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1章

氣府論篇第五十九

足太陽脈氣所發者。七十八穴。(脈者血氣之府。穴者脈氣所發。此篇無問答之辭而曰論者。伯承上章復論三陽經脈氣所發者。亦三百六十五穴。以應周天之數。蓋陽者天氣也。主外。陰者地氣也。主內。故只論手足之三陽。而不及于陰也。)兩眉頭各一(攢竹穴也。)入發至項三寸半。旁五相去三寸。(馬蒔曰。大杼、風門二穴也。入發至項者。謂上入于發際。下至于項間。相去三寸半許。旁五者。謂五行之兩旁也。相去三寸半者。大杼在大椎各開一寸五分。風門在二椎間各開一寸五分也。愚謂此二句。照應末節手足諸魚際脈氣所發者句。皆無各一二字。蓋謂穴乃氣之所發。經外亦可取穴。不必拘于脈中。故下文云。其浮氣在皮中者。五五二十五穴。言太陽之氣。浮于皮中。而少陽督脈。皆從太陽之氣。而為太陽之穴矣。)其浮氣在皮中者凡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此言脈氣之相從也。夫脈氣行于脈中。三陽之氣行于脈外。氣循脈而行。脈隨氣而轉。脈氣之相從也。是以太陽之氣。循脈上升于頭項。而中行督脈之囟會。前頂、百會、后頂、長強五穴。旁兩行太陽經之五處、承光、通天、絡卻、玉枕十穴。又旁兩行少陽經之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十穴。皆從太陽之氣。而為太陽之脈氣所發。是剛健柔順。脈隨氣發者也。后六經皆然。張兆璜曰。熱病論。

傷寒一日。太陽受之。其脈連于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此氣循脈而行也。此篇曰。其浮氣在皮中者。五五二十五穴。

乃脈隨氣而發也。陰陽血氣。外內相將。雌雄相應者也。)項中大筋兩旁各一。(謂天柱二穴也。)風府兩旁各一(謂風池二穴也。)俠背以下至尻尾二十一節。十五間各一。五臟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自大椎至尾 骨。計二十一節。其間十五椎旁各一穴。謂肺俞、厥陰俞、心俞、膈俞、肝俞、膽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大腸俞、小腸俞、膀胱俞、中膂內俞、白環俞。兩旁共計三十穴。而五臟之俞各五。六腑之俞各六。皆在于其間。張兆璜曰。復提出臟俞腑俞者。蓋謂三百六十五之脈氣所發。皆本于五臟六腑。故末節復補出五臟之脈氣。)委中以下至足小指旁各六俞。(謂委中、昆侖、京骨。束骨、通谷、至陰。各六俞。共十二穴。通計七十七穴。外脫簡一穴。)足少陽脈氣所發者六十二穴。

兩角上各二。(謂天沖、曲鬢左右各二。共四穴也。)直目上發際內各五。(謂臨泣、目窗、正營、承靈、腦空。左右各五。

共十穴。按太陽之氣。上升于頭項。少陽之氣。上升于頭頰。故此五脈。從太陽之氣。則為太陽之氣所發。從少陽之脈。

則為少陽之脈氣所發也。張兆璜曰。太陽之氣在頭正中。而下于后項。少陽之氣。在頭兩旁。連于兩頰。而下于兩肩。

陽明之氣在面。而下于膺喉。在經脈亦然。而支別則互相交錯于耳鼻前后上下之間。)耳前角上各一(謂頷厭二穴。)耳前角下各一。(謂懸厘二穴。)銳發下各一。(謂和 二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客主人各一。(一名上關。在耳前起骨上廉。)耳后陷中各一。(謂翳風二穴。屬手少陽三焦經。)下關各一。(下關二穴。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廉。合口有空。屬足陽明胃經。)耳下牙車之后各一(謂頰車二穴。屬足陽明胃經。)缺盆各一。(缺盆二穴。在肩下橫骨陷者中。屬足陽明胃經。愚按邪氣臟腑篇曰。諸陽之會。皆在于頭面。邪中于面。則下陽明。中于項。則下太陽。中于頰。則下少陽。中者。

謂始中于三陽之氣分。下者。謂下于三陽之脈中。手足三陽之脈。盤錯于頭面頸頰之間。而手足三陽之氣。分部于頭面項頰之上。是以手少陽足陽明之脈。交過于足少陽之部署。而皆為足少陽之脈氣所發。余經皆然。)掖下三寸。脅下至入間各一。(掖下謂淵掖、輒筋、天池。脅下至 。謂日月、章門、帶脈、五樞、維道。居 。共九穴。曰入間者。自掖下三寸。至季肋間。凡入肋骨間也。淵掖。在掖下三寸宛宛中。舉臂得之。輒筋在期門下五分陷中。第三肋間。天池屬手厥陰心包絡經。在掖下三寸。乳后一寸。日月在期門下五分。章門系足厥陰肝經穴。在季脅肋端。臍上二寸。兩旁開九寸。側臥。肘尖盡處是穴。帶脈在季脅下一寸八分陷中。五樞在帶脈下三寸。維道在章門下五寸三分。居 在章門下八寸三分。)髀樞中旁各一。(謂環跳二穴。側臥。伸下足。屈上足。以右手摸穴。左搖撼取之為得。)膝下以至足小指次指各六俞。(謂陽陵泉、陽輔、丘墟、臨泣、俠溪、竅陰六穴。陽陵泉在膝下一寸。 外廉陷中。端坐取之。陽輔在足外踝上四寸。輔骨前三分。丘墟在足外踝下陷中。臨泣在足小指次指本節后間陷中。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間。本節前陷中。竅陰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如韭葉。)足陽明脈氣所發者。六十八穴。額顱發際旁各三。(謂懸顱、陽白、頭維。左右各三。共六穴也。懸顱、陽白。系足少陽膽經。頭維系本經穴。懸顱在曲角上。陽白在眉上一寸。直瞳子。頭維在頭角入發際。本神旁一寸半。神庭旁四寸半。)面鼽骨空各一。(謂四白穴。在目下一寸。直對瞳子下。)大迎之骨空各一。(大迎穴在曲頰前一寸三分。骨陷中動脈。)人迎各一。(人迎穴在結喉兩旁一寸半。大動脈應手)缺盆外骨空各一。

(謂天 穴。屬手少陽三焦經。在肩缺盆上骨際陷中。缺盆上起肉是穴。)膺中骨間各一。(謂膺窗、氣戶、庫房、屋翳、乳中、乳根六穴。曰各一者。言膺中之骨間。正諸穴之所在。氣戶在柱骨下。俞府兩旁各二寸陷中。庫房在氣戶下一寸六分陷中。屋翳在巨房下一寸六分陷中。膺窗在屋翳下一寸六分陷中。乳中當乳中是穴。乳根在乳中下一寸六分陷中。)俠鳩尾之外。當乳下三寸。俠胃脘各五。(謂本經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五穴。各去中行三寸。不容在巨闕旁第四肋端下。至下承滿、梁門、關門、太乙。上下相去各一寸。)俠齊廣三寸各三。(謂滑肉門、天樞、外陵三穴。滑肉門在太乙下一寸。去中行俠臍各三寸。天樞在臍旁各開二寸陷中。外陵在天樞下一寸。去中行各二寸。)下齊二寸俠之各三。

(謂大巨、水道、歸來三穴。大巨在外陵下一寸。水道在大巨下二寸。歸來在水道下二寸。各開臍下中行二寸。)氣街動脈各一。(即氣沖穴。在歸來下鼠 上一寸。動脈應手。)伏兔上各一(謂髀關二穴。在膝上伏兔后交分中。)三里以下。

至足中指各八俞。分之所在穴空。(八俞者。謂三里、巨虛上廉、巨虛下廉、解溪、沖陽、陷谷、內庭、厲兌八穴。分之所在。計十六穴。三里在膝下三寸 骨外廉。大筋內宛宛中。巨虛上廉在三里下三寸。巨虛下廉在上廉下三寸。解溪在沖陽后一寸半。腕上陷中。足大指次指直上跗上陷中。沖陽在足跗下五寸。動脈應手。陷谷在足大指次指下本節后陷中。

內庭在足大指次指外間陷中。厲兌在足大指次指端。去爪甲如韭葉。) 手太陽脈氣所發者。三十六穴。目內 各一。(謂睛明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在內 外一分宛宛中。乃手足太陽足陽明陰陽蹺五脈之會。)目外各一。(謂瞳子 二穴。屬足少陽膽經。在目外去 五分。)鼽骨下各一。(謂顴 二穴。在面 骨下廉。銳骨端陷中。)耳郭上各一。(謂角孫二穴。

系手少陽三焦經。在耳郭中間上發際下。開口有空。)耳中各一。(謂聽宮二穴。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巨骨穴各一。(巨骨二穴。系手陽明大腸經。在肩尖端上行。兩叉骨罅間。)曲掖上骨穴各一。(謂 俞二穴。挾肩 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舉臂取之。)柱骨上陷者各一(謂肩井二穴。系足少陽膽經。在肩上陷中。缺盆上大骨前一寸半。)上天窗四寸各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瓦房店市| 周至县| 怀安县| 广丰县| 措勤县| 沿河| 财经| 闻喜县| 凉城县| 永吉县| 邯郸县| 洛浦县| 香港| 肃南| 绥化市| 保亭| 壤塘县| 乐平市| 界首市| 溧阳市| 读书| 梁河县| 阳朔县| 黑水县| 孝昌县| 玉屏| 青田县| 三穗县| 麦盖提县| 旌德县| 密云县| 余干县| 城口县| 保山市| 景东| 阿坝| 宁武县| 淮南市| 内乡县| 泗水县| 文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