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快樂——人生的主題(1)

快樂是人生的主題,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以飽滿的熱情去面對生活,就能快樂度過每一天。

每一個人都可以快樂

快樂生命的形成,并不需要什么。主動權(quán)完全在你自己身上,在你的思想里。

有首古詩寫道:“但愿此心春長在,須知世上苦人多。”現(xiàn)實(shí)中真的是有許多人感到自己活得很辛苦,生活中沒有一點(diǎn)樂趣。正因為世人心中無“春”,所以才無快樂可言。其實(shí)人生是快樂的。只不過快樂深藏于心,不容易為人所發(fā)現(xiàn)而已。

榮啟期在泰山,悠哉游哉,鼓琴而歌,孔子路過,就問他為何這等快樂。

榮啟期回答道:“天生萬物,惟人為貴,我得為人,何不樂也?”

正如榮啟期所說,生而為人即是一種快樂,快樂是人生的主題。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以飽滿的熱情對待生活,就能快樂度過每一天。

許多人抱怨生活太清苦,許多人到外界去尋求快樂。而對身邊的美景熟視無睹,其實(shí)只要用心生活,身邊就有感動你的美景。

在春天,特別是早春,從春來發(fā)幾枝的柳樹上,從重新披上綠裝的大地上,從水光瀲滟的湖面上,從鳥雀嘰喳的瓦房屋頂,從身邊的女人和孩子們的身上,你隨處都能感受到風(fēng)景的存在,讓心靈享受美的熏陶。只要用心,你也能體會到蘇軾《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的美景。

在夏天,你可以去體會萬物在驕陽下傲然挺立的颯爽英姿。如果是晴空萬里,你可以去河邊體會“水光瀲滟晴方好”的詩意;如果是雨天,你則可以去感受“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意境。

秋天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更是好景連連,正如蘇軾《贈劉景文》中所說:“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看著院里掛滿果實(shí)的梨樹,你能不開心?聞著空氣中彌漫著的果實(shí)的芳香,你能不開心?就是看看滿街的落葉,也會帶給你無窮的遐想,你也沒有不開心的理由。

冬天總是給人一種肅殺寂靜的感覺,似乎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其實(shí)不然,冬天也有冬天的美麗。比如去看雪去體會陳毅元帥詩中那種“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詩意,不是也很美,很讓人振奮嗎?即使去看那光禿禿的樹,在凜冽的西風(fēng)的肅殺中沉著堅持的樣子,也讓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享受著這一切,你能說冬天不美嗎?

只要你愿意,只要你有心,你隨時都可以感到愉快,你可以在陣雨中歌唱,使音樂充滿你的心靈;你可以在烈日中獨(dú)行,讓陽光灑滿你的心靈;你可以在風(fēng)中散步,讓風(fēng)兒吹散你心中的不快;你可以……總之,只要你愿意,快樂隨時都會陪伴著你。

人生是愉快的,世界上之所以有那么多人感覺不到愉快,不過是因為他們自己的愚昧和怯懦,不過是因為他們沒有用心去對待生活,你要相信,只要盡你所能,用心去體會去表現(xiàn),你可以快樂度過每一天。

快不快樂,在于你的選擇

你活得快不快樂,重要的是你是否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欣賞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里或烏云密布,全在于你個人的選擇!如果把一個面包圈放在你面前,你會先看到面包還是先看到里面的圈呢?

樂觀的人注意到的是整個面包,而悲觀的人注意到的是面包圈中間的那個洞。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和情緒,就像變幻的天氣。當(dāng)你覺得悲觀失望的時候,你所看到的事物都是處在一片陰霾之中;但如果你選擇一種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你的生命中就會一直充滿陽光。

蘇格拉底單身時,和幾個朋友一起住在一間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非常不便,但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有人問:“那么多人擠在一起,連轉(zhuǎn)個身都困難,你有什么可樂的?”蘇格拉底說:“朋友們在一塊兒,隨時都可以交換思想,交流感情,這難道不是很值得高興的事兒嗎?”過了一段時間,朋友們一個個相繼成家,先后搬了出去。屋子里只剩下了蘇格拉底一個人,但是他仍然每天很快活。那人又問:“你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有什么好高興的?”“我有很多書啊!一本書就是一個老師,和這么多老師在一起,時時刻刻都可以向它們請教,這怎能不令人高興呢?”幾年后,蘇格拉底也成了家,搬進(jìn)了一座大樓里。這座大樓有七層,他的家在最底層。底層在這座樓里環(huán)境是最差的,上面老是往下面潑污水,丟死老鼠、破鞋子、臭襪子和雜七雜八的臟東西。然而蘇格拉底還是一副自得其樂的樣子。

那人又好奇地問:你住這樣的房間,也感到高興嗎?“是呀,你不知道住一樓有多少妙處啊!進(jìn)門就是家,不用爬樓梯;搬東西方便,不必花很大的勁兒;朋友來訪容易,用不著一層樓一層樓地去叩門詢問……特別讓我滿意的是,可以在空地上養(yǎng)一叢一叢的花,種一畦一畦的菜。這些樂趣呀,數(shù)之不盡啊!”蘇格拉底情不自禁地說。

過了一年,蘇格拉底把一層的房間讓給了一位朋友。這位朋友家有一個偏癱的老人,上下樓很不方便。蘇格拉底搬到了樓房的最高層,可是每天他仍是快快樂樂的。那人揶揄地問:“蘇格拉底先生,住七層樓是不是也有許多好處呀?”蘇格拉底說:“是啊,好處可真不少呢!僅舉幾例吧:每天上下樓幾次,有利于身體健康;光線好,看書寫文章不傷眼睛;沒有人在頭頂干擾,白天黑夜都非常安靜。”

后來,那人遇到蘇格拉底的學(xué)生柏拉圖,問道:“你的老師總是那么快快樂樂,可我卻感到,他每次所處的環(huán)境并不那么好呀!”柏拉圖說:“決定一個人心情的,不是在于環(huán)境,而在于心境。”

任何對客觀環(huán)境的不滿和怨天尤人都是無濟(jì)于事的,只有以積極向上的精神去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同樣的瓶子,你為什么要裝毒藥呢?同樣的心里,你為什么要充滿著煩惱呢?

你活得快不快樂,重要的是在于你是否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欣賞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里或烏云密布,全在于你個人的選擇!

有一個人前往韓國慶州的石窟寺觀佛。他站在佛像前看了許久,既沒有感到佛的慈悲之像,也沒有莊嚴(yán)肅穆之感。

正在他苦思冥想原因之時,寺中的住持走近對他說:施主,你應(yīng)當(dāng)跪在佛像正前方的位置,才能得到他的精神。這不是讓你膜拜,而是佛像的雕塑者是站在求神者的位置設(shè)想之后才建的。當(dāng)你跪著看的時候,佛的下垂的眼瞼會讓你覺得是俯視的慈暉。

那個人照此做了。果然如住持所說,對藝術(shù)品的欣賞要站在某個特定的角度或距離才可以感受得十足的神韻,那我們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不更應(yīng)如此嗎?欣賞生活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感受也迥然有異,或晴空萬里或烏云密布,全在于你個人的選擇!

只有站好位置,選取最佳的角度,你才會發(fā)現(xiàn)美麗的所在。每一個人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獨(dú)特存在,有自己的特殊價值。每個人都應(yīng)該喜歡自己,善待自己,這樣才會快樂。

予人樂即予己樂

一筆捐款、一個親吻、一次擁抱、一個微笑、一次握手都能給人快樂,給己快樂。快樂傳播需要你的給予,予人樂即予己樂,生命中你笑臉迎人,別人也會對你笑臉相迎,這樣你就可以活在快樂的圍繞之中,得到真正的快樂。有人常說:“快樂在哪里?我從沒有快樂過。”其實(shí)快樂無處不在,給予就是快樂的。如果在別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的時候,你給予他一點(diǎn)點(diǎn)幫助,你會感到很快樂,因為你幫助了他,使他擺脫了困難,你從而也會覺得快樂、幸福。

高爾基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給,永遠(yuǎn)比拿快樂》。這篇文章講的是:有一年,高爾基在意大利的一個小島上休養(yǎng)。他10歲的兒子就跟媽媽一起來小鳥上探望高爾基。兒子在小島上栽了好些美麗的花。不久,他就同媽媽回俄國了。第二年的春天,兒子栽的花兒開了。高爾基看著窗外怒放的鮮花,心里很高興,就給兒子寫了一封信。高爾基在信中說:兒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下來了。我望著它們,心里想:“我的好兒子在島上留下了一樣美好的東西——鮮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留給人們的都是美好的東西,像鮮花啦,還有你的美好回憶啦,那你的生活該是多么愉快啊!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給,永遠(yuǎn)比拿愉快!”

高爾基說的對,給,永遠(yuǎn)比拿愉快,如果我們生活中多一份給予,我們的生活就會多一份快樂。我們要學(xué)會寬容,學(xué)會付出,學(xué)會感動,學(xué)會給予,讓我們的生活過得更精彩!

是的,給予是真正的快樂的源泉。幸福快樂從這里崛起。給予是溫暖的陽光,驅(qū)走了黑暗,帶來了光明,嶄新的一天從這里開始。給予是輕快的木伐,乘著海風(fēng),順流而下,精彩刺激的旅程從這里出發(fā)。

一筆捐款、一個親吻、一次擁抱、一個微笑、一次握手都能給人快樂,給己快樂。快樂傳播需要你的給予,予人樂即予己樂,生命中你笑臉迎人,別人也會對你笑臉相迎,這樣你就活在快樂的圍繞之中,得到真正的快樂。

曾七度榮獲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biāo)賽的總冠軍,生死時速中的天之驕子邁克爾·舒馬赫是圣馬力諾夫共和國的“慈善大使”。他曾捐錢修建學(xué)校,改良郊區(qū)土地,無私地援助遭戰(zhàn)火洗禮后的薩拉熱窩修建醫(yī)院,還專門為流浪兒修建收容所,經(jīng)常抽空親自去探望孩子們。特別是在印度洋地震和海嘯發(fā)生后,他取消了原定的新年聚會,然后捐出了1000萬美元。

“如果你能在孩子們的生命中給予他們一個機(jī)會,你可能做到了最有益于整個世界的事情。”舒馬赫說。

舒馬赫所給予孩子們的,不僅為孩子們帶來了擁抱快樂的機(jī)會,也為自己帶來了心靈的喜悅。傳播愛心,把溫暖帶給更多的人,與眾同樂是真正的快樂。

一個衰弱的老乞丐擋住了一位年輕人的去路。老乞丐伸出一只紅腫、骯臟的手喃喃地呻吟著乞求年輕人的幫助,可年輕人搜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什么東西也沒有帶,但老乞丐仍然等待著……年輕人惘然無措、惶恐不安,緊緊地握了握老乞丐那骯臟發(fā)抖的手,說:“請別見怪,兄弟,我什么都沒帶。”老乞丐那發(fā)青的嘴唇微笑了,說:“這也是一種施舍啊……”

年輕人給予了老乞丐一個親切的握手,如一份溫暖的愛,一股暖流溫暖著老乞丐的心房。而老乞丐以笑相報,快樂由然而生。將關(guān)懷的心帶給需要幫助的人,無私助人是真正的快樂。

生命在于運(yùn)動,愛心在于行動。行動起來,無私地給予你的愛心吧,讓快樂的源泉生生不息。

那么,對于給大家以快樂的朋友,我們該做些什么呢?除了贊美、尊重他們外,也應(yīng)該想辦法創(chuàng)造出條件,讓他們與朋友們同樂,這是作為朋友的做法。可以給予他們各種支持,更應(yīng)該做的是,向他們學(xué)習(xí),向他們致敬。

不過,如果是把快樂留給了自己,把不快樂給予了他人,習(xí)慣于把責(zé)難、挑刺、埋怨、糾纏甚至辱罵不負(fù)責(zé)任地贈給別人,這是與“快樂是給予”的本旨相反的錯誤的做法。

快樂是給予,也希望給予“快樂是給予”者以快樂。

你的快樂,誰也無法奪走

世界上有一種情緒,它并不因為人們財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增減,全部的奧秘只在內(nèi)心,那就是“快樂”。有一種人生最可寶貴的無形財富,它簡單易得卻又千里難求,任誰也無法將它奪走,那就是“快樂”。有一位國王終日悶悶不樂,為了解除他的心病,大臣們遍訪名醫(yī)。一位智者獻(xiàn)計說:“只要找到世界上最快樂的人,把他的襯衫脫下來給國王穿上,國王就會高興起來。”

于是,國王立刻下旨尋遍全國各地,找一個最快樂的人。不久他們就發(fā)現(xiàn),這世界上快樂的人可真少。富人們衣食充足卻無所事事,備感無聊;智者們終日惻惻、思慮過多;美人們?nèi)杖論?dān)憂年華老去。最后,他們終于在柴草堆上找到了一個快樂地唱著歌的年輕人,可是,當(dāng)他們遵照國王的旨意決定脫去他的襯衫時,卻發(fā)現(xiàn)他竟窮得連一件襯衫也沒有。

世界上有一種情緒,它并不因為人們財富的多寡、地位的高低而增減,全部的奧秘只在內(nèi)心,那就是快樂。有一種人生最可寶貴的無形財富,它簡單易得卻又千里難求,任誰也無法將它奪走,那就是快樂。

其實(shí)對于每個人,快樂的定義都不一樣。

快樂是一種心境,每個人都在追求自己的快樂,然而每個人對快樂都有不同的理解。簡簡單單的享受生活,才不會被生活所累。如果你想擁有快樂,至少要有給自己制造快樂的方式。比如,若你喜歡閱讀雜志,那么看一本雜志,喝一杯咖啡,靜靜的品味,靜靜的閱讀,這也是快樂的方式。學(xué)會快樂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擺正自己的心態(tài)。其實(shí)每個人都有感情的波動,每個人都會有脆弱和堅強(qiáng)的一面,苦樂全憑自己的判斷。

每天多給自己一點(diǎn)快樂的理由,不要為過去的煩惱所累。要學(xué)會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尋找快樂的手段和目的。

關(guān)于事情的對與錯、是與非,應(yīng)該有自己的看法,只要自己認(rèn)為這樣做是值得的就行了,不必過于在乎別人的看法,然后堅定不移地就朝這個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確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尋求每一天的快樂之源泉。

學(xué)會用一顆純潔的心靈、樂觀的心情和善良的心態(tài)真實(shí)地去對待、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可貴,領(lǐng)悟生活的真諦。

快樂不應(yīng)該是奢侈品,快樂應(yīng)該是路邊的一朵花、一株草。快樂是一種情緒,可以互動,可以傳染。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格县| 日土县| 辽宁省| 烟台市| 彭山县| 军事| 阿巴嘎旗| 怀化市| 怀柔区| 安顺市| 巩留县| 九江市| 息烽县| 道孚县| 加查县| 马关县| 洪雅县| 正阳县| 嘉义市| 南昌县| 财经| 三门峡市| 营口市| 连江县| 贺州市| 英吉沙县| 丰镇市| 亳州市| 江陵县| 东城区| 稻城县| 闵行区| 波密县| 镇远县| 宜都市| 元朗区| 永寿县| 三原县| 嘉黎县| 大方县| 垫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