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5章

  • 佛本行集經
  • (北周)阇那崛多
  • 5361字
  • 2015-12-12 11:45:23

剃發染衣品下

爾時太子以手從其天冠頭髻解天無價摩尼之寶。付與車匿。作如是言。車匿。我今與汝此摩尼寶。汝將此寶還于我父凈飯大王。至王邊已。無量頂禮。汝知我意。我付囑汝。汝當信我。我今令汝將此寶還。至父王邊。啟白令除一切愁苦。復好為我咨啟父王。作如是言。我今不以被人所欺。而忽舍離父王足下。又亦不以嗔恨心故。亦復不為求覓資財。又亦不以少封祿故。亦不欲求生于天上。唯見一切諸眾生等。在不正路。迷惑黑暗。邪逕而行。欲作光明。欲除如是生死之法。欲求利益世間之句無愁憂處。欲斷無常有漏之行求出家耳。大慈父王。見我如是樂出家故。不應憂愁。而說偈言。

假使恩愛久共處  時至會必有別離

見此無常須臾間  是故我今求解脫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作如是言。我今欲離此憂苦故。棄舍出家。是故咨啟我父大王。不須愁憂。若世有人。緣憂愁故。為于五欲而縛著者。彼等諸人。應須憂愁。所以者何。世多有人。父生于子。為求財故。所以養育。報于父母。施法財者。世子難有。若父王意。作如是心。我子今者。非出家時。唯愿父王。莫如是念。凡求法者。無有時節。所以者何。人居世間。命無限齊。知如是者。是故智人決須舍求勝上行處。此是我心決定之語。譬如有人共死命怨同居一室。言我壽長。無有是處。車匿。汝至我父凈飯王邊。作如是等多種語言。令王意定。汝至彼處。善作如是方便慰喻。莫令憶我。車匿。雖然我復語汝。若至我父凈飯王邊。但說于我惡逆之事。無德行處。大子如是。無有恩義。無愛著心。莫說于我孝順之處。所以者何。已舍愛故。即舍一切憶念憂愁。

爾時車匿聞于太子作如是等諸語言已。遍體熱惱。滿面淚流。合十指掌。向于太子。而作是言。大圣太子。如太子教。但前所言。于諸親族及父王邊。大生憂愁。我意不喜。心情斷絕。如大象王沒在深泥。不能自出。聞是語已。誰不淚流。復作是言。精進之心。余人聞說。猶尚大驚。況我車匿小來。共于圣子。同日一時。俱長愛敬之心。相樂不已。而說偈言。

假使用鐵持作心  以聞如是言誓語

人誰不心酸楚毒  況我愛戀同日生

爾時車匿說是偈已。白圣子言。我將馬王與圣子乘。以彼諸天神通力故。強令我心遣被與來。非我自意。我今云何能斷圣子是出家事。我今既是同日生奴。及此馬王。一種無異。豈能違離圣子須臾獨還宮也。終無是處。圣子。亦不合放于我干陟向家而復。令我傳此憂悲愛別之語。向大父王。說如是事。而圣子今亦不合背舍老父王。而自出家。彼法非是。更無有法。絕妙越殊過是尊者。能勝孝養所生父母。亦不應舍乳哺姨母摩訶波阇波提。以是而論。圣子。亦成無恩義人。而不憶舊育養之時。圣子。正妃耶輸陀羅。貞潔之女。諸德具足。亦復不合棄舍相離。雖然若圣子。今舍離一切釋種親族。我今既是同日生奴。亦不合放。但是圣子足蹋之地。我常隨順。不得背舍。大圣太子。是故我今意中。不忍將此熾然憂悲之火所燒心情。回向于城。而放圣子。獨在此處。空閑林野。令我自返脫至城邑。凈飯大王責我何言。又復圣子。既不還家。我獨去時。圣子所有朋友識知。并及宮內婇女妃后。問我何言。圣子復語我作是言。汝今將我惡辭毀辱非法之事。向眷屬說。令我眷屬遺忘于我。憎惡于我。而我何敢妄說于此毀辱之言。我心可不自慚自羞自愧自恥。我之心意。及以囗舌。若為欲說圣子惡言。雖我妄言欲說圣子。誰當信我妄言之事。圣子。譬如有人。說彼月天種種惡事毀辱之言。叵有人聞。如此事者。能信以不。但圣子。今恒常習行慈悲之心。圣子囑托此言不善。圣子既行大慈悲行。恒常美言慰喻眾生。今舍諸親。此是非善。是故善哉圣子。回心向家受樂。

爾時太子。見其車匿如是憂悲苦惱之語。聞已復報彼車匿言。車匿。汝今應須舍別離苦。莫作憂惱。何以故。一切眾生。有生有老。悉有別離。車匿。一切眾生所有愛著染惑之心。其在胎內。養育之者。皆悉是虛。會有別離。彼非是我。我非是彼。而說偈言。

譬如大樹眾鳥群  各從諸方來共宿

后日別飛各自去  眾生離別亦復然

猶如盛夏起大云  暫聚以復還離散

眾生離別法皆爾  須臾聚合復分離

既相隨來生此間  今者各各還歸本

勿言我與汝有異  剩作彼此去住情

一切去來無所依  但隨眾生有愛著

強作分別自他意  猶如樹木枝葉莖

各各別有色形容  此緣本來無染污

況復無常眾生類  譬如樹蔓生果蓏

隨其熟時則墮落  人命修短亦如是

長年促壽死終無  往昔一切諸仙人

恒說如是無常事  設使壽命八大劫

至于無常敗壞時  必死更無有疑慮

猶如諸方各自來  至河同共欲飲水

或復上船渡彼岸  既至岸上還復分

父母生子亦復然  并及眷屬諸朋黨

少小雖同在一處  長大須臾各別離

雖復業果同共家  其受苦樂報不等

及至無常事催促  各各相舍無親疏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告車匿言。善生車匿。是故汝今莫惱自心。決定還去。所以者何。汝今止為愛著大家。不能舍者。汝若到家。還來覓我。若汝回至迦毗羅城。見我親族為我愁者。汝告彼等作如是言。汝等眷屬。于太子邊。宜應割舍愛著之心。何以故。我今知彼有要誓言。爾時太子即說此偈。囑車匿言。

假使我今身血肉  并及支節筋脈皮

一切磨滅盡消亡  或復性命不全保

我若不舍此重擔  越渡諸苦達本源

未證解脫坐道場  終不虛爾還相見

爾時車匿既聞太子說此偈已。即以自身。四布于地。持其兩手。前著抱于太子兩足。而作是言。善哉圣子。今乞歡喜。莫作如是苦切誓言。大圣大子。我有何力。有何神德。能令圣子回還本宮。但我從此獨自向家。圣子眷屬必當打我。或復圣子父王凈飯。并及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必應問我。我妙梵聲。聰慧之子。汝今將向何處擲來。爾時太子報車匿言。車匿。莫作是言。莫作是言。我之父母。及諸眷屬。見汝從此獨自回還。終不打汝。所以者何。我眷屬等。一切悉皆愛念于汝。車匿。速起速起。上來所論。有如此法。世若有人。將所愛人言語意氣。向彼道時。必得賞賜。汝決定須速還至家。我之父王。見汝還已。心得穌醒。然我父王。見我舍家聞道出家。大生苦逼。父王之身。及諸眷屬。一切號啕。悲咽哭泣。城內大小。一切人民。為于我故。生重苦惱。彼等若得見汝還者。心少喜歡。

爾時車匿從地而起。合十指掌。淚下如流。舉聲大哭。白太子言。以如是故。我今欲將圣子還家。勿令大王種姓斷絕。是時車匿。從地起已。馬王干陟。前膝胡跪。出舌舐于太子二足。兩眼流淚。是時車匿白太子言。大圣太子。此馬雖復是畜生身。猶尚慈悲垂淚而泣。況復圣子。諸眷屬心。當見何殃。唯愿圣子。正觀于此干陟馬王。今見圣子。不欲還家。是以胡跪屈前兩膝。開囗出舌。舐圣子足。以慈哀心。二目淚下。

爾時太子以諸功德萬字莊嚴千輻相輪。猶如芭蕉。內心柔軟。金色右掌。網縵手指。摩其馬王干陟頂上。而語之言。干陟。汝今具作馬事。以得度于大負重任。從今已后。汝干陟馬。還家自養。此今是我最后從家騎乘之務。行大遠路。賴汝今日得濟于我。干陟汝今莫生憂惱。莫泣莫悲。汝所載我當得大報。我今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后證時。當將甘露分布與汝。而有偈說。

太子以右羅網指  萬字千輻輪相現

金色柔軟清凈手  用摩馬王干陟頭

猶如兩人對語言  汝同日生馬干陟

莫過悲啼生懊惱  汝作馬功已訖了

我若當證甘露味  所可負載于我者

分別密教甚深法  報答于彼終不虛

爾時車匿白太子言。大圣太子。今日已得廣大王位。圣子具足一切諸相玉女之寶。所莊嚴宮。普皆顯現自余多種五欲之事。最勝最妙。人間難辦。今已得之。何故圣子。舍此妙樂。愛于諸獸百鳥充滿曠野之內。又復是處多有惡賊恐怖之事。獨行獨坐。遠離諸樂。云何悅心。太子報言。汝善車匿。所語不虛。其理雖然。汝今諦聽。我為汝說。世間五欲。會歸無常。非究竟法。不合心安。若得還失。速疾如流。不暫停住。如草上露。不久消散。猶如空拳誑于小兒。如芭蕉心。無有真實。如秋云起。乍布還收。如閃電光。忽出還滅。如水上沫。無有常定。如熱陽炎。誑惑于人。而說偈言。

諸五欲之事  猶如魁膾機

如刀刃涂蜜  如借他器用

如新死哭泣  如夢見快樂

寤后覓還無  猶如刬貫人

如樹果子熟  不久當墮地

如惡人刀仗  殺怨無慈心

猶如割肉臠  當受大苦惱

如執大火炬  不慎而燒身

妙色人天果  久長受樂已

心無有厭離  已得復能求

猶如人熱渴  更復飲堿水

求諸五欲等  不厭離亦然

是故若智人  欲離諸五欲

猶如毒蛇頭  若求長壽命

遠離如毒藥  亦如大火聚

若有智慧人  應當遠舍離

諸有生死者  一切不堅實

念念不暫停  世法應如是

壽命無自由  決至向死鬼

如是思量已  莫住于世間

爾時太子。說此偈已。告車匿言。車匿。五欲之事。有如是等多種過患。車匿。王位亦然。以種種苦眾患雜亂。我見如是可畏相故。寧住于此曠野之中。共諸飛禽走獸盜賊恐怖之處。獨起獨行。遠離欲樂。我意樂此。彼非所愿。車匿。汝聞我作如是語已。莫復違我此之大事。車匿。我于如是法行之內。當開法眼。汝須隨喜。不應障我。是時車匿白太子言。大圣太子。太子。若定作是心者。我今不敢違圣子敕。如圣子教。我還向家。

爾時太子贊車匿言。善哉善哉。大善車匿。汝今如是。順從我意。獲大善利。汝作事善。是時太子。身上所有諸寶瓔珞。皆悉自解。囗作如是大弘愿言。此是我今最后在家莊嚴身飾。此是我今最后在家莊嚴身飾。解已手持將付車匿。付車匿已。復作是言。車匿。汝將此等諸寶瓔珞。歸付與我諸眷屬等。是時車匿。即取彼等諸寶瓔珞。受已更問于太子言。圣子。若我至家。將此瓔珞。付于圣子諸眷屬時。脫彼眷屬。問于我言。車匿。汝今何故。將我太子。送至他國。而舍獨來。車匿悉達太子。復更囑托我等何事。彼等若問我如是事。當作何報。太子又言。車匿。汝若至家。為我頂禮父王凈飯并及姨母摩訶波阇波提。自余尊者一切眷屬。悉皆問訊。車匿。為我咨啟凈飯大王。作如是言。我今實知父王恩深。但我為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所以違離。若得證已。即當還家奉見大王。又別為我。咨白姨母摩訶波阇波提國大夫人。勿為我故生大憂愁。圣子必得成大善利。回還共母。歡喜相見。又我宮內。一切婇女及諸親族。時年童子并余釋種。作如是言。我今欲破無明暗網。當得智明。得智明已。我當回還入迦毗羅。

爾時太子。從車匿邊。索取摩尼雜飾莊嚴七寶把刀。自以右手。執于彼刀。從鞘拔出。即以左手。攬捉紺青優缽羅色螺髻之發。右手自持利刀割取。以左手擎。擲置空中。時天帝釋。以希有心。生大歡喜。捧太子髻。不令墮地。以天妙衣承受接取。爾時諸天。以彼勝上天諸供具而供養之。

爾時凈居諸天大眾。去于太子。不近不遠。有一華鬘。名須曼那。其須曼那華。下化作一凈發師。執利剃刀。去于太子不遠而立。太子見已。作如是言。謂凈發師。汝能為我凈發以不。其凈發師報太子言。我甚能為。太子報言。汝若能者。今可知時。

爾時彼化凈發之師。即以利刀。剃于太子無見頂相紺螺髻發。當剃頭時。帝釋天王。生希有心所落之發。不令一毛墜墮于地。一一悉以天衣承之。受已將向三十三天。而供養之。從此已來。令諸天上。因立節名。供養菩薩發髻冠節。至今不斷。

爾時太子。自解其身一切瓔珞及以天冠。剃去發須。剪落既訖。觀于體上。猶有天衣。見已念言。此衣非是出家之服。出家之人。在于山間。誰能與我袈裟色衣。如出家法。居在山林。須如法衣。時凈居天。知太子心。如是念已。應時化作獵師之形。身著袈裟染色之衣。手執弓箭。漸漸來至太子之前。相去不遠。默然而住。

是時太子。見彼獵師身著袈裟手執弓箭。見已即語。作如是言。山野仁者。汝能與我。此之袈裟色衣已不。汝若與我。我當與汝迦尸迦衣。此衣價直百千億金。復為種種栴檀香等之所熏修。汝何用是粗弊衣服袈裟色為。可取如是迦尸迦衣。而說偈言。

此是解脫圣人衣  若執弓箭不合著

汝發歡喜心施我  莫惜共我博天衣

爾時獵師報菩薩言。善哉仁者。我今與汝。實不吝惜。是時化人。即與菩薩袈裟之衣。從菩薩取迦尸迦衣。價數直于百千金者。復以種種栴檀所熏。菩薩爾時。心大歡喜。受袈裟衣。深自慶幸。即脫身上迦尸迦衣。與彼獵師。時凈居天所化之人。從菩薩邊。取迦尸迦微妙衣已。即于其地。以神通飛上虛空中。如一念頃。還至梵天。為欲供養彼妙衣故。于菩薩前。以天神通。乘空而行。菩薩見已。生大歡喜。希有勝上奇特之心。于此袈裟染色衣邊。復更倍生殷重至到歡喜之心。

爾時菩薩。以剃頭訖。身得袈裟染色衣著。形容改變。既嚴整訖。囗發如是大弘誓言。我今始名真出家也。是時菩薩。遣車匿還。淚流滿面。以送車匿。分別訖了。獨一無雙。體上既披袈裟色服安庠徐步。向跋伽婆仙人居處。是時車匿。曲躬頂禮菩薩兩足。圍繞菩薩三匝而回。車匿既見菩薩割意。不肯還家。兼其身體著袈裟衣。頭無天冠須發悉剪。身體復無諸寶瓔珞并及微妙迦尸迦衣。如是一切種種悉無。既遙見已。上舉兩手。大叫盡聲。號天而哭。投身撲地。心意悶絕。良久乃穌。穌已還起。諦觀立地。視菩薩行。更復舉聲。稱冤而哭。以其兩手。抱干陟項。悲咽哽塞。大聲呼嗟。良久哭已。觀見菩薩。心意不回。無可冀望。將諸瓔珞及以衣裳。并牽馬王干陟。回返欲向家歸。此是身邊。實非心舍。其行道路。或時思惟。或舉聲哭。或復悶絕。躃倒于地。或處直立。不能前行。或處思慕。不樂而坐。車匿如是。心懷愁惱。多種自現諸苦相已。漸漸次到迦毗羅城。其干陟馬。數數回頭。觀看菩薩。作聲鳴喚。逐車匿后。淚下而行。其馬已前。多足氣力。歡喜縱逸。以見菩薩舍家出家剃須發故。苦逼憂愁。恒常懊惱。身形羸瘦。氣力消盡。假使是馬瓔珞莊嚴。以心離別于菩薩故。無有威神。無有威德。回顧數觀。占看菩薩。而作大聲。淚下滿面。悲鳴而行。在于路上。不食水草。以饑渴逼。行步羸弱。威力威神。悉皆減損。不復能行。其眼中淚。恒常不干。菩薩初騎。所發到處止半夜行。今以苦逼身羸弱故。回還八日。始得至家。而有偈言。

菩薩初出半夜行  車匿辭別牽干陟

以苦逼切失威勢  回還八日乃到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县| 当雄县| 莆田市| 宜兰市| 哈巴河县| 濉溪县| 剑河县| 城固县| 贞丰县| 木里| 商都县| 乌拉特后旗| 新郑市| 射洪县| 灵川县| 衡南县| 扬中市| 黄山市| 犍为县| 柳河县| 图木舒克市| 左贡县| 鹤壁市| 常山县| 治县。| 安庆市| 阿拉善盟| 柘荣县| 丰原市| 象州县| 长寿区| 南安市| 乌兰察布市| 汽车| 宝清县| 株洲县| 盐边县| 新宁县| 桂平市| 莲花县| 金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