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7章

六微旨大論篇第六十八

此篇分論六節(jié)應天。六節(jié)應地。主歲主時及加臨之六氣。故曰六微旨大論。言陰陽之數(shù)。其旨甚微。

黃帝問曰。嗚呼遠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視深淵。視深淵。尚可測。迎浮云。莫知其極。(天之道者。陰陽之道也。言陰陽之道。高遠而淵深也。夫有形者尚可測。在天之為氣者。莫知其極也。張玉師曰。天包乎地。六氣繞地環(huán)轉。故不曰在地而曰在泉。視深淵尚可測者。喻六氣之在泉也。)夫子數(shù)言謹奉天道。余聞而藏之。心私異之。不知其所謂也。愿夫子溢志。盡言其事。令終不滅。久而不絕。天之道可得聞乎。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明乎哉問。天之道也。

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天之道者。天之陰陽也。因天之序者。天以六為節(jié)。因六氣而環(huán)序也。盛衰者。六氣之有太過不及也。)帝曰。愿聞天道。六六之節(jié)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紀。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

太陽治之。太陽之右。厥陰治之。厥陰之右。少陰治之。少陰之右。太陰治之。太陰之右。少陽治之。此所謂氣之標。

蓋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時。移光定位。正立而待。此之謂也。(六六者。謂司天之三陰三陽。上合天之六氣也。上下有位者。言少陰在上。則陽明在下。太陰在上。則太陽在下。少陽在上。則厥陰在下。陽明在上。則少陰在下。太陽在上。則太陰在下。厥陰在上。則少陽在下。六期環(huán)轉。而各有上下之定位也。左右有紀者。如少陰在上。

則厥陰在左。太陰在右。太陰在上。則少陰在左。少陽在右。少陽在上。則太陽在左。陽明在右。陽明在上。則少陽在左。太陽在右。太陽在上。則陽明在左。厥陰在右。厥陰在上。則太陽在左。少陰在右。各隨氣之在上。而有左右之定紀也。故少陽之右。陽明治之。陽明之右。太陽治之。蓋以右位之陰陽。轉遷于上而主歲也。氣之標者。標見于上也。

夫天氣右旋。故南面觀之。而待其循序環(huán)轉也。移光者。日月營運也。以日行一周天。以定一氣之位。正立。正南面而立也。)少陽之上。火氣治之。中見厥陰。陽明之上。燥氣治之。中見太陰。太陽之上。寒氣治之。中見少陰。厥陰之上風氣治之。中見少陽。少陰之上。熱氣治之。中見太陽。太陰之上。濕氣治之。中見陽明。所謂本也。本之下。中之見也。見之下。氣之標也。(此言三陰三陽。有六氣之化。有上下之本標。有中見之標本也。風寒暑濕燥火。天之陰陽也。

三陰三陽上奉之。故以天氣為本而在上。以三陰三陽之氣標見于下也。)本標不同。氣應異象。(此言三陰三陽之六氣。

雖上下相應。而各有不同也。少陰標陰而本熱。太陽標陽而本寒。是本標之不同也。少陰太陽。從本從標。太陰少陽。

從本。陽明厥陰。不從標本。從乎中也。故有從本而得者。有從標而得者。有從標本而得者。有從中見而得者。是氣應之異象也。)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過。何也。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來氣不及也。未至而至。來氣有余也。(此論三陰三陽之主歲。而各有太過不及也。至而至者。此平氣之年。無太過不及四時之氣。應期而至。氣之和平也。如春應溫而寒。夏應熱而尚溫。此應至而不至。來氣之不及也。如未至春而先溫。未至夏而先熱。此未應至而先至。來氣之有余也。按天元正紀大論曰。凡此陽明太陰厥陰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后天。太陽少陽少陰司天之政。氣化營運先天。蓋不及之歲。則司天之氣。后天時而至。有余之歲。則司天之氣。先天時而至。又陽年主實。陰年主虛。其天符歲會之年。是為平氣。無太過不及者也。)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岐伯曰。應則順。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病。(不及之歲。應至而不至。有余之歲。應未至而至。是為應則順。如不及之歲。反未至而至。有余之歲。

反至而不至。是為否則逆。逆則變生。變則為民之災病矣。)帝曰。善。請言其應。岐伯曰。物生其應也。氣脈其應也。

(請言其應者。謂應太過不及之氣也。物生其應者。如厥陰司天。毛蟲靜。羽蟲育。少陽司天。草木早榮。太陰司天。

萬物以榮。此生物以應司天之候也。氣脈其應者。如太陽司天。寒臨太虛。陽氣不令。陽明司天。陽專其令。炎暑大行。

太陰司天。陰專其政。陽氣退避。又厥陰之至其脈弦。少陰之至其脈鉤。太陰之至其脈沉。少陽之至大而浮。陽明之至短而澀。太陽之至大而長。此皆氣脈其應也。)帝曰。善。愿聞地理之應六節(jié)氣位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

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復行一步。土氣治之。復行一步。金氣治之。復行一步。水氣治之。復行一步。木氣治之。復行一步。君火治之。(此論六節(jié)應地而主時也。節(jié)、度也。氣位、六氣所主之步位也。顯明者。寅正立春節(jié)候。

乃初之氣也。顯明之右。乃少陰君火之位。主二之氣也。退行一步者。從右而退轉一位也。君火之右。乃少陽相火之位。

主三之氣也。復行一步者。復行一位也。復行一位。乃太陰濕土。主四之氣也。復行一位。乃陽明燥金。主五之氣也。

復行一位。乃太陽寒水。主六之氣也。復行一位。乃厥陰風木。主初之氣也。復行一位。乃少陰君火之所主。周而復始也。金西銘曰。君火為尊。故以少陰為始。)相火之下。水氣承之。水位之下。土氣承之。土位之下。風氣承之。風位之下。金氣承之。金位之下。火氣承之。君火之下。陰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則害。承乃制。制則生化。外列盛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上節(jié)論六氣相生以主時。此論六氣承制而生化。蓋五行之中。有生有化。有制有克。如無承制而亢極。則為害。有制克則生化矣。治、主也。謂六氣定位。而各有所主也。承者。謂承奉其上而制之也。陰精者。天乙所生之精水也。如木位之下。乃陽明燥金。太陽寒水。母子之氣以承之。母氣制之。則子氣生化其木矣。如金位之下。乃君相二火。太陰濕土母子之氣承之。母氣克之。則子氣生化其金矣。土位之下。乃厥陰風木。君相二火。母子之氣以承之。木制其土。則火氣生化矣。余三氣相同。是為制則生化也。如火亢而無水以承之。則火炎鑠金。而水之生原絕矣。無水以制火。則火愈亢矣。如水亢而無土以承之。則水濫火滅。而土之母氣絕矣。無土以制水。則水愈亢矣。

是以亢則為五行之賊害。寒則生化承制之氣。皆為敗亂。而生化大病矣。外列盛衰者。謂外列主歲之氣。有盛有衰。如主歲之氣。與主時之氣。交相亢極。則為害更甚。故曰。害則敗亂。生化大病。金西銘曰。主歲之氣太過。則己亢而侮所不勝。如不及。則為所勝之氣亢而侮之。)帝曰。盛衰何如。岐伯曰。非其位則邪。當其位則正。邪則變甚。正則微。

(此承上文而言太過不及之歲。而有盛衰之氣也。非其位者。謂氣來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此歲氣之盛也。氣來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此歲氣之衰也。此皆不守本位。而交相乘侮。則邪僻內生矣。當其位者。乃平氣之年。無太過不及之乘侮。而各當其本位。此氣之正也。邪則變甚。正則變微。張玉師曰。地理之應。論主時而及于主歲。司天之氣。以主歲而及于主時。)帝曰。何謂當位。岐伯曰。木運臨卯。火運臨午。土運臨四季。金運臨酉。水運臨子。所謂歲會。氣之平也。帝曰。非其位何如。岐伯曰。歲不與會也。(此言平氣之歲。而無盛衰也。木運臨卯。丁卯歲也。火運臨午。戊午歲也。土運臨四季。甲辰甲戌己丑己未歲也。金運臨酉。乙酉歲也。水運臨子。丙子歲也。會、合也。以天干之化運。與地支之主歲相合。故為歲會。此平氣之年也。如非歲會之年。則有太過不及之相承。

是為不當其位矣。)帝曰。土運之歲。上見太陰。火運之歲。上見少陽少陰。金運之歲。上見陽明。木運之歲。上見厥陰。

水運之歲。上見太陽。奈何。岐伯曰。天與之會也。故天元冊曰天符。(此言司天之氣。與五運之氣相合。是為天符。上見者。謂司天之氣。見于歲運之上也。土運之歲。上見太陰。己丑己未歲也。火運之歲。上見少陽。戊寅戊甲歲也。上見少陰。戊子戊午歲也。金運之歲。上見陽明。乙卯乙酉歲也。木運之歲。上見厥陰。丁巳丁亥歲也。水運之歲。上見太陽。丙辰丙戌歲也。此司天之氣。與五運之氣相合。故名曰天符。)天符歲會何如。岐伯曰。太乙天符之會也。(如天符與歲會相合。是名太乙天符。乃戊午己丑己未乙酉四歲。此乃司天之氣。五運之氣。主歲之氣。三者相合。故又名曰三合。)帝曰。其貴賤何如。岐伯曰。天符為執(zhí)法。歲會為行令。太乙天符為貴人。(王冰曰。執(zhí)法猶相輔行令猶方伯。

貴人猶君主。)帝曰。邪之中也奈何。岐伯曰。中執(zhí)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

(王冰曰。執(zhí)法、官人之準繩。目為邪僻。故病速而危。方伯無執(zhí)法之權。故無速害。而病能自持。貴人義無凌犯。故病則暴而死。)帝曰。位之易也何如。岐伯曰。君位臣則順。臣位君則逆。逆則其病近。其害速。順則其病遠。其害微。

所謂二火也。(地理之應六節(jié)。乃主時之六氣。不易之位也。然又有加臨之六時。隨司天在泉。六期環(huán)轉。故曰位之易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盐边县| 聂拉木县| 和林格尔县| 红河县| 都兰县| 长沙县| 碌曲县| 扬州市| 葫芦岛市| 兰州市| 都江堰市| 宣化县| 深泽县| 仁怀市| 比如县| 宝兴县| 深州市| 鄯善县| 鄢陵县| 开平市| 天台县| 长丰县| 琼海市| 疏勒县| 绥滨县| 普安县| 宣汉县| 双鸭山市| 荔波县| 宁城县| 外汇| 砀山县| 永和县| 无锡市| 绥滨县| 扬中市| 刚察县| 兰西县| 霍林郭勒市| 临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