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3章

  • 黃帝素問直解
  • 高士宗
  • 776字
  • 2015-12-12 16:06:49

岐伯曰∶夫邪去絡入于經也,舍于血脈之中,其寒溫未相得,如涌波之起也,時來時去,故不常在,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無逢其沖而瀉之,真氣者,經氣也,經氣大虛,故曰其來不可逢,此之謂也。邪之中人,由絡而經,由經而脈,故邪去絡入于經也,則舍于血脈之中,邪氣始入,未為寒病,未為溫病,其寒溫未相得時,如涌波之初起也,起如涌波,則時來時去,時來時去,故不常在,邪不常在,治之常早,故曰∶方其來也,必按而止之,止而取之。邪氣沖突,宜避其銳,無逢其沖而瀉之,逢沖而瀉,傷其經氣,則真氣亦傷。夫真氣者,經氣也,瀉之則經氣大虛,故《九針十二原》論曰∶其來不可逢,即此無逢其沖而瀉之之謂也。

故曰∶候邪不審,大氣已過,瀉之則真氣脫,脫則不復,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曰其往不可追,此之謂也。上文言大盛的可瀉,此言已過亦不可瀉。故曰候邪不審,針下所聚之大氣已過,而復瀉之,則真氣外脫,脫則不復矣。由是則邪氣復至,而病益蓄,故《九針十二原》論曰∶其往不可追,即此大氣已過,不可瀉之之謂也。

不可掛以發者,待邪之至時,而發針瀉矣。若先若后者,血氣已盡,其病不可下。故曰∶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取,如扣椎。故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此之謂也。針道至微,先后之間,不差毫發。不可掛以發者,待邪氣之至時,而發針以瀉矣。發針不得其時,若先若后者,傷其血氣,則血氣已盡,其病留中,而不可下。下,猶退也。取刺之道,貴得其時,故曰知其可取而取之,則如發機之神速,不知其可取而取之,則如扣椎之鈍樸。故《九針十二原》論曰∶知機道者,不可掛以發,不知機者,扣之不發,即其知其可取如發機,不知其可取如扣椎之謂也。

帝曰∶補瀉奈何?帝先問補不足,未問瀉有余,故為是問。

岐伯曰∶此攻邪也。不足者補之,帝先問之矣,此復為補瀉之問,則所問專在于瀉,故曰此攻邪也。猶言此攻邪之問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正蓝旗| 海安县| 洞口县| 金华市| 元朗区| 浦江县| 周宁县| 江川县| 大同县| 济宁市| 凤凰县| 台东市| 寻乌县| 石首市| 雅江县| 日土县| 铁岭市| 嵊州市| 杭锦后旗| 松溪县| 渝中区| 商南县| 佛坪县| 镶黄旗| 车险| 丽水市| 广昌县| 新建县| 措勤县| 吉首市| 象山县| 阆中市| 湘阴县| 河津市| 宜章县| 同江市| 金平| 潮州市| 望都县|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