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9章

  • 俱舍論疏
  • 法寶
  • 2591字
  • 2015-12-16 17:45:54

論曰至猶如無病。此釋第一勝義善也。以涅槃是諸法中最極安穩(wěn)。眾苦永寂。是最勝義。故此名為勝義善也。正理兩釋。一釋同前。第二釋云。或真解脫是勝是義得勝義名。勝謂最尊。無與等者。義謂別有真實體性。此顯涅槃無等實有故名勝義。如是勝義安穩(wěn)名善。如是涅槃是善常故。于一切法其體最尊。是故獨標為勝義善

論。自性善者至猶如良藥。此釋第二自性善也。無慚.無愧有二義故。一唯是不善。二遍不善心 三不善根具其五義。一通五部。二遍六識。三是隨眠性。四斷善根時作牢強加行。五能發(fā)粗惡身語二業(yè)。由此五種是自性不善作用力強。同余心所由與此相應成相應不善 善翻此故名自性善。既自性善以喻良藥。故不待余成善性也

論。相應善者至如雜藥水。此釋第三相應善也。諸心.心所成善性。要由與彼慚等相應方成善。故如雜藥水亦為藥。以雜藥故

論。等起善者至所引生乳。此釋第四等起善也。謂身.語表及無表業(yè)四相得等。由二善所等起故成善性也。準婆沙一百四十四。三性分別二十二根。有一師說。有四種善及不善等。與此論同。正理三十六。亦與此論同。故知四種善與不善。是有部宗舊所稟義。非是世親菩薩新立。有人。引安惠俱舍釋。云據實而言皆是自性善。然世親阿阇梨。立四種者隨義勝劣建立異名。善中最勝者名勝義善。次強者立自性善。次劣者立相應善。最劣者名等起善者。謬也 又此釋若唯以勝故名自性者。與名.義不相符會。不待他成善等故名為自性。待他成故名相應。如藥及雜藥水故 問若爾何故婆沙第二云。今應問彼。若唯五根是自性善。所余善法自性是何。若謂彼是不善無記雜五根故亦名善者。如是五根與彼相雜。何故不名不善.無記。然信等五與所余法。同一所依。同一行相。同一所緣。一起。一住。一滅。一果。同一等流。同一異熟。而言五根是自性善。余相雜故假立善名。但順妄情不應正理。勿有此過故應說言世第一法根非根性 準此婆沙不立相應.等起善等。因何言謬 答婆沙第二與此意別。彼異師說。五根是世第一法。自性是善故。余非世第一法。以自性非善。與善相應假立善名。由此婆沙云但順妄情。今此四善即不如是。若相應善。若等起善。皆體性是善。非假名善。其自性善不待他成善。相應.等起待他成善性故不名自性善 問若爾未相應時先是何性 答有體已來。常與自性善俱恒名善性。善由他立故非自性。以無貪之義性是善故非相應。義性善也

論。若異類心至此義應思。論主破有部等起善也。準此故知。不是論主新立四善 異類心所起得者。謂疑心續(xù)善續(xù)生心得自地生得善等。正理論云。因異類心亦起諸得。如因靜慮得通果心。勝無記心現在前故得諸染法。勝染污心現在前故得諸善法。此等如何成善等性。以就彼法俱生得故密作是言。非異類心不作緣起故無有失(解云。言等起者。據善等法俱起得說。不據前.后。異類心起者。是法前后得。非此所說也)。又云。雖異類心亦為緣起而成善等。非待彼心。或復因彼諸得等起。即待彼故成善等性。故得由等起成善等性異(解云。雖異類心亦為緣起成就善.不善等。非待彼異類心。或因彼異類心諸得及四相起。及即待異類心。得及四相成善等。唯此得及四相。因所得法及所相法起。待所得所相法成善等性。故得等由等起成善等性異。此二解中后解為勝)

論。如說善性至與此相違。自此已下明四不善

論。云何相違。問

論。勝義不善至猶如痼病。答也。翻涅槃立生死。即生死名勝義不善。以生死中有漏之法皆是行苦.自性不安性。不安故猶如痼疾。有此疾者常不安穩(wěn)

論。自性不善至猶如毒藥。翻自性善立自性不善

論。相應不善至如雜毒水。翻相應善立相應不善也

論。等起不善至所引生乳。翻等起善立等起不善也 由此故言與此相違

論。若爾便無至皆生死攝故。問也。一切有漏皆生死攝。皆是不善。如何于中有善.無記

論。若據勝義至故無有過。答也。據義不同立名有異。若以行苦極不安穩(wěn)。一切有漏皆是不善。若不招果。及招愛果。別立為善。及名無記。據義既別。過失便無

論。勝義無記至更無異門。釋無記也。正理論云。以非擇滅及太虛空更無異門唯無記性。是故獨立勝義無記。無別自性.相應.等起。無一心所唯無記性與無記心遍相應故。設方便立自性等三亦攝不盡。無記多故。由是無記唯有二種。一者勝義。二者自性。有為無記是自性攝。不待別因成無記故。無為無記是勝義攝。以性是常無異門故 問若唯有二。何故婆沙八十七云。于欲界中有五無記。一異熟生。二威儀路。三工巧處。四通果心。五自性無記。色界有四。除工巧處。無色有二。謂異熟生。自性無記。何故不同 答據義別也。此中正理據非勝義及非相應。非由等起成無記故。諸有為無記皆名為自性。婆沙意據異熟生等所不攝者立自性名。非是相違

論。于此應思至例亦應然。難也。大種亦由思等起故。故應例彼成善.惡也

論。以作者心至故不成例。答也

論。若爾定心至應設劬勞。論主難也。應設劬勞通斯切難。正理論云。又如眼等不待心生。其性便無善等差別。如是大種不待心生故。理亦無善等差別。若爾諸得及生等相。應無等起善等差別。以非本心所欲起故。無心位中亦現起故 此難非理。由法勢力安立善等差別成故。謂得.四相依法而立。非如大種無待自成。有為法中無有一法不待心力成善不善。是故諸得及生等相。如所屬法要由心力成善等性。其理善成。生已離心雖相續(xù)轉。亦無有過。即是前心勢力所引令其轉故。隨定無表定等力生。理亦應成等起善性。天眼.天耳應善性攝。以是善心所等起故。此難非理。以彼二通解脫道心是無記故。彼二與道俱時生故。通斯似難何費劬勞 有人云。俱舍師破云。若天眼.耳由與無記道俱生故。是無記者。既由道力應名等起。若言非由彼道力故成無記者。道俱生言何成解釋。真難未通。劬勞還費 今詳。此破似非。本文多救之中唯破一故。于此一中又非切當。論主以道是善眼根。無記故以為難端。救云。道是無記。與眼根性同。難自不成。反難等起。何關此義

論。如上所言至何以故。此下三頌。第六明二等起

論曰至第二名隨轉。列二等起也

論。謂因等起至名為隨轉。釋二等起名轉隨轉

論。隨轉于業(yè)有何功能。問

論。雖有先因至如死業(yè)應無。答。轉隨若無。即無表業(yè)。如死。無心。有身無業(yè)。正理論云。若無隨轉。雖有先因為能引發(fā)。如無心位。或如死尸。表應不轉。隨轉于表有轉功能。無表不依隨轉而轉。無心亦有無表轉故

論。若爾無心如何發(fā)戒。難 那含沙彌至羯磨時入無心定。此亦得戒。既無隨轉猶如死人。如何那含能發(fā)于戒

論。諸有心者至于業(yè)有用。答。諸有心者依根本表發(fā)無表戒業(yè)起分明。諸無心者依加行表發(fā)無表戒業(yè)起不明。由隨轉心有根本無根本業(yè)業(yè)。故隨轉心于業(yè)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乡族自治县| 偏关县| 乐亭县| 西贡区| 安阳县| 百色市| 海原县| 侯马市| 鹿泉市| 尚志市| 微山县| 绥棱县| 黎川县| 云安县| 合阳县| 墨脱县| 民乐县| 德江县| 荔波县| 万宁市| 东乡县| 乾安县| 湟中县| 平定县| 吴川市| 泰安市| 专栏| 中阳县| 洱源县| 徐闻县| 二手房| 正阳县| 泰州市| 固安县| 河池市| 滦南县| 保康县| 汉阴县| 武宁县| 修文县| 乾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