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5章

  • 俱舍論疏
  • 法寶
  • 4901字
  • 2015-12-16 17:45:54

論。有士用力至故名最勝。釋妨難也。婆沙第三云。此心.心所于余世法為都勝故說名第一。為分勝故名第一耶。設爾何失。若都勝故名第一者。此豈能勝現(xiàn)觀邊世俗智。然現(xiàn)觀邊所修世俗智是見道眷屬。見道慧力殊勝。此法不爾。又此豈勝雜修靜慮。然彼等至及所感生。不共異生。此法不爾。又此豈勝初盡智時所修善根。然修彼時離一切障。所依清凈。此法不爾。又此豈勝空空.無愿無愿.無相無相。三三摩地。然彼尚能厭惡圣道。況于有漏。此法不爾。若分勝故名第一者。暖.頂.忍等應亦名第一。各勝彼彼下位善根故。有作是說。此法都勝故名第一。然約能開圣道門說。非據(jù)一切。謂現(xiàn)觀邊世俗智等。雖有如前所說勝事。然皆無力開圣道門。此法獨能。是故都勝。或有說者。此法于余一切事勝故名第一。謂現(xiàn)觀邊世俗智等所有勝事皆由此成。所以者何。彼諸勝事若無此法開圣道門體尚不修。況有勝用。要由此法開圣道門方修彼體乃有勝用。彼諸勝事既由此成。故此于余一切事勝。有余師說。此法分勝故名第一。問若爾暖等應亦名第一。答彼于二分中俱非最勝故。謂世善法總有二分。一依異生。二依圣者。世第一法。雖于圣者世俗智等不名最勝。而于異生所得善中皆最勝故。所以獨立第一法也 無評家也 問若爾未來修者。不能為等無間緣引圣道生。應非第一 答婆沙第二云。彼雖不作等無間緣。而能隨順已起得故。譬如苾芻與僧欲法。諸余僧事亦得成立 問世第一法隨轉(zhuǎn)色.心不相應行。彼既不作等無間緣。云何得名世第一法 婆沙第二答云。彼雖不作等無間緣。而能隨順。由彼與此心.心所法。一起。一住。一滅。一果。一等流。一異熟。親近故

論。如是暖等至重現(xiàn)前故。此出體也。取俱有法。然除彼得。婆沙第三云。問何故沙門果得是沙門果。而世第一法得非世第一法耶。答沙門果成就所顯故。沙門果得是沙門果。世第一法等無間緣所顯故。彼得既非等無間緣。亦不隨順如彼生等故。彼得非世第一法。暖.頂.忍得亦非暖等。勿得圣已重現(xiàn)前故。有說得亦是世第一法。有余師說。彼俱起得是世第一法。評曰若彼俱起。若后起得。一切皆非世第一法種類同故。暖等亦爾。是故初說為善。問何故世第一法生等。是世第一法而得非耶。答生等與彼同一果。相隨行不相離。常和合無前后。相與所相未嘗相離。由此亦是世第一法。得與彼法不同一果。不相隨行。性相離不和合。或前或后。得與所得有時相離。譬如樹皮或時離樹。是故得非世第一法。暖.頂.忍得亦復如是 正理論云。然以見諦不許暖等重現(xiàn)在前。已見諦者。加行現(xiàn)前成無用故 今為一釋。前果非是后向道攝。向后起得不違理故。暖等是彼圣道加行。道后起暖等是違理故。又得圣不舍暖。果后起暖過。得果舍前向果后無向得

論。此中暖法至未來。四明暖最初行得二修行相多少。于最初位進善根故。于三諦唯雜緣法念住。得修通總.別觀故修四念住。修自諦行相故通四行也。不傍修故無十六行也。于滅諦唯不雜緣法念住。無身.受.心故。二修唯法念住。不傍修故不修余諦四念住也

論。由此種姓至方能修故。釋不傍修所以 言同分者。謂同諦也

論。后增進位至未來十六。明暖增進位行.得修也。三諦皆有色.受.心.法故。非初易位。容現(xiàn)別觀色.受.心等故。云隨一念住現(xiàn)在修也。雖能傍修余諦念處。數(shù)不過四故言四也 隨一行現(xiàn)在修未來十六者。以傍修余諦也。緣滅諦無余念住故。法念住現(xiàn)在修。傍修余諦故未來四也。行修初后皆同法念

論。由此種性至亦能修故。釋得傍修所以。如文可解

論。頂初安足至未來十六。明頂初入位也。初進異位故行修唯法念。進位不簡行故 隨一行相修。未來四及十六者。許傍修故。四諦同故合說也

論。后增進時至未來十六。明增進位許別現(xiàn)也。隨一念處現(xiàn)在修。未來四等如暖中釋。三諦不同故別釋也

論。忍初安足至未來十六。明忍位也。婆沙一百八十八云。問何故忍初及后皆法念住。答以忍近見道故相似見道(述曰。然一切皆似見道)

論。然于增進至不修彼行相。明中上忍隨所減緣不修彼行。正理釋云。謂具緣四。具修十六。若緣三.二.一。如次修十二.八.四

論。世第一法至似見道故。明世第一修行多少也。似見道故。無異分修故。不修余行故。婆沙云。問頗有住一剎那頃。當?shù)檬赖谝环ǚ潜怂壱‘數(shù)帽怂壏鞘赖谝环ㄒ‘數(shù)檬赖谝环氨怂壱〔划數(shù)檬赖谝环氨怂壱〈鹩凶≡錾先虝r應作四句。且依未至定入正性離生者。住增上忍時當?shù)檬赖谝环ā7潜怂壵摺V^未至定所攝世第一法中。除緣當現(xiàn)在前所依世第一法。諸緣所余境世第一法 當?shù)帽怂壏鞘赖谝环ㄕ摺V^上五地所攝世第一法中。緣當現(xiàn)在前所依世第一法 當?shù)檬赖谝环氨怂壵摺V^未至定所攝世第一法中。緣當現(xiàn)在前所依世第一法 不當?shù)檬赖谝环氨怂壵摺V^上五地所攝世第一法中。除緣當現(xiàn)在前所依世第一法。諸緣所余境世第一法。如依未至定余五地亦爾(述曰。此說得修世第一法。有緣不同。若行修者必總緣也。所依者世第一法所依身也。是欲界身故亦是所緣。亦當?shù)靡病K壵呒词怯缫磺杏新┓ㄒ病S谥腥羰撬兰匆嗍钱斔谩W杂嗨壗苑撬谩VT世第一法若同地等皆得修故。諸異地等決定不得也) 問頗有成就世間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系得耶。答應作四句 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系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未離此地染 成就彼離系得不成就世第一法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生上地 成就世第一法亦成就彼離系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已離此地染不命終生上地 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彼離系得者。謂若未能入正性離生位有余依彼有漏離系得作如是言 問頗有圣者。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系得耶 答應作四句 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系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未離此地染 成就彼離系得不成就世第一法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生次上地 成就世第一法亦成就彼離系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已離此地染不命終生上地 不成就世第一法亦不成就彼離系得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超次上地生余上地。有余依一切世第一法。及彼一切離系得 作如是言。問頗有成就世第一法不成就彼離系得耶。答應作四句 第一句者。謂若依未至定。或初靜慮。靜慮中間入正性離生。彼未離初靜慮染 第二句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彼命終生上地。若未得世第一法生欲.色界已離初靜慮染及生空無邊處 第三句者。謂若依此地入正性離生已。離初靜慮染不命終生上地 第四句者。謂除前相

論。已辨所生善根體相。下三頌第三明善根差別

論曰至決擇分名。此第一問也

論。決謂決斷至四諦相故。答決擇名也。由諸圣道能斷疑故名為決斷。以能分別四諦相故名為簡擇。即諸圣道名決擇也

論。分謂分段至決擇分名。此釋分名。一切圣道皆名決擇。此所順者。唯是見道故言分也。是故此名順決擇分

論。此四為緣至順決擇分。釋順名也。此四為緣引決擇一分。亦能順益決擇一分故。故此四種得順彼名

論。如是四種至等引地故。此即第二三慧分別。近見道故非聞.思也

論。四中前二至獨是上品。此即第三各隨一義以分品也。如文可解

論。此四善根至遍知斷故。此即第四明依地也。此四善根修慧為體。是見道眷屬。欲界無修故。無色界無見道故。所以不通欲界.無色。又無色心不緣欲故 欲界先應遍知斷者。更釋無色無見道也。以欲先應遍知斷故。見道必先緣欲界。無色不緣欲故無見道。所以欲界先遍知斷。正理論云。于三界中彼最粗故

論。此四善根至增背有故。第五明果也。此門在頌無文。因明依地便釋異熟

論。或聲為顯至及欲七地。釋頌中或七字也

論。此四善根至除北俱慮。第六明依身別。所以善根唯依九處。正理釋云。唯依欲九身。容入離生故

論。前三善根至一剎那故。此第七明初.后起正理論云。有余師說。若于先時曾已修治此四加行。彼于天處皆得初起 然無評也。婆沙第七云。問何故天中不能初起。答彼處無勝厭離等作意故。問惡趣中有勝厭離等作意。何故不起此善根耶。答惡趣中無勝依身故。若有勝厭離等作意。亦有勝依身者則能初起。人中具二故能初起

論。此四善根至非擇滅故。此即第八明男.女得別。正理論云。此四善根唯依男.女。前三男.女俱通得二。第四女身亦得二種。勿后得男身不成暖等故。依男唯得男身善根。圣轉(zhuǎn)至余生亦不為女故。暖.頂.忍位容有轉(zhuǎn)形故。二依善根展轉(zhuǎn)為因性。世第一法依女身者。能為二因。女得圣已容有轉(zhuǎn)得男身理故 婆沙第七云。問此暖.頂.忍.世第一法依何身起。答依男.女身。問依女身得女身所起暖。為亦得男身所起暖耶。答得。如得暖。得頂.忍亦爾。問依男身得男身所起暖。為亦得女身所起暖耶。答得。如得暖得頂。得忍亦爾。女身于女身所起暖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xiàn)在前。于男身所得暖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現(xiàn)在前。如說暖法頂.忍亦爾。男身于男身所起暖亦得。亦在身亦成就。亦現(xiàn)在前。于女身所起暖得。而不在身成就。不現(xiàn)在前。如說暖說頂說忍亦爾。女身所起暖與女身所起暖為因。與男身所起暖亦為因。如說暖說頂說忍亦爾。男身所起暖與男身所起暖為因。不與女身所起暖為因。所以者何。勝非劣因。彼是劣故。如說暖說頂說忍亦爾 今詳三論。前三善根。男.女各得二。依善根同也。準正理.俱舍。皆云第四女身亦得二種。故知即是多道家也。若一道家。其道是一。依男身故名依男身道。依女身故名依女身道。依女身所得世第一法。唯得依女身。不容依男身。如何得名依男身道。既言得二。故知與婆沙同是非一道也。然婆沙.正理為因不同。意各別也。正理準圣道等為因作論故。說互為因也。如依男.女圣道互得為因。及余有漏聞.思.修慧。及生得善.染污法等。皆男.女互得為因。不云依女劣也。因何四善即云劣也。故不取婆沙之義。言互為因。正理婆沙處非唯一 有人三釋不巧還同未解。恐繁不述。對讀即知 然準婆沙多道家。阿羅漢等依一身起道。得修欲界九依身道。不以身非擇滅故不修彼能依道。今二論皆以圣人無作女故。不得女世第一法者。意難解也。深法師以違此理故。此中言得。不言修也。此中得者。是法后得。謂依女身所起世第一法。轉(zhuǎn)為男身亦依男身得。依男身所起世第一法。不得轉(zhuǎn)為女身。得女身非擇滅故。今依婆沙論。釋四善根得與道不同。不可為例。道即重得。四善不然。道不隨依男.女身說其勝劣。四善即隨男.女說有勝劣。豈得例道。今得亦爾。與得道異故。非擇滅即不得也

論。圣依此地至遷生上地。此下第九明其舍也。此明圣人失地舍。遷生上地名為失地。是失暖等所依地也。如身在欲界依初禪得暖。生初定時不舍暖也。生第二定名遷生上地

論。異生于地至亦由退舍。明凡舍也。異生命終舍此善根。若生上地及自下地。但命終時即舍暖等。前二善根是可退故。異生亦退非是圣也

論。由死退舍至異生亦無退。此明凡.圣舍定異也。此亦應言世第一法異生亦無命終舍也。舍.得既據(jù)生相時說。此中說舍皆是同時。謂正命終等。非得生至生相故

論。依根本地至極猛利故。第十依根本必定得圣。正理論云。依根本地起暖等善根。彼于此生必定得見諦。以利根故厭有深故。依未至.中間起暖等者。于此生不必得入見諦(述曰。由止.觀不均厭有不深。止.觀不均心又不利) 有余師說。依根本定起暖等者。此生必定得至涅槃。厭有深故 準婆沙。暖.頂依根本。亦不退。未至.中間即有退也。婆沙第六云。依根本地起暖等者。現(xiàn)身必入正性離生。所以者何。彼由圣道引暖等故。依未至定.靜慮中間起暖等者。此則不定。所以者何。彼由暖等引圣道故(解云。根本地止.觀均平厭生死苦。欣上圣道勝未至等故。起暖等定入圣道。未至.中間觀多止少。由宿習暖等力故引起圣道。由此二地得有遲速)

論。若先舍已至大功用成故。第十一明得非先也 以未曾熟修者。加行善根得來時投。非如余有漏定無始熟修 大功用成故。所以重起之時。必大功用方能起也。正理論云。由先舍已后重得時。亦大劬勞方得起故。于先所舍不歡敬故

論。若先已得至還從本修。第十二明舍已重起。故婆沙云。問若余生中即起頂者。從何作意無間起耶。答如起暖時所有作意。如說從暖起頂。從頂起忍亦爾。問若爾何故說暖無間起頂。頂無間起忍耶。答依一身中相續(xù)起者。作如是說。然非一切

論。失退二舍至失不必然。第十三明二舍同異 失謂生上地。及舍眾同分。生上地命終心定無染也。舍眾同分舍不定。或染心命終。或不染心命終。若退舍必起染心。由此故言退必起過。失不必然。不必然言顯不定也。既舍得名退。故此二退非得為性論。得此善根有何勝利。下一頌第三明有勝利

論曰至必至涅槃故。此第一明暖勝利

論。若爾何殊順解脫分。問。順解脫分善亦必得涅槃。暖既與同。有何殊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于田县| 民县| 资阳市| 衡南县| 延边| 太仓市| 灵川县| 贡山| 永嘉县| 香格里拉县| 石狮市| 新丰县| 长顺县| 荔波县| 嘉峪关市| 房山区| 峨边| 霸州市| 集贤县| 利辛县| 静乐县| 民乐县| 江北区| 邵武市| 白山市| 塔河县| 绥化市| 卓尼县| 象州县| 桦川县| 东方市| 佳木斯市| 中西区| 江川县| 磐安县| 皋兰县| 巴东县| 灌南县| 邢台市| 琼结县|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