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砂一兩 穿山甲末一錢 右,以穿山甲拌針砂,養一晝夜,揀出山甲,將針砂以酒一碗浸三四日,噙酒口內,外用磁石一塊綿裹,塞耳。忌怒。
通明利氣湯 治虛火痰氣郁于耳中,或閉或鳴,痰火熾盛,痞滿煩躁。
貝母一錢五分 陳皮一錢二分五厘 黃連 黃芩并酒浸,又用豬膽汁拌炒,七分五厘 黃蘗酒炒 梔子炒 元參酒洗,各一錢 蒼朮鹽水炒 白朮 香附童便炒 生干地黃姜汁炒 檳榔各五分 川芎四分 木香二分五厘 甘草二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入竹瀝五匙服。
復聰湯【丹溪】 治痰火上攻,耳鳴耳聾。
半夏 赤茯苓 陳皮 甘草 萹蓄 木通 瞿麥 黃蘗鹽炒,各一錢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
大補丸【《醫鑒》】 治耳鳴欲聾。
黃蘗八兩,銼,人乳拌勻曬干,再用鹽水炒褐色 右搗為末,水丸,梧子大,空心鹽湯下百丸。一名獨勝丸。
滋腎通氣湯【《回春》,下同】 治腎虛耳鳴欲聾。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生干地黃酒炒,各一錢 知母 黃蘗 黃芩并酒炒 柴胡 白芷 香附炒,各七分 右銼,作一貼,空心,水煎溫服。
龍膽湯 治忿怒動膽火,致左耳聾。
黃連 黃芩炒 梔子炒 當歸 陳皮 牛膽南星各一錢 龍膽香附各八分 元參七分 青黛 木香各五分 干姜炒黑,三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入元明粉三分,服。
滋陰地黃湯 治色欲動相火,致右耳聾。
熟地黃一錢五分 山藥 山茱萸肉 白芍藥 當歸 川芎各八兩 牡丹皮 澤瀉 白茯苓 石菖蒲 遠志 知母鹽酒炒 黃蘗鹽酒炒,各六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服,空心。亦治大病后耳聾。
清聰化痰丸 治飲食厚味,挾怒氣以動肝胃之火,致耳聾耳鳴,壅閉不聞聲音。
橘紅去白,鹽水洗 赤茯苓 蔓荊子各一兩 片芩酒炒,八錢 黃連酒炒 白芍藥酒浸,煨 生地黃酒洗 柴胡 半夏姜制,各七錢 人參六錢 青皮酢炒,五錢 生甘草四錢 右為末,蔥湯浸,蒸餅和丸,菉豆大,茶清下百丸。
黃龍散 治沐浴水入耳中成膿耳。亦治小兒聤耳。
枯白礬 龍骨煅黃丹水飛 干胭脂燒灰 海螵蛸煅,一錢 麝香少許 右為末,先以紙捻拭干膿水,乃以綿捻蘸藥入耳,日日易之。
補骨脂丸【《入門》】 治勞損耳聾。
磁石煅酢淬,一兩二錢五分 熟地黃 當歸身 川芎 肉桂 菟絲子 川椒 破故紙 杜仲 白蒺藜 胡盧巴 白芷 菖蒲各二錢 右為末,蜜丸,梧手大,空心蔥白湯下五十丸。
聰耳湯【《醫鑒》】 治耳重聽不清。
黃蘗酒炒,一錢 當歸身酒洗 白芍藥酒炒 生地黃酒洗 川芎 知母酒炒 陳皮 烏藥 白芷 防風 羌活酒洗獨活酒洗 薄荷 蔓荊子 槁本酒洗,各一錢 細辛七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食后服。服后低頭睡一時。
地黃湯【《本草》】 治腎經熱,右耳聽事不真,每心中著意,則轉覺重虛而鳴疼痛。
磁石煅淬為末,二兩 生干地黃酒洗,一兩五錢 甘草五錢 枳殼 羌活 桑皮 防風 黃芩 木通各一兩 右為粗末,每四錢,水煎,日二服。
荊芥連翹湯【《回春》】 治兩耳腫痛,由腎經有風熱。
荊芥穗 連翹 防風 當歸 川芎 白芍藥 柴胡 枳殼 黃芩 梔子炒 白芷 桔梗各七分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水煎,食后溫服。
紅綿散【丹溪】 治膿耳。
枯礬 海螵蛸各一錢 干胭脂五分 麝香一字 右研勻,先以綿捻子拭去耳膿水,盡卻,以紙捻蘸藥摻入耳中,即干。一方無海螵蛸。
抵圣散【東垣】 治耳中膿出,經年不愈。
鰞鲗骨三錢 乳香二錢 枯白礬 干胭脂 輕粉各一錢 麝香五分 右細末,或摻入,或吹入耳中。
明礬散【丹溪】 治腎經熱上沖于耳,使津液凝滯為稠膿清汁,或沐浴水入耳停滯為膿,但不疼。若不差,變成膿。
枯白礬 龍骨各三錢 黃丹二錢 麝香少許 干胭脂一錢 右為末,先去膿水,次吹藥入。
吹耳散【《回春》】 治腎經風熱,耳內出膿汁。
干胭脂 海螵蛸 枯白礬 龍骨 赤石脂 密陀僧煅 膽礬 青黛 硼砂 黃連各一錢 龍腦二分 麝香一分右為細末,先去膿水,次吹藥入。
元參貝母場【《醫鑒》】 治耳熱出汁作癢,乃痰也,腎火上炎也。
防風 貝母 天花粉 黃蘗鹽水炒 白茯苓 元參 白芷 蔓荊子 天麻 半夏制,各一錢 甘草五分 右銼,作一貼,入姜三片,水煎,食后服。
塞耳丹【《得效》】 治氣壅塞聾聵。
石菖蒲一寸 巴豆肉一粒 全蝎一個 右為末,蔥涎和,如棗核大,綿裹塞耳。
柴胡清肝散 治肝膽三焦風熱瘡瘍,或怒火憎寒發熱,或瘡毒結于兩耳前后,或身外側至足,或兩胸乳小腹下,或股內側至足等證。
柴胡 黃芩炒 人參各三分 山梔炒 川芎各五分 連翹 桔梗各四分 甘草三分 右,水煎服。
麝香佛手散 治五般耳出血水者。
麝香少許 人牙煅過存性,出火毒 右為細末,每用少許吹耳內,即干。及治小兒痘瘡出現面靨者,酒調一字服之,即出。
水銀膏 治月蝕瘡在兩耳上及竅旁,隨月盈虛以為消長。
水銀二錢五分 胡粉研 松脂 黃連去須為末,各五錢 右,先熬豬脂令沸,下松脂諸末及水銀,攪令勻,磁盒盛。先以鹽湯洗凈瘡,涂敷,日三五度。
胡粉散 治月蝕瘡。
胡粉炒微黃 白礬 虢丹煅 黃連凈 輕粉各二錢 胭脂一錢 麝香少許 右為末,先以溫漿水入鹽洗拭,后摻藥;如瘡干,麻油調敷。
黃芪內托散 治耳腫痛。
川芎 當歸 黃芪各二錢 白朮 金銀花 天花粉 皂角針各一錢 甘草 澤瀉各五分 右,水三鍾,煎八分,食前服。
仙方活命飲 治前證。
穿山甲蛤粉炒黃 白芷 防風 赤芍 花粉 歸尾 乳香 沒藥 川貝母 皂角刺 甘草各一錢 金銀花 陳皮各三錢 酒一碗,煎數沸,溫服。
托里消毒散 治前證。
人參隨證加減 黃芪鹽水拌炒 當歸 川芎 白芍藥炒 白朮炒 白茯苓各一錢 金銀花 白芷各七分 甘草 連翹各五分 右,水煎服。
參芪內托散 治前證。
人參 黃芪蜜炙 當歸 川芎 厚樸姜炙 防風 桔梗炒 白芷 紫草 官桂 木香 甘草等分 右,入糯米一撮。水煎服。
十宣散 治前證。
人參 黃芪制 當歸各二錢 川芎 甘草炙 桔梗 白芷 防風 厚樸各一錢 桂心三分 右為細末,每服一錢或二錢,木香湯下。
黃連消毒散 治前證。
黃連炒 羌活各一分 黃芩 黃蘗 桔梗 槁本 防己各五分 當歸尾 連翹 防風 獨活 知母炒 生地黃各四分 人參 甘草各三分 黃芪 蘇木 陳皮 澤瀉各二分 右(口父)咀,為粗末,煎服。
遠志酒 能托散諸毒。
遠志不拘多少,用米泔浸洗,椎去心 右為末,每服三錢,用好酒一鍾調,遲少頃,澄清飲之,以滓敷患處。
清肝流氣飲【《瘡瘍全書》,下同】 治耳痔、耳蕈、耳癰、耳濕、耳爛。
枳殼 桔梗 黃芩 小柴胡 青皮炒 前胡 羌活 薄荷 生地黃 烏藥 甘草生 防風 川芎 白芷 石膏 赤芍 右(口父)咀,水煎服。
定痛降氣湯 前證服流氣飲后,即服此方。
紫蘇葉 厚樸 陳皮 甘草生 半夏 前胡 川芎 防風 白芍藥 白芷 當歸身 黃蘗 知母 乳香 柴胡 右,姜三片,棗一枚,煎服,不拘時。
煉石散 治耳旁石疽,堅如石塊,其色不變。
鹿角燒灰,八兩 白蘞三兩 粗厲黃石二斤 右,用好酢五升,先燒石通紅,淬酢中,再燒再淬,酢盡方止,為末,加二味末,將剩下酢調如泥,涂上,消軟。炙處亦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