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則為咸嗌干。此在腹之督脈生病。而所治當在骨上。若病甚而不已者。兼取于臍下之營。營謂腹間之肉穴。骨謂脊背之骨穴也。)其上氣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缺盆中者。其病上沖喉者。治其漸。漸者。上俠頤也。(此言胸喉間之督脈為病者。當取膺頤間之骨穴也。其氣上逆而呼吸有音者。治其喉中央。在兩缺盆中者之天突穴也。如病上沖喉者。治其漸。漸者。謂督脈之入喉者。上唇齒而漸分兩歧。俠頤入目。當于漸上俠頤之處而刺之。)蹇膝伸不屈。治其楗。(此節論膝之為病。而當治其機楗骸關之骨空也。蹇膝者。謂淹蹇而難于屈伸也。下文曰。輔骨上橫骨下為楗。)坐而膝痛。治其機。(坐而膝痛者。屈而不伸也。故當治其機。機關利則屈伸皆利矣。夫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膝者筋之會。而諸筋皆屬于筋。故特論其膝焉。)立而暑解。治其骸關。(暑、熱也。膝解為骸關。立而骨解中熱者。

取骸關以治之。即膝解處也。)膝痛。痛及拇指。治其 。(足之拇指。厥陰肝經之井滎。骸下為輔骨。輔骨之上為 中。

厥陰之脈。上 內廉。故當治其 。)坐而膝痛如物隱者。治其關。(如物隱者。邪留于骨節間也。故當治其關。關開則邪出矣。)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內。(膝痛不可屈伸。筋骨皆病也。當取背內太陽之經以治之。太陽寒水主骨。而陽氣養筋。)連 若折。治陽明中俞 。(膝痛而連 骨若折者。治陽明之中俞 。謂三里穴也。)若別。治巨陽少陰滎。(謂連若折而有別治之法。可取太陽少陰之滎穴。蓋骨乃太陽少陰之所主也。)淫濼脛 。不能久立。治少陽之維。在外上五寸。(此又言少陽之主骨也。少陽為樞。樞折則骨繇而不安于地。骨繇者。節緩而不收。故淫濼脛酸。不能久立。當治少陽之維。在外踝上五寸之光明穴。)輔骨上橫骨下為楗。俠髖為機。膝解為骸關。俠膝之骨為連骸。骸下為輔。輔上為。 上為關。頭橫骨為枕。(楗與鍵同髖音寬骸音諧 音國。此承上文而言腰膝 骨之釋名也。輔骨上為腰。髖骨下為楗。膝上為機。膝蓋骨為解。膝外為骸關。關下為 。 下為輔骨。輔骨上為連骸。連骸者。是骸骨相連接處也。夫腰脊者。身之大關節也。膝脛者。人之管以趨翔也。故獨舉腰膝而曰關。曰楗。曰機。曰骸。命名之義。良有以也。夫少陽少陰主骨。而陰陽之氣。皆從下而生。則骨氣亦從下而上矣。骨之精髓。從枕骨之髓空而會于腦。故論膝 之骨。而曰頭橫骨為枕。言骨氣之上下相通也。)水俞五十七穴者。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兩行。行五。左右各一行。行五。

踝上各一行。行六穴。(此言水俞五十七穴。亦皆循于骨空也。)髓空在腦后三分。在顱際銳骨之下。一在齦基下。一在項后中復骨下。一在脊骨上空。在風府上。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本篇之所謂骨空者。言經脈之循于骨空之間而為穴也。然骨空間。乃節之交。精髓上下相通之處。故復總論其通體骨節之空焉。諸髓皆會于腦。而為精髓之海。故先言髓空在腦后銳骨之下。謂腦髓相通之處。在腦后銳骨之下有空也。一在齦基下者。謂腦前有空而通于齒根之上。鼻 之間。故腦滲則為涕也。一在項后中復骨下者。在督脈之 門。入系舌本。謂腦之中通于舌下也。一在脊骨上空。在風府上者。謂諸髓之從脊骨而上于風府。從風府而入通于腦也。所謂脊骨下空。在尻骨下空者。言脊髓之上通于腦。而下通于尻臀之骨空也。)數髓空在面俠鼻。(數言素。言面之俠鼻間。而有數處之髓空也。)或骨空在口下。當兩肩。(此言面骨之通于肩骨也。言在面數處之骨空。或有在口下而通于肩骨者。)兩 骨空。在 中之陽。(此兩肩 之通于兩臂也。

陽、外側也。)臂骨空在臂陽。去踝四寸。兩空骨之間。(此言兩臂骨之相通也。踝謂手踝。去踝四寸。兩骨空之間者。

謂髓在肱骨之中央。上通于肩臂。下通于手指者也。)股骨上空在股陽。出上膝四寸。(股骨謂大腿之骨。在膝上四寸。

是在骨之中央矣。蓋言大骨之中空。而髓充于內。從兩頭之髓孔。上通于腰尻。下通于 骨。故下文云。扁骨無髓孔。

而中亦無空。) 骨空在輔骨之上端。( 骨、小腿之骨。空在輔骨之上。上通于股骨。下通于跗指之骨也。)股際骨空在毛中動下。(股際者。謂兩大腿骨之上。小腹下之橫骨。在兩股骨之間。毛中動脈之下。)尻骨空在髀骨之后。相去四寸。

(尻骨、臀骨也。髀骨在股骨之上。少腹兩旁。突起之大骨。前下連于橫骨。后連于尻骨。)扁骨有滲理湊。無髓孔。易髓無空。(此言扁骨之無髓空。而亦無髓孔之易髓也。髓孔者。謂節之交。有孔竅之相通。易髓者。謂通體大小之骨。精髓互相資易者也。扁骨、肋骨也。其骨扁而中實無空。其節交之處。亦無髓孔以易髓。然于骨外之筋膜理腠間。而津液亦互相灌滲。是上下周身之骨度。髓氣流通。亦如經脈之環轉無端者也。)灸寒熱之法。先灸項大椎。以年為壯數。次灸橛骨。以年為壯數。(此言鼠 寒熱之病。而有二十九穴之灸法也。夫鼠 之本。在于水臟。其病出于三陽頸項之間。

故當先灸督脈之大椎。次灸尾窮之橛骨。蓋督脈之原在腎。其脈在陽。而骨穴亦皆屬于腎也。以年為壯者。謂子鼠為生肖之始。十二歲一周。周而復始也。張兆璜曰。上節論刺者。瀉脈中之毒也。此復論灸者。起在下之本也。)視背俞陷者灸之。(太陽乃腎臟之寒府。故視太陽經之背俞陷者灸之。)舉臂。肩上陷者灸之。(此手陽明經之肩 穴也。在肩端兩骨間。舉臂有空。)兩季脅之間灸之。(謂足少陽經之京門穴也。在腰中季脅間。乃腎之募。莫仲超曰。近時有灸肩井。

及經外穴之肘尖者。亦皆取少陽之經。)外踝上絕骨之端灸之。(系足少陽經之陽輔穴也。)足小指次指間灸之。(系足少陽經之俠溪穴。) 下陷脈灸之。系足太陽經之承筋穴。外踝后灸之。(系足太陽經之昆侖穴。)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如筋者灸之。(按靈樞經脈篇。手太陽手足少陽陽明五脈。皆入于缺盆兩骨之間。故不必論其何經。切之堅痛如筋者即灸之。

是鼠 之毒。出于頸項三陽之脈。其毒留之處。則累累如連珠。而所病之經脈。亦堅硬如筋也。)膺中陷骨間灸之。(系任脈之天突穴。乃陰維之會。而任脈亦起于少陰胞中。)掌束骨下灸之。(系手少陽經之陽池穴。)齊下關元三寸灸之。(關元穴屬任脈。在臍下三寸。乃手太陽小腸之募。三陰任脈之會。)毛際動脈灸之。(系足陽明經之氣沖穴。)膝下三寸分間灸之。(系足陽明經之三里穴。)足陽明跗上動脈灸之。(系足陽明經之沖陽穴。)巔上一灸之。(系督脈之百會穴。以上共計二十九處。后犬所嚙之處。謂三陽之皮部。故曰灸之二壯。此在三陽之氣分。而不涉于經脈。故不在于數內。王芳侯曰。此經脈之邪。亦可從氣分而出。)犬所嚙之處灸之三壯。即以犬傷病法灸之。(嚙音業此論鼠 之病。本于水臟之陰。

而交于戌火之陽。故為寒為熱也。曰鼠曰犬者。謂子之天乙水邪。戌之包絡火邪。相合而為患也。犬所嚙之處。腿之魚腹間也。魚腹之外側。乃少陽之部署。少陽之上。相火主之。少陽之氣。上與包絡相合而為火也。故當于犬所嚙之處灸之。即以犬傷病法灸之者。蓋犬傷者亦發寒熱。謂鼠 之寒熱。有如蟲獸所傷之不內外因。非外感之寒熱而欲治其表也。

即如開闔不得。寒氣從之。陷脈為 。留連肉腠。此屬外感風寒之 。而與其本在臟者之因不同也。再按靈樞經曰。目中有赤脈上下貫瞳子。見一脈。一歲死。夫瞳子。水藏之精也。脈者。心包絡之所主也。火為陽。水為陰。脈從上而下貫瞳子。是為陰陽交者死不治。是鼠 之毒。為害最厲。故當先于大椎、橛骨、肩骨、胸膺二十九處。灸三陽之經脈。

以起腎臟之毒。復于犬所嚙之處。以絕心包絡之交焉。倪沖之曰。有一種腫痛潰爛者。乃外感風寒之 。此為易治。

如在頸腋之間。累累如連珠。不痛不腫者。其本在臟。后至破潰。而見赤脈者。死證也。)凡當灸二十九處。傷食灸之。

(此言鼠 之過于膺喉者。再以傷食之法灸之。夫鼠 之上出于頸項之間。乃太陽少陽之部署。如過于膺喉。則及于陽明。而為馬刀俠癭矣。故又當以傷食之法。而灸其膺胸焉。張兆璜曰。太陽少陽之氣。發原于下焦水臟。而陽明之氣出于中焦。故凡當二十九處。再以傷食之法。灸其胃脘。以清陽明之原。)不已者。必視其經之過于陽者。數刺其俞而藥之。(數音朔。夫鼠 之本。在于水之陰臟。而其病上出于頸腋三陽之間。今灸背俞。 中之太陽。肩背兩脅之少陽。膝下跗上之陽明。而又如犬所嚙之病。及傷食之法。灸之不已者。此陰毒之氣盛也。故當視其經之過于陽者之處。數刺其俞而泄之。使陰臟之毒。與陽相絕。而再飲以解毒之藥治其陰。此治鼠 寒熱之全法也。高士宗曰。骨者。腎所主也。

此篇論骨空。故首論刺太陽。而曰還刺寒府。謂太陽乃腎臟寒水之府也。次論沖任督脈者。三脈皆發原于腎也。次論通體之骨空髓空者。腎生骨髓。而髓乃腎之精也。論刺灸鼠 寒熱者。鼠 之毒。本于腎臟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资阳市| 城市| 白城市| 正镶白旗| 屏山县| 嵊州市| 镇坪县| 庐江县| 蒙山县| 莎车县| 徐州市| 张家界市| 梓潼县| 温州市| 农安县| 余姚市| 渭南市| 绵阳市| 广昌县| 湛江市| 荥阳市| 洪湖市| 含山县| 遵化市| 丰都县| 凤凰县| 明溪县| 定兴县| 霞浦县| 平顺县| 修武县| 镇沅| 北碚区| 塔城市| 胶州市| 扎囊县| 安吉县| 汉川市| 鲁甸县| 海淀区| 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