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6章

優陀夷因緣品下

爾時輸頭檀王。將自宮內諸眷屬等。前后圍繞。復將悉達太子宮內一切眷屬。及將其余外眷屬等。并釋童子及諸左右。復將四兵百官大臣將帥僚佐。及諸居士城邑聚落長者耆年。以顯大王威勢之力。并顯大王神德自在。將大親族兵眾左右前后圍繞。爾時釋種宗族士眾。一切合有九萬九千。及迦毗羅婆蘇都城。所居人民。從城共往。欲見如來。世尊遙見輸頭檀王與諸大眾嚴備而來。即作是念。我若見彼。不起迎奉。人當說我。此豈戒行果報人乎。云何見父不起迎逆。我今若見父及大眾。起往迎者。彼等獲得無量大罪。若我今者。持其威儀。在此住者。彼等于我。不生敬心。如來作此三種念觀。見有如此三種因緣。思量如是三種義已。從坐而起。以神通力。飛騰虛空。在虛空中。經行來往。或立或坐。或臥或睡。身或放煙。或放炎火。或隱或現。出如是等種種神通變化顯示。

時迦毗婆婆蘇都城。有護城神守門神等。在于輸頭檀王之前。飛騰虛空。詣向佛所。頂禮佛足。卻住一面。以其偈頌。向佛說言。

如來初始出家日  夜叉諸神為開門

毗沙門等示道路  世尊是大功德器

如來當爾出門時  發心作是大誓愿

若不降伏諸魔眾  我更不入此城中

彼愿今者已滿足  世尊已復降諸魔

得證菩提無上道  成于昔日之誓愿

夫丈為福出于世  已證無上菩提道

憐愍一切親族故  今者還來入此城

爾時輸頭檀王。遙見世尊。以神通力。飛騰虛空。示現種種神通變化。即作是念。我憶往昔。悉達太子。舍家出家。今成大仙。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輸頭檀王。作是念已。從其馬車下地足步。往向佛所。輸頭檀王。漸欲近佛。佛復從空漸漸而下。輸頭檀王。至佛住所佛即從空下至本處。輸頭檀王。見佛頭上無有天冠。剃除須發。身著袈裟。以愛子故。悶絕躃地。經于少時。方乃還穌。在地宛轉。悲啼涕泣。流淚被面。時彼釋種九萬九千。及以內外諸眷屬等。悉亦悶絕宛轉于地。悲號啼哭涕淚交流。煩冤懊惱而受大苦。時彼大眾。而說偈言。

大王將眾至佛邊  父見世尊未共語

王欲稱子不得言  欲道比丘復不得

王見如來沙門相  自于傘下生羞慚

長叫囗中出熱氣  迷悶躃地種種道

如來默然入禪定  王見如是自憂煎

猶如渴人從遠來  遙見水已還枯竭

爾時世尊。復作是念。此釋種輩。有大我慢。貢高自在。若其以頂著地禮我。即生懈倦。作是念已。即騰虛空。去地一丈。又念我今離地若干。彼輩應當僂身作禮。而有偈說。

佛觀王輩懷我慢  飛住虛空高一丈

憐愍自余諸人等  是故佛在空中住

爾時輸頭檀王。從地而起。頂禮佛足。而說偈言。

我今三禮真如尊  初生已復禮佛足

昔在宮內相師記  當坐樹下蔭覆身

今見行于第一行  面目清凈如華開

令我身心大欣悅  是故今還三頂禮

爾時輸頭檀王。頂禮佛足。然后次第二宮眷屬。頭面頂禮。次有外親諸眷屬等。亦禮佛足。復有釋種諸童子等。亦復頂禮。復有左右將士僚佐百官大臣。次第作禮。復有如是大姓居士。頂禮佛足。次第復有大富長者諸老宿等。亦復作禮。

然佛世尊。深有如是微妙之法。但恐大眾未生歡喜渴仰之心。未生希有奇特之意。是故未說如此法耳

爾時世尊。欲令時眾生歡喜心信敬心故。以神通力。飛騰空里。在于東方。去地高至一多羅樹。住空中已。又作種種神通變現。所謂一身分作多身。或以多身合作一身。從下橫行。足不蹈地。從下上行。從上下行。石壁山障皆過無礙。入地如水。履水如地。在于虛空。結加趺坐安然不動。經行虛空猶如飛鳥。身上放煙。身下出火。如大火聚。亦如日月。有大威德。有大神通。威德熾盛。光明顯赫。或時以手捫摸日月。其身長大。乃至梵天。出如是等種種神通變化之事。

爾時世尊。作是事已。復現如是雙對神通。所謂如來。于其半身。身下出煙。又于半身。身上出火。

如來或復于其半身。身上出煙。或于半身。身下出火。

如來或復左廂出火。右廂放煙。右廂出火。左廂出煙。

如來又時。于其半身。身下出煙。或復半身。身上出于清涼冷水。

如來又時。于其半身。身下出于清涼冷水。或于半身。身上出煙。

如來或時。左廂出煙。于其右廂。出涼冷水。須臾或復右廂出煙。于其左廂。出涼冷水。

如來又時。于半身下。出其炎火。于半身上。出涼冷水。又半身上。出其炎火。于半身下。出清冷水。又時如來。左廂出火。復于右廂。出清冷水。

如來又時。左廂出火。于其右廂。出清冷水。或復右廂出清冷水。于其左廂。放其焰火。

如來又時。遍身出火。于兩目間。出清冷水。或于目間。出其焰火。或復遍身。放清冷水。

如來或時。現下分身。上分不現。而說其法。或時唯現上分之身下分不現。而說其法。

如來又時。或復入于火光三昧。于諸毛孔出種種光。所謂青色光明。黃色光明。赤色光明。白色光明。茜草色光。頗梨色光。

如來或復乘于空中。去地高于一多羅樹。而現神通。或復去地。高二多羅。或三四五。或七多羅。住于空中而現神通。所謂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于頗梨色光。種種神變悉皆示現。

爾時世尊。或復從于南方出身。西方去地。高一多羅。而作種種神通變化。世尊或復西方沒身。北方去地。高一多羅。住虛空中。作于種種神通變化。所謂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于頗梨色光。乃至一一諸方亦爾。皆乘虛空。去地高至七多羅樹。俱現種種神道變化。所謂一身分作多身。乃至放于頗梨色光。

爾時大眾。見佛世尊現是神通。即于佛邊。生歡喜心信敬希有如是等心。爾時世尊。見彼大眾生于信敬希有心故。從空而下。在其眾首。敷座而坐。為其大眾。次第說法。言說法者。所謂眾生長夜。在于煩惱之中。聞是語者。令生厭離。是故勸行布施持戒精進忍辱。得生善處。教行厭離欲有漏等。令出煩惱。亦復贊嘆出家功德。復贊解脫有如是法。如來說此諸法之時。知其大眾生歡喜心踴躍之心。柔軟等心。得無外心。

爾時世尊。亦有諸佛攝受之法。所謂苦集滅道等法。于時世尊。為彼大眾。方便顯說。宣通示現。時彼大眾。無量百千萬億眾類。即于座上。遠塵離垢。無復煩惱。斷諸結使。得法眼凈。所有集法。悉皆滅相。得如實智。譬如清凈無垢衣裳。堪入諸色。入諸色者。尋受其色。如是說已。彼時大眾無量無邊百千萬億諸眾生類。即于座上。遠塵離垢。無復煩惱。斷諸結使。得法眼凈。乃至一切滅相。得如實智。而彼大眾。自見諸法。已得諸法。已證諸法。已入諸法。眾疑已度。諸惑已滅。無復疑心。已得無畏。我生因緣。悉皆盡滅。如是知已。歸依于佛。歸依于法。歸依于僧。受優婆塞五戒之法。輸頭檀王。為于愛子煩惱羅網之所覆故。遂不獲果。坐世尊前。以哀愍音悲泣哽咽。而說偈言。

汝昔首戴七寶冠  微妙莊嚴舍何處

又舍髻中明凈珠  露頭毀形無威德

昔日上妙迦尸服  汝亦當于何處舍

如此粗澀糞掃衣  我所愛子云何著

爾時世尊以偈報彼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大王有國名奴師  我于彼處舍天冠

心欲除其我慢故  又欲證彼甘露句

為諸染色袈裟衣  故我棄彼迦尸服

袈裟既著身體已  我證無上妙菩提

于是輸頭檀王復向如來而說偈言。

我昔在宮求百愿  愿得生子作輪王

今見剃頭手執缽  子為我說得何勝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是言曰。

輪王得萬心無厭  雖得命長不自在

我心自在無邊際  愿子輪王實愚癡

爾時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說言。

七寶革屣汝先著  臥具柔軟種種鋪

宮殿樓閣安隱居  頭上罩籠白傘蓋

足相軟凈如蓮華  沙棘礫磧云何踏

爾時世尊復以偈報輸頭檀言。

我今一切遍知尊  諸法不染如蓮華

諸有已舍無愛著  如我今者無諸惱

爾時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白佛言。

昔在宮殿栴檀等  及以諸香涼似月

隨時用此摩汝身  摩已遍體受安隱

今時初夏正以熱  獨步林藪若為行

本在宮內微妙音  今無婇女誰娛樂

爾時世尊以偈復報輸頭檀言。

我有法池清涼水  智人所嘆無憂處

功德寶池洗浴身  不為水溺至彼岸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說言。

在宮昔著迦尸衣  蓮華瞻卜香熏體

柔軟疊華貯衣內  坐釋宮殿威顯赫

今者粗麻糞掃物  隨處樹皮之所染

才覆身體可羞慚  汝大丈夫不厭惡

爾時世尊復以偈頌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衣服臥具飲食等  我于過去悉生貪

微妙端正色愛處  于今正念皆已舍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說言。

汝昔宮中七寶器  及用金銀槃案等

種種肴膳甘美味  諸王隨意所堪食

今得冷熱粗澀等  非妙薄淡云何餐

云何不嫌如是食  不生臭穢嫌恨想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傳聞過去今現在  及以未來諸圣者

隨餐粗澀及苦味  憐愍世間故不嫌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說之言。

汝昔在我宮內時  坐臥微妙柔軟鋪

世間最勝無比方  倚枕稱意無嫌者

今于粗澀[革卬]地上  唯鋪諸草及樹葉

云何眠臥而無嫌  身體柔軟不傷損

爾時世尊復以偈頌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我今得諸自在智  一切苦惱悉已脫

為拔諸苦煩惱刺  憐愍世間故不嫌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說言。

汝于昔日愛樂家  種種妙華散地上

室內無風燈明照  及以樓閣諸窗牖

華鬘瓔珞莊嚴身  婦人端正猶玉女

語言婉媚相隨順  瞻仰不亂聽夫敕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釋王我有新學行  微妙天中諸梵行

我以得心自在行  隨我意去皆得行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說言。

音聲鼓瑟箜篌等  微妙歌詠覺汝眠

猶如帝釋在天中  汝昔在宮亦復爾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修多祇夜出妙音  如意解脫今覺我

我有梵行諸友等  大王我住如是眾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向佛說言。

降伏大地諸山川  并及欲具諸千子

微妙七寶舍棄來  云何行此沙門行

佛復以偈報輸頭檀王作如是言。

智慧三昧我大地  千數禪定是我子

七種覺分是其寶  大王知我悉已得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說言曰。

汝昔駕車調善馬  其車雜寶所莊嚴

潔白傘蓋持覆身  素拂清凈琉璃把

佛復以偈而報王言。

我持正勤為駟馬  慧思慚愧以為車

精進駿疾作所乘  我乘以入無憂處

輸頭檀王復說偈言。

汝昔在家乘揵陟  其身潔白清凈勝

眾寶莊嚴鞍轡等  乘此調馬隨意行

佛復以偈而報王言。

大地所有諸眾馬  世間無數多人乘

彼等一切無常定  觀已隨意馭神通

輸頭檀王復以偈頌而說之言。

汝昔在于宮內時  殿合如天無有異

執刀弓箭眾所護  身著鎧甲甚精微

今汝在林無護者  夜叉羅剎可畏所

闇夜種種諸獸鳴  云何能生是無畏

佛復以偈而報王言。

所有夜叉卑舍遮  種種諸獸可畏者

黑闇夜行在林內  不能動我一毛端

不畏他聲如師子  如風繩所不能羈

亦如蓮華不著水  吾在世法濁不污

爾時長老目揵連長老摩訶迦葉。長老優樓頻螺迦葉。那提迦葉。伽耶伽葉。優婆斯那摩訶俱郗羅村陀離波多等。無量大眾。坐佛左右。時彼諸德。以苦行故。身無精光。勤體疲勞。形容羸瘦。色不光澤。氣力鮮少。唯有筋皮纏裹其形。爾時輸頭檀王白佛言。世尊。今在世尊右邊坐者。此等人輩。從何而來得出家也

爾時世尊。伸金色臂。向輸頭檀王。指彼一一諸比丘等。囗悉稱名而示王言。此是舍利弗。此是摩訶迦葉。此是優樓頻螺迦葉。此是那提迦葉。此是伽耶迦葉。此是優婆斯那。此是離波多。此別離波多。如是等輩。皆是摩伽陀國大姓婆羅門種。

輸頭檀王復問佛言。今在世尊左邊坐者。復是何人。從何而來在世尊邊。而出家也。佛告王言。此是摩訶目揵連。此是摩訶迦旃延。此是摩訶俱郗羅。此是摩訶純陀。諸如是等。亦摩伽陀村邑聚落大姓諸子。時輸頭檀王。聞此語已。悵怏不樂。作如是念。此我子者。真是大姓剎利童子。端正可喜。視者不厭。猶如金像。既是大姓剎利童子。以婆羅門左右圍繞。此事非宜。既是剎利大姓童子。還應剎利大姓圍繞。此順其法。作是念已。為欲成就如是事故。即從坐起。還其宮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登封市| 华宁县| 溆浦县| 北流市| 格尔木市| 蛟河市| 武威市| 安新县| 乃东县| 陵川县| 惠东县| 呼伦贝尔市| 沈阳市| 广德县| 确山县| 穆棱市| 巴林右旗| 郯城县| 册亨县| 武定县| 当雄县| 北辰区| 湘阴县| 鄂州市| 寿光市| 红河县| 昌邑市| 西乡县| 中阳县| 仪征市| 阆中市| 瑞丽市| 思茅市| 龙山县| 新竹市| 永年县| 天津市| 威信县| 宿松县| 且末县| 恩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