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經 【晉 王叔和】
脈證
大風邪入少陰,女子漏白下赤。
師曰: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為陰中癢,洪則生瘡,弦則陰疼掣痛。師曰:帶下有三門:一曰胞門,二曰龍門,三曰玉門。已產屬胞門,未產屬龍門,未嫁女屬玉門。
問曰:未出門,女有三病,何謂也?師曰:一病者,經水初下,陰中熱,或有當風,或有扇者;二病者,或有以寒水洗之;三病者,或見丹下,驚怖得病,屬帶下。
師曰:婦人帶下,九實中事。假令得鼠乳之病,劇易。當劇有期,當庚辛為期。余皆仿此。
問曰:有一婦人年五十所,病但苦背痛,時時腹中痛,少食多厭,喜(月真)脹,其脈陽微,關尺小緊,形脈不相應,愿知所說。師曰:當問病者飲食何如。假令病者言我不欲飲食,聞谷氣臭者,病為在上焦。假令病者言我少多為欲食,不食亦可,病為在中焦。假令病者言我自飲食如故,病為在下焦,為病屬帶下,當以帶下治之。
問曰:婦人病如癲疾郁冒,一日二十余發,師脈之,反言帶下,皆如師言,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濡而緊。濡則陽氣微,緊則榮中寒,陽微衛氣虛,血竭凝寒,陰陽不和,邪氣舍于榮衛,疾【一作候】 起年少時經水來,以合房室,移時過度,精感命門開,經下血虛,百脈皆張,中極感陽動,微風激成寒,因虛舍榮衛,冷積于丹田,發動上沖,奔在胸膈,津液掩口入,涎唾涌溢出,眩冒狀如厥,氣沖髀里熱,粗醫名為癲,灸之因大劇。
診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
診婦人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
婦人帶下,脈浮惡寒漏下者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