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陽明經厥氣逆,則陽明燥金之氣,不和于肺,故喘咳。陽明氣逆,故身熱,聞木音則善驚,熱迫于經,則衄、嘔血。上文發腸癰,不可治少陽,當治陽明,是治陽明之意已寓于上,故此不言治主病者。
手太陰厥逆,虛滿而咳,善嘔沫,治主病者。上文論六經之厥狀,復論六經之病能,而經脈之中,又有手之六經,故復舉手六經之厥逆,以終經脈病能之義。手太陰經厥氣逆,則肺氣虛、滿而咳。肺氣滿、咳,不能四布其水津,故善嘔沫,此手太陰厥逆之病能,故當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陰厥逆,心痛引喉,身熱,死不可治。手心主厥陰包絡,手少陰心經,經厥氣逆,皆有心痛之病。喉者,肺氣也。心痛引喉,則兩火上炎而爍金,又兼身熱為焚為焰,則死不可治。由是而知心包與心,不可皆病也。
手太陽厥逆,耳聾、泣出、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治主病者。《經脈》論云,小腸手太陽之脈,是主液所生病者,耳聾、目黃。故手太陽經厥氣逆,則耳聾、泣出。耳聾、泣出者,液虛也。液虛,則骨屬屈伸不利,故項不可以顧,腰不可以俯仰。此手太陽厥之病能,故當治主病者。
手陽明、少陽厥逆,發喉痹,嗌腫, ,治主病者。經脈論云∶三焦手少陽之脈,則病嗌腫喉痹。今手少陽經氣厥逆,不能外通腠理,故上逆而喉痹、嗌腫,當治手少陽之三焦。 者,頭面搖,卒口噤,背反張也。《經脈》論云,大腸手陽明之脈,是主津液所生病者。今手陽明經氣厥逆,津液不榮于經脈,故 。當資手陽明之津液,故治主病者。
此一節言,厥狀在經,病能在氣,舉手足六經之主病,以終厥論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