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司天為寒化,在泉為咸化,司氣為玄化,間氣為藏化。藏,如字。辰戌之歲,太陽司天為寒化,丑未之歲,太陽在泉為咸化。丙辛化水,本于天之玄氣,故司氣為玄化。上見陽明,左太陽;上見厥陰,右太陽;陽明在下,左太陽;厥陰在下,右太陽。
卯酉巳亥,太陽居司天之左右;子午寅申,太陽居在泉之左右,故間氣為藏化。藏,寒之凝斂也。
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臟所宜,乃可以言盈虛,病生之緒也。六氣各有所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之分治,其中復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蒼 丹素玄五色,故必明五味五色所生,而合于五臟之所宜,然后乃可以言六氣化之盈虛,病生之端緒也。
帝曰∶厥陰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同化之行也何如?上文岐伯云∶地化與司天同候。是厥陰司天,其化以風,厥陰在泉,其化亦以風也,帝故舉而問之。
岐伯曰∶風行于地。所謂本也,余氣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氣也,本乎地者,地之氣也。天地合氣,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此之謂也。厥陰在泉,故風行于地。六氣為本,故所謂本也。不但風氣為然,其熱濕火燥寒之氣皆然,故余氣同法。六氣司天而本乎天者,即天之氣也。六氣在泉而本乎地者,即地之氣也。司天在泉,皆本六氣。故天地合氣,一歲六分之,故六節分,而萬物化生矣。六節之氣,各有所宜,不宜則病,故曰∶謹候氣宜,無失病機。即此六節分而萬物化生之謂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是六氣為萬物之主,不宜則病,故問主病何如?岐伯曰∶司歲備物,則無遺主矣。司歲,五運五行主歲也;備物,隨五行所主之運,備五行所屬之物也。隨司歲之氣以備物,則謹候氣宜,無失病機,故無遺主矣。
帝曰∶先歲物,何也?五運五行,六歲始復,先備其物,以候其用,故問先歲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專精也。萬物之性,不外五行,五行之氣,各主一歲,隨五行所主之氣,備五行所屬之物,乃得天地之專精也。
帝曰∶司氣者何如?五運五行,六氣亦五行,故問司氣者何如?岐伯曰∶司氣者,主歲同,然有余不足也。六氣合五運。司氣者,必與主歲同,謂之專精。然司氣者,多不能盡與主歲同,而有有余不足也。
六十年中惟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戊子戊午,戊寅戊申,己丑己未十二年,司氣與主歲同。
帝曰∶非司歲物,何謂也?非司歲所備之物,何以不專精,故又問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