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79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993字
  • 2015-12-12 16:06:49

六元正紀大論

《天無紀大論》,引《太始天元玉冊》之言曰∶厥陰之上,風氣,主之;少陰之上,熱氣主之;太陰之上,濕氣主之;少陽之上,相火主之;陽明之上,燥氣主之;太陽之上,寒氣主之,所謂本也,是謂六元。此篇以六元而正六十歲之紀,司天在上,在泉在下,化運在中,陽年主太,陰年主少,太主太過,少主不及,其中有化有變,有勝有復,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以岐伯之言,藏靈蘭之室,署曰《六元正紀》,故以名篇。

黃帝問曰∶六化六變,勝復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運之化,或從天氣,或逆天氣,或從天氣而逆地氣,或從地氣而逆天氣,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紀,從地之理,和其運,調其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運宣行,勿乖其政,調之正味,從逆奈何?上編六氣司天,六氣在泉,有化有變,始焉淫勝,既則復治,舉甘苦辛咸酸淡之味,先后主治。帝承上編之意,而言六氣之化,六氣之變,有勝有復,有淫有治,以及甘苦辛咸酸淡之味,先后用之,余已知之矣。若夫五運之化,或從司天之氣,或逆司天之氣,或從司天之天氣,而逆在泉之地氣,或從在泉之地氣,而逆司天之天氣。從,猶同也。逆,猶異也。五運上下,或相得而同,或不相得而異,未能盡明其事,今余欲通上天之紀,從下地之理,和其在中之運,調其上下之化,使上下合德,無相奪倫,而天地升降,不失其四時之宜,五運宣行,勿乖其五常之政,更欲調之正味之從逆,以為民病之治,所以承上編之意,而問五運六氣相合之道也。

岐伯稽首再拜對曰∶昭乎哉問也!此天地之綱紀,變化之淵源,非圣帝,孰能窮其至理歟!臣雖不敏,請陳其道,令終不滅,久而不易。天地之綱紀,有條不紊,變化之淵源,神妙莫測,至理所在,萬古不沒,惟圣人能問而窮之。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從其類序,分其部主,別其宗司,昭其氣數,明其正化,可得聞乎?別,音必。從其類序,如子與午合,丑與未合等,從五行之類而序之也。分其部主,如厥陰主初之氣,少陰主二之氣等,藏分六部,各主一氣也。別其宗司,如少陰司歲,熱氣宗之,太陽司歲,寒氣宗之等。別其六氣之宗,以為三陰三陽之司歲也。昭其氣數,如子寅辰午申戌,主太過,合五行之成數,丑未巳未酉亥,主不及,合五行之生數,昭其陰陽之六氣,以合五行生成之數也。明其正化,如甲己化土,乙庚化金等,厥陰風化,少陰熱化等,明五運六氣之正化,以候客邪之氣也,帝欲推而次之,以明六元正紀之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伦市| 天津市| 宁海县| 九龙城区| 茶陵县| 兴和县| 光山县| 三穗县| 曲麻莱县| 清水河县| 襄城县| 南阳市| 新民市| 门源| 东丽区| 万山特区| 宽城| 达州市| 德保县| 三明市| 蒙阴县| 郎溪县| 句容市| 昌吉市| 福州市| 格尔木市| 邹平县| 镇安县| 桃园县| 文山县| 义马市| 周至县| 兴宁市| 廊坊市| 石城县| 油尖旺区| 辉县市| 娄烦县| 昌乐县| 来宾市| 绥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