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京師坊巷志稿
  • 朱一新
  • 4981字
  • 2015-12-16 17:13:48

宸垣識略:一等忠勇公第,在馬神廟。案:乾隆時大學士傅恒,封忠勇公,謚文忠。其子福隆安,尚高宗四女和嘉公主。賜第在舊宅東,今公果齊遜襲封,官散秩大臣,府西即其家廟也;乾隆間敕建,詳祠祀。蕪史:又南曰尚膳堅撥子,斜對御馬監。李日華紫桃軒又綴:御馬監小猴十只,日食白米一斗,紅棗二斤八兩。舊聞考:馬神廟即明御馬監馬神舊祠也。廟基舊在街之稍北。乾隆二十年移建,迤南為御馬圈,其地蓋仍明舊。野獲編:內市在禁城之左,過光祿寺入內門,自御馬監至西海子一帶皆是。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日,設場貿易。聞之內使云,此三日例令內中賤役輦糞穢出宮棄之,以故各門俱啟。因之陳列器物,借以博易焉。案:內市之制,亦見明徐克暖姝由筆。舊聞考云無考,以野獲編所言核之,御馬監今為馬神廟,西海子即太液池,其地猶約略可稽。蕪史言天啟元年二月,因遼事急,將元武門外大市,移于東安門外戎政府街。民間謠曰:大市去矣。至七年秋,仍復故處,疑即此市也。

下坡

嵩祝寺胡同

東有法淵寺,西有智珠寺。又東為三廠遺址,明置漢經廠、番經廠、道經廠于此,俱詳宮禁寺觀。乾隆時,章嘉胡圖克圖奉詔來京,更定大藏經經咒,居嵩祝寺。趙翼檐曝雜記云,居栴檀寺。毛奇齡武宗外紀:西宮大答應宮人,有愿祝發為尼者,上作剃度師,親為說法,置番經廠中。案:章嘉胡圖克圖為第六輩達賴喇嘛,羅卜藏札木蘇之支嗣,此其第三次呼必勒罕也。俗姓張,西寧人,后卒于京師。

鐘鼓司胡同

司亦作寺,有鐘鼓寺,詳寺觀。野獲編:內廷諸戲劇,俱隸鐘鼓司演習,相傳院本沿金元之舊,故其事多與教坊相通。案:明鐘鼓司職掌,見明史職官志,有水嬉、打稻諸戲,詳宮禁。

椅子胡同 井一。

東高房胡同 井一。

蕪史:新房之北則司禮監,南則御馬監也。新房東西一街,南北一連、二連、三連等連,連之十字路口,各有井。案:高房胡同,當即新房遺址。蕪史言十字路口各有井,今東西高房胡同之間有二眼井、三眼井,當即一連、二連、三連之地。

二眼井 井一。

三眼井 井一。

西高房胡同

東老胡同

中老胡同

西老胡同 井一。

司禮監

蕪史:再南曰新房,曰都知監,曰司禮監。司禮監第一層門向西,門內稍南有松十余株者,內書堂也。稍北曰崇圣堂。公廳大門外有東西二井。西井之西一小門,東井之東一小門,其內皆提督監官、典簿文書房掌司所居。

吉祥所 國朝宮史:凡宮眷薨逝,殯于此。

碾兒胡同 井一。

東黃瓦門

朱彝尊曝書亭集:康熙癸亥,予入直南書房,賜居黃瓦門之東。又有賜居禁垣詩:講直華光殿,居移履道坊;經營倚將作,宛轉繞宮墻。對酒非無月,攤書亦有床,承恩還自哂,報國只文章。案:茶余客話,謂彝尊賜第在西華門內,誤。蕪史:自北安門里街,東曰黃瓦東門,門之東街,南曰尚衣監街,北曰司設監。酌中志:尚衣監掌御用冠冕袍服履舄靴襪之事。兵仗局之南,舊監庫之北,即本監匠役造御用袍房也。又名曰西直房。舊聞考:黃瓦門之名,見于大佛堂碑刻,俗呼為東西黃華門,音之訛也。尚衣監、司設監今廢,黃瓦門之東迤南,有玉皇廟,即尚衣監舊廨。迤北曰慈慧殿,稍東南為簾子庫,有真武廟,稍東為織染局。有華嚴寺,其碑文碑額,皆有司設監名。案:尚衣監、司設監職掌,見明史職官志及蕪史,詳寺觀。

內府庫 蕪史:火藥局再東稍南,曰內府供用庫,掌印太監一員,專司內官食米,每員每月四斗。

蠟庫胡同 井二。蕪史:內府供用庫,有油蠟等庫,凡御用白蠟、黃蠟沈香等香,皆取辦于此。

鐵匠營

酒醋局胡同

神機營幼丁隊右廠在焉,詳兵制。有興隆寺,詳寺觀。蕪史:酒醋面局,掌宮內食用酒、醋、糖、醬、面豆諸物,與御酒房不相統轄。

妞妞房 東小胡同曰悶葫蘆罐。

織染局胡同

橋一。有華嚴寺,詳寺觀。舊聞考:織染局原建嵩祝寺后。乾隆十六年,移萬壽山之西,與稻田毗近,立石曰耕織圖。原機上織染局三字,今改為耕織圖。蕪史:內織染局,掌染造御用及宮內應用緞匹絹匹之類。有外廠在朝陽門外,又有藍靛廠,在都城西本局之外署。

針工局胡同 蕪史:針工局掌內官長隨內使小火者,冬夏衣每年遞散一次,遇辰、戌年,各散鋪蓋銀一次。

巾帽局胡同 明職官志:巾帽局掌內使帽靴,駙馬冠靴及藩王之國諸旗尉帽靴。蕪史:署后臨河,有梓潼廟。

東板橋 橋一。

火藥局胡同

井一。河沿龍王廟井一,火神廟井一。迤東臨河有鑲黃旗侍衛教場,見嘯亭雜錄。蕪史:火藥局即兵仗局之軍器庫也。案:火藥局互詳宮禁及寺觀。

后局胡同 井一。

東、西吉祥胡同

闖道胡同

南月偃

北月偃

簾子庫胡同 井二。

慈慧殿 慧俗訛菇。井一。慈慧寺,詳寺觀。明司設監舊廨在此。

安樂堂胡同

井一。春明夢余錄:安樂堂在地安門街東。蕪史:北安門街曰安樂堂,內官有疾者徙此。山陵及外廠九門官,則不送也。舊聞考:安樂堂在街東,蕪史作街西誤。今堂額雖存,并非內官養病之所。

地安門東夾道

迤西即地安門,明曰北安門,俗沿元稱曰厚載門,亦曰后門。內務府所屬三旗佐領管領檔冊房,及監造花爆處在街西。董含莼鄉贅筆: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上以海宇蕩平,宜與臣民共為宴樂,特發帑金一千兩,在后宰門架高臺,命梨園演目連傳奇用活虎活象真馬。茶余客話:勵文恪杜訥以編修賜第厚載門。

皇城西 中東坊

西華門外南長街

俗稱南池子。井三。小胡同井一。內務府所屬管理三旗,納銀莊署在東,掌內管領關防署在南,俱詳衙署。萬壽興隆寺,詳寺觀。王士禎香祖筆記:米紫來漢雯遷侍講,賜第西華門。茶余客話:張文端英,以諭德賜第西華門后,蔣揚孫、查聲山皆賜第西華門內。蕪史:自西上北門,過西上南門,則御用監也。舊聞考:御用監今為玉缽庵,即明真武廟。西南有關帝廟,為御用監南庫舊址,皆有碑。查慎行人海記:西華門外西南一里許,明御用監在焉。又南數十步,為真武殿,庭前有老檜一株,下有元時玉酒海,承以石床。案:玉缽庵以玉甕得名,乾隆十年移玉甕置承光殿,詳宮禁。蕪史:石作閣又西,曰乾明門,迤南曰兵仗局,掌造兵器,每年七月兼供乞巧針,亦稱小御用監。曰西直房,即尚衣監之袍房也;曰舊監庫,屬內官監,曰尚膳外監,曰甜食房,屬御用監,造虎眼絲窩等糖裁松餅。曰西上北門,東則西下馬門矣。案:今街西興隆寺,即明兵仗局佛堂,其西直房舊監庫、尚膳外監、甜食房,皆當在北長街,遺跡俱無考。吳長元謂:今玉缽庵西,關帝廟為舊監庫余址。蓋誤以御用監為舊監庫也。關帝廟在西華門外西南,與蕪史所稱西上北門之北者不合。

南花園

高士奇金鰲退食筆記:南花園在西華門迤南東向,明時曰灰池,種植瓜蔬,于炕洞內烘養新菜,以備春盤薦生之用。立春日進生蘿卜,名曰咬春。本朝改為南花園,園雜植花樹,凡江寧、蘇松、杭州織造所進盆景,皆付灌植。秋時收養蟋蟀,至燈夜則置之鰲山燈內,樂罷忽聞蛩聲自鰲山出。其余雜花奇樹,不可名言,按時舁送各宮殿安放。春明夢余錄:西苑門迤南向東,曰灰池。蕪史:寶鈔司造草紙,備宮人使用。祖宗時,造鈔印板及紅印,聞在庫中。其署左臨河,后倚河,有泡稻草池,池中石灰濾渣積成臥象形,名象山。作房七十二間,各具一灶突,名曰七十二兇神。舊聞考:織女橋南真武廟,有明萬歷八年重修寶鈔司真武廟碑,則廟即寶鈔司故址也。灰池、象山、作房、灶突久廢,今其地猶有七十二煙洞之名。

南府

東溝沿

北花園

大煙洞胡同 洞俗訛筒。

九條灣 井二。

油漆作

明嘉靖祭丑修南庫碑記:御用監初立為行在作房,次改御用司。宣德朝更為監,各庫作,東則外庫大庫,西則花房庫作,南庫冰窨左右四作:曰木漆,曰碾玉,曰燈作,曰佛作。案:油漆作疑即明漆作遺址,余諸作當亦在御用監左右。舊聞考:以冰窖為御用監之冰窨,恐誤。詳下。

羊圈

西閘口 井一,橋一。

織女橋

橋一。內務府所屬掌儀司署在橋南。明史:永樂二十二年十二月,作觀天臺于禁中。蕪史:御用監又南向西,則銀作局也,再南過橋,曰靈臺,亦有觀象臺。銅鑄渾天儀,以測星度觀云氣。其占候書曰觀象玩占,流星撮要等,皆鈔錄謄授,不敢傳布于外。教法極嚴,比司禮監書堂較勝。每年歷樣造歷,皆靈臺欽天監同管。沈朝陽嘉隆兩朝聞見錄:嘉靖二年五月,雷震觀星臺。案:明靈臺遺址,在織女橋南,今尚存,俗稱觀星臺,互詳衙署。

西華門外北長街

亦稱北池子。井二。西北有三座門,明之乾明門也。迤西為承光殿,又西為金鰲玉蝀橋,詳苑囿。昭顯廟祀雷神,詳祠祀。又有福佑寺在東,圣祖沖齡時避痘于此,見恩福堂筆記。南有靜默寺,俱詳寺觀。內務府所屬營造司署,管轄番役署在東。會計司署、慶豐司署、慎刑司署在西;奉宸苑署、都虞司署在北;內務府營造司所屬官房租庫在東,俱詳衙署。童槐今白華堂詩鈔:大庾師晉陟端揆招過其寓邸詩自注:公賜第在西華門外北池子。程侍郎遺集:時余寓西華門外,入直退直,必過金鰲玉蝀。內務府冊:乾隆三十八年,創置活字版,錫名聚珍,置局西華門外北長街之東,排印各書。明朱國楨涌幢小品:余過西華門,馬足恰恰有聲,俯視見石骨黑,南北可數十丈,此真龍過脈處。

東、西翰林街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胡同 頭條胡同,井一。

大溝沿

棗林龍王廟

三眼井 井一。

妞妞房

盔頭作

漿家房

漿俗訛蔣。毛奇齡西河詩話:張南士仿王建宮詞百首有云:墻邊漿婦浣花綺,廊下酒家銜酩紅。注云:漿家房在皇城外,即浣衣局也。案:今漿家房非明浣衣局之地,亦非在皇城外,注有誤。

二里溝

朝陽河

觀音堂

井兒胡同 井一。

四根旗桿 井一。

東、西椅子胡同

大石槽 井一。

草廠

金鰲退食筆記:萬壽宮在西安門內迤南,大光明殿之東,明成祖潛邸也。或曰即舊仁壽宮,明世宗晚年愛靜,常居西內。今朱垣隙地,雜居內府人役,間藝黍稷及堆官柴草。南曰草廠,北曰柴闌。案:明萬壽宮互詳宮禁。

琉璃井 井一。舊有內務府造辦處所屬玻璃廠,今移西華門外。舊聞考:蠶池口又西,為琉璃作,地名草廠。

蠶池口

迤西有法國天主堂,今移西十庫。案:西人祆祠,錄其最初者以志變始,余不著。蔡升元紀恩集:移居蠶池養疾恭紀詩:豈特終身去宿疴,移家旗子盡歡歌。平分翠色瀛臺柳,依舊清光太液波。深院自驅塵翳少,廣庭偏受月明多。那知天上蓬萊島,長作人間安樂窩。茶余客話:虞山蔣文肅廷錫,以庶吉士直內廷,賜第西華門蠶池西,御題扁曰揖翠堂。金鰲退食筆記:親蠶殿在萬壽宮西南,有齋宮、具服殿、蠶室、繭館,皆如古制。蕪史:欞星門迤西街南,贓罰別庫之門也。門傍東迤南為蠶池。舊聞考:贓罰庫在十庫極北。蕪史作欞星門西街南,誤也。蠶池在三座門西街南。案:三座門即明之欞星門。蕪史言別庫私當與贓罰庫異地,今蠶池口有門,疑即蕪史所稱別庫之門也。明嘉靖九年,議行親蠶禮,初筑壇于安定門外,禮部言皇后出郊親蠶不便,世宗召尚書李時與大學士張孚敬,視地仁壽宮側。十年三月乃改筑蠶壇于此,事具明史及世宗實錄。

頭條、二條、三條、四條胡同

新開路

毛家灣

巧極營 俗訛草雞營。井一。蔣景祁瑤華集箋:蠶池明時宮人織錦之所,今止存云機廟故基。

永佑廟 廟祀城隍神,詳祠祀及寺觀。

槐樹胡同

拜斗殿

春明夢余錄:壽明殿壽明門。案:殿為前明遺址,乾隆三十九年重修。中奉斗母,地因以名,詳宮禁。嘯亭雜錄:梁文定國治賜第在拜斗殿。水曹清暇錄:拜斗殿在西直門外,憲宗晚年所建,今以松江婁真人主之,頗嚴肅。

兔兒山

旋磨臺

俗訛轉馬臺。春明夢余錄引明宮殿額名,作旋波臺。日下舊聞引作旋坡臺。明嚴嵩鈐山堂集:小山在仁壽宮西。入清虛門,磴道盤屈,甃甓皆肖小龍文,疊石為峰,巉巖森聳,元氏故物也。案:旋磨臺,嘉靖二十八年更名仙臺。明英宗實錄:天順四年作西苑亭軒成,苑中蓬萊山頂有廣寒殿,金所筑也。西南有小山,亦建殿其上,規制尤巧,元所筑也。蓬萊山即萬歲山,西南之小山也,疑即兔兒山。明時為重九登高之地,見蕪史。余詳宮禁。

餑餑房 井一。

有內務府營造司所屬餑餑房,故名。

紅門火藥局 有火藥庫,詳廠局。

韃子營 井一。

光明殿胡同 井二。

大光明殿,互詳寺觀。明世宗實錄:嘉靖三十六年十一月,大光明殿工成。金鰲退食筆記:大光明殿在西安門內,萬壽宮遺址之西,地極敞豁,中祀上帝。相傳明世宗與陶真人講內丹于此,即大元都也。今仍設內監道士守之。順治十八年正月,世祖章皇帝升遐,顧命大臣索尼、螯拜、遏必隆、蘇克薩哈輔政,共來焚香盟心于此。各衙門亦次第設誓。余賜第在左側。高士奇江村集:賜居西苑自城北移家詩:客中陋巷為家久,忽訝恩輝住苑西。牛背馱書千卷重,擔頭挑樹兩株齊。門前金碧瞻天闋,屋內鸞龍有御題。仲蔚蓬蒿十年事,一枝偏借上林棲。茶余客話:高江村以侍講賜第西華門,其先以詹事主簿賜第。嘯亭續錄:湯敦甫金釗官詞林時,寓光明殿左廊房,授讀蒙童,無異冬烘。又婁真人近垣,江西人,雍正時召入京師,居光明殿,封妙應真人。

前大坑

后大坑

石板房 井一。

菜園 井一。

炭廠

主站蜘蛛池模板: 邻水| 建始县| 新乡市| 岳阳市| 怀安县| 岱山县| 罗江县| 托里县| 鹤岗市| 桃江县| 百色市| 九寨沟县| 邵武市| 磐安县| 博兴县| 湘潭县| 咸宁市| 和平县| 聊城市| 新宾| 张掖市| 康定县| 嘉鱼县| 靖宇县| 临湘市| 大石桥市| 兴城市| 微山县| 呼伦贝尔市| 祁门县| 白城市| 张家界市| 义马市| 东丽区| 集贤县| 灵璧县| 图木舒克市| 桐梓县| 阿城市| 长岛县| 郯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