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則下安,以此養生則壽,歿世不殆,以為天下則大昌。承上文而總結之。凡此十二官者,貴賤相使,不得相失也。主明,心主神明也。下安,諸官各安其職也。
以此心主之神明,而養生,則壽也。歿世不殆,壽及子孫也。以為天下則大昌,壽及萬民也。
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以此養生則殃,以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十二官以君為主。不明則危,貴賤混淆也。閉塞不通,十二官不相使也。形乃大傷,經脈之有形傷敗也。以此養生則殃,言不但不能養生,而災殃且至也。以為天下,其宗大危,言不但自身危困,而宗祧且大危也。君主之尊,神明之貴,乃如是也,故當戒之戒之。此申明十二臟之貴賤相使,而首重君主之神明者如此。
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當,去聲。承上文大危之意,而言至道在微。上文大危,乃人心惟危之義。此至道在微,乃道心惟微之義。道惟微也,故變化無窮,既微且變,則人孰知其原!不知其原,故窘乎哉!消者瞿瞿,瞿瞿,驚顧貌;猶言探其消息,仍瞿瞿然驚顧,而孰知其至要之所在也。閔,憂也。閔閔,憂之深也。當,切當也。
深憂道之切當,而仍不知孰者之為良也。所以嘆道之至微而難明也。
恍惚之數,生于毫厘,毫厘之數,起于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承上文至道難明之意,而言恍惚難明之數,生于毫厘之至微。然雖至微,亦有可明,故又言毫厘之數,起于度量,可以度而知其長短,可以量而知其多少也。既可度量,則千之萬之而微者可以益大。微者可大,則推之大之,而道之形體乃制。制,正也。所以承道之至微,而又嘆道之至大也。
黃帝曰∶善哉,余聞精光之道,大圣之業,而宣明大道,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帝乃擇吉日良兆,而藏靈蘭之室,以傳保焉。帝聞岐伯之言,知神明之重,君主之貴,至道之微,至道之大,君臣契合,一德一心,故贊之曰∶善哉,余今聞精光之道,大圣之業,而宣明大道。謂心主神明,猶之精光之道也;主明下安,猶之大圣之業也;以心主神明,主明下安之意,而論至道之微,至道之大,猶之以精光之道,大圣之業,而宣明大道也。故非齋戒擇吉日,不敢受也。史臣復記黃帝果擇吉日良兆,書岐伯所授之言,藏諸靈蘭之室,以傳后世,而保守弗失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