里六町。自肥前松浦郡呼子浦至石田郡鄉野浦,海上直徑七里一十二町。島為肥前北角余脈,四面海灣皆有港泊之便,土性膏沃,果谷咸宜,鱗介亦富。風俗柔和,農暇兼營漁業。郡數凡二:村數一百二十六,町數二。日石田、村數十九,町數一。壹岐。村數六十七,町數一。田圃凡三千二百七十四町二段零二十六步六厘九毫。

對馬 在壹岐之西北,分為二島,南稱上島,周回五十里一十四町二十一間,東西二里二十八町,南北五里二十町;北稱下島,周回一百三十五里三十一町一十九間,東西四里六町或二里二十八町,南北九里二十六町。自壹岐郡勝本至下縣郡嚴原,海上直徑一十二里二十町。居日本海之西北隅,島形東西狹而南北長,中央劈開成一大灣,能容大艦巨舶,島內峰巒相接,地多薄瘠,不宜播殖。居民食谷仰于內地,惟多采海利,與朝鮮互市,以為營生本業。風俗固陋。郡數凡二:村數一百一十四,町數一。日上縣、村數五十二。下縣。村數六十二,町數一。田圃凡三千三百七十一町六段一畝一十四步。其山岳有三岳、本州最高山,又作御岳山,有三峰,并跨數村。白岳、在下縣郡,直立一千六百七十尺。有明山、古名島根山,直立凡一千八百尺。矢射立山、直立二千一百十八尺。龍良山。亦在下縣郡,二峰對峙,名雌山、雄山,直立凡一千六百六十尺。

北 海 道

東至千島州對得撫島,北隔北見州宗谷海峽而對樺太,南隔渡島州津輕海峽而對東山道陸奧,東西凡一百六十六里,南北凡一百二十里。幅員五千零五十六方里七八,周回五百八十三里三三,屬島一十五,其幅員五十方里零九二,渡島南向陸奧,其狀如伸頸張頤,宛折趨東北,為膽振、后志,當石狩夤脊之要,天鹽、北見、日高、十勝排于南北,為左右翼,釧路為其臀,根室之地岬角左右相望為其股,千島曳尾其后,石狩、十勝之二高山對峙,全道之中央,支脈四布,諸大國大率發源于此,眾水分流,西為石狩J Jf,西北為天鹽川,北為常呂川,南為大津川。土人業漁獵,不知稼穡,石狩、十勝等處原野曠漠,雖土壤肥沃而產業未開。風俗鄙樸,言語、衣服皆異內地,此道舊為蝦夷地,古時陸奧、出羽之北境夷種雜居,凡渡島以北之夷總稱為蝦夷。景行帝時日本武尊武內宿禰巡察北方曾至夷地,其后叛服不常。齊明帝時命將北伐,設治于后方羊蹄。及一條帝,蝦夷作亂,陸奧人安倍國東伐定之。源賴朝之征陸奧,以安倍氏后裔安藤季信為津輕守護,俾世管蝦夷。至享德中若狹人武田信廣航至松前,島夷咸服,永正中其孫義廣徙居松前,后降豐臣氏,慶長中以福山城為治所,稱松前氏。寬政之末德川氏遣吏經理東夷,收松前氏所領之東部,猶命管西部。享和之初置箱館奉行,文化四年徙松前氏于陸奧,并收其西部置松前奉行,總管全島。王政革新,明治二年八月稱全島為北海道,分十一州,設開拓使以治之。

渡島南隔津輕海峽而對陸奧,北至后志、膽振,東西共至海,東西凡二十一里二十町,南北凡二十三里一十八町。郡數凡七:村數一百一十一,町數三。日茅部、村數一十七。龜田、村數二十九,町數一。上磯、村數一十七。福島、村數六。津輕、村數一十三,町數一。檜山、村數二十一,町數一。爾志。村數八。

田圃凡一千四百三十二町九段六畝一十八步。其山岳有惠山、噴火山,在茅部郡,高一千九百二十尺。大川岳、亦噴火山,在茅部郡,高一千九百二十尺。古部岳、高二千零二十尺。熊泊岳、高二千零四十尺。駒岳、高三千二百二十尺。濁川岳、高二千七尺,以上皆在茅部郡。橫津岳、在龜田部郡,高三千五三十尺。三森岳、亦在龜田郡,高凡二千百二十尺。烏岳、在磯上郡,高二千尺。知內岳、在福島郡,高二千百三十尺。千軒岳、在津輕郡,高三千三百五十尺。游樂部岳。在爾志郡,高四千一百尺。

后志 東至膽振、石狩,南至渡島、膽振,西北至海,東西凡一十六里,南北凡三十二里三十一町。郡數凡一十七:村數一零七,町數一。日久遠、村數九。太櫓、村數四。瀨棚、村數五。島牧、村數一十五。壽都、村數八。歌棄、村數六。磯谷、村數四。巖內、村數六,町數一。古宇、村數六。積丹、村數八。美國、村數五。古平、村數六,町數一。余市、村數八,町數一。忍路、村數四。高島、村數四。小樽、村數五,町數一。奧尻。村數四。田圃未詳。其山岳有八內山、在巖內郡,高二千八百尺。雷電山、在磯谷郡,并跨巖內郡,高三千Z-百五十尺。積丹岳。在積丹郡,高五千四百尺。其河渠有后志國、發源膽振虻田郡,當沸登西流,繞后方羊蹄山之腰,至磯谷郡磯谷村而入海。長凡十八里,闊一町四十間。利別川。發源膽振山、越郡蟹寒岳等處,至瀨棚郡瀨棚村而入海。長凡-Z十里,闊凡一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咸宁市| 太仆寺旗| 类乌齐县| 磐石市| 当阳市| 积石山| 辰溪县| 化隆| 石河子市| 滁州市| 泌阳县| 石渠县| 岳池县| 始兴县| 英山县| 治县。| 炉霍县| 德阳市| 遂宁市| 左贡县| 洱源县| 商水县| 宝丰县| 淄博市| 扶风县| 彝良县| 漯河市| 鄂州市| 榆社县| 贵德县| 正安县| 辽宁省| 徐水县| 大悟县| 祁连县| 岳西县| 台南市| 平武县| 拉萨市| 定西市|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