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痧痘論治(6)

  • 兒科要略
  • 吳克潛
  • 3364字
  • 2015-12-03 12:03:09

桂枝 芍藥 生姜 甘草 大棗(五)升麻湯 發(fā)表。治時(shí)邪頭痛、足冷、發(fā)熱、肢疼,脈數(shù),陽明經(jīng)熱下利,及痘疹初起,或在疑似之間,或未經(jīng)解利而瘡毒已發(fā),宜與解散者。

升麻 白芍 甘草(各二錢) 生葛根(三錢) 加生姜 蔥白(六)百祥丸 治小兒瘡疹,黑陷寒戰(zhàn),喘脹便秘,切牙戛齒,身黃紫腫。

紅牙大戟,不拘多少,陰干,漿水煮軟,去骨,日中曬干,復(fù)納汁,煮汁盡,焙干,研末,棗肉或滴水和丸,如黍米大,每服一二十丸,不拘時(shí)芝麻研煎湯送下。

(七)四苓散 見本章第三節(jié)。

(八)異功散 治小兒氣虛氣滯,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驚搐痰嗽,睡時(shí)露睛,手足并冷,飲食少思,吐瀉不止。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陳皮(各等分,銼散)清水煎服。

(九)犀角消毒飲 治痘瘡發(fā)疔,胃熱咽腫便秘。

犀角(七分) 連翹 鼠粘子(各一錢) 荊芥(六分) 甘草 防風(fēng)(各五分) 忍冬(一錢五分)(十)導(dǎo)赤散 見本章第一節(jié)。

(十一)羌活湯 治痘疹未報(bào)點(diǎn)時(shí),熱甚,頭痛腹脹。

羌活 防風(fēng)(各八分) 荊芥 紫蘇(各七分) 川芎(四分) 赤芍(六分)枳殼(八分) 山楂(一錢) 木通(五分) 生甘草(三分) 加白蔥、生姜,清水煎服。

(十二)消毒飲 見本章第一節(jié)。

(十三)犀角地黃湯 治傷寒溫病,熱傷血分,吐血,衄血,蓄血,瘀血,溺血,婦人倒經(jīng),血崩,赤淋,小兒痘疹,以及喉痧重證,痧透咽爛,火灼液虧者。

犀角屑 生地黃 丹皮 芍藥小腸淋瀝出血或衄血,食后臨臥時(shí)用茅根煎服。熱盛如狂善忘,加大黃、黃連、黃芩;瘀血停胸,加醋制大黃;腹中有瘀血未下,加桃仁、紅花、酒制大黃;口鼻出血,加大薊、茅根、藕汁、扁柏、童便,并磨京墨攪令黑色服;小便溺血加小薊。

(十四)補(bǔ)中益氣湯 治氣虛,氣少,氣高,氣喘,內(nèi)傷勞倦,陰虛發(fā)熱,頭痛口渴,表熱自汗,畏風(fēng)惡寒,體倦語懈,食少無味,心煩脈大,一切中氣不足者。

黃 人參 甘草 當(dāng)歸身 橘皮 升麻 柴胡 白術(shù) 加生姜 大棗(十五)保元湯 見前。

(十六)椒梅丸 治痘為蟲 ,不得發(fā)出。

秦椒(三錢) 烏梅 黃連(各一錢)共研細(xì)末,飴糖為丸,如黍米大。

(十七)紫草承氣湯 治痘瘡干紫,喘滿便秘。

紫草 枳實(shí) 濃樸 大黃(十八)大黃甘草湯 治食已即吐,及痘為痰悶,不得發(fā)出。

大黃 甘草按∶食已即吐,宜用大黃四倍于甘草,專取大黃之沉降也。痰悶痘閉,宜用大黃再倍于甘草,反借甘草之上溢也。

(十九)白虎化斑湯 治痘為火悶,不得發(fā)出。

生石膏 知母 生甘草 蟬蛻 麻黃 生大黃 黃芩 連翹 玄參 竹葉(二十)快斑湯 治痘毒盛,起發(fā)遲而作癢。

紫草 甘草 木通 人參 芍藥 蟬衣(二十一)透肌散 透肌膚,發(fā)斑疹。

紫草茸 綠升麻 粉甘草(各一錢)細(xì)切,清水煎服。

(二十二)參 內(nèi)托散 治癰疽不潰,或潰后感冒風(fēng)邪,及痘疹觸穢伏陷,寒戰(zhàn)切牙,飲水瀉渴者。

人參 黃 當(dāng)歸 川芎 紫草 濃樸 防風(fēng) 桔梗 白芷 肉桂 木香 甘草(二十三)化毒湯 治小兒痘瘡。

紫草茸 升麻 甘草一方加蟬蛻、地骨皮、黃芩、木通。

(二十四)二寶散 治痘瘡色紫,發(fā)熱鼻衄,小便如血,口渴, 語,及痘頂色白,肉紅腫而痘反不腫,或黑陷不起。

犀角 生玳瑁磨汁頻服,即愈。痘頂色白或黑陷不起,研為末,入豬心血少許,紫草湯調(diào)下。

(二十五)大鼠粘子湯 治痘色紅,根散不長發(fā)。

鼠粘子(錢半) 當(dāng)歸(七分) 黃 連翹(各一錢) 柴胡 黃芩 地骨皮(各八分)(二十六)攻毒湯 治痘出不快,伏陷倒 ,大便實(shí)者。

大鱔魚頭 丹雄雞頭 鮮筍尖(各三五枚)加生姜三五片,飲汁。

(二十七)承氣湯 治陽明實(shí)證。

大黃 枳實(shí) 芒硝 濃樸(二十八)理中湯 治中焦脾胃虛寒,不能運(yùn)化,嘔吐泄瀉,不飲不食,胸痹胸痞,腹痛痰多,傷寒直中太陰,自利不渴,寒霍亂四肢逆冷,自汗,脈虛,便血痢等癥。

人參 白術(shù) 甘草 干姜(二十九)四圣散 治小兒痘出不快,黑陷倒 不起,發(fā)不紅活,小便不利。

紫草茸 黃 (各一錢) 甘草(五分) 木通(六分)熱甚色紫者,倍紫草茸,加黃芩、黃連、紅花;大便閉者加枳殼;氣虛少食者加人參。

(三十)加味四圣散 治痘灌漿時(shí),熱渴引水,或作癢者。

紫草茸(一錢) 甘草(五分) 黃 (炙,一錢) 木通(七分) 川芎(五分)木香(三分) 人參(一錢) 蟬衣(七枚)(三十一)生脈散 治熱傷元?dú)猓w倦怠,氣短懶言,口干作渴,汗出不止,腳欹眼黑,津枯液涸。

人參 麥冬 五味子(三十二)不二散 治痘瘡起脹,灌漿時(shí)泄瀉不止。

蓮肉(一兩) 鴉片(二錢)各研細(xì)末和勻,每服三四分,米飲調(diào)下,不但止瀉,亦治煩癢。

(三十三)人參白術(shù)散 治霍亂吐瀉。

人參 白術(shù) 白茯苓 炙草 木香 藿香 干葛(三十四)五福化毒丹 清膈涼血。治上焦壅熱,煩渴,瘡疹余毒,口齒出血,牙宣口臭,唇舌生瘡。

玄參 桔梗 茯苓 人參 風(fēng)化馬牙硝 青黛 甘草 麝香(三十五)木香散 治痘瘡泄瀉后,虛寒癢塌。

木香 大腹皮 肉桂 半夏 青皮 柴胡 人參 茯苓 炙草 訶子肉 丁香自汗癢塌,去大腹皮、青皮、柴胡,加黃 、白術(shù)、糯米、姜、棗下。

(三十六)白術(shù)丸 治脾肺氣虛。

白術(shù) 人參 黃 茯苓 山藥 百合 甘草 前胡 加姜棗。

(三十七)排毒湯 治痘后余毒發(fā)癰,能食便秘。

大黃 白芷 木香 穿山甲欲托加黃 、防風(fēng)。

(三十八)托里快斑湯 治痘起發(fā)遲而熱不止,及痂后發(fā)熱。

紫草 黃 鼠粘子 連翹(各一錢) 木通(六分) 當(dāng)歸(七分) 青皮桂枝 川芎 防風(fēng)(各五分) 木香(三分) 蟬衣(七枚)(三十九)羌活當(dāng)歸湯 治腰背痛。

羌活 當(dāng)歸 獨(dú)活 防風(fēng) 川芎 黃柏(各一錢) 柴胡(錢半) 桂枝(七分) 桃仁 紅花(各八分)(四十)人參敗毒散 治時(shí)疫,傷風(fēng),風(fēng)濕,寒熱,頭眩,項(xiàng)強(qiáng),目疼,肢疼,咳嗽,鼻塞聲重,瘡瘍邪氣在表應(yīng)發(fā)者,以及小兒感冒,發(fā)熱惡風(fēng),痰阻胸膈,頭目不清,風(fēng)熱瘙癢。療脫疽,頑核,毒瘡。

人參 羌活 獨(dú)活 柴胡 前胡 川芎 枳殼 桔梗 赤苓(各一錢) 甘草(五分)一方加人中黃。

(四十一)七物升麻湯 治四肢大熱,大便閉塞。

升麻 犀角 黃芩 樸硝 梔子仁 大黃 淡豆豉(四十二)黃 建中湯 治虛勞里急諸不足。

桂枝 芍藥 甘草 生姜 大棗 膠飴 黃(四十三)紫草飲 治痘疹氣虛血熱。

紫草茸 人參 白芍 蟬衣 甘草 穿山甲(四十四)牛黃湯 治痘瘡疹毒入胃,便血腹痛啼哭。

牛黃(一分) 郁金(一兩)研為細(xì)末,每服五分。

(四十五)木通湯 治心經(jīng)伏熱,小便不通,小腹痛。

木通 滑石 牽牛子 燈芯 蔥白(四十六)豆蔻丸 治痘疹氣虛,吐利不止。

肉豆蔻 木香 砂仁 白龍骨 訶子肉 赤石脂 枯白礬(四十七)白術(shù)散 治吐瀉已久,虛熱而渴。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藿香 木香 甘草 干葛又一方為∶人參 白術(shù) 草果仁 濃樸 肉豆蔻 陳皮 木香 麥 甘草(四十八)加味四苓散 治痘癥熱泄。

豬苓 木通 澤瀉 赤苓 川連 黃芩 牛蒡子 車前子燈芯(四十九)牛黃丹 治小兒生瘡,大便不通,膿水不干。

牛黃 生大黃 珍珠末 粉霜(五十)消毒散 涼膈去痰。治急驚風(fēng)毒,赤紫丹瘤,壯熱狂躁,睡臥不安,痘疹咽痛而起發(fā)遲,及一切瘡,遍身疥瘡。

防風(fēng) 甘草 荊芥穗 鼠粘子(五十一)蟬花散 治犬咬蟲嚙諸傷,或諸瘡潰爛,夏日生蛆,臭惡不可近,及小兒痘爛生蛆者。

蟬殼 青黛 蛇蛻皮(各一兩。 存性) 細(xì)辛(二錢半)(五十二)四順清涼飲 治小兒血脈壅實(shí),臟腑蓄熱,頰赤作渴,五心煩熱,臥睡不安,四肢驚掣,及腸胃不調(diào),大小便澀,欲發(fā)驚癇,或風(fēng)熱結(jié)核,頭面生瘡,目赤咽痛,瘡疹余毒,泄瀉不止。

赤芍 當(dāng)歸 甘草 大黃 加薄荷。

(五十三)十全大補(bǔ)湯 升陽滋陰。治諸虛百損,五勞七傷,及潰瘍寒熱作痛,膿清而少。

人參 熟地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白芍 當(dāng)歸 川芎 黃 肉桂(五十四)移痘丹 治痘出目中,初見點(diǎn)時(shí),用此移之。

守宮十枚(去頭足配辰砂一錢陰干),珍珠、茯神、遠(yuǎn)志肉各一錢,琥珀五分,研為末,紫草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一錢二分。欲移在手足,官桂、威靈仙煎湯下;欲專移在足,牛膝、木瓜煎湯下;微汗為度,再用川芎、 本、荊芥、防風(fēng)、白芷各五分,蟬殼三分,生姜一片,蔥白一莖,清水煎,溫服;血熱者加紫草、連翹。

(五十五)決明散 治小兒痘疹入眼。

決明子 栝蔞仁 赤芍 甘草加麝香少許,研為細(xì)末。

(五十六)撥云散 治眼發(fā)濕熱不退,翳膜遮睛,昏暗羞明,隱澀難開。

川芎 草龍膽 楮實(shí) 薄荷 羌活 荊芥穗 石決明 草決明 蒼術(shù) 大黃 甘草 木賊 密蒙花 連翹川椒 甘菊 桔梗 石膏 地骨皮 白芷 白蒺藜 檳榔(各一兩) 石燕(一對)為細(xì)末,每服三錢。

又方 桑螵蛸一兩炙焦,研細(xì)末,入麝香少許,治痘瘡入目及生翳膜。每服二錢。

(五十七)清毒撥翳湯 治痧痘翳膜。

生地黃 當(dāng)歸 柴胡 牛蒡子 白蒺藜 天花粉 白葛粉 薄荷 防風(fēng) 川芎 密蒙花 谷精草 草決明 甘菊花 梔子 羌活 木賊草 川連忌寒涼及眼科點(diǎn)藥。

(五十八)奪命五毒丹 治痘黑陷倒 ,干枯不起。

蟾酥少許,牛黃、冰片各二分,朱砂一錢,雄黃三分,研為細(xì)末, 豬尾血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丸,薄荷湯送下,移時(shí)活動。

(五十九)一字金丹 治痘毒,及痘瘡黑陷倒 ,干枯不起。

紫花地丁 金線重樓 山慈姑研細(xì)末。

按∶此方治危急痘證,有起死回生之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时尚| 南宁市| 诸暨市| 建宁县| 吉木乃县| 中超| 平南县| 盐源县| 贺州市| 南城县| 托里县| 栖霞市| 海淀区| 略阳县| 永州市| 南昌市| 图木舒克市| 和平县| 虹口区| 会东县| 惠东县| 建瓯市| 东丰县| 泸水县| 石景山区| 隆化县| 简阳市| 开封市| 葵青区| 新民市| 河南省| 山阳县| 高淳县| 镇远县| 莎车县| 保德县| 高阳县| 前郭尔| 长岛县| 辽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