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說話,先要看準對象,他是愿意和你說話的人嗎?如果所遇非人,還是不說為好;這個時候,是你要說話的時候嗎?如果時候不對,還是不說的好。說話的成功與失敗,誠然與你的說話技術有關,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時,也與你說話的成敗有很大的關系。多說話,別人未必當你是能干,少說話,別人也未必當你是呆子。
看準對象再說話
同樣一句話,你對甲說,甲肯全神貫注地聽,你對乙說,乙卻顧左右而言他。這時候對甲說,甲樂于接受,另一個時候對甲說,甲卻覺得不耐煩。這表明甲乙兩個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或甲前后的心情不一樣。
當年趙高要陷害李斯,對李斯說秦二世的行為不對,勸李斯進諫,并約定秦二世有閑時,代為通知李斯。有一天李斯應約進宮,秦二世正與姬妾取樂,看見李斯進來,心中很不高興,而李斯卻茫然無所知,直言進諫,秦二世只好當場敷衍一下。等李斯一退出,秦二世便開始發牢騷,說丞相瞧不起他,什么時候不好說,偏在這個時候來啰嗦!李斯的殺身之禍也就是因為如此。
可見你要向對方說話,應該注意什么時候最適宜。對方正在工作緊張的時候,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焦急的時候,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盛怒的時候,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放浪形骸的時候,也不要去說話;對方正在悲傷的時候,更不要去說話。只要有上述幾種情形之一,你去說話,一定會碰一鼻子灰,不但說話的目的達不到,還會遭冷遇。
你有得意的事,就該與得意的人談;你有失意的事,應該和失意的人談。和失意的人談你得意的事,你不但不知趣,簡直是挖苦、譏諷他,他對你的感覺只會更壞,不會變好的。和得意的人談你失意的事,他至多與你做表面的應付,決不會表示真實的同情,有時還可能引起誤會,以為你是要請他幫助,他會預先防備,使你無法久談。所以你要訴苦,應找同情形的人去訴,同病自會相憐,不但能得到精神上的安慰,亦可稍抒胸中不平之氣。你要談得意事,應該和得意的人去談,志同道合。年輕人涵養功夫不夠,稍有得意的事,便逢人就說且自鳴得意,結果招人罵你器小易盈,笑你沾沾自喜,無意中還會惹得別人妒忌。偶有不如意使你覺得滿腹牢騷,如鯁在喉,不免逢人就訴,結果惹人討厭,說你毫無耐性,甚至笑你活該。
總而言之,你要說話,先要看準對象,他是愿意和你說話的人嗎?如果所遇非人,還是不說為好;這個時候,你是要說話的時候嗎?如果時候不對,還是不說話的好。說話的成功與失敗,誠然與你的說話技術有關,而是否得其人得其時,也與你說話的成敗有很大的關系。多說話,別人未必當你是能干,少說話,別人也未必當你是呆子。
不妨從對方得意的事情說起
每一個人都有自認為得意的事情,這事情的本身,究竟有多大價值,是另一個問題,而在他本人看來,卻認為是一件值得終生紀念的事。你如果能預先打聽清楚,在有意無意之間,很自然地講到他得意的事情,只要他對你沒有厭惡的情緒,只要他目前沒有其他不如意的刺激,在情緒正常的情況下,他一定會高興聽你說。
你在說的時候當然要注意技巧,表示敬佩,但不要過分推崇,否則反而會引起他的不安。對于這件事情的關鍵,要慎重提出,加以正反兩方面的闡述,使得他認為你是他的知己。到了這種境地,他自會格外高興,自會親自演述,你該一面聽一面說幾句表示贊賞的話,如此一來,即使他是個冷靜的人,也會變得和藹可親,你再利用這機會,稍稍暗示你的意思,作為第二次進攻的基點。
不過對方得意的事情要從哪里去探聽,那當然要另謀途徑,看看你的朋友之中,有否與對方有交往的人,如果有,向他探聽當然是最容易的。你如能留心報紙上的新聞或其他刊物,平日記牢關于對方的得意事情,到時便可以應用。此外,隨時留心交際場中的談話,像這些時候談到對方得意的事情,也是很平常的事。對方在高興的時候,你的請求易于被接受,對方不高興的時候,雖是極平常的請求,也會遭到拒絕。比方他新近做成一筆發財的生意,你去稱贊他目光準、手腕靈,引得他眉飛色舞,乘機稍示來意,也是好機會。諸如此類的例子很多,全在于你隨時留心,善于利用。
不過當你提出請求時,第一要看時機是否成熟,第二說話要不卑不亢。過分顯出哀求的神情,反而會引起對方藐視你的心理。你的心里盡管十分著急,說話的表情,還是要表示大方自然,并且要說出為對方著想的理由來,而不是為你自己打算。
措辭一定要因人而異
我們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如果所講的事情能夠帶來心靈的變化,那么,其結果也將改變人際關系。
聽了這話,或許你會反駁說:“難道所講的事情都必須是好事?”“難道跟每個人說話都一定要很客氣嗎?”其實,這種想法過于單純。你所講的事情與你講話的方法,應該視與對方的交情深淺而變化,這也是語言的技巧問題。
有關措辭的使用,對于上級或不太親近的人,要用敬語,對小孩就用對待小孩的語言。
也就是說,如果對任何一種人都用同樣的措辭、同樣的口氣說話,人家豈不會認為你這個人有毛病?也可能你在使用敬語時,對方會說“竟然提到那樣的事,這還算是朋友嗎?”或是“千萬別說那種見外的話,我們交往了多年,應該說是好朋友了。”這就是你的措辭不當造成的。
因此,正確的措辭和表達方式,是依靠彼此的親疏關系而定的。不管何時,如果對任何人都以同樣的方式進行交談,總有地方會發生矛盾,重要的是在交談前就要分清楚。輕浮而善于逢迎的人多失敗在這上頭。
是否能正確地衡量他人與自己的關系,這是各人的教養,也是為什么有教養的人說起話來總讓人感到如沐春風的原因所在。
分辨對象說話的技巧
古語中有一個詞叫“拾人牙慧”,將這個詞用到與人交往時說話的技巧上可以說是恰如其分。
首先,應先了解對方的一些經歷和生活狀況,也要特別了解他的生活愿望和生活觀點。
其次,必須注意對方的心境特征。如果在交談當中,不顧對方的心理變化,而一味地將想法統統搬出來,那么,你是得不到他的認同的。一廂情愿的談話往往會讓對方厭惡。
不該說話的時候說了,是犯了急躁的毛病;該說話的時候卻沒有說,從而失掉了說話的時機;不看對方的態度便貿然開口,叫閉著眼睛瞎說。在交談過程中,雙方的心理活動是呈漸變狀態的,這就要求我們在和人交談中應兼顧對方的心理活動,使談話內容和聽者的心境變化相適應并同步進行,這樣才能讓交談者達到態度明朗化,引起共鳴。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和他可以侃侃而談;性格內向的人多半“沉默寡言”,則應注意委言婉語、循循善誘。
再次,必須考慮到對方的反應。前不久,有位外國旅游者在旅華期間自殺了,為了減少話語的刺激性,經再三推敲,最后在死亡報告書上回避了“自殺”兩字,而用了“從高處自行墜落”這一委婉語。在中國北方,老人故世了,以“老了”諱飾;老干部故世了,以“見馬克思去了”諱飾,類似有不下幾十個同義諱飾詞語。再如,生活中對跛腳老人,改說“您老腿腳不利索”;對耳聾的人,改說“耳背”;對婦女懷孕說“有喜”。總之,在語言交流中講究諱飾,也就是“矮子面前莫說矮”,應做到“哪壺不開就別提哪壺”。其他如,長途汽車停靠路邊,讓旅客如廁以“讓各位方便一下”來避諱,用餐時需上廁所,一般以去“洗手間”來避諱。在社交場合用這些諱飾式的委婉語,不至于大煞風景。
如何與名人交談
與名人說話時,不要有害羞畏怯的心情,只要真正表現你內心的意思,你就能與任何名人開口說話。有些人對名人只是一味地說些奉承話及空洞話,這樣是不能使對方愉快的。如果你是真誠的,那你就把深烙在內心的印象說給對方聽,對方會深深感到愉快,但所用的措辭和說話的態度都要得體。你可以把他視為一位有血有肉的人來對待,對他提出一些能夠表達感情的問題,不要把他視為什么超人。他也實實在在像任何人一樣,敵不過疲倦,也承受不住傷害。他們可能比你更脆弱,而且與你一樣害羞。不要認為他的人格真的就如他借以出名的職業一樣,他向公眾所投射的信心、睿智、仁慈、滑稽或性感等影像,實際上往往并非真實的。
當你同時應付兩位名流時,不要只顧你所景仰的一位,而置另一位于不顧,這會使他們兩位都不自在。你應該說,遇見兩位,真是使人興奮,如果你想和他們繼續交談,那么你必須保證話題是他們二位都能參與的。換句話說,你要確保三人談的方式。如果你對另一位名人并不熟悉,而且在經過介紹之后,你仍想不起有關他的任何事跡,你也不能對他有所疏忽。你必須一視同仁,表現出同樣的熱情和友善。
不喜歡說話的名流,包括外貌滑稽突出而似乎容易親近的喜劇演員在內,他們在舞臺上已經笑到了極限,因此,在真實生活中是再也無法幽默的。作家、詩人、畫家、音樂家等,從事創作性工作的人,雖不大喜歡說話,但這些人往往對政治乃至于宗教,都有廣泛的興趣。他們在社交場合也許不活躍、不自在,但他們有啟發人們思想的獨到之處,你和他們說話必須耐心,不要輕易動怒,也不要太熱切,要溫和、冷靜和體貼,就像應付任何敏感的人一樣。
名人往往比尋常人做更多的奉獻,而且也有私人的嗜好。當你準備去拜訪某位名流時,你可以預先做點談話內容的準備,如果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名人,那么,你可以向有關方面的人去打聽。比如,他被邀來本地做演講,而你想與他結識,那你即可向邀他來的單位或個人索取有關他的資料。
名氣一般的名人,總是生活在情緒不穩定的狀態中,他們內在的恐懼使他們脆弱敏感,別人稍有疏忽就會激怒他們,而且他們也容易傲慢。然而,他們絕對需要你的尊重和順從,他們的名氣愈小,對于親切、尊重的需要也就愈大。
褪了色的名人,也就是過時的名人,最好采取迂回的戰術,也即通過第三者來了解他的問題。你的開場白應當是積極的,如“這些日子以來你是如何打發的呀?”或“我們很久沒有見你在公眾場合露面,你去哪兒了?”或“這么久不在舞臺上露面,覺不覺得無聊呢?”這些話等于當頭潑他一盆涼水。消極的開場白,要盡量避免,這無論如何也無法使他表達他的真情了。這樣接下去的話,都會成了廢話。
在多數情形下,與名人談孩子是不會錯的。你可以問對方有幾個孩子,多大了,他們現在在哪兒,以及孩子讀的學校好不好,學習成績如何。如果你也當了爸爸或媽媽,那么,你就更具備和他們談孩子的資格了。你可以告訴他們,你的孩子已經長大,或和對方的孩子同齡,你也可以向他們表達,你對孩子蓄長發的感覺,或孩子喜歡搜集小動物等等。但話題不要扯得太遠,要適可而止,更不要把所有的隱密都抖出來。
我們與大人物接近,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忽略了他們也是人,對待他們要完全像對待平常人一樣,他們也有歡樂、有悲傷、有缺點、有痛苦、有驚恐,和平常人一樣有感情,他們并不是上帝或神,他們并不因為有了地位就不再是人。他們是和你一樣的,這是你和他們接觸最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