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4章

  • 更生齋文集
  • 洪亮吉
  • 1143字
  • 2015-12-12 11:48:58

崔上舍金南覆車懸鑒引

天地之氣薄而后有豆疹葢自唐末后五代始唐以前無有犯豆疹而麻者名醫著書亦未有詳及豆疹者葢天地之氣薄而人之嗜欲益煩五齊六和皆醞釀雨露日月之精華以成氣薄者不能勝也于是一人之身先天后天皆預儲其病以待時而后發有不發者特千中之一百中之一耳近世又有種豆之法皆病未萌而先以藥劫之往往至于破敗決裂余嘗譬之其病自至而死者令終者也其病未至而矯揉造作以猝至于死者無異于兵殺者也然則為父者卽愛其子為祖者卽愛其孫不妨時其飮食寒暖以待其氣機之自發何必矯揉造作使可以死可以不死者之必至于死且必至于速死乎太平崔君金南患其里俗信種豆之說罹其害者不一爰為覆車懸鑒一書條列其利害于前洵可云救時之苦心保赤之要術矣以其立論多有與余合者爰為之弁其首云

跋新修廬州府志后一寄張太守祥云

一方之志沿革最要漢廬江郡無江以南地其證有五漢書地理志廬江郡故淮南明建郡在淮以南非江以南一也廬江郡所統之縣至十二無一在江以南者人或以尋陽縣為疑不知尋陽舊縣本在江北晉南渡后溫嶠始移至江以南是以地理志尋陽縣下原注云禹貢九江在南二也試以沿江州縣計之今自池州府東流縣以上為漢豫章郡彭澤縣地又上為漢柴桑縣地東流以下今貴池銅陵諸縣為漢丹楊郡石城陵陽二縣地又下為蕪湖縣地并無隙壤可以建置廬江郡三也新志所依據以為廬江郡在江南者僅因漢書淮南衡山濟北王傳廬江王以邊越數使使相交徙為衡山王王江北以為徙王江北則郡必舊在江南故依此立說除此則別無明證也不知廬江九江之地秦漢以來皆稱為江西葢大江自今安慶府以下勢皆斜北而東故江至此又有東西之名史記項羽本紀江西皆反揚子法言亦云楚分江西為三國三國志魏武帝紀進軍屯江西郝溪吳主傳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余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孫瑜傳賓客諸將多江西人晉書武帝紀安東將軍王渾出江西元帝紀時戴淵在江西時淵以司州刺史鎮合肥晉書地理志以廬江九江自合肥以北至壽春皆謂之江西郗鑒傳拜安東將軍兗州刺史都督揚州江西諸軍事鎮合肥是古無以廬江諸郡為江北者廬江王徙王衡山正自江西而徙江北葢衡山王舊都邾見史記項羽本紀邾卽今湖北黃州府黃岡縣漢故城卽在縣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正在大江以北四也晉書陶侃傳侃在武昌議者以江北有邾城卽其證若漢書地理志言廬江出陵陽縣東南北入江卽山海經海內東經廬江出三天子都入江郭璞注彭澤西水經廬江水出三天子都北過彭澤西北入于江此彭澤卽地理志宛陵縣下之彭澤聚非豫章郡之彭澤縣也水經注傳寫衍一縣字耳何以見之彭澤縣在漢陵陽縣西南幾四百里如果至彭澤縣入江則當云西南斷不可言西北言西北者水本從蕪湖界入江于陵陽正西北也三天子都在陵陽東南或言陵陽或言三天子都其實則一廬江郡本兼山水以名廬山旣界江之中廬水又自南而北正當廬江郡東境爰取以名郡五也今新志于首篇沿革下言漢初為淮南國統四郡兼有江南又云漢時廬江郡江南之地不知于何時割去數語似未審諦爰書此以質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县| 安乡县| 安平县| 乐亭县| 博野县| 西青区| 霍林郭勒市| 仁布县| 咸阳市| 南平市| 大关县| 会东县| 沅江市| 华亭县| 通城县| 突泉县| 田东县| 吴桥县| 长汀县| 连州市| 常熟市| 且末县| 灯塔市| 仁寿县| 迁西县| 苗栗市| 米泉市| 昔阳县| 永丰县| 大足县| 黔江区| 青川县| 年辖:市辖区| 新平| 平阳县| 广河县| 清苑县| 遂昌县| 玉溪市| 淅川县|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