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經調換
從前文士有專習一經者其它經題文皆不做調換文義以一題而做五篇謂之孤經調換今無此例
會試舉人
應會試舉之人也
拔貢
貢生有五種恩拔副優歲是也皇恩欽賜者曰恩貢從秀才中選其文學拔萃者作為貢生曰拔貢廩生年老而準作貢生者曰歲貢鄉試中式副榜準作貢生曰副貢從秀才中舉其品行可靠者準作貢生曰優貢
附生
秀才也
廩膳生
秀才之優者月給廩米曰廩膳生○又秀才今稱生員
府教授
一府之教官
齋夫
教官書齋中伺候之官役曰齋夫
火夫
炊煮茶飯之役者
準貢
見拔貢
歲貢
見拔貢
助祭
襄助祭事如焚香獻爵供陳俎豆之類乃禮部司員之差也
祭儀
祭祀所供之物品
祭文
祭時所讀之文詞
饗薦
供獻食品
案衣
陳設祭品之案以黃綾覆之如西洋之臺布也
元霄
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霄夜也
除夕
十二月三十日為歲除夕者晚也
圜丘
天壇之祭筑土成丘形圓以像天于此設祭謂之圜丘
方澤
地壇之祭掘地為方池貯水以祭謂之方澤
元旦令節
正月初一為元旦令節佳節也
燈節
正月十三日至十七日為燈節舊本三日宋時加二日謂之五谷豐登
萬壽圣節
皇太后皇上誕日稱萬壽圣節
千秋令節
皇后皇太子誕日稱千秋令節在古時王爵亦得稱之今不詳
慶賀表箋
上皇太后皇上者曰表上皇后皇太子者曰箋皆慶賀之辭也
巨典禮成
慶賀大事之禮既畢應上尊號于皇帝而加恩施于百官
請上尊號
尊號者美名也如慈禧端佑之類系由大臣請加上于太上皇皇太后皇帝者然有允有不允又在太上皇皇帝曰尊號皇太后曰徽號若薨后所上統曰尊謚
舉手加額
拱手與額相齊乃古人喜悅之禮今空有其說無行此禮者
大行皇太后尊謚
大行者一去不返之意,猶言已故凡皇太后皇帝薨后尊謚未定之先稱曰大行
初祭
皇帝薨后首七日始行奠祭之禮曰初祭
大祭
皇帝薨后七七日謂之終七應行大祭之禮
啟奠
凡皇帝梓宮奉移他所啟棺之先應行奠禮謂之啟奠
朝覲
在古時諸侯來朝覲見天子以此為名今則各省督[以下原缺]
朝貢
蒙古各屬國來朝于皇帝進貢方物曰朝貢
禮物
官府往來互以禮物饋送然有公有私公者不在禁例私者應禁
賜宴
屬國朝貢應賜宴于殿廷國有大慶乃萬壽節新年亦賜宴王公大臣新進士舉人亦有賜宴之禮
鄉飲酒禮
鄉飲酒為古禮今尚有行之者由各地方官歲時招請本地年高有德者宴于公堂蓋尊敬耆老之意也
如法裝封
凡進貢物品表章皆按例裝匣加印封固賚送京都進呈
品嘗御膳
上食曰膳凡食品將進于皇上該管官必先嘗之乃慎重之意
乘輿服御物
乘輿者天子也言天子之衣服及所用之物御者用也
鹵簿大駕
鹵為儀仗簿為旌旗大駕為鑾輅平日皇帝游幸不用有大祭大典始陳列之俗所謂全副執事是也
織金朝衣
大朝所著之私服以金線織成花紋者與蟒袍褂不同
失誤朝賀
令節大典百官朝賀于皇上有失期不到者例應處分
判署刑殺
判定也署辦也又寫也在齋戒或慶典期內刑官不得斷刑殺等案即不理刑名也
州學正
一州之教官
縣教諭
一縣之教官
禮生
祭祀圣廟及先賢祠堂在傍提唱起跪叩首諸儀之員曰禮生皇帝祀則有贊禮郎之官
吊喪問疾
凡祭祀壇廟應預陪祀之員在齋戒期內不得往親友家吊喪問疾
歷代陵寢
前代之陵也如十三陵之屬歲時應由禮部奏請派員往祭
半囗囗死囗土價銀
凡大臣官員及陳亡殉難之兵士死后例給葬費各按品級有一定之數按數全給謂之全葬給與正數之半謂之半葬
忠臣烈士
忠于君曰忠臣忠于友曰烈士
古圣先賢[古滿漢本作先]
圣如三皇五帝周孔賢如顏閔程朱之流
孝子順孫
子曰孝孫曰順
義夫節婦
不再娶曰義夫不再嫁曰節婦
烈婦
殉夫或遇暴不屈而死曰烈婦
烈女
遇暴不屈而死未嫁曰烈女
旌表
旌者獎也表者揭也忠義節孝例由禮部奏請旌表
建坊
旌表之事應賜金建坊于所居坊或石或木為之古所謂華表也
天文
天上星象之事統名曰天文
正初刻
此言日月蝕之時候也或起于午正初刻子初二刻之類
始虧
日月蝕初見缺痕謂之始虧
初食
即初虧也一名通用
食甚
最為虧缺之時謂之食甚
復圓
日月蝕既過圓滿如初謂之復圓
占候
欽天監預卜日月蝕之期及星象變異之術名曰占候
食甚日纏黃道星紀宮二十分
食甚日蝕之甚也日纏日行之次也黃道天文之度也星紀星辰之名也宮地位也二十分者小數也言日行至黃道星紀二十分地之時正是食甚之候也
日入地平未復光
言日蝕至日落時尚未復圓也
五緯二十八宿
五緯金木水火土五星也二十八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是也
日月重輪珥食
日月之外又現光圈一二重謂之重輪左右旁現小圓光或一或二謂之單雙珥食即日月蝕也
推步測驗之書占休咎
推步算法也測驗窺測占驗也休祥也咎災也言此書之法可以推知未來之災祥
圖象讖緯之書占治亂
圖象以畫圖像形也讖預言也緯星象此種書可以預卜天下之治亂如推背圖之類是也凡此皆在禁例考試作文概不準引用此書之語
印模
鑄印所用之模范也以鉛為之俗名印模子內外大小各衙門印信皆由禮部鑄印局鑄造頒發大官銀印中下官銅印字用滿漢篆文○又文官以長形印為貴武官以方印為貴
鑄換
各衙門印信之年久字畫模糊應請禮部另鑄新印更換將舊印銷毀
印角微塌
印用年久或失而復得畸角有缺損之處
康字五十號印信
鑄印信按千字文編號記載年月于冊而鐫號數于印之背以憑查驗
篆字模糊字畫莫辨
此即前所言舊印之形狀也
一甲賜進士及第
會試取中貢士殿試定為三甲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是也皆賜進士及第授翰林院官
二甲賜進士出身
二甲人數無定額第一名曰傳臚皆賜進士出身或授庶吉士入翰林院讀書或分入六部學習主事
鄉試外簾五所官
在貢院執事人員有內外簾之分外簾在二門之外分為五所如彌封所受卷所騰錄所對讀所供給所是也○詳注后見
三甲賜同進士出身
三甲亦無定額皆賜同進士出身授知縣教官之屬
三場體格
鄉會試頭場試以四書題文三篇二場五經文五篇三場策論二篇各有體例格式如限定字數及行款規矩應行避諱字樣等類是也
經書七義
詩書易禮春秋三傳也共七義以之題目
孤經調換
從前文士有專習一經者其它經題文皆不做調換文義以一題而做五篇謂之孤經調換今無此例
會試舉人
應會試舉之人也
拔貢
貢生有五種恩拔副優歲是也皇恩欽賜者曰恩貢從秀才中選其文學拔萃者作為貢生曰拔貢廩生年老而準作貢生者曰歲貢鄉試中式副榜準作貢生曰副貢從秀才中舉其品行可靠者準作貢生曰優貢
附生
秀才也
廩膳生
秀才之優者月給廩米曰廩膳生○又秀才今稱生員
府教授
一府之教官
齋夫
教官書齋中伺候之官役曰齋夫
火夫
炊煮茶飯之役者
準貢
見拔貢
歲貢
見拔貢
填設道縣按衣執事工食
填添也道為道臺縣乃知縣按同案按衣本棹布之名今則借為案傍伺候之官役執事者道縣官轎前鳴鑼執傘諸役也蓋鄉試時道臺縣官皆入場辦公其隨侍人等應添給食料也
知貢舉官
即鄉試正副主考也在外者稱曰大主考順天鄉試稱為知貢舉
大主考
正主試之官也
副主考
副主試之官也
內外簾官
在貢院執事人員有內外簾之分
提調
總理試場雜務之官府道為之
監臨
總監試場之官督撫為之
監試
監察考試作弊之官府道或御史為之
同考官
協同正副主考評定文章之官
房考
即同考官也例派十八員各居一房分卷評閱故有此稱
巡視官
試場例派武弁帶同兵役在試院四圍巡查以防士子傳遞消息
供給所[所滿漢本做官]
場中需用食料茶水燈火及一切雜物派員專司經理設供給所即五所之一也
縣考
童生由縣官考試而送之于府也
府考
童生由府考試而送之于學院也
道考
從前未設學政秀才即由各道道臺考取故曰道考今設學政謂之院考然亦間有仍言稱道考者
鄉試
秀才就各本省考取舉人也
會試
舉人入京考取進士也
彌封所
士子卷面各書姓名應由受卷所交彌封所將其姓名以紙封嚴上蓋圖章至閱文取中填寫榜文時始拆其封蓋恐士子與主考有親友之誼先知姓名未免存偏向之意也
受卷所
士子作文既畢書于卷上呈交受卷所
謄錄所
由受卷所送交謄錄所以朱筆謄錄一本呈于主試而不呈原卷恐筆跡中有弊故也
對讀所
謄錄既畢送對讀所取原卷對讀一過字無差訛乃送收卷官上呈主試
謄錄書手
謄錄所寫字之人
賓興
鄉試又名賓興蓋取詩經我有嘉賓之句以士子皆國家所請之賓客亦隆重文人之意
殿試
會試中式稱曰貢士皇帝在保和殿御試一次始分三甲賜為進士
錄科
生員于鄉試之前先由學政官考試一次文理通順者乃錄其名送入科場謂之錄科
科舉
應考舉人之科也
科考
應考舉人之科也
歲考
凡生員廩生每年由學政官考試一次分別優劣酌定賞罰曰歲考
貢院
試場
龍門
試場之正門也
道考院考
凡童生應考生員先由本府縣考試再送道臺考試又送學院(學政也)考試取中乃作附生
號房
試場做之有小屋數千間按千字文編列號數如天地玄黃之類
科甲
由舉人應考進士之科曰科甲
賢書
中式舉人曰登賢書蓋謂名登薦賢之書
拆號
閱文取中之后定期各按號數拆閱試卷彌封將中式姓名填寫于榜上謂之拆號
填榜
閱文取中之后定期各按號數拆閱試卷彌封將中式姓名填寫于榜上謂之填榜
揭曉
將中式名榜高揭懸掛俾眾共曉
出榜
即揭榜也
棚規[棚滿漢本作榜]
各省學政官出考所屬府州縣其地未設試院應搭席棚為號舍名曰考棚該府縣賠補規費謂之棚規
中式朱墨卷
墨卷即中式之本人手書者朱卷乃謄錄所以朱筆謄出者中式后應取二卷核對語句相符與否蓋防偷換之弊也
題名錄
鄉會試出榜后書肆按榜上中式次序姓名刊刻刷印售賣曰題名錄
磨勘磨對
凡取中之試卷應察勘其中語句書法有無犯規之處謂之磨勘又取墨卷與朱卷比較有無文章不符之處謂之磨對
曳白
不能做文亦不成一字只以白紙卷子呈交謂之曳白俗名交白卷子
越幅
書卷之時誤隔一幅不相接連謂之越幅
油墨污
書卷之時自不小心誤翻燈硯致卷被污
關節
關者說也節者通也托人關說行賄以通于主考求其取中謂之關節即人情也
夾帶
以文章夾入衣物之中以圖抄寫徼幸如此入場謂之夾帶
懷帶
以文章夾入衣物之中以圖抄寫徼幸如此入場謂之懷帶
傳遞
求友代作文字暗中傳送遞交以為己做
頂名
求友冒充己名頂替入場考試謂之頂名
冒籍
冒稱假籍貫應試如他省人詐稱順天人之類
貼出
凡犯冒籍頂名傳遞等弊端者例用藍筆書其姓名事故貼出場門之外擯斥不準入試謂之被貼出
罰科
凡會試已中之卷復經磨勘察出有犯規之處則罰停殿試一科或二科
文理優通列為一等
中式舉人覆試分為三等文理優長通達者應在一等之列
明通
文理明白議論通達
平通
平穩通達
有疵
文章中有毛病也
荒謬
文章中有荒唐乖謬之詞
不通
文理不通
疵蒙謬累
疵者毛病蒙者胡涂謬者乖謬累者拉累不清皆文章之壞所也
貢舉非其人
知貢舉官所取之士皆不佳也
公同鬮定
中式之數不足則各考官于未中式卷中公同拈鬮取定一人以補其缺
恩榮宴
新中進士宴于禮部曰恩榮宴新中舉人宴于府署曰鹿鳴宴
入簾鹿鳴宴杯盤緞疋花紅等項
主考房考內外簾等官統謂之入簾試畢皆應入鹿鳴之宴例賜銀造杯盤金花彩緞等物然皆不實給按數折價以給之
新中舉人花紅
新中舉人應賜金花彩綢
刊刻鄉試錄下馬上馬宴插花及給表里等項
鄉試錄中式舉人之姓名錄也各省學政官到州府縣考試該地方官應設宴送行接風謂之上馬下馬宴新舉人插帶金花給與衣服里外之料
修理貢院整造席舍及鋪墊供給
考試之年貢院有破壞之處應行修理席舍即前所謂考棚也鋪墊乃室中應用之物供給乃場中飲食之料
萬壽圣節
太上皇皇太后皇帝誕日皆稱萬壽圣節
表箋
凡臣僚具上太上皇皇太后皇帝之賀折皆稱表上皇后及太子者則皆稱箋
大行
皇帝駕崩曰大行皇帝大行古有二解或曰一往不返謂之大行或曰皇帝初崩尊謚未定暫稱大行言其德行大備無所不具也上行讀平聲做行路解德行之行讀去聲二解皆可通并如并存之
忠臣烈士
忠烈猶忠義也此忠義之臣之通稱并無忠于君忠于友之別
古圣先賢
古時之圣人先前之賢人此亦通稱不能限指何人
一甲
會試取中貢士既經殿試定分三甲一甲三名一名狀元二名榜眼三名探花一名授職翰林院修撰二三名均授翰林院編修
二甲三甲
二甲一名為傳臚以下各人則以次分授主事中書知縣教授等官
鄉試內外簾官
鄉試辦事之官分內外內簾主閱卷薦卷之事外簾主收卷彌封對讀等事
三場
從前鄉會試一場試四書文三篇五言八韻詩一首二場詩書易禮春秋五經文五篇三場策問五道
科舉
分科考試之通稱
科甲
乃由舉人進士出身之通稱
棚規
小考之所曰學院亦曰考棚以其分棚列考故也規者規費即府廳州縣所津貼學臺者棚為學臺考試之所故即以棚規稱之
貢院
鄉會試考試之所也
罰科
已經中式之舉人與進士其試卷經磨勘有犯規者重則斥革輕則罰科舉人罰停會試進士罰停殿試所罰以所犯大小定輕重科數
德統元首正六龍之位
六龍出易經干卦時乘六龍以御天因易以龍為陽干卦六爻皆陽故曰六龍中國以干龍喻君上故用此典
玉燭常調
玉燭出爾雅四時調和之玉燭此中國相沿之名詞不必強為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