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日行此洲至晝即漸增。述日夜增減。泛言夜增晝增夜減晝減有其兩義 一夜短其晝已去晝增。晝短其夜已去名夜增。若取此義。即秋分已后是夜增。春分已去名晝增。二起此時已去夜漸進長即第二日長第一日等名夜增。晝增翻此。若依此義即夏至日已去名夜增。冬至日已去名晝增也 問此論所明增減為是何者 答準論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即夏至已后至冬至日夜增。冬至日已后至夏至日晝增。婆娑一百三十六云。然晝與夜增減相違。雖各二時而無四位。晝夜增減各一臘縛。則各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成一晝夜。于中晝夜多少四類不同。增位極長不過十八。減位極短唯有十二。晝夜停位各有十五。謂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各有十五牟呼栗多。從此已后晝減夜增 釋曰。西方以黑月為先。白月為后。羯栗底迦是此方八月。若以此方七月十六日為月初。白半即當此方八月八日。若以此方八月十六日為月初。白半即當此方九月八日。晝夜停時當此方八月十五日。以八日后晝減.夜增故。亦即是節氣月日。非是月生.月盡月日。此月生.月盡晝夜增減不定故。若以此方八月八日晝夜停。西方節氣先于此方七日。若以此方九月八日晝夜停。西方節氣晚于此方二十三日。準輪圍山徑一百二十萬八百七十五踰繕那略計西洲。南洲。相去三十萬踰繕那。南洲節氣不同計有九十日異。此國去彼國無四五萬里。節氣七日不同是即不違。若二十三日不同理即令隔。應以七月十六日為羯栗底迦月。為月初定 又婆娑云。至末伽始羅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牟呼栗多晝十四。至報沙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晝十三。至摩迦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八晝十二。從此已后夜減晝增各一臘縛。至頗勒窶那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七晝有十三。至制怛羅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六晝有十四。至吠舍佉月白半第八日。(此當此方二月八日。亦云從此已后夜減晝增)晝夜各十五。從此以后夜減晝增各一臘縛。至誓瑟搋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晝有十六。至阿沙荼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晝有十七。至室羅筏拏月白半第八日(此當此方五月八日)夜有十二晝十八。從此已后晝減夜增各一臘縛。至婆達羅缽陀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三晝十七。至阿濕縛庾阇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四晝十六。如是復至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日(當此方八月八日。西方八月二十三日)晝夜停等。是名略說時之分齊 準上論文。日向北六月夜減。向南六月夜增。然標晝.夜增.減言于四處至羯栗底迦月白半第八。晝夜各十五牟呼栗多。此后復云從此已后晝減夜增(此當此方八月九日。西方八月二十四日)至摩迦月白半第八日夜十八晝十二牟呼栗多(當此方十一月)是夜極長。于此已后亦言從此已后夜減晝增。至吠舍佉月白半第八日晝.夜.各十五牟呼栗多。此后亦云從此已后夜減晝增(當此方二月九日)至室羅筏拏月白半第八日。夜有十二晝十八(此當此方五月八日。西方五月二十三日)此后亦云從此已后晝減夜增。當九日也 此論云。日行此洲路有差別故令晝夜有減有增者。當婆沙云然晝與夜增減相違雖各二時而無四位 論云從雨際第二月后半第九日夜漸增。此說五月九日.八月九日。皆悉不違婆沙所說。于此雨際第八日后。皆言從此后晝減夜增故。準此論文。五月九日婆沙云白半。此論云后半。故知第二月初即是四月十六日。第一月初即是三月十六日 論云從寒際第四月后半第九日夜漸減。此說十一月九日.二月九日。皆悉不違婆沙所說。于此兩月第八日后皆言從此后夜減晝增故。準此論文。日向南夜增晝減。故云后半婆娑云白半。故知是此方十一月九日夜極長也。若以五月為雨際第二月即此方四月十六日為雨際第二月初。與四分律不同。四分律以四月十六日為雨際第一月故。若以八月為雨際第二月。即此方六月十六日為雨際第一月初。若以十一月為寒際第四月。即此方七月十六日為寒際之初。與四分律不同。若以二月為寒際第四月。即十月十六日為寒際初。皆不違婆沙文也。然取順此方時。應以六月十六日為雨際之初。此方立秋已去多雨故。唐三藏以三月十六日為雨際之初。取五月九日夜增。亦不違婆沙 然太法師釋以六月十六日是雨際之初者。取八月后半第九日夜增。亦不違婆沙。依四分律等。以四月十六日為雨際之初。此是譯家誤。以此方五月十六日為雨際第二月初。以此方六月前十五日。為五月白半第八日也。亦可通云。毗婆沙是迦濕彌羅國。四分律非有部宗。是其別國。寒.熱不同兩月有異。故不同也。西域記云。有國亦以十二月為雨際。彼國冬多雨故。其婆沙五月.八月白半第九日皆說夜增。俱舍但說日行向南夜增。即是婆沙五月白半第九日也 今釋俱舍雨際第二月白半第九日。即是此方五月第九日為定。然婆沙皆說白半第八日晝夜增.減。此方皆十五日為冬至.夏至日。春分.秋分者并是節氣日月也。所以不同也。節氣從西向東也。以日從西向東故南方夏。西方秋。北方冬。東方春。南方夜極短。北方夜極長。東.西方晝.夜停
論晝夜增時一晝夜增幾。問也
論。增一臘縛晝夜減亦然。答也。三十臘縛為一須臾。一百八十日增至極長。一百八十日計當六須臾。一百八十日減當六須臾
論。日行此洲至夜增晝增。此明日行增減義也
論。何故月輪至見有缺耶。問
論。世施設中至見不圓滿。準此似月下日高。此發影覆其自面故
論。先舊師釋至現有圓缺。述經部先舊師釋也
論。日等宮殿何有情居。問
論。四大天王所部天眾。答
論。是諸天眾唯住此耶。問
論。若空居天至諸層級等。答也
論。有幾層級其量云何。已下第八明天器。就中有三。一明大王眾天。二明三十三天。三明余色天。此下兩頌第一明四大王眾天 就中有三問也
論曰至八四二千。明四層級量也
論。有藥叉神至共所居止。明四層級所依天別
論。故經依此說四大王眾天。引經釋名。以所部領天非一類故名眾也
論。如妙高山至所部封邑。此明七金山上天也
論。是名依地至此天最廣。結第一天并明廣也
論。三十三天住在何處。此下四頌第二明三十三天
論曰至各唯二萬。明山頂量。就中二說。一云上下量等。中腰細也。一云下廣上狹準頌八萬即通兩釋。或徑或周。然以山徑八萬為正
論。山頂四角至守護諸天。明山四峰量及住神也
論。于山頂中至所都大城。此明善見宮量及嚴飾也
論。于其城中至諸可愛事。此明所都大城中殊勝殿量.及嚴飾也
論。城外四面至莊嚴大城。此明城外四苑游戲處也
論。四苑四邊至角勝歡娛。此明苑外勝地游戲處也
論。城外東北至猶遍五十明圓生樹形量.妙香
論。順風可爾云何逆熏。問
論。有余師言至故說逆熏。述異說。此師不許有逆風熏
論。理實圓生至如順風熏。述正義。此香力勝而能逆風起于香也。由逆風故近處而滅不同順風
論。如是花香至別生香氣。問
論。此義無定至俱許無失。答也
論。若爾何故至遍諸方。引頌難
論。據人間香至無如是能。通也
論?;夭空f至唯遍五十。述異部計
論。外西南角至不如法事。述善法堂
論。如是已辨三十三天。已下半行頌第三明余有色天住器
論曰至皆依外器。釋頌可知
論。如是所說諸天眾中。已下便明諸天諸事 就中有五。一明欲時。二初生身量。三明欲等生別。四明居器近遠。五明下見上不。此下半頌第一明欲時也
論曰至故使之然。釋頌文。就中二說。如文可解
論。隨彼諸天至所生男女。明天男.女。雖是化生即于彼天膝上生者。即是彼天男.女。女天為母。男天為父
論。初生天眾身量云何。已下半頌第二明初生量
論曰至具妙衣服。釋頌文也
論。一切天眾至同中印度。明語同也
論。欲樂生別云何應知。已下半頌第三明欲等生別
論曰至及下四天。欲生三中明第一也
論。有諸有情至樂變化天。欲生三中明第二也
論。有諸有情至他化自在天。欲生三中明第三也
論。依受如生至差別三種。釋分三所以 如生等者。稱生等境自在受也。婆沙一百七十三云。問何故人.及前四天眾合立欲生。后二天眾各別建立。答人.及前四天煩惱粗。后二天煩惱細 有說。人.及前四天同樂受用自然生境故合立一。第五.第六天眾獨樂受用自化他境。故各立一
論。樂生三者至故名樂生。此釋樂生三天別。下三靜慮各有三天故成九處。初定離生喜樂。二定定生喜樂。三定離下喜樂。乃至長時受樂。第四禪已上無樂受故不名樂生
論。生靜慮中間至亦號樂生天。論主難殺也。正理論云。大梵既有喜樂現行名樂生天亦無有失
論。所說諸天二十二處。已下半頌第四明居器近.遠
論曰至去下海等。釋頌文中如文可解
論。從此向上至得究竟名。此二師釋色究竟名。如文可解
論。于下處生勝見上不。下半頌第五明下見上
論曰至下見上天。明下天眼見上天。以同一地.一系縛故
論。然下眼不能至要作下地化。明下地眼不能得見上界地色。及身不觸異地觸。以別地系粗細異故。若上地身。下地下地。不能為礙故作化也
論。有余部說至下見上天。述異部中大眾部計
論。夜摩等天宮依處量有幾。問已上天所居宮地量大小
論。有余師說至量無邊際。欲界四天有其兩釋。初靜慮天有其三釋。如文可解
論。齊何量說小中大千。已下兩行頌第二明?。校笄狄?
論曰至后當廣辨。釋頌文。如文可解
論。如外器量別至身量亦別耶。已下兩行半頌大文第二明能居量 就中有二。一明身量。二明壽量
論曰至滿萬六千。釋頌??山狻F派骋话俣嗽?。如曷邏呼阿素落王所得身形其量廣大。如色究竟所得身形一萬六千六踰繕那量 俱盧舍者。此云鳴喚 所以無云減三踰繕那者。有人云。從變異受初修不變異難 此似倒也。既得難定身壽應加。應言下變異受以樂欲心勝由此造業引壽等勝。不變異受引欣心劣。由此造業引壽等減
論。身量既殊壽量別不。已下三行半頌。第二明壽量 就中有二。一明善趣壽量。二明惡趣壽量。此明善趣
論曰至不能計量。明人趣也
論。已說人間至萬六千歲。明欲界天
論。持雙以上至依何得成。有兩問。一問年歲二問光明
論。依花開合至成外光明事。答兩問也
論。已說欲界天至萬六千劫。明色天也
論。已說色界至六八萬劫。明無色界
論。上所說劫至為中為大。問劫量也
論。少光以上至所壽劫量。明上下天劫大.中不同。初定三天以半大劫為其一劫。二定已上以大全劫為一劫。詳其上壽量增.減。及身量增減。欲天。色天。及無色天。色天初定以半劫為劫。及中間靜慮身量等不同者。皆是生死法爾因果。如此。不可細求所以。多眼.三眼.二眼.一眼。及無足.多足等也
論。已說善趣壽量短長。已下三頌第二明惡趣
論曰至壽一中劫。明地獄壽量
論。傍生壽量至能持大地。明傍生壽量
論。鬼以人間至壽五百年。明鬼趣也
論。寒那落迦至地獄壽量。明寒地獄 佉梨者。受一斛器名。如此間計升.斛等名 婆訶者。此云篅。受二十斛。即是二十佉梨一麻婆訶量。篅盛麻故名麻篅也。摩揭陀國盛麻篅多受二十石。余文可解。百年取一篅中麻也
論。此諸壽量有中夭耶。已下半行頌文便明有中夭
論曰至皆無中夭。釋頌有二。一處無中夭。二就別人明無中夭。如文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