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沈約濫得名

屠緯真【隆】云。天下事有最僥幸而不可解者。沈約韻書是也。東冬魚虞等諸韻。向俱通用。孔子作經及漢魏古詩。皆斑斑可考。豈其盡屬訛謬。至約而始改正耶。約吳興人。局于方言。蠻語不審宮啇。而敢背越圣賢。變亂千古。后世遵之如圣經。百代不敢易。此甚不可曉也。約本齊臣。更事梁武。禪代之詔。出其手。后夢齊和帝引刀斷其舌。乃上章于天。謂禪代之事。不由己出。欺天乎。欺人乎。古文人之最濫得名者。此人也。

中孚取象

徐氏易通云。中孚九二。我有好爵。蓋鳥爵也。中孚卦爻皆取象于禽獸。豚魚吉。有他不燕鳴鶴在陰。我有好爵。馬匹亡翰。音登于天。 按吳草廬云。豚魚乃澤中之物。似豬。俗謂之江豚。澤將風則浮出水而。舟人稱為風信。故中孚取象焉。言能信如豚魚。則誠能動物。吉之道也。

謙卦

周易六十四卦。爻爻俱有吉兇。雖乾坤二卦。亦不能免。獨于謙卦六爻俱無兇咎可見。謙之美德也。許多大事。俱從傲滿失之。亦從謙謹得之。可不戒哉。

六籍皆詩

張維城西園詩塵。易象幽微。法鄰比興。書詞敷暢。式用賦物。春秋借儆。義本諷刺。三禮莊鴻。體類雅頌。非謂六籍同歸于詩。止緣六義觸處皆是。今詩家不先窮經。而輙以別才別趣之說自蓋。究于此道何涉。

平仲君遷

文選蜀都賦。平仲君遷皆木名。注缺。暇弋編。平本作枰。上林賦華楓平櫨。其木理平。可為碁局。故碁盤曰枰。唐詩方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是也。君遷本作桾櫏。出交趾劉成注云。平仲之木實如白銀。君遷之樹子如瓠形。司馬溫公名苑云。君遷子如馬妳。俗云牛妳柿是也。今造扇與傘。用此柿為油。

投子

列子。博者射明瓊以中庋。史記。蔡澤說范睢曰。博者或欲大投。李洞詩。六赤重新擲印成。明瓊六赤。皆古投子名。投子取投擲之義。今或言骨所成。作頭字。非也。有作骰字者。按諸家韻書骰即股字。不音投。則知以玉石為投擲之義。安有頭骰之理哉。 戒庵漫筆。顧英玉【瑮】知許州。地中掘得窯燒投子一窖。約兩三石。每以六枚作小匣置之。歸遺親友。七修類稿亦載有某宦筑魏州城。得窯燒投子數十。詢之士夫。莫識其故。子意投子乃陳思王所制。子建當時正都于許。恐后世之莫傳。故埋之以需人間玩弄。不意博具易于溺人。而自足傳遠。地藏投子。兩見于書。古人用心如此。

輕容方空

齊東野語曰。紗之至薄者曰輕容。唐類死。輕容無花薄紗也。即今銀條紗之類。王建宮詞。嫌羅不著愛輕容。李賀詩。蜀煙飛重錦。峽兩測輕容。元微之有寄白樂天輕容詩。方空亦薄紗。言紗薄如空也。王荊公詩。春衫猶未著方空。漢史齊王服官。有輕綃水紈吹綸之名。皆紗之輕細者。

杜撰

今人譏作文無所考據者曰杜撰。不知所出。一說杜默為詩。多不合律。世目為杜撰。一說漢田何善易。言易者皆本田何。何為齊宗。諸田居臨淄。何徙杜陵。其著述人謂之杜撰。一說道藏經五千余卷。惟道德經三卷為真。孫太上所著。余皆蜀道士杜光庭所撰。故曰杜撰。

蛙鳴喜怒

昔人以蛙當一部鼓吹。而周禮蟈氏掌去鼃黽。焚牡蘜以殺之。蛙亦何害而為之禁。豈惡其聲歟。宋有令禁捕蛙。以其有食蝗功也。閱稗記。某所泮池有蛙。不鳴則已。鳴則是庠必發科甲。聞者群相慶賀。等于鸑鷟鸞凰。夫蛙一也。在周則惡。在宋則喜。或患其鳴。或患其不鳴。物之遇不遇有然。

五糓樹

異識資諧。金陵有丞相府。明初胡惟庸所居。園有五榖樹。一樹而兼五種。為五榖豐歉之征。如其年麥熟則樹發麥葉。黍熟則發黍葉。五榖皆然。聞惟庸造逆。樹發荳。荳皆人面。忽盡落。未期族滅。樹蓋得氣之先者也。筠廊偶筆。作樹在金陵禁中。

猴奕

說圃識余。西番有二仙。奕于山中樹下。一老猴于樹上。日窺其運子致思之法。因得其玄秘。國人聞而往觀。仙者遁去。猴即下與人奕。遍國中莫能勝。國王以為奇。進于中國。詔舉朝能奕者與較。又求四方有高手名者敵之。皆敗。或言楊靖善奕。時靖以事系獄。詔釋出之。靖請以盤滿貯桃實于前而奕。猴心牽于桃。遂連敗。詔椎殺之。

仙女教奕

明季襄王善奕。率三百金一局。吳中某國手。自負其能。謂可探囊取。束裝游椘。與之對局。競負半子。心實不甘。從交游借貸。復請對局。又失一子不勝。惶亟返吳。百計搜索。得一局之需。至楚請復。下子百余。默數之。局終又將負半子。汗手沉吟。思一勝著挽回。卒不可得。自午至日晡不決。王笑曰。俟明日決此局何如。唯唯而出。扺寓秉燭思索。終不可得。忽聞叩門聲。啟戶視之。則翩然一美女。手持宮燈而入。謂曰今日與王對奕。將負半子。中止乎。曰然。乃指其意中所擬曰。下此一著。局終必負半子。姑置此處。而于別處先下一子。保為終局勝半子也。復持燈而去。試從其言布局下子。果勝半子矣。喜極。待旦請王終局。甫落此子。王訝曰。此著非爾所能到。必有教導者。為我言之。當返子金。初猶抵諱。窮詰再四。始吐其情曰。系宮中人所指教也。王細詢其服飾容貌。乃釋然曰。吾今使爾見昨夜教子者。引入宮。登一綺樓。四面皆碁勢。中畫二仙女對奕。恰與昨局相同。仙女手拈一子將落。正所教妙著也。王曰。此非夜來教汝者乎。奕者驚異。亟頓首以謝。王曰。爾能感仙女解圍。亦有福祿。當盡返爾所負也。復留之對奕數日。厚贈而歸。

李德裕后

潄石閑談。載李贊皇之南遷也。卒于崖州。子孫遂為獠俗。數百人自相婚配。正德間。吳人顧朝楚為儋州同知。以事至崖。召見其族。狀與苗獠無異。耳綴銀環。索垂至地。言語亦不相通。德裕誥勅尙存。

九棘三槐

周建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羣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羣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長眾庶在其后。夫樹棘取其心赤而外刺。樹槐懷也。言懷來人也。古人植木。具有深意。如唐之退朝花底散。歸院柳邊迷。徒為佳麗耳。

竹實

李畋該聞集。舊稱竹實。為鸞鳳所食花開如棗。結實如麥。號為竹米。以為荒年之兆。其竹即死。陸魯望詩。青蕧未成孤鳳餓唐詩老屋茅生菌。饑年竹有花。非但鸞鳳之食也。有余千人言彼有竹實。大如雞子。竹葉層層包褁。味甘勝蜜。食之令人心肺清涼。生深林茂密處。頃曾得之。雖日久干枯。而味常存。乃知鸞鳳所食。必非常物。

孫臏黥布

齊將孫臏。名逸。不可考。臏非名也。孫足為龎涓所斷。故稱為孫臏。臏乃肉刑。去膝蓋骨之名。明世宗時有裨將名孫繼臏。又有名孫希臏者。甚為可笑。漢淮南王黥布。姓英。黥非姓也。布嘗坐法黥。故人稱曰黥布。黥乃墨刑在面之名。韻會以黥為姓誤矣。

朱徐改名

嘉靖中浙人徐學詩極論嚴嵩去職。蘇之嘉定。有同姓名者。亟呈禮部。改詩為謨。遂登顯要矣。揮塵前錄。載元祜名卿朱紱者。君子人也。紹興初。不幸坐黨錮。崇寧間。亦有朱紱者。平江人。初登第。欲希晉用。上疏自陳。與奸人同姓名。恐天下后世以為疑。遂易名諤。蔡京果大喜。不次擢用。何兩人皆吳人。前后一轍如此也。

渭塘蘆蓼

青浦周士亨。江有年相友善。時維九月。偕往渭塘。舟次塘東。泊一樓下。樓不甚高。上有二女。一白面。一紅顏。倚牕笑語。周江仰視間。漫賦一詩曰。夙有煙霞癖。翛然興不群。秋聲飛過鴈。水面洞行云。逸思乘時發。詩名到處聞。扁舟涉芳沚。更喜挹清芬。蓋直寫心懷。初不謂二女也。樓上二女曰。舟中有詩。樓上豈無詩乎。遂朗吟二韻。周江側耳聽之。一女吟曰。湖天秋色物凋殘。花吐黃竿葉未干。夜月一灘霜皎皎。西風雙岸雪漫漫。為氈卻羨漁翁樂。充絮誰憐孝子單。忘在孤舟叢里宿。曉來誤作玉濤看。一女吟曰。金莖棱棱澤國秋。馬蘭花發滿汀洲。富春山下連漁屋。采石江頭映酒樓。夜月光蒙銀露浴。夕陽陰暗錦鱗浮。王孫醉起應聲怪。鋪著紅絲毯不收。吟畢共笑。乃以蓮房藕梢俯擲生舟。兩生共起上岸。大呼欲登樓躡之。恍惚間不見。兩生大駭。返舟四顧。但見蘆花白。蓼花紅耳。士亨遂號蘆汀漁叟。有年號蓼塘居上。以識其異。

月下葡萄

吳中沈萬三。藏古今書畫無算。有瑪瑙壺。通明類水晶。面有葡萄一枝。如墨點。名月下葡萄。萬三死轉入數巨家。后莫知所歸。天順間。嘉興李銘為童子師。一日舟行見河濵有光。撲之不滅。因覓得之。壺也。以售人。不過酬米百石。有知府劉侃語之曰。此異寶。以獻鎭淮貴珰張公。謀僉嘉興塩鈔。所得不貲。從之。果得所愿。侃因分其利。銘領鈔過江。舟覆。鈔皆濕。嘉興守楊公繼宗追補前鈔。銘死獄中。侃亦破產與償。

十字罪

康熙初。常熟數士赴京應試。行至中途。一士忽墮騎。悶絕于地。諸友因停驂舁至旅中。越日而蘇。云被二卒拘至一處。殿宇弘敞。言是東岳殿。庭遇一故友驚問汝何故來此。對以被卒拘至。友即查檢其祿壽尙多。慰之曰。俟圣帝審事畢。當為奏釋。頃之。岳帝御殿。所審皆常邑事。士觀之凜然。審畢。友稟明釋放。送之前行。士曰。某平生未曾作歹事。何以被拘。友曰。女犯十字罪。士問何十字。友曰。睚眥生惡念。邂逅起邪心。士忽驚寤。此十字人人皆犯。時時易犯。當書之紳。常存警愓。或可少免。

行幸不拜

青瑣高議。宋藝祖初幸相國寺。至佛像前焚香。問當拜與不拜。僧錄贊寧曰。不當拜。問具何故。對曰。見在佛不拜過去佛。適會上意。遂微笑頷之。因以為定制。至今行幸焚香。皆不拜。議者以為得體。

盜常住錢

莊椿云。盜常住一文錢。一日一夜長三分七厘利。第二日夜。利上又長利。來世作馬牛償之。所以云作一生之容易。為萬刼之艱。難若舍一文錢入常住。一日一夜長福亦爾。 藏經云。牛日還八文。馬日還七文。

佛入中國

世傳漢明帝時。佛始入中國。非也。列子曰。西極之國有化人來。穆王事之。作中天之臺。其高千仞。及秦時沙門室利房等。至始皇以為異。囚之。夜有金人破戶以出。又霍去病過焉耆山。得休屠王祭天金人。以是考之。周秦西漢。佛化流中國久矣。

寺名原始

僧居稱寺。蓋九寺之列也。漢明帝時。佛法初至。迦葉摩騰竺法蘭以沙門服謁見。館于鴻臚寺。次年勅洛陽珹西雍門外。立白馬寺。以鴻臚非久居之館。故別建以處之。以僧為西方之客。若待以賓禮。因其以白馬負經而來。馬死葬此。故以名寺。后世僧居稱寺。始此。 高僧傳。天竺國有伽藍名招提大富。有惡國王利其財將毀之。一白馬繞塔悲鳴。即停毀。自后改招提為白馬。多取此名焉。

無官御史

鶴林王露。太學古語云。有發頭陀寺。無官御史臺。言清苦而鯁亮也。宋嘉定間。余在太學。同舎言干淳中齋舎質素。飲器尙陶瓦。棟宇無設飾。近時諸齋亭榭簾幙。競為靡麗。每一會飲。黃白錯落。非頭陀寺比矣。國有大事。讜論間發。言侍從之所不敢言。攻臺諌之所不敢攻。由昔迄今。偉節相望。近世以來。非無直言。或陽為矯激。或陰有附麗。未能純然如古之真御史矣。余謂必甘清苦如老頭陀。乃能攄鯁亮如真御史。

孔公報德

侍郎孔鏞字韶文。為長洲庠生時。家貧。饔餐不給。每詣學。則買二餅充饑。五圣閣道媼。見其旦夕經門。一日迎入問故。公以實對。媼心憐之。謂曰。吾神前畫則有齋。夜則有燈。秀才肯僑居此乎。公從之。遂得肆志于學。后舉進士歸。媼已卒。公服斬衰冠送葬焉。媼之濟孔公。恩深于漂母。淮陰贈生。義重千金。韶文事死。禮齊喪妣。古今英雄報德之隆。如此。

前身

輪回之事。正史載羊祜前身為李氏子。他如蔡邕是張衡后身【商蕓小說。】顧總是劉槙【玄怪錄。】邊鎬是謝靈運【玉臺清話。】侯景是齊東昏侯【朝野僉載。】岳陽王蕭察是許玄度詢【寓簡。】嚴武是諸葛武侯【代醉編。】韋皋亦是武侯【宣室記。】房管是永禪師【東坡詩序。】韓滉是仲由【神仙感遇集。】宋太祖是定光佛【曲洧余聞。】仁宗是赤腳大仙【雜記。】馮京是五臺僧【孫公談國。】蘇子瞻是五戒和尙。【捫虱新話。】又是鄒陽【春渚紀聞。】范祖禹是鄧禹【家傳。】劉沆是牛僧孺【事文類聚。】張方平是瑯琊寺僧【冷齋夜話。】黃山谷是涪陽誦法華經女子【春渚錄。】王安石是秦王【貴耳集。】宋高宗是錢镠。趙鼎是李德裕【坦齊筆衡。】王十朋是嚴伯威【梅溪文集。】真西山是草庵和尙【癸辛雜志。】史浩是文潞公【雨航雜記。】史彌遠是覺阇黎【隆山雜志。】陸游是秦少游。【七修類稿】袁滋。是西華坐禪和尙【逸史。】徐知威是徐陵。潘佑是顏延之。武夷君再世為揚大年。玉京之為王素。馬北平之為馬仁裕。劉公干為昏愚小吏。澤公為浣衣李氏子【俱文海披沙。】明胡尙書濙是天池僧【天都載。】周文襄忱是滕懋德尙書【聲雋。】王尙書瓊。幼年能誦番經。恍然悟前生為西僧。周文安洪謨前生為友鶴山人丁逄【俱雙櫆歲抄。】王新建伯守仁是入定僧【鴻書。】楊忠愍繼盛是二郎神托生【堯山堂外紀。】徐國公鵬舉為岳忠武后身。馮宗伯琦為韓忠獻后身。【野乘】海鹽鄭尙書曉是海寧寺盲道人【桐下聽然。】萬暦甲戌狀元孫繼皐。是正德甲戌狀元唐皋后身【狀元考。】本朝丁亥探花金璮蔣超。是峨嵋山伏虎寺僧【聞見巵言。】大學士余詮廬國柱前生為吳中積善庵僧。聞其圖記。有積善橋邊過客。

草異

文海披沙。伏羲文王墓前。獨有蓍草。季子掛劍臺下。獨生掛劍草。鄭康成讀書山側。獨生書帶草。皆他處所無。孔林不生荊棘。嚴陵獨生白茅。孝女拖笆草皆偃仆。漢王牧馬草有嚙痕。人既出類。草亦獨異。又。漢未央宮斬韓信地。其草色獨赤。匈奴地草色皆白。惟昭君墓上草獨青。聞見卮言。束鹿縣西有唐裨將張興墓。興効忠殺身。血濡染草皆紅。今所生草色殷然。猶如血漬。人呼紅草坡。自漢唐至今。幾千百年矣。而勲臣俠女。含冤不變乃爾。

婦人幽閉

碣石剰談。載婦人椓竅。椓字出呂刑。似與舜典宮刑相同。男子去勢。婦人幽閉是也。昔遇刑部員外許公。因言宮刑。許曰。五刑除大辟外。其四皆侵損其身。而身猶得以自便。親屬相聚也。況婦人課罪。每輕宥于男子。若以幽閉禁其終身。則反苦毒于男子矣。椓竅之法。用木槌擊婦人胸腹。即有一物墜。而掩閉其牝戶。止能溺便。而人道永廢矣。是幽閉之說也。今婦人有患陰頺病者。亦有物閉之。甚則露出于外。謂之頺葫蘆。終身與夫異榻。似得于許說。

雞犬鳴吠

雞司晨。犬司夜。皆氣機相感。大觀本草云。巽為雞。雞鳴于五更者。日將至巽位。感動其氣而鳴也。薛文清讀書錄云。丑時雞先鳴者。陽氣動也。午時雞亦鳴者陰氣動也。禽鳥得氣之先如此。沈石田雜記曰。犬之肝如泥土色。臭味亦然。其警夜。人在土上走。則其肝動。氣所感也。故吠。

傳席撒帳

撒帳始于漢武帝。李夫人初至。坐七寶流蘇輦。幛鳳羽長生扇。帝迎入帳中。共坐飲合巹酒。預戒宮人遙撒五色同心花果。帝與夫人以衣裾盛之云。得多得子多也。又女初至門。壻迎之。相者授以紅綠連理之錦。各持一頭。然后入。謂之通心錦。又謂令歡梁。三日后命工分作二袴。夫婦各穿其一。謂之永諧袴。俱見戊辰雜抄。又新婦入門。不踏光地。必傳席始行。唐人呼為轉席。白香山春深娶婦詩云。青衣轉【去聲】氈褥。錦繡一條斜。

六朝金粉賦

唐子畏僑居留都日。嘗宴徐國公家。即席為六朝金粉賦。時文士云集。子畏賦先成。其警句云。一顧傾城兮。再傾國。胡然而帝也。胡然天。徐大加稱賞。前句出李延年歌。后句出詩君子借老篇。由是其名愈著。

石城懷果

楮記室。有士郁郁不得志。丐夢靈山。神示以石城懷果對清明之句。莫知所謂。越十余年。成進士。謁選得石城令。單車造之。及縣界。宿一寺中。是夜四山燈火磷磷然。顧問僧曰。是磷磷者為何。曰。清明祭墓者。問寺何名。曰。懷果。令默理前夢。皆合。借其句成詩曰。眼前兒女莫關情。春若來時草自青。夢即是真真是夢。石城懷果對清明。

梭服

西洋人以鳥毳毛染之。織成叚疋。光采奪目。雖垢膩亦莫入。名曰梭服。明初貢之天府。頒賜大臣。甚珍重也。近則駢集廣中。仕者多購之。以饋要津。

古來刺客

鉏麑不殺趙盾。梁王刺客不殺袁盎。隗器刺客楊賢不殺杜林。楊琳刺客不殺蔡邕。劉平刺客不殺劉玄德。晉劉裕刺客沐謙不殺司馬楚之。殷浩刺客不殺姚襄。齊東昏刺客鄭植不殺梁高祖。唐太子承干刺客不殺于志寧。故囚刺客不殺李勉。五代葛從簡刺客不殺許州富人。淮南張顥刺客不殺嚴可求。西夏刺客不殺韓魏公。苗劉刺客不殺張魏公。孰謂盜賊無義士乎。

仆隸中義士

王振之釋薛瑄。振之老奴捄之。此人所知也。劉瑾之釋李夢陽。人知康海之數言得釋。而不知瑾之家人老姜實救之。曰昔年不得志時。李主事管昌平倉。曾容吾家納米領價。得志乃忘之乎。瑾乃釋夢陽。仍贈以物。孰謂仆隸中無義士哉。

奴隸中可人

唐蕭穎士有仆杜亮。穎士鞭撻甚酷。人勸其它適。答曰。非不能去。但愛其才學博奧耳。甄琛好奕。通宵令奴秉燭。睡則加撻。奴曰。郎君辭父母至京邸。若為讀書執燭。不辭獲罪。今乃以圍碁故。橫加鞭杖。不亦非理。琛慚而悔。遂折節讀書。奴隸中信亦有可人者。

秦檜后裔

陸詒孫說聽。載嘉靖初。秦檜裔孫某。宰湯陰。綽有政聲。每欲謁岳忠武廟。逡巡弗果。將及瓜。謂同僚曰。岳少保雖與先世有惡。豈在后嗣耶。且吾守官無媿神明。往謁何傷。遂為文祭之。拜不能起。嘔血數升。扶出廟門即死。

關圣免軍

耳談。萬暦間。解州俞保補戍騰越。妻王氏。將粒米作信香。日夕懇禱關圣祠。歲余。保在伍夢關圣呼曰。爾婦為汝虔禱。故來視爾。爾欲歸乎。保伏地愿歸。已不覺隨其馬蹄馳行。獵獵猛風。吹送有聲。已落平沙柳林中。識是解州城外。因抵家扣門。王氏始疑。保具道所以。方啟戶相抱痛哭。隨詣廟謝。明日復詣州言狀。移文騰越察之。稱保離伍僅一日。而軍籍復有關圣免勾四字。保遂得免。王氏有詩曰。信香一粒米。客路萬重山。一香一點淚。流恨入蕭關。

明日來

明宣正間松江太守趙豫。居官慈惠。每見訟者。非急事。則諭之曰。明日來。始皆笑之。遂有松江太守明日來之謠。不知訟者乘一時之忿。經宿氣平。或眾為勸解。因而獲息者甚多。比之鉤巨致人。而自名英察者。其所存何啻霄壤。

山鳥報更

陳眉公曰。山鳥五更喧起。謂之報更。蓋山中真率漏聲也。余居小昆山下。時梅雨初霽。座客飛觴。適聞庭蛙。請以節飲。因題一聮云。花枝送客蛙催鼓。竹籟喧林鳥報更。可謂山史實錄。

染須

劉禹錫詩。近來年少輕前輩。好染髭須作后生。或嘲之曰。自是劉郎愛春色。非關前為少年輕。明陸文量寓京時。客有授烏須方者。文量口占一詩答之曰。染將紛白媚嬌紅。只畏癡心笑老翁。五色任生當順受。二毛何況世人同。聞者以為曠達。

身具二形

玉暦通志。載心房二宿。具男女二形。婦人感之而孕。所生亦具二形。晉史惠懷之世。京洛有兼男女體者。能兩用人道。七修載杭。友蘇民詞娶一妾。下半月女形。上半月則陰戶。出陽勢矣。雜記。載成化中山西桑沖。碣石剰談。載嘉靖中瑞州藍道婆。皆身具男女二形。假女紅奸人婦女。事露刑死。聞見巵言。載禾郡城隍廟道童。陰囊之后。榖道之前又具女形。年長而美。兩乳亦發。

人生尾

獨異志。載大暦中洛陽尉苗登有尾長二尺余。夷堅丙志。載臨安米市橋傍賣囗〈豆其〉荳者。腰間生尾長四尺余。每出必用繩索纏縛數匝。猶為小兒窘逐求觀。又一丐亦有之。然僅長數寸。閱者必施一文錢。

食人

隋麻叔謀朱粲。常蒸小兒以為膳。唐高瓚蒸妾食之。薛震。獨孤莊。張茂昭。五代。萇從簡。趙思綰。宋王繼勲。林千之。草木子。載元劉太保。以人為糧。明兩廣提督韓觀。皆嗜食人。然皆葅醢而食。未有生啖者。三國志。載吳將高灃好飲人血。文海披沙。梁羊道生。見罪人被縛。抜刀刳其睛吞之。宋王彥升俘獲胡人。置酒宴飲。手裂其耳。咀嚼。俘者痛楚號叫。而彥升談笑自若。前后凡啖數百人。即虎狼不若也。

云雨雷可食

文海披沙。霍山南岳有云師兩虎。云師如蠶。長六七寸。似兔。兩虎如蛹。長七八寸。似蛭味甘。可熟而食。嶺南有雷公。秋冬則蟄地中。狀如彘。人掘取。便擊殺烹而食之。

十八般武藝

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并戈戟牌棒與鎗朳。此十八般武藝也。近見馬氏日抄。嘉靖己巳邊庭多事。官司招募勇敢。無一人應。山西李通行教京師。遂應募。為第一。較其武藝。十八事皆能。一弓。二弩。三鎗。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鞭。十二簡。十三撾。十四殳。十五又。十六爬頭。十七綿繩套索。十八白打。

氣象

說圃識余。徐中行【翊】參政廣西。行出象洲。計此必多象。問之舟人云。此絕無象。中行心疑其何以得此名。明旦早行。見山崖水次。象以千數。或飲或食。或趨或臥。其狀不一。中行詰舟人曰。你謂無象。此為何物。舟人曰。此山氣所結。日高當不見。中行不信。至日出象漸散滅。無一存者。乃知古人以其氣名之。然山無象。而氣乃爾。不可曉也。

古屠蘇

桃燈集異。山東一民家。共爨二百余年。食指五百余口。并不染疫癘。其家每年以三伏日收苦草。日一束陰干。至冬至日杵為末。每歲正旦五更。用蜜調。每人服一匕。此即古屠蘇意也。

張成善走

成化中臨清張成。以善走得名。日行五百里。上官命入京師。往返僅七日。善馬弗能逮。足有長毫。夜宿圓器中。每走勢發。足不得住。抱樹乃止。吳有舉人過臨清。知州與有舊。留之宿。舉人求蕭縣大梨。知州召成往市。明旦已持梨來。疑其近處得之。使人往驗。果然。蓋百余里路。僅一昏時也。

帝王異號

三家【三皇。】五泰【五帝。】紫庭真人【夏禹。】西明仙公【文王。】祖龍【秦始皇。】灞上真人【漢高祖。】劉氏祭酒【吳王濞。】茂陵秋風客【漢武帝。】張公子【漢成帝。】銅馬帝。 白水真人【漢光武。】躍馬皇帝。 井中蛙【公孫述。】圣劉天王 陳圣劉太平皇帝【漢哀帝。】紫髯將軍。 鼠子【孫權。】大耳兒。 大耳龍【蜀先主。】瞎兒天子【晉趙王倫。】庶人天王【晉。燕王盛。】壯烈天王【苻堅。】黃口小兒【文襄帝。】黃須天子【魏。仁成咸王。】齄奴【宋武帝。】禿瘡天子【趙光遠。】蕭間大夫【劉鋹。】無愁天子【北齊后主。】解事天子【梁師都。】髭圣。 天可汗。 掃國真人【唐太宗。】鬼婆。 金輪皇帝【武則天。】應天皇帝。 和事天子【唐中宗。】快活三郎。 孔升真人【唐明皇。】玉環天子【楊貴妃。】文佳皇帝【唐女子陳碩真。】儋耳龍【唐德宗。】兵丹上圣【唐憲宗。】鄉貢進士。 小太宗【唐宣宗。】李天下【唐莊宗。】潞州別駕【唐明宗。】花項天子。 獨眼龍【李克用。】白馬三郎【閩王審知。】兒皇帝【石敬塘。】天上大仙。 郭雀兒【郭威。】蓮峰居士【南唐李后主。】香孩兒。 田舎奴翁【宋太祖。】太平天子【宋太宗。】來和天尊【宋真宗。】赤腳大仙【宋仁宗。】女中堯舜【高太后。】浪子皇帝。 教主道君皇帝【宋徽宗。】捉雞漢【宋光宗。】北方小堯舜【金主璟。】太師威武大將軍。 大圣法王【明武宗。】天河釣叟【眀世宗。】

人臣異稱

闈編仙人【莊周。】五羖大夫【百里奚。】三閭大夫【屈原。】好事儒者【褚少孫。】一錢太守【劉寵。】清白吏。 關西夫子【楊震。】小車宰相【田千秋。】五日京兆【張敞。】飛將軍【李廣。】驄馬御史【桓典。】大樹將軍【馮異。】矍鑠翁。 伏波將軍【馬援。】香尉【漢雍仲。】跋扈將軍【梁冀。】白衣尙書【鄭均。】賈父【賈彪。】召父【召信。】杜母【杜詩。】乳虎【寧成。】蒼鷹【郅都。】屠伯【嚴延年。】伏龍。 臥龍【諸葛亮。李崇。】雛鳳【徐庶。】伏鸞【鄧艾。】隱鵠【陸云。】癡虎【許褚。】杜武庫【杜預。】折臂三公【羊祜。】風流宰相【謝安。】江右夷吾【王導。】白馬將軍【龎德。】髯參軍【郗超。】短主簿【王珣。】三語椽【謝瞻。】折臂太守【劉之遴。】皮里陽秋【褚哀】五柳先生【陶潛。】山中宰相【陶弘景。】妳母【何承天。】蕭娘【梁。王宏。】呂姥【呂僧珍。】韋虎【梁韋。】瞎虎【谷楷】黑頭三公【諸葛恪。】黃囗〈扁瓜〉少師。 挑弓仆射【齊。郭祚。】陳姥【隋。陳棱。】叚姥【叚達。】十錢王簿【魏。元慶智。】射鵰都尉【秦王干。】圣小兒祖【瑩。】宇宙大將軍【侯景。】筆公。 尖頭奴【古弼。】癩兒刺史【魏。崔。】赤牛中尉【元仲景。】落鵰都尉【耶律光。】驚蝴蝶【魏收。】細眼奴【房元齡】三旨宰相【王珪】羊鼻公【魏征。】金牛刺史【嚴升期。】人頭羅剎。 鬼面夜叉【李全交。】四時仕宦【傳游藝。】銅山太賊【李義府。】李貓【上南唐。李德來。】救時宰相【姚崇。】十頭阿婆【周興。】行秘書【虞世南。】兩腳狐【楊再思。】有腳陽春【宋璟。】文場元帥【張九齡。】肉腰刀。 索鬬雞【李林甫。】伏獵侍郎【蕭昊。】斵窗舍人【楊滔。】縮蔥御史【侯思止。】多田翁【盧從愿。】跛宰相【裴度。】萬羊宰相【李德裕。】伴食宰相【盧懷愼。】青錢學士【張鷟。】白蠟侍郎【董方。】瘦羊博士【甄宗。】小笏學士【楊緯。】斗酒學士【王績。】八磚學士【李程。】四其御史【郭弘霸。】呷酸節度使【李景略。】紫袍主事【韋君素。】捉船使君【郭某。】偽荊卿【甄戈。】不利市秀才【夏侯孜。】補唇先生【方干。】地藏菩薩【李光弼。史思明。】驅驢宰相【王及善。】軟餅中丞【韋莊。】猢猻待制。【王閎孚。】浪子宰相【李邦彥。】抝木枕措大【崔愼由。】七松處士【鄭薫。】當世仲尼【王起。】落鵰御史【高駐。】解事舎人【齊澣。】了了令史【戴法興。】蘇扛佛【失名。】蘇模棱【蘇味道。】入鐵主簿【許慎。】八撻將軍【裴聿。】四明狂客【賀知章。。】水晶燈籠【張中庸。劉隨。】水月觀音【蔣凝。】判詩博士。 枯松太保【王仁裕。】醉士。 間氣布衣【皮日休。】醉尹【白樂天。】癖王【蘆仝。】白身判官【令狐楚。】藍面鬼【盧囗〈木巳〉。】玉界尺【趙光逢。】歇后宰相【鄭綮。】著腳琉璃【甄和。】五總龜【殷踐猷。】九尾狐【陳彭年。】癡頑老子。 長樂老【馮道。】率土大將軍。 通天大將軍【黃巢。】鴉軍【李克用。】余佛【余崇龜。】曲子相公【和凝。夏言。】粥飯僧【李愚。】邊菩薩。 邊和尙【南唐。邊鎬。】照天蠟燭【田元均。】一路福星【鮮于侁。】魚頭參政【魯宗道。】黑王相公【尹繼倫。王武恭。】鐵面御史。【趙抃。吳中復。】髯將軍【楊沂中。】夜叉【王德用。】清白宰相【杜衍。】五分宰相【趙鼎。】屈膝執政。 由竇尙書【許及之。】折竿主簿【程顥。】喜鵲【竇申。】孟爺爺【孟宗政。】啼哭郎君【曲端。】秦長腳【秦檜。】怪魁【陸游。】埋羹太守【王琎。】邋遢翰林。 山字太守【何瑭。】四鐵御史【馮恩。】嚴氏二妾【徐某呂某。】清客宰相【來宗道。】

鳥諭

順治初。蘇郡某為某省督學。頗有墨聲。一日以公事謁撫院。眾僚畢集。留飯。撫院預覓一異鳥籠之檐前。時加顧盻。戒諭下人。善為喂養。一人問此鳥從何處得來。大老爺恁般珍愛。撫院曰。此鳥從京師得來。一飛沖霄。可以直達天聽。你看秀才頭上一丟丟兒錫的。也值三百兩。難道吾這里不該五六萬。某聞之失色。即托親信饋送。所費不貲。得以安全。

金陵詞客

金陵一詞客。僑寓吳門。家蓄粉頭為業。俗名養瘦馬。門上春聮。書杜工部豈有文章驚海內。漫勞車馬駐江于句。偶開罪于一士。改為豈有紅顏驚海內。漫勞白鏹貯門庭。粘于上。見者絕倒。

陳劉相業

復齋日記。廬陵陳閣老文。簠簋不飭。其門下士有善滑稽者。謂人曰。昨夕有二夜叉來取文。一夜叉挽之。文不肯去。一曰。彼將望升太師柱國。如何舍得去。挽之者曰他此去即為閻王。何惡也。文喜曰。如何便得為閻羅王。夜叉曰。公有淮鹽十余萬。非閻王而何。聞者絕倒。后永新劉定之繼入閣。尤不愜于眾望。或述輟耕錄載人譏史帥語意曰。昨新閣老入閣。吏請循故事祀皐夔稷契。劉曰陳先生不祭我也不祭【濟。】傳以為笑

八人同席

涇陽趙念堂先生【浚。】以名進士宰常熟。有惠政。邑人德之。一日席間誦一詩云。二八隹賓兩桌開。五葷三素一齊來。仔細肴從肩上過。急忙酒向耳邊催。可憐短臂當隅位。最恨肥軀占半臺。更有客來騎馬坐。主人站立遙相陪。眾為絕倒。

詩譏子

漱石閑談。長洲相城有一翁。雅善詩。年老子孫頗怠于奉養。翁意欝欝不樂。一日大書一詩于堂壁云。人生七十強支持。簾卷西風燭半枝。傳語兒孫好看待。眼前光景不多時。其二子方以文學有時名。大懼。托所親懇請得滌去。然其詩已遍傳矣。

楊文貞戒子

楊文貞【十奇】子稷。為橫鄉里。密友自楚中來者。每以其惡欵述之文貞。文貞常戒之。一日書一聮曰。不畏官司千狀紙。只怕鄉民三寸刀。而稷毫不知改。卒以殺人伏法。文貞二語。可為巨族藥石。

插不臈

順治初吳中初設織造局。其督理張某。滿人也。其髯甚修。同寮侯姓者。子患痘。延醫李含章視之。李亦長髯。坐間張忽持李須曰。好個插不臈。李謂美其須也。答云。醫生全虧此插不臈。指張曰。老爺的插不臈更好。張默然。及出。其吏云。滿語以膫子為插不臈。彼可以侮爾。爾何得以此答之。李大駭。更入泥首謝罪。張笑而遣之。

芋艿韌【認】

杭人有作縣廣東者。其夫人美而艷。輿夫在轎后。數言芋艿韌。此浪語也。夫人怪之。入衙述之于令。令詢于門子。門子亦不以正對。時適天雨。曰此間土音言天雨耳。一日理事。有婦人跪雨中。令忽憶前語。乃召婦人跪上來。芋艿韌。滿堂書吏掩口而笑。令怪而問之。吏云。此間以厥物硬。為芋艿韌耳。令大慚。追責門子。并輿夫焉。

劉方燕巢

劉方方姓女也。年十三。偽為男子。從父扶母喪還鄉。父死于河西劉叟家。叟無子。遂為之子。曰劉方。后叟復收一人為長子。亦避難來從者。曰劉奇。已而叟死。議婚。方不從。奇為燕詩以悟弟曰。營巢燕。雙雙雄。辛苦營巢巢始容。若不尋雌寄殼卵。巢成畢竟巢還空。方和曰。營巢燕。雙雙飛。天設雌雄辜有期。雌兮得雄愿已足。雄兮得雌胡不知。奇見詩大疑。方以實告。始知是女。便為合婚。方曰。雖自為配。實亦天綠。須告之墳會親友。庶不為野合。奇從之。后成巨族。號奇方二義云。事見明詩。正聲。劉方能詩且淑愼。非若艷而冶者。人可挑也。

堅瓠續集

--------------------------------------------------------------------------------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屏边| 紫云| 岳普湖县| 视频| 项城市| 太保市| 灌云县| 齐河县| 渝中区| 吉木萨尔县| 新龙县| 吴桥县| 衡东县| 德安县| 黄浦区| 汝州市| 安义县| 肥西县| 马鞍山市| 高密市| 荣成市| 建瓯市| 新密市| 西林县| 桓台县| 张北县| 桐梓县| 隆昌县| 中卫市| 芦溪县| 维西| 沙洋县| 平阳县| 镇安县| 宜丰县| 山丹县| 宜宾市| 林口县| 江口县| 宜兴市| 萨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