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3章

許貞干字豫生,侯官人。父利賓,道光丁未進士,官河南知縣,早世;貞干甫六歲,母陳氐挈之間關歸里,嚴督之學。十齡,為邑諸生;學使者徐侍郎樹銘,利賓會榜同年也。陳氏以貞干年幼,三次鄉試不令入闈。十五、六,出交友,閩縣陳寶琛弟畜之。出掌書記,以謹敏為主者所器。癸酉,貢優行廷試,得教職。領鄉薦,年已三十。司訓武平,僻遠不獲迎養,乃奉母橐筆燕、齊間。乙酉歸,從事船政局。劉提督銘傳巡撫臺灣,富紳林維源以京卿幫辦撫墾,亦辟貞干為從事,往來歧海間。自是兩處迭邀獎敘,積官至道員。壬辰,成進士。貞干故善殿體書。既試而名第不高,遂請歸道員本班,分發浙江。一領書局、一督蘇州鹽局,再權運司,一攝臬事。

貞干鮮兄弟,有三妹,所以推愛之者靡不至。母老常病,求醫藥惟力是視;嘗病篤,刲臂肉和藥進而愈。后復刲,不效。性情和平,而意得時頗自矜喜,忌之者遂致傾排,一再左遷為同知、為縣丞矣。既而入北洋軍幕,旋經江北提督王士珍等歷辟掌書記,復原宮。武昌難作,前軍機大臣袁世凱起當國督師,貞干典行營箋奏兼會辦王士珍后路糧臺,然精力漸已銷亡。尋得未疾,不良于行;未幾,卒京師。

文字適于世用而不求深入,著有八家四六注若干卷行世。子居廉,體至羸弱,留學德國,官外務部僉事,后貞干數月卒,無子。家有書數萬卷,身后寶琛以價收之(子居廉撰哀啟、續東越文士傳)。

林晸

林晸原名如玉,字希村。父鶴年,有專傳。晸,光緒己卯舉人,浙江知縣。幼劬學強識,為駢體文沈博絕麗,置諸金應麟、王曇集中,幾不能辨;雖未為高格,見者無不推其能記丑也。同人遇有僻典未知出處者,詢之十得八、九。福州正誼書院以賦課士,朋友使代作,有求必應;常一題作至十數篇,皆千言隸事,罕有雷同。嘗主臺北書院講席,詩賦命題博奧,臺人多不能下筆。一行作吏,文事遂廢,惟日以醇酒婦人自晦。未幾,遂卒。自都游蜀,有詩數百首,多與陳臥子、吳梅村相近,名鹿儔居士集(續東越文士傳)。

周長庚

周長庚字辛仲,閩縣人。同治壬戌舉于鄉,為臺灣彰化縣學教諭。知縣王某以貪墨激變,亂民擁諸生某為首,嘯聚攻城;某,長庚門下土也,城中人推長庚出撫。以肩輿縋城下,半道,飛彈貫其輿。長庚毅然徑往其窟宅陳禍福,眾大悟,愿就款;已而官兵至,遂投械降。王某誣長庚通賊,告諸巡撫劉銘傳,將執而戳之。唐景崇方為布政使,馳牒趣長庚赴會試;舟甫行,追騎巳及岸上,遂變姓入都。尋卒。有周教諭詩一卷(鐵笛亭瑣記)。

--以上錄自「福建文苑傳」卷九。

唐復思

唐復思,閩人也,不知其出處,常往來嚴州之淳安、遂安諸山寺。康熙間,有宋和者,嘗游遂,見僧舍郵亭多有唐復思題壁,書法老,縱詩怨悱,孤放而不自容;知其為高隱者。一日,于燕席上見一老人豪飲,而巨顙豐頤,長目顧盼。主人出圖畫十余幅,請老人南向坐而題詠,老人則執筆崛然起。視之,則真七尺古丈夫,署紙尾則曰「唐復思題」;始驚即復思也。為人巖立不倚,惟放廢于酒。遂人言其初入縣南門也,已沉緬矣;僧伽帽插花,袒臂〈奇頁〉歌倚道中。而人既閩產,鳥言曉曉。時山谷猶多警,門者以故縛之;縣令則陰察其非常僧,而陽以為醉僧也,笑釋之。由是,常游食于淳、遂諸山寺。至甲寅,滇、閩大亂,年余不見唐復思跡。及歸,乃云自秦中來。縉紳之徒因疑其志異,稍稍謝絕之。

朱和既于席上識復思,明日過訪之。往還既數,思復有攜杖童子漸與習熟,因微叩以事跡。童子曰:『我不知吾先生。但常見其中夜起視星氣,有時或哭。而其枕匣有大銅章一,間嘗啟匣手弄,秘之;不知何為者』!和意童子未睹官司符篆耳,然則復思固前朝官者耶?又一日,過復思。復思病暴作,心痛;見和至,瞠目而視曰:『復思死矣!恐死而世不我知。復思非我名,唐則我外家姓也。余為烈皇帝御覽進士』。言至此則淚。又曰:『后仕弘光』。語未絕而適痛稍差,遂不復言。固問其姓名,亦終不答。病愈。乃去遂而之淳。二十九年,又在臨安。臨安之廣文某謂即莆田之進士林鐸云(宋和雪晴軒集)。

陳鳴石

陳鳴石字體魁,長樂人。族鼎盛,鳴石獨甘恬淡。崇禎癸酉,舉于鄉。次年,會試副榜。魯王入閩,授禮科給事中。時方播越,鳴石獨正色立朝。魯王敗,杜門掃軌,不入城市(道光舊志)。

張士〈木郁〉

張士〈木郁〉,惠安人。崇禎間副榜。后遁居海島,以書史自遣。辟榖二年,惟食茶果。年九十九卒(道光舊志)。

黃元勛

黃元勛字肇紀,南安人。幼讀書;崇禎間,海上兵興,從軍。積資擢參將,南搗黎峒、北援登州,屢立戰功。后從唐王入閩,為右都督;見時事日非,遂乞歸。始學詩,日與朋侶倡和成帙。葺故所營天心洞居之。與劉若作方外游,道服終其身(道光舊志)。

雷羽上

雷羽上字扶九,寧化人,崇禎壬午舉人。天性孤峭,簡酬接,獨與李世熊善。唐王稱號閩中,踰年夏,邑有黃通之亂,襲城邑,擄巨室;漳南兵巡道于華玉提兵駐郭外,議剿撫未決。通乘懈執華玉,褫辱署知縣朱墀而縱之。土民遑遽攖城守,羽上偕世熊荷戈城頭。羽上揖世熊曰:『時事云何』?世熊曰:『鼠子何能為!一能令撲之立燼矣』。曰:『非此謂也,問天下事耳』。世熊默然久之曰:『女叔寬有言,支天所壞,不亦難乎』?羽上曰:『親疾雖不可為,寧可置勿藥耶』?八月,大兵入閩,唐王亡;羽上慨然太息曰:『三百年禮文豢武,求一丁裴、凌統無有也,豈不哀哉』!因泫然久之。遂同世熊隱于泉上之陽遲山。每論當世人品,曰:『見危致命者上也,歷險從主死生無二者次也,屏家室、遯窮荒聊明素志者又次也。若浮沈阛阓、豢餉血軀,去屈辱從時者一間耳』。兄翀字六息,諸生。明亡,偕隱不出。

楊天宰

楊天宰字玉宸,龍溪人。少有才名,鮮衣華飽,〈斤〉〈也〉自喜;人以為狂。黃道周酉陽戍歸,后進中鮮當意者,顧獨喜天宰;天宰遂登其門,從講學榕壇、鄴山,攝衣上座,稱都講。

崇禎末,應貢北上;值國變,棄去,避居碧湖之濱。唐王入閩,以翰林檢討征,不就。窮約困頓,寄食于人以終(道光舊志)。

張若化(弟若仲)

張若化字雨玉,一字蒼蠻,漳浦人。弱冠,師事黃道周,得聞明誠之學,旁及律歷經綸諸務,靡不淹貫;道周稱其才具足了百人。崇禎丙子舉人,兩上公交車不第,留京師。時道周以言事下北寺獄,若化青衣小帽,雜廝役中時時進獄問起居,左右之。

唐王入閩,征拜御史;數月,乞歸養。食貧茹苦,嘗搗柏葉代蔬;諸孫嘗之,喀喀不下咽,若化茹而甘焉。山居四十年,足不及城市,未嘗以姓名通有司。勵志獨行,不標講學之名;疾惡守義,懔不可犯。時值兵荒,盜賊蜂起;群相戒曰:『慎勿犯張公廬』!鄉人依以避難。終其身,盜不入境。所居丹山在群山中,巉巖阻絕,日夕云霧往來;茅茨數椽,上漏下濕。豺虎交橫,時曳杖孤往,登陟群峰、徜徉泉石,嘯歌自得;人咸異之。年六十六,無疾而終。弟若仲。

若仲字聲玉,一字次蠻。嚬笑不茍;讀書明理,以不欺方寸為本。丙子,與兄若化同舉于鄉。庚辰成進士,當選知州;以不愿任煩劇,改授益府長史。以禮匡宗藩,請崇寬大、戒嚴切;不納,以去就爭,益王為之改容。以母病,乞休歸。母沒既葬,為土室處其旁;聞狐兔嗥嘯,輒泣下鳴鳴。

鼎革后,山居五十年,清修獨善。藝圃一區,果蔬薯蕷度給賓祭,余悉種梅花。栽蒔灌溉,身自為之。時蓑箬牽犢,飯隴畝,與野夫雜處。鎮帥某雅慕其為人,愿一望見顏色,固拒之。既念老父在堂,懼且齮龁,不獲已野服徒步,從一奚奴往具賓主,徑去。帥武人,不知書,然顧愈重之。晚歲,益務為敦篤。遇鄉里有爭訟,輒勸息;不聽者強揖之,聽者亦揖致謝。邑蝗起,群飛蔽天,觸禾稼,草木葉啖盡;民多聚泣,或泥首禳之。獨若仲所居數里無外蝗患,里賴以安(道光舊志)。

黃道〈日上永下〉(同邑翁吉燝)

黃道〈日上永下〉字明汝,晉江人,元纘從子。崇禎癸未進士。京師陷,歸隱,抑郁成病,恒引錐自刺。一日,自投于百源川;路人救之,得不死。遂閉戶謝客,終其身。

同邑翁吉燝與道〈日上永下〉同舉進士,嘗官知縣。后隱居,勵節以終(道光舊志)。

艾逢節

艾逢節字際泰,松溪人。崇禎末,以歲貢生任福州訓導,遷國子監學錄。淹洽博聞,聚書數千卷,晨夕手一編不輟。唐王時,辟為國子監司業,一見辭歸。晚年息影盧峰之下,以琴書自娛。子敏,杜門斂述,克承父志(道光舊志)。

陳有度(弟允元、同邑胡元琚)

陳有度字無涯,漳浦人。弟允元字無技,從學道周。有度,崇禎末歲貢生;允元,邑諸生。鼎革后,皆棄去。

胡元琚亦漳浦人,師道周,友張若仲、若化,自號「太湖山人」。晚居龍溪白云巖,以壽終(道光舊志)。

五泉廬逸士

五泉廬逸士者,古田人。五人結廬偕隱;問其姓名,笑而不答。邑人余天民詩云:『城北有五人,明季之逸士。國運當陽九,因獨行其是。遁跡五泉廬,終身遠城市。詩酒盡余年,至今無姓氐』(道光舊志)。

鄭心開

鄭心開字靜之,閩縣人,諸生。明亡,入大士庵為僧(道光舊志)。

張綸

張綸字道羽,閩縣人。唐王入閩,以恩貢生試策;王謂其真實經濟可措施行,授國子監博士。唐王敗,杜門掃軌。居父母喪,哀毀骨立,須發為白。服闋,猶不茹酒肉終其身。有田租自給;兵荒后,佃逋過半,綸終不肯治之。初為諸生,積餼金二十年,置田若干畝;供宗祠祭祀外,周族人不足者。析產,以膏腴讓弟縉,人咸多焉。著述甚富,皆韜藏不出(道光舊志)。

夏紹芳

夏紹芳字爾念,福清諸生。敦尚氣節,黃道周雅重之。后隱于青陽山,名其廬日繭云;著史吟以見志。沒后,門人徐起鴻為授梓(道光舊志)。

謝宮錦

謝宮錦字珂臣,一字蒼雪,甌寧人。少負雋才;自為諸生時,已犖犖有大志。崇禎十六年,建寧大旱,官禱不應;宮錦為文禱〈犂,木代牜〉岳廟,祀已,雨立霈。甲申之變,號泣誓討賊,人咸壯之。清定鼎,嘆曰:『今時勢易天山候也,遯尾則厲』。乃隱陽墩故里,感憤一寓詩詞。苕川閔中介視學至郡,聞其名,使人強致之。溫語諭之,不從;陽怒欲加夏楚,亦不為動。閔卒憐而舍之。

唐王入閩,鄭芝龍擁重兵索餉,宮錦作河上嘆。萬元吉總督江西湖廣諸軍,宮錦以詞勸駕。唐王敗,逃茅山頂,即所謂琴山者也;屏絕人跡,獨與同邑賴裴成遇雪斷煙,忍受寒餓,終不出。妻任字徽士,亦能詩。裴成字掌亭,與宮錦以節義相期。國變后,悲憤為詩,以天問、天對、天答合為一冊,顏曰「醉時攤」。日攜壺酒,飲且讀,醉后往往對天號哭。宮錦卒年僅三十九。裴成不知所終。

宮錦嘗曰:『古人將恐將懼,猶可戴須眉以見人;令人履薄臨深,不敢提首領以問世。胡為不敢?吾愛吾發耳』!又曰:『大廈之傾,雖非一發能支;然天地正氣、圣賢正學,未必不因一發留』!而寒公者,不知何許人;時居關中,蓋高僧也。贈以詩,亦有「毛發重如鼎」之句。宮錦徒以一發之故,鼯竄獸跧,度日如歲。既全發膚,又得從容死牖下,遂使琴山一片土與首陽爭高也。所著有蘆中春秋、琴山集、斌閣全集、蕉間集(云寥山人文鈔)。

李世熊

李世熊字符仲,自號寒支子,寧化人;晚號媿庵。所筑之室日檀河、日但月。但月者,離合兩字,隱寓為「明一人」也。天下習其初字,咸稱元仲先生。少豪宕不羈,視天下人讀書無當意者。自經史子集以及秦漢唐朱近代百家,靡所不覽。獨好韓非、屈原、韓愈之書;故其所為文,如悲如憤;如哭如笑、如寒泉烈日、如暴風雷雨。時當天啟、崇禎間,若預知有甲申以后事者;每論古今興亡、儒生出處及江南北利害、備兵、屯田、水利諸大要,未嘗不慷慨欷歔,倦倦有所屬望。所與游者若曾異撰、董謙吉、陳燕翼、劉廷標、陳士奇、何楷輩,皆一時志節之士。年二十,應辛酉鄉舉。興化李官畬昌祚為同考,奇其文,與主司爭元再三,弗合;畬負氣,竟袖卷而退曰:『安知此生來科不第一耶』!遂不第(魏季子集以為中副榜)。為諸生,歷九試皆冠其曹。每鄉試出闈,八郡士咸趨視其文;世熊不勝劇,揭其文于寓廬之墻。于是讙闐雜沓,畢至墻下為觀榜,日崦嵫,猶聞伊唔聲;涉旬始衰。凡來典閩試者,莫不欲物色李生為重而竟不得。

隆武稱制閩中,大學士黃道周、都御史何楷、禮部侍郎曹學佺并薦世熊尚志博學,征拜翰林學士;固辭不赴。反復上書與道周,悲憤時事。及道周死義,走福州請褒恤;時問其孤嫠存沒、廬舍完毀,輒嗚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介休市| 荣成市| 扶余县| 内江市| 隆子县| 都昌县| 府谷县| 洪湖市| 大新县| 容城县| 蒙阴县| 滦南县| 通河县| 棋牌| 额敏县| 大足县| 卢氏县| 利川市| 雷山县| 惠水县| 陆河县| 文登市| 双鸭山市| 视频| 长寿区| 印江| 东莞市| 崇州市| 民勤县| 武强县| 浦城县| 青田县| 克什克腾旗| 麟游县| 清苑县| 道孚县| 屏边| 昌都县| 讷河市| 张家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