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840字
- 2015-12-12 16:06:49
太陰之勝,火氣內郁,瘡瘍于中,流散于外,病在 脅,甚則心痛熱格,頭痛喉痹項強獨勝,則濕氣內郁,寒迫下焦,痛留頂,互引眉間,胃滿,雨數至,燥化乃息,少腹滿,腰 重強,內不便,善注泄,足下溫,頭重,足脛 腫,飲發于中, 腫于上。息,舊本訛見,今改。太陰之勝,濕氣勝也。濕勝,則火郁,故火氣內郁。火郁,則瘡瘍于中,從中而流散于皮膚之外,其瘡瘍在 脅之皮膚,故曰病在 脅。若瘡瘍于中,不能流散于外,甚則心痛而熱格矣。熱格于上,則頭痛喉痹項強。此火氣內郁而有如是之病也。若非火氣內郁,而太陰之氣獨勝,則濕氣內郁。濕氣為寒,故寒迫下焦。太陰主濕,太陽主寒,寒迫下焦,則太陽之氣,不能從經脈而開于外,故痛留巔頂,而互引眉間。蓋太陽之脈,起于目內 ,從眉間而上額交巔也。濕氣內郁,則太陰之氣,不能從經脈而開于內,故胃滿。雨濕之氣數至,而燥化乃息。蓋太陰之脈,屬脾絡胃,此脾胃不和,燥濕之氣不相交濟而然也。少腹滿,腰 重強,內不小便,善注泄,此太陽寒水之為病也。足下溫,頭重,足脛與 皆腫,飲發于中,而 腫于上,此太陰濕土之為病也。
少陽之勝,熱客于胃,煩心心痛,目赤欲嘔,嘔酸善饑,耳痛溺赤,善驚譫妄,暴熱消爍,草萎水涸,介蟲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少陽之勝,火氣勝也。火勝,故熱客于胃。胃絡通心,故煩心痛。火熱上炎,則目赤。火熱在中,則欲嘔,嘔酸善饑。水陰不濡空竅,則耳痛。火熱之氣,下行水府,則溺赤。水火陰陽,不相交濟,則善驚譫妄。暴熱而消爍萬物,則草萎水涸,金類之介蟲乃屈。火熱之氣,傷其血液,則少腹痛,下沃赤白。
陽明之勝,清發于中,左 脅痛,溏泄,內為嗌塞,外發 疝,大涼肅殺,華英改容,毛蟲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便,平聲,下同。陽明之勝,金氣勝也。金勝,故清發于中。金勝木虛,故左 脅痛。清發于中,故大便溏泄。塞,干塞也。 疝,猶 疝也。《經脈》論云∶肝是動病,丈夫 疝,甚則嗌干,此肝木受病,故內為嗌塞,外發 疝。金氣勝,故大涼肅殺,則草之華英改容,木類之毛蟲乃殃經脈,不能從肝貫膈,上注于肺,故胸中不便,嗌塞而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