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戌,大師下汀州,有齮龁世熊于鎮將者,謂世熊懷二心,勢洶洶不測;親知咸勸詣一謝,事可立解。世熊為書答所知曰:『甲申以來,名雖掛諸生儒中,儒衫久歸敗螙;今日解弢釋縛,正如鹿返長林。若復伏謁強顏,其戕性刳心,何殊殺戮!古之處士含酖飲刃者,史冊相望;仆年已四十八矣,去諸葛瘁躬之日僅少一年、視文山盡節之辰已多一載。請為婉謝當途,若蒙假借,冥報為期』。詞倨而理直,鎮將終懾其名高,無能挫抑。自是鄉居泉上四十余年,未嘗一出里門;中間惟一詣西江,泛彭蠡、登廬山絕頂,追惟獻、闖橫行事,痛悼欲絕。
辛卯、壬辰間,建昌潰賊黃希孕剽掠過泉上,里有卒摘世熊園中二橘;希孕立鞭之,注馬園側,視卒盡過乃行。粵寇至,燔民屋,火及世熊園;其魁劉大勝遣卒撲救,曰:『奈何壞李公居室』!乙卯,耿情忠反,遣偽使敦聘,絡繹踵門;世熊嚴拒之。自春徂冬,堅臥不起,乃免。以書告魏禮曰:『王審知輩固不足道,然今正未易得也』!
晚節好南豐謝文洊、甘京、寧都彭士望、魏禧、魏禮,四方士歸往者如水之朝宗。老自弢晦,稍躭禪悅;然其鄉人及旁鄉人凜之,趨決事如官府焉。世熊能用其鄉族,更先后亂,輒率等輩設方略而或虔劉之。筑士堡若城,俾宗人、鄉人保庇其間;故諸鄉落多殘毀,而其鄉獨完。有司以世熊故,亦恒薄其鄉人徭賦。所著寒支初集八卷、錢神志二十卷、史感、物感各一卷、狗馬史記若干卷、寧化縣志七卷、本行錄三卷、經正錄三卷。楚中馮之圖謂世熊得秦文氣多、漢文氣少,世熊以為知言(魏季子文集、托素齋文集、鹿洲初集)。
黃澄之
黃澄之字靜宜,初名師先、字帥先,一字師正。晚易今名,改字波民。建陽人(一作福州人、一作建昌,皆誤)。初,以布衣為閣部史可法幕府上客。可法以大學士督師維揚,奏授以官;其答清攝政王書,相傳為澄之筆。可法殉國后,澄之遂行遯以老。時之稱之者,謂其才略王景略、節義謝皋羽。而詩筆妍麗,不類其為人;新城王尚書士禎選其詩人感舊集。窮老無子,歿于揚州,同人醵金殯之(遺民詩、吾炙集、龍性堂詩話)。
石鏡
石鏡字可日,福清人。幼孤,母徐紡績授鏡書。弱冠,補侯官諸生。唐王入閩,以恩貢生廷試,授翰林院萃士;萃士者,唐王所設官,即庶吉士也。既閩事漸不支,人或言及;鏡怒發上指,告曰:『君輩不敢知,吾不降辱,以負所學必矣』!唐王敗,攜家歸故里江陰;祝發為僧,授徒資朝夕,自稱「蜀道人」。終日與人言忠孝事;偕僧幻來
日漁子為方外游,山巔水涯靡所不窮。親故贈遺,不受。偶患腰病,治不效。臨沒嘆曰:『此身應死久矣。隱忍至今者,以老母故。今已矣』!笑誦南華經卒(道光舊志)。
何其偉
何其偉字梧子,閩縣人,自號鼎石山人。隆武開科,中式鄉榜。唐王敗,流寓連江;僧帽道帔,隱居教授,自稱逋民。暇則抱甕灌園,足跡不入城市(全閩明詩傳)。
薛敬孟
薛敬孟字子熙,福清人。學識宏博,工諸體詩。唐王時,以恩貢生對策,授萃士。魯王入閩,擢兵部主事。王敗,授徒講業,吟嘯自娛。嘗游張秋、又之真定,卒于恒山(道光舊志)。
黃士舉
黃士舉字天玉,連江人,嘗舉唐王時鄉試。后僧服為方外游,自號龜峰逋民(道光舊志)。
吳楷
吳楷字子方,閩縣諸生,有文名。唐王敗后,隱鼓山涌泉寺側,祝發稱冒僧。魯王入閩,鄉兵起,有僧石田者,擁萬人入鼓山,號義師,恣剽掠;楷怒罵曰:『如是則何謂義矣』!石田縛致堂下,刃脅之;復罵。石田益怒;會得解,逸去。既魯王敗,楷終不出。朋舊載酒游涌泉,則訪冒僧,與飲不郄;或貴人至,則弗與通。其友王蘭仙為置田十余畝,楷與子同耕作、婦為釀賣以自給;終身不入城市(南窗草存)。
方潤
方潤字具蒙,閩縣諸生。當唐王時時事日非,嘗重刊鐵函經、晞發集,序而行之以見志。唐王敗,潤隱居授徒自給(道光舊志)。
戴揚烈(同邑戴貞會)
戴揚烈字應承,一字鷹公,莆田人。唐王時,嘗與鄉薦;后隱居,自稱無功子。筑小樓,顏曰「遯山」;十余年不下,親串罕見其面。詩多郁轖侘傺之音。
同邑戴貞會,字叔中,與揚烈同薦。亦隱居以終(道光舊志)。
劉若
劉若,惠安諸生;才藻絕倫,何喬遠、黃道周咸器之。唐王敗后,入黃蘗為僧,名超宏,字如初。友人趙介存奉百金為資,辭曰:『四大尚非我有,安用此為』!及病亟,遍速知交,與聚首數朝夕,卒。初為僧時,父母俱無恙,歲一再歸省;迨親沒,服喪卜葬畢,乃不復返(道光舊志)。
陳廷煁
陳廷煁字允碩,閩縣人。父國栩,字次韋,舉唐主時鄉試。廷煁年十五,聞闖賊陷京師,恒于無人處涕泣;及唐王敗,復慟哭。其父國栩欲為論婚,廷煁曰:『既無國,何家為!延宗祧,固有兄弟在』。遂不娶。不易衣冠,居招隱樓,終身不下樓,鄉人罕見其面(道光舊志)。
林春芳
林春芳字子實,古田人;諸生,能詩。明亡,以節自全(道光舊志)。
伊勛(兄志可)
伊勛字無功,寧化諸生。下筆數千言;能弓馬,旁及書畫琴奕。明亡,棄諸生,斷葷酒,入鼓山謁永覺禪師,受其鉗錘;即運水肩柴、不苦也。
勛兄志可,字有之。弱冠補諸生,有文名,與莆田朱繼祚善。福王時,繼祚薦為溫州通判,不赴。明亡終隱,顏其居日「懶佛」。
同時棄諸生者有伍行、黃戴元、伍日望。日望事別見。行制行清苦,為文穴幽穿險。隱遁后,其子為菜傭以給爨。戴元以義俠自許,數條陳邑利弊,如義田、疏獄、解散長關諸策,皆以古義傳時事;有司以為迂緩,不果行(道光舊志)。
崔相
崔相字介臣,侯官人,諸生。唐王時,與林化熙、張綸輩號十義士;特賜恩貢生,官萃士。魯王入閩,擢編修。時鄭彩專擅,閣部熊汝霖、義興侯鄭遵謙俱被害,相獨立群邪間,以嚴介自守。魯王敗遁島外,相乃逃于曲蘗;酒酣耳熱,往往發為詩歌以見志。后卒于福清海壇山(道光舊志)。
黃士尊
黃士尊字子皋,侯官人,諸生;與閩縣張綸齊名。士尊家稍殷,好施與,嘗出腴田二百畝周鄉族。魯王入閩,兵起會城,門晝閉,斗米千錢;戚友咸投士尊,士尊應之不倦,倉廩為空,所全甚眾。與林垐尤厚,共硯席五、六年。及聞垐死,士尊曰:『昔馬新息羨馬革裹尸為盛事;今子野以身報國得死所,大丈夫何必效兒女子痛悼為』!士尊博學,無所不通;尤嗜周易。亂后,閉戶莊誦不輟。卒于家(道光舊志)。
浪滄水樵者
滄浪水樵者,逸其名。父為隆武顯官,與鄭芝龍不協,仰藥死。水樵傷父死國事,易代后不求聞達,惟以名山水自娛;五岳四瀆,游蹤幾遍。貝勒初定七閩,下教錄用故明大臣子弟。水樵不出,則使索之山中;水樵蓬首披麻出見使者曰:『哀哉天乎!奈何傫然衰绖之中而靦顏衣錦臨民乎』?使者感動。終喪后,屢辟不起。或征其辭,水樵慷慨出涕曰:『吾極知興朝用人不次,無論憑借先人余蔭足以坐至通顯,即命某提三寸管與諸少年角,亦未必不博一第。今已矣。自吾考逆溯而上。世為亡國師保、受恩深重,非他族比也。已矣!長為農夫以沒世矣』。生子不令就試,但知書識字,諳于大義而已。海寧張符驤聞而高之,欲邀與語;水樵悠然鼓枻而去。或日,此前孝廉興化李季子也(張符驤依歸草)。
高士侶
高士侶字汝齊,侯官人,諸生。魯王敗,高隱不出。與閩縣吳楷并重于時(道光舊志)。
項元
項元字白仙,福清諸生。明亡,棄衣巾隱居不出(道光舊志)。
毛元吉
毛元吉字仁仲,閩清諸生。屢試冠軍,棄去,自肆于詩文。明亡,終隱不出(道光舊志)。
楊喬岳(黃仲英、王鑾、施礎、丁長春)
楊喬岳字季平,龍溪諸生。能詩賦,善楷法。明亡,放浪山水,僑居杭州,與僧白漢為方外交。
黃仲英字茂先,倡韻社賦詩。明亡后,棄家為僧,名廙,號不識。王鑾字伊人,隱居賣詩自給。一字一錢。施礎字潤石、丁長春字淡卿,并為僧。四人皆喬岳同縣人(道光舊志)。
鄭垂青(同邑謝世昌、鄭彥輝、嚴飄香、康泰)
鄭垂青字正子,仙游人,諸生。素跌宕,人目之為狂士;而事親篤孝。明亡,遁入深山,終隱不出。同邑謝世昌,字二樂,讀書負氣;亦隱邑西村落僻處,繚以周墻,種麥稻菜于其中,墻外人亦不得見也。又有鄭彥輝、嚴飄香、康泰,皆以高隱著。飄香字王思,泰字叔彬(道光舊志)。
雷元明(弟駿鳴、子焻、同邑巫日如、伍福綏、王之麟、王某)
雷元明字左青,寧化諸生。明亡,元明偕弟駿鳴同棄諸生,與李世熊同志,交相得也。駿鳴字賡揚;既棄衿巾后,時時長號移晷,狂走村落間,人莫測其故。子焻,字幼韞,承父志不出;著有幽尋、幼韞諸集。黎士弘稱其奇情奧衍,父子間自成一子;寧都魏禧比之登太華、上青柯,足蹻踵跛,目不得瞬。焻終于布衣。
時同邑巫日如、伍福綏、王之麟,王某,俱終隱不出。日如、福綏皆諸生。日如貧孝友,授徒所得修脯資悉進奉親及二弟。福綏字又成,一字戶山;友人邱眉能文而酷性,福綏以貲佽其婚。之麟字振子,以薦辟,官職方主事。王某者,當流寇侵城時,嘗鬻產募勇士全城(道光舊志)。
江兆興(弟兆京、同邑李向奎)
江兆興字廷起,弟兆京,俱泰寧諸生。鼎革后,奉母遁山中。后避寇,復入城。兆興題其壁曰:『抗志不回城市,有海濱之致;居心未凈終南,亦壟斷之行』。易名日韜,字市濱;兆京易名遵,字道陵。
同邑諸生李向奎,字聚仲,有文名。明亡,挈家隱瑞溪之蓮巖,易名日游,字敖民;以吟詠終其身(道光舊志)。
王仍輅(弟仍縉、同邑許智、程之正、江于修)
王仍輅字載卿,漳浦人。從張士楷游;相與登山巔,望大海,涕累累下。尋率妻子入球溪萬山中,暮年乃還東里。山居置一笠為亭,四面編茅障之,竟老其中。仍輅弟仍縉,字伯云,邑諸生。善大書。亦終隱不出。
同邑許智字或者、程之正字亦奇,皆諸生。智博通經史,尤長于詩。明亡,隱居不入城市。之正性端方,取與不茍。明亡,赴文廟拜辭衣巾,遂終老山中。江于修字仲夫,行止岸異;與人往來書刺,悉署霞城市隱(道光舊志)。
陳兆鼎
陳兆鼎字克重,永福人。明亡,遁跡不入城市,不改初服。一年病卒(道光舊志)。
歐琪
歐琪字企甫,侯官人,諸生。少英偉,過目成誦。年十七,府、縣試不遂;乃詣試院,自署天下奇童歐琪投試。提學奇之,試以七藝,日午立就;拔第一,補諸生。及唐王敗,與齊巽、江不空同起事,被獲。逸出,變姓名,隱福清黃蘗寺,依隱元和尚為僧。后有人過山中,臨別曰:『為我寄語林惕善,清明重九,勿忘只雞尊酒奠吾先人墳前。足見師弟之情,如此而已』。后卒于都督謝鼎舟中(道光舊志)。
何師亮(子源匯)
何師亮字以黃,福清人,諸生。明亡,削發;居祖父墓側,稱無庵居士。子源匯字聚九,初從父偕隱;及父母繼歿,哀毀不欲生。歲時祭祀,必慟哭。弟漢陽早卒,撫二從子若己子。播遷后,族眾困苦,源匯多方周恤,存活者眾(道光舊志)。
林六長
林六長,佚其名,閩人。山陰劉念臺卻掃謝客,游士不得款其門;顧獨好六長,詒書告錢謙益曰:『六長佳士,不媿公題目者也』。六長居虞山小蘭若。臥病浹旬;編荊為門、支石為榻,蕭然安之。病少閑,與一二老僧逸民探雪井、歷石城,詠常建皎然破山寺詩,訪淳于斟、慧平子之遺跡。篋中所存,惟道書、詩卷及所藏鄒忠介奏議耳。所著有虞山草,錢謙益敘之(初學集)。
郭彥(同縣林東向、高瑞伯、周鼎臣)
郭彥字中夫,古田人。能詩,善畫蘭竹。以修城功,詔授散官。明亡,隱居不出。與彥同隱者,林東向字育我、高瑞伯以字行、周鼎臣字允輔,皆彥同縣人。瑞伯以能文著(道光舊志)。
洪思
洪思字浩士,龍溪人。父榜,字尊先,從游于黃道周;思隨父同受業焉。道周殉難江寧,思與父偕隱山中,為道士冠服,足跡不入城市。道周著述甚富,兵燹散失,十存二、三;思收輯遺書,求之遠近士大夫家,垂五十年而遺書始全。思之講學,以存誠主敬為本、致知力行為要,蓋得諸父師居多。嘗念其師之學在易而行在孝經,遂述黃子易與孝經,謂之洪圖;總十二部目,自敬身始,皆為救世之書也。思匿山澤中,時或刺小舠詣鄴山,訪石齋講堂;上釣臺,乃放歌,歌竟慟哭。少時嘗慕謝翱、鄭所南為人,故孤懷峻節亦似之;文章雄博似其師,而出以明快。好誘掖后進,質疑問難者指示無隱。有司重其人,常造訪,皆避之而不見。妻戴,名吁,字子戴,與思同作苦。嘗居圍城,糧不繼,啜水俟斃,而十日無恙也。思晚年,家尤貧,恬然安之。子民貞,有父風(道光舊志)。
鄢正亨
鄢正亨字孔升,永福諸生。明亡,不應試。或勸之行,以無資斧辭;或贈之,即沽酒命醉。終老山中(道光舊志)。
雷民望
雷民望又名易,字朗生,泰寧諸生。父開先,字龍起,以博學稱。民望性孤峻;早失偶,潔居數十年。明亡,匿跡棲云巖以老,顏其居曰「藕孔」(道光舊志)。
李稚垣
利瓦伊垣字微甫,中衛人,世襲千戶。幼有大志,好擊劍,能讀書。明亡,變名遁,字支公;傭書趙、燕、魯間。歸,閉門終老焉(道光舊志)。
林承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