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西坊

隸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門以東;內城自東長安街以北,王府街以西,兵馬司胡同地安橋以南;外城自正陽門大街,西至西河沿關帝廟、煤市橋、觀音寺前石頭胡同,南至西珠市口大街,又南至永定門西,皆屬焉。

中東坊

隸中城。凡皇城自地安門以西;內城自西長安街以北,西大市街以東,護國寺街地安橋以南;外城自正陽門大街,東至打磨廠、蕭公堂、草廠二條胡同、蘆草園,南至三里河大街,皆屬焉。

朝陽坊

隸東城。凡內城自東大市街以東,東直門街以南皆屬焉。外廂則東便門、朝陽門、東直門外,其分地也。

崇南坊

隸東城。凡內城自崇文門街、王府街以東,交道口、北新橋以南;外城自崇文門外三轉橋以東、左安門以北,皆屬焉。

東南坊

隸南城。所屬皆外廂,南則永定門、左安門、右安門門外,東則廣渠門外,西則廣寧門外,其分地也。

正東坊

隸南城。凡內城東自崇文門街,西至太平湖城根,北至長安街;外城自崇文門外大街,西至打磨廠、蕭公堂,北至三里河大街西,南至永定門東、左安門西,皆屬焉。

關外坊

隸西城。凡內城自西大市街以西,阜成門街、護國寺街以北,德勝門街以東,皆屬焉。外廂則阜成門、西直門、西便門外,其分地也。

宣南坊

隸西城。凡內城自瞻云坊大街以西,報子街以北,阜成門街以南;外城自宣武門外大街迤南至半截胡同以西,皆屬焉。

靈中坊

隸北城。凡內城自德勝門街以東,地安橋、兵馬司胡同、交道口、東直門街以北,皆屬焉。外廂則安定門、德勝門外,其分地也。

日南坊

隸北城。所屬皆外城。自煤市橋觀音寺前石頭胡同、板章胡同以西,宣武門外大街、半截胡同以東,皆屬焉。又靈中坊來屬三鋪詳后。會典事例:參城冊定制:內城轄于步軍統領,外城外廂則設城官以理之,而皆董于巡城御史。初以正指揮司命案、緝盜賊,副指揮掌斗毆、賭、竊諸細事。吏目駐外廂,職與副指揮同??滴跞荒辏聘敝笓]駐外廂而令吏目分掌外城之事。惟中城正指揮、吏目皆駐外城。雍正五年,命五城地界,諸犬牙相錯者,勘立界碑。十二年定設木牌之令。乾隆二年,議凡街衢寬者建石碑,其狹巷仍釘木牌。大清詔令:順治元年定鼎建號詔:一京都兵民,分城居住,原取兩便,萬不得已,其中東西三城官民,已經遷徙者,所有田地租賦,準蠲免三年;南北二城雖未遷徙,而房屋被人分居者,田地租賦,準免一年。又順治五年南郊配享詔:一北城及中東西三城,居住官民商賈,遷移南城,雖原房聽其折價,按房給銀,然舍其故居,別尋棲止,情殊可念,有土地者,準免賦稅一半;無土地者,準免丁銀一半。

皇城周十八里有奇(一統志)。前明悉為禁地,民間不得出入。我朝建極宅中,四聰悉達,東安、西安、地安三門以內紫禁城以外,牽車列阓,集止齊民,稽之古昔,前朝后市,規制允符。

舊聞考:順治十五年四月丙戌,內三院覆宗人府疏言:皇城為皇上宸居,諸王在內居住,所屬人員,往來出入,難以稽察,應遷居于外。從之。明張萱疑耀:京師人呼巷為衚衕(簡體字為“胡同),世以為俗字,不知山海經已有之。食囂鳥可以止衕。郭璞注:治洞下也,音洞。獨衚字未經見。楊慎丹鉛總錄:今之巷道,名為胡洞,字書不載,或作衙衕,又作〈彳吾〉〈彳同〉,皆無據也。南齊書:蕭鸞弒其昭于西弄。注:弄巷也。南方曰弄,北方曰〈彳吾〉〈彳同〉,弄之反切為〈彳吾〉〈彳同〉也。蓋方言耳。案:疑耀所引,見北山及中山經。然此特借字,非其本義。說文行部:衕通街也,廣韻、玉篇義同,音徒東、徒弄二切。廣韻引蒼頡篇作〈行外甬內〉,云巷道,今南方呼巷曰衖(簡體字為“弄”,音為lòng),北方呼巷曰衚衕。衚衕合音為衖,衖見爾雅,衕見說文,皆古訓也。謝肇浙五雜俎引元經世大典,謂之火衖,衚衕即火衖之轉。元人有以衚衕字入詩者,其來已久。析津志言:京師二十九衖通,衖通字本方言,蓋緣飾以古義,非其實也。盛百二柚堂續筆談:漢魯峻碑,有休神家衖之語。張函齋弨濟南學碑釋文云,衖即巷字。查浦輯聞云:京華巷稱胡同,其義不典,南史東昏侯被弒西弄,即俗所云衖也。元經世大典謂之火弄,恐北音誤仄為平,因呼胡同也。按曹全碑作家巷。爾雅:宮中壺謂之衖,音巷。巷之讀衖,猶虹之有絳音也。又衚衕二字,已見玉篇篇海,非后人始有。

皇城東 中西坊

東華門外南長街

俗稱南池子,井二。內務府所屬外養狗處在西。舊有管轄番役署,后移西華門外北長街,俱詳衙署。案:鷹房、狗房,舊俱在東華門內。其在南池子者,外署耳。嘉慶壬戌,復將內署移東華門外長房,見禮親王嘯亭續錄。

南河沿

井一。明劉若愚蕪史:自皇史宬東南有門通河,上有涌福閣,舊名澄輝閣,俗所謂騎馬河也。舊聞考:今普勝寺東北,有馬鞍橋,當即騎馬河舊址。

菖蒲河

木橋二。蕪史:皇史宬再東,則追先殿欽天閣,勒世廟欽天頌于碑。再南則御作也。案:今大院子,地臨菖蒲河,即明之御作。

冰窖

牛郎橋 橋一。

東河沿

有馬鞍橋、平橋。蕪史:迤東沿河稍北,則呂梁洪、東安橋,再北有亭居橋上,曰涵碧。又北則回龍觀止焉。其殿曰崇德。觀中多海棠。舊聞考:河東今為南箭亭,北有平橋,在東安橋南,當即呂梁洪漾金亭舊址。東安橋北又有橋,橋上遺石礎二,相傳有樓騎河。今橋西街,尚名騎河樓,則蕪史所云有亭居橋上曰涵碧者也。又北,今為北箭亭,崇德殿舊基,當在其地。陳悰天啟宮詞注:回龍觀舊多海棠,旁有六角亭,每花發時,上臨幸焉。嘗于亭中自裝宋太祖,同高永壽輩演雪夜訪普之戲。吳長元宸垣識略:明南城宮殿額名,無涵碧亭。崇德殿在河東,即回龍觀,似與南內相接,為今南箭亭地,未聞越東安門北而有別館也。據蕪史,有東安橋再北五字,因以騎河樓北箭亭當之。竊以東安橋,明稱皇恩橋。下云:水從御馬監東,東安門橋下,不直稱東安橋,可知。疑呂梁洪、東安橋,即今馬鞍橋;有涵碧亭覆其上者,即今平橋。又西苑之水,從牛郎橋出涌福閣,所謂騎馬河,以閣跨水上也。

南箭亭 有十韃子廟。

南灣子

井一。迤南為皇史宬,尊藏實錄、圣訓、玉牒,地因以名。詳宮禁衙署。汪啟淑水曹清暇錄:皇史宬有大蜥蜴,長約四五尺,風清月朗之夕,常出游,足跡大如飯碗,故宬中無鼠患,至今尚存。

南、北庫司胡同 井一。

官豆腐房

飛虹橋

虹俗訛龍,井一、橋一。明英宗實錄:初上在南內,悅其幽靜,既復位數幸焉。因增置殿宇,其正殿曰龍德,正殿之后鑿石為橋,橋南北表以牌樓,曰飛虹,曰戴鰲。孫國敉燕都游覽志:自東華門進至麗春門,凡里余,經宏慶殿,歷皇史宬門,至龍德殿隙地,皆種瓜蔬;注水負甕,宛若村舍。過此則飛虹橋,石刻羆虎禽鳥狀,傳為西洋僧載而來。案:麗春門,明南城中路門也,見春明夢余錄。蔣一葵長安客話引陶從政詩:中官三寶下西洋,載得仙橋白玉梁。其說與蕪史同。游覽志言西洋僧所獻,傳聞異詞耳,余詳宮禁。蕪史:橋以白石為之,鑿獅龍魚鰕海獸,水波洶涌,活躍如生,云是三寶太監鄭和自西域得之。橋前右邊缺一塊,中國石工補造,屢易屢勒。橋南北有坊二,曰飛虹、戴鰲。姜立綱筆。東西有天光,云影二亭。

南井兒胡同 井一。

冰窖胡同

門神庫

工部制造庫所屬門神庫在南池子西,因以名。案野獲編:世宗初建獻皇帝廟,既袝廟稱宗,遂閉舊廟不復祀。嘉靖四十四年,舊廟柱產芝,上大悅,改名玉芝宮?!∨f聞考:玉芝宮久廢,以大禮集議所記地界考之,當在南池子西北。今之門神庫,或即其地歟?

燈籠庫 井一。

石頭縫胡同 內務府北鞍庫所屬鞍作在焉。

箭廠胡同 內務府氈庫所屬箭在焉。

緞匹庫

戶部所屬緞匹庫在南池子東,與大庫、顏料庫通謂之三庫,詳衙署。南小胡同曰鴨蛋井,井一。正白旗侍衛教場在小南城,見嘯亭雜錄。嘯亭續錄:睿忠親王舊府在明南宮,今為緞匹庫。謹案:王諱多爾袞,太祖十四子。順治間,稱輔政皇叔父王,進稱皇父攝政王。薨尊為成宗,謚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旋以罪黜。乾隆四十三年,特旨昭雪,復舊封世襲,追謚忠。蕪史:重華宮之東,曰洪慶宮,供番佛之所也。又東則內承運庫,再東則崇質宮,俗云黑瓦殿。景泰間,英廟所居。舊聞考:明英宗北還,居崇質宮,謂之小南城。今緞匹庫庫神廟,有雍正九年重修碑云,緞匹庫為戶部分司,建在東華門外。小南城名里新庫,則里新庫亦小南城也。東南為普勝寺,寺前沿河,尚有城墻舊址。案:明南城本東苑舊地,英宗復辟后,大加修拓,遺址甚廣,今錄取其涉坊巷者,余詳宮禁。普勝寺詳寺觀。

嗎噶喇廟

普度寺舊名嗎噶喇廟,國初為睿親王府,詳寺觀。廟西井一。俞正燮癸巳存稿:墨爾根王為睿親王,為攝政王,當時稱為臺星可汗九王,見毛奇齡后鑒錄。其舊府,據恩福堂筆記,在東安門內之南,明時南城,今嗎哈噶喇廟。吳偉業讀史偶述詩:松林路轉御河行,寂寂空垣垣宿鳥驚。七載金縢歸掌握,百僚車馬會南城。與今地址悉合。趙翼甌北詩話:南城本明英宗北狩歸所居。本朝攝政王以為府第。順治七年,王薨,故云七載金縢也。案:元史泰定帝紀:至治三年十二月,塑嗎哈噶拉佛像于延春閣之徽清亭。又釋老傳:元貞間,海都犯西番街,成宗命帝師丹巴禱于嗎哈噶拉神。梵書言嗎哈喇佛有十二,皆文殊觀音化身,及護法神也。明南城有洪慶宮,供番佛之所,見夢余錄、明宮史諸書。嗎哈噶喇佛,蓋其遺制也。元史本作摩訶葛剌,今譯改。

瓷器庫

井一。內務府所屬瓷器庫,在南池子東,地因以名。蕪史:內承運庫在東下馬門,職掌庫藏。在宮內者曰東裕庫、寶藏庫,謂之里庫。其會極門寶善門迤東一帶,及南城瓷器等庫,則謂之外庫。舊聞考:緞匹庫,庫神廟東,地名瓷器庫。巷口石獅二,臨河巷有南北雙汊,內有黑琉璃瓦房,蓋即庫房未毀者。

葡萄園御馬圈 井一。

東安門大街

有東安橋,亦稱皇恩橋。嘯亭續錄:武英親王府在東華門,今為光祿寺署。戴璐藤陰雜記:寺為英親王故邸,規模宏敞,今半空閑。謹案:王諱阿濟格,太祖十二子,初封武英郡王,晉親王,順治八年以罪除。蕪史:過東上北門、東中門,街北曰彈子房、曰學醫讀書處、曰光祿寺街,南曰篦頭房。再東,則東安里門,俗稱墻門,過橋則東安門也。案:光祿寺在東安里門,今仍明舊,余無考。查嗣瑮查浦詩鈔:長連墻接短連墻,紫禁滄洲列南廂。催取四時花釀酒,七層吹過竹風香。長連、短連兩街名,在仁智殿西南,御酒房后,見蕪史及西河詩話。此大內之御酒房,非光祿寺御酒房也。查詩似未晰。藤陰雜記引西河詩話,系于光祿寺者誤。紫禁滄洲額在光祿署中,明黎維敬所題。明黃佐翰林記:宣德中賜楊溥第于東安門。明陳僖客窗偶談:中官初入選進東華門,門內有橋曰皇恩,謂從此即受皇恩也;俗呼曰忘恩橋。以中官既富貴,必仇其所生也。案:東安門俗亦稱外東華門,偶談蓋仍俗稱。

光祿寺東、西夾道

光祿寺后東華門外北長街

俗稱北池子,井二。宣仁廟祀風神,凝和廟祀云神,俱在東,詳祠祀。內務府所屬武備院署、俄羅斯文館,俱在西,詳衙署。東小胡同曰文書館、萬慶館。

頭條、二條、三條胡同 二條胡同井一。

妞妞房

北河沿 橋二。

箭桿胡同 井一。

騎河樓

舊有內務府所屬三旗參領署,后移白米斜街。南鞍庫所屬熟皮作,與樓相望。迤北曰城隍大院,亦作成侯大院。胡書農年譜:甲戌三月,移居東安門內成侯大院宅,宅為英煦齋相國別業,宅止老屋數楹,庭前有丁香二株甚茂。

北箭亭 舊聞考:以騎河樓為明涵碧亭遺址,北箭亭為崇德殿遺址,見前。

井兒胡同 井一。

五所胡同 井一。

斗雞坑

廟兒胡同 有關帝廟。

暖閣廠胡同

蕪史:御馬監之南向西者曰桿子房、北膳房、暖閣廠,廠東門可通河。河之南岸榆柳成行,花畦分列,如田家也,曰南膳房。再南曰明器廠、混堂司、內東廠。案:東廠為明季弊藪,以蕪史、春明夢余錄敘次考之,當與暖閣廠、騎河樓相近,余詳宮禁。

銀閘

神機營幼丁隊左廠在焉。詳兵制。蕪史:御馬監聽事之南曰里草闌草場。永樂初建,收料豆。宣德間,將中府草場之草分受,始立場,有倉廒也。舊聞考:今御馬圈南,地名銀閘,有真武廟,即明御馬監里草闌舊址。廟內有天啟三年碑記可考。

上駟院御馬圈 井一。

草垛胡同

騾圈

春明夢余錄:內承運庫、外馬房,在御馬監南。明宮史:過外馬房,余宅數區,所謂河邊者也。蕪史:東河邊余房八區,司禮監秉筆掌印等眾住,謂之河邊直房。案:今騾圈,當即明外馬房遺址。

椿樹胡同

東沙灘

西沙灘 迤西為三座門。又西北為景山東門,詳宮禁。柳樹井,井一。

紅門

官房 迤西少北,為孟家大院。

馬神廟 井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饶河县| 铜山县| 珠海市| 广水市| 四平市| 汉源县| 广元市| 吴忠市| 三江| 江陵县| 水城县| 乡宁县| 磐安县| 乡城县| 高要市| 忻城县| 南昌市| 正镶白旗| 德安县| 呼伦贝尔市| 淄博市| 建德市| 衡阳市| 双鸭山市| 轮台县| 安化县| 玛沁县| 宁化县| 河曲县| 三门峡市| 辽阳市| 沅陵县| 通江县| 井冈山市| 平塘县| 隆安县| 宣汉县| 长泰县| 句容市| 五原县|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