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698字
- 2015-12-12 16:06:49
太陽之陽,名曰關樞。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太陽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太陽之陽,行身之背,而主開,故名曰關樞。關,猶系也。樞轉始開,開之系于樞也。無分手足,皆為關樞,故上下同法。但視其太陽部中,皮內有浮絡者,皆手足太陽之絡也。皮絡之邪過盛,則入客于經。
少陰之陰,名曰樞儒。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少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其入經也,從陽部注于經,其出者,從陰內注于骨。經脈之氣,有陽有陰,樞為之主。故先論少陰之樞,次論厥陰之闔,終論太陰之開。少陰之陰,從而上,注胸中而止,樞轉神機,區別水火,故名曰樞儒。儒,猶區也。手足少陰,皆為樞儒,故上下同法,但視其少陰部中,皮內有浮絡者,皆手足少陰之絡也。皮絡之邪過盛,則入客于經。
其入經也,從浮絡之陽部而注于經,有入則有出。其出者,少陰在內,從至陰之內,注于骨中而始出也。
心主之陰,名曰害肩。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心主手厥陰心主包絡也。手足無分、上下同法,故舉手之厥陰以明之。心主之陰,起于胸中,而主闔,闔則不能外任,故名曰害肩。肩,猶任也。手足厥陰,皆為害肩,故上下同法,但視其心主部中,皮內有浮絡者,皆心主之絡。是足之厥陰,亦同于手之厥陰也,皮絡之邪過盛,則入客于經。
太陰之陰,名曰關蟄。上下同法,視其部中浮絡者,皆太陰之絡也,絡盛則入客于經。太陰之陰,循足脛,交出厥陰之前,而主開,故名曰關蟄。蟄,猶藏也。藏而后開,開之關于蟄也。
手足太陰,皆為關蟄,故上下同法。但視其太陰部中,皮內有浮絡者,皆手足太陰之絡也。
皮絡之邪過盛,則入客于經,凡絡盛客經,言從絡脈而至于經脈,以明絡脈之部,即經脈之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