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把公司做強是經理人的現實選擇
書名: 做強小公司勝于做大大公司作者名: 張俊杰編著本章字數: 1111字更新時間: 2016-01-12 17:02:03
如今的社會,競爭的加劇使市場更加瞬息萬變,恐怕沒有幾家公司能十幾年、幾十年保持領先地位。因為,在商潮里每天都會有公司“溺水死去”,而每天也都會有新的公司誕生。
——趙晏彪
我國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道路,期間,牟其中的南德公司、史玉柱的巨人集團倒下了,太陽神、三株、沈陽飛龍等公司也衰落了。第一代私營公司為什么不約而同地走起了下坡路?下一代私營公司又該怎樣起步呢?
有人認為,這都是廣告惹的禍,“標王”在作怪;有的人認為,要從私營公司的管理機制上找問題,是決策失誤導致了失敗;還有人認為,要從公司領導的性格品行上找根源……其實,第一代私營公司紛紛中箭落馬,共同根源、深層原因是它們抓住了改革開放之初千載難逢的商機,把公司發展壯大,卻沒有適應后來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沒有把公司做強。
我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個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過程,也是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在舊體制被打破、新秩序尚未建立的背景下,那些捷足先登的公司面對的是無競爭的市場環境,到處是未被開墾的處女地,蘊藏著十分巨大的超額利潤。于是,這些公司享受了免費的午餐,一夜之間突然崛起。
從某種意義上說,第一代私營公司的成功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根源,而非借助于公司領導的超凡膽魄和遠見卓識。但是,這些領導者對此并沒有清醒的認識,他們并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發的財。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第一代私營公司開始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隨著市場法規的完善,公司領導的操作空間有了新的制約,需要具備更高的操作水準和藝術技巧。這樣一來,第一代私營公司的整體“衰落”——利潤率和發展速度下降成為必然趨勢。
因此,面對今天的市場環境,公司領導要有清醒的認識——把公司做強,才能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網絡化、全球化、金融化已經成為當代商業環境的基本特征,任何一家公司想要賺取利潤,都要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都要面對眾多的行業競爭者。把公司做強、做出特色是在市場競爭中取勝的唯一選擇。
杜邦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工業公司,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它為什么能夠保證安全生產、經營發展長盛不衰呢?這離不開杜邦堅定不移地堅持安全第一、平等待人的管理理念以及保護環境的核心價值觀。正是因為公司十年如一日地推行這一治理策略,在日常管理中下足了工夫,才讓杜邦實現了內部穩定、外無憂患,保證了公司產品和服務極具競爭力。有了雄厚的實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實現百年基業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未來的商業環境是復雜多變的,公司領導將會面臨著經受真正考驗的關鍵時刻。在弱肉強食的商業叢林法則面前,只有強勢的公司才能生存和發展下來。所以,把公司做強,就成為關系到組織生死抉擇的重大命題。做強,才能生存,才有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