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人才倍出
  • 胡八一
  • 6542字
  • 2018-12-30 18:57:42

人才倍出——6M模型復制優秀核心人才(代序)

活字印刷發明以后,大家才知道圖書能夠成批發行;

板式制造應用以后,大家才知道家具能夠批量生產;

連鎖經營實踐以后,大家才知道店鋪能夠重復出現;

……

復制模式落地以后,大家才知道人才能夠層出不窮!

何為核心人才?為何需要復制?理論派顧問重視研究“是什么”、“為什么”,而落地派顧問更加關注“如何做”。是故,本序言就來簡明扼要地闡述一下如何復制核心人才。

第一節 人才復制的四大條件

正如圖書成批發行、家具批量生產、店鋪重復出現一樣,人才復制也需要有前提條件,可歸納為如下四點。

首先,明確“我想要的”;

其次,甄選“有潛質的”;

再次,營造“復制環境”;

最后,應用“復制方法”。

1.如何明確“我想要的”

明確“我想要的”,即明確企業需要擁有何種素質、哪種能力的人才。

首先,我們要考慮戰略對人才的要求,進行戰略規劃,明確企業需要哪幾個方面的人才,需要什么層次的人才;其次,結合企業戰略與文化要求,對職位進行分析,按照一定的原則進行職位歸類和分層分級;最后,為每個職種建立自己的任職資格標準,即明確在不同的業務領域中,企業需要具備什么能力(能力標準)、有哪些行為特征(行為標準)的人才。

當然,企業想要弄清楚“我想要的”并非輕而易舉,因為任職資格體系的建立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任職資格體系的建立是公司層面的工作,要統一規劃,否則就會造成思想的差異、方法的不同、力量的分散,最終導致事倍功半。在這里,我們有一個高效的落地方法,即把崗位人才需求認真填入圖1的三個坐標系中,或許就能落地了。

圖1 三個坐標系

2.如何甄選“有潛質的”

有潛質的人才,即經過培訓之后能夠勝任的人才。

員工是公司最重要的資產,而“有潛質的人才”更是公司未來發展的關鍵所在。然而,許多公司在甄選、培養“高潛質人才”方面往往毫無章法,他們要么是對“有潛質人才”的衡量標準的認識模糊不清;要么盲目地招聘博士或碩士生來“裝點門面”;要么是讓那些踏實可靠的員工因落選而士氣低落;要么制訂的培養計劃讓有發展潛質的管理者脫離了日常經營。結果是使那些“有潛質人才”要么離開,要么被廢掉。

公司往往是結果導向的,企業需要人才的直接目的就是創造績效!什么樣的人才能夠創造更好的績效?有沒有一些通行的辦法,可以來衡量一個人的領導力潛質,從而判別他是否屬于有潛質人才呢?

從結果上來看,“有潛質人才”往往需要具備以下三大要素:第一,績效表現優異且踏實可靠,能證明自己能夠勝任某個職位,而且能證明自己踏實可靠;第二,掌握新型專業知識、技能,不斷地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管理更大的團隊,同時,認識到行為的重要性;第三,有潛質的人才往往有高情商,他們的工作態度、性格和品質影響著他們的潛力的發揮,他們追求成就感,對工作充滿激情,樂于學習并富有上進心。

所以,對于如何甄選“有潛質的”人才這個問題,我們根據如上三大要素,設計一些甄選方法,或許就能落地。

3.如何營造“復制環境”

復制環境,即培養人才所必需的外在條件。

很少有人會在肅穆的寺廟里吵吵鬧鬧,很少有人會在五星酒店里邋邋遢遢,這并非天性如此,而是環境使然!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也。

一家企業能不能招聘人才、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關鍵在于這家企業是否注重打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人文環境。如果人才復制的環境好,那么企業就不愁沒有人才;如果人才復制的環境很糟糕,那么即使高薪挖來的人才,企業也留不住。

再者,如果企業中職責不明、流程不清、權限不晰,企業文化缺失,那么在如此的“復制環境”中,又怎么能夠使人才“倍”出呢?

所以,營造“復制環境”,完善如圖2所示的管理基礎,或許就能落地了。

圖2 管理基礎

4.如何應用“復制方法”

復制方法,即復制人才的流程與工具。

筆者在與一些企業家進行溝通的時候,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苦惱——企業缺乏優秀的中高級人才。外部優秀人才招不來,企業自身又存在缺乏培養人才的基礎或者人才培養速度太慢的問題。

出現以上問題是很正常的,因為絕大多數企業家沒有掌握復制人才的流程與工具,更談不上應用“復制方法”了。他們對如何培養現代化的、職業化的人才毫無經驗。

相反,一些可以熟練應用“人才復制方法”的企業,每年都能批量培養出優秀核心人才。筆者總結了如圖3所示的企業優秀核心人才的復制方法,仔細察看并深入理解圖3,或許就能落地。

圖3 企業優秀核心人才的復制方法

第二節 人才復制的六大步驟

第一節中第4點提到了“如何應用‘復制方法’”,那么本節就來介紹一下復制方法。讀者可先熟悉圖4,以便掌握全貌。

圖4 人才復制的六大步驟

第一步:建模(Model)——建立標準

建模,即建立所需人才的各項要求。

對于任何復制方法來說,首先當然必須要建立標準模型,所以,企業復制人才的建模,實際就是建立“我想要的”人才的各項標準,依據不同崗位的需求,分別建立以下標準,或許就能落地了。

A.崗位職責標準、崗位績效標準;

B.能力素質標準、職務晉升標準;

C.甄選方法標準、培養教材標準。

第二步:選材(Materials)——人才甄選

選料,即甄選有潛質的人才。

有了所需人才的標準,而且又有了甄選方法的標準,只需培訓甄選官,就可選拔所需人才了。當然,在人才甄選中,經常會出現“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情況。而如果企業花費大量資金和精力,卻總也招不到“有潛質的”人才呢?其實,即便這樣企業也不用著急,參考以下兩點,或許就能落地了。

A.每個崗位所需要的能力素質不同,因此其面試方法、測評方法也不同;

B.選材對象也包括每個晉升階段的老員工。

第三步:制胚(Mould)——人崗匹配

制胚,即依據不同崗位、不同類型的人才按計劃培養的過程。

即使你是伯樂,具有一雙慧眼,然后根據用人標準,通過科學的甄選方法,得出“有潛力的”人才,也需要經過實踐來檢驗。

但是在具體實踐中,多數企業在人員入職之后,經過簡短的注意事項式的培訓便可上崗,若是高管入職或者老板自己找來的人員,便連這道程序也免了,按照計劃培養與輪崗也就做得更少。

一個比較典型的案例就是,中國制造的工業產品相對于國外知名品牌而言,質量可能會遜色一些。中國制造的某些產品之所以并不精良,這與缺乏優秀的工藝工程師(IE)有關,而成為優秀的IE之前,必須要在研發、制造、品管等部門輪崗,IE人員的特質之一便是既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又善于抽象思考和歸納總結,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論給他人以指導。

如何建立人崗匹配呢?注意以下三點,或許就能落地了。

A.通過入職培訓、見習、實習等進行篩選;

B.通過輪崗、轉崗、在崗培訓等進行篩選;

C.正式定位并進入專業晉升渠道(如技術類、管理類等)。

第四步:匹配(Match)——專業晉升

匹配,即把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從而形成完美的人崗匹配。

通過第三步的在崗、考核、培訓,甚至輪崗、考核、培訓,反復幾次的考察后,等待晉升的員工是“驢”是“馬”已見分曉。是“驢”,就用來負重;是“馬”,就用來快跑。

人才分類之后,通過職位勝任力匹配度分析,企業可以清楚地了解員工的能力強項與差距,對不同晉升候選人進行橫向比較,以做出正確的任命決策。在被任命者沒有完全達到目標能力要求時,還可以針對員工的能力短板進行密集的培養和發展,幫助其迅速適應新職位的要求。總之,不同的員工各有所長,總能形成最優的人崗匹配模式。基于勝任力的職業發展方法能幫助公司把員工放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同時使員工有清晰的發展方向和目標。

歸類定位完成后,一定時期之內,員工便要專心地在其工作領域內深造,而企業要明確各級晉升標準,然后告知員工:風光就在樓上,我們會給你梯子,助你上爬。

參照以下兩點,或許就能落地了。

A.強調個人特質與崗位相匹配。正式的定位便從某一層次開始培養、考核、晉升;

B.如果培養復合型人才,也可再考慮新一輪的轉崗、輪崗。

第五步:成型(Molding)——持續定位

成型,即持續在某個領域發展,成為這個領域的頂尖優秀人才。

人崗匹配實際上是一個動態過程,并非一錘定音、一成不變的,卻也不可以朝三暮四、七上八下。定位之后,若是發現晉升之后的員工并未創造理想的業績,那么企業首先需要分析外在環境是否制約員工的能力發揮,如一個銷售經理,他的業績不夠理想的原因,是他的營銷能力不強,還是外在的客觀因素使然呢?通過客觀分析,才能準確判斷人才是否匹配。通過分析之后,其次才是考慮調崗,因為排除外在因素就只能找內部原因了。事實上學習能力越強的人,越有可能脫離專業而走向復合型人才。所以從第四步匹配到第五步成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循環過程,只是越到后期,其過程周期越長,因此古語有云:“四十不學藝”。

那么如何處理這個辯證關系呢?注意以下兩點,或許就能落地了。

A.通過若干次人崗匹配后,就能發現最佳匹配對,這時就可以持續下去了;

B.崗位類型基本分為領導、管理、專業三大類型。專業類型又可分為研發、工程、財經、市場、銷售等。

第六步:修整(Modify)——追求卓越

修整,即針對局部不足而進行特別培訓,促使人才更加完美,追求卓越。

按照常理,經過匹配、成型之后,培養出來的人才從此便可以在這個領域快速奔跑。然而經過千錘百煉、層層甄選、嚴格考核才選拔和晉升的人才,為何還需要修整?答案是,人無完人,再卓越的管理人才,也有缺陷之處。既然有管理能力上的缺陷,就要不斷對其進行修整、培訓,這才是追求卓越的企業和個人應有的選擇。

我們可以舉個例子進行說明。國內一家百強企業的一位技術人員,從畢業參加工作一路走來,已經晉升到高級工程師、主任工程師,自己研發出來的產品也是一流的,非常具有市場前瞻性的。然而,在研發成功之前,企業老板卻總不采納這位工程師的方案,事后才發現這位工程師的方案最有價值。這位工程師的科研能力與他的方案通過率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原因就在于他不善于推銷自己的主張,即溝通表達能力不足,這就是他需要修整的地方。又如一位業績優異的銷售人才,未必適合晉升為部門經理,但可讓他在專家指導下歸納整理其銷售技巧,以供同事們學習,這個“歸納整理”能力也為修整之處。

到底應該如何追求卓越呢?參考以下兩點,或許就能落地了。

A.如果已經具備了優秀人才的特質,但可能在某些細節方面還需要修整,如個性、形象、領導力、影響力、情商等,那就在這些方面努力;

B.自己優秀,能不能幫助別人也成為優秀?這就是修整一個人樂意助人的心態和助人的能力。

第三節 如何預防人才復制后的流失

此中所說的“流失”包括以下三層含義。

一、在人才復制的過程中,直屬上司發現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受到威脅,想辦法停止人才復制,令人才中途流失;

二、部屬已經從優秀到卓越,上司不得不讓位,或者人才不再受到重用,因而流失;

三、“復制”出來的人才剛剛成型,卻被別人挖走或者主動另謀高就,企業白替他人做了一回嫁衣。

所以,企業既需解決“我愿意復制新人”,又需預防復制的人才流失的問題。以筆者的咨詢實踐經驗來看,至少以下幾種方法比較有效。

1.是教練而非管理者

教練會真心地為自己的運動員付出,不怕他會搶了自己的飯碗,雖然兩者的利益是捆綁在一起的,分工卻有所不同,不會同臺競技。企業培養人才,傳、幫、帶類型的以老帶新、以上帶下的貼身教法固然不可或缺,但若復制人才,則必須具備有極具操作性的教材和善于沙盤模擬的專職教練。教材需有專人采編實際案例,通過圖、文、影像等現代技術立體式地呈現出來;而教練,最好是有實際經驗的高手。在這一方面,一些美容連鎖行業等銷售型企業做得較好,其實這一做法完全可以復制到任何形態的企業中去。

有了上述特點的教材和教練,即使出現復制人才的流失,企業也不至于痛心疾首。

2.官爵兩分離

古語云:“爵以授功,官以任能”。“官”是職位,著眼的是權力、責任,“爵”著眼的是地位、待遇和利益。崗位有限,而地位無限。公爵未必就是省長,大校未必就是師長。企業何不延用這一制度,使原有企業高管主動讓出位置給新晉人員呢?

我們知道,在企業中的高級工程師未必就是技術部經理,那為什么不可以出現五星業務員、人力資源高級管理師?人力資源部門經理只有一個,下屬能力強了,現任經理又還年輕,如果再不授予“爵位”,千辛萬苦復制出來的人才就會流失。如“薪酬管理”這個崗位,可能就只有一個人身處這個位置,但“爵位”等級可以分化出好幾等級,可以讓員工去慢慢晉升——薪酬專員、高級薪酬專員、薪酬主管、高級薪酬主管、薪酬管理師、高級薪酬管理師。當一個人知道自己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依然處于上升趨勢時,大多數員工是不會輕易離職的。

“爵位”也有報酬,如能力工資。官爵兩分離之后,上級領導也就樂意培養部屬,不會擔心下屬會替代自己,部屬也因為可以得名、得利,不會再去擠獨木橋。

3.培養人才有獎

在企業發展中,人才鏈和資金鏈一樣,是企業強大的關鍵點,只有讓人才鏈良性循環,企業發展才有希望。企業搭臺,培養員工的卓越能力,這是企業管理的一項重要任務。而師徒幫帶,獎勵樂于培養下屬的經理、主管,正是企業做好人才儲備、有效復制人才的途徑之一。

在一些企業中,處于企業核心位置的工程師不一定樂于培養新進員工。這是因為,做師傅的為了保住自己的飯碗,難免會留一手。出現這種情況,對于企業核心人才的復制是極為不利的,因為老員工沒有積極性,新員工則缺乏好學的精神和鉆研的韌勁。

為克服這些不足,企業可以變革人才復制模式,即施行有獎勵的師傅帶徒弟模式。師徒幫帶是培養新人最佳的、最為快捷的途徑,企業可以為師傅制訂詳細可行的培訓計劃,每周都有不同的培訓內容。企業還可以制定激勵機制,師傅帶得好有報酬,甚至可以提前升四星級、五星級培訓明星,并且年終有獎勵。而徒弟學得好也有獎勵,這樣一來,師徒整體素質都得到了提高,就可以形成人才培養、復制的良性機制。

4.找到接替你的人,否則就不能得到晉升

很多企業都會遇到這樣一個人才困惑——青黃不接,公司總是招不到優秀的新員工,培養不起來優秀的接班人。比如,銷售總監幾年都招不到一個優秀的銷售經理;而銷售經理也是連續很長一段時間培養不出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最后導致公司中高層管理者后繼無人,老板們總是受制于原先的中高層管理者和公司元老。

事實上,千里馬常有,只是公司中沒有人愿意當伯樂而已。那些公司元老們一旦招來并培養起優秀的新員工,他們自身的權威性勢必會受到威脅,搞不好自己的位置還會被取代,這也是那些銷售總監、銷售經理總也培養不出優秀銷售人員的原因之一。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筆者根據管理經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那就是所有中高層管理者,如果沒有培養起合格的接班人,他們就失去了晉升的競爭資格,就得不到晉升。

我們的客戶中有一個這樣的案例。有一家集團公司在全國各地都設有分公司,集團總公司董事長采納了我們的解決方案,在經理級以上管理者辦公室的顯眼位置貼上一張條幅——找到接替你的人,否則就別想晉升。比如,財務總監如果培養不出來一個好的接班人,就永遠別想晉升為副總經理;副總經理如果培養不出一個好的接班人就別想晉升為總經理;總經理培養不出一個合格的接班人就別想晉升為大區域總經理。

如此連環施壓,企業人才復制的難題便可迎刃而解。

5.金手銬

筆者在講課過程中發現很多老板對股權激勵的認識不夠,甚至形成誤區。一說股權激勵以為就是在分他的家當。其實真正的股權激勵是“用明天的收益激勵今天的員工;用社會的財富激勵自己的員工”。股權激勵的方法也有很多,虛擬股份、項目股份、資產增值股、分紅回填股、延期支付股等。這些內容在筆者的《股權激勵9D模型》一書中已有說明講解,此處不再詳述。總之,古今中外無數案例證明,股權激勵是留住核心人才最為有效的方法之一,當然,前提是文案設計必須科學,否則也會人財兩空。

至此,我們已將本書內容做了精要提煉。或許有人會說:“建立人才梯隊、復制核心人才需要這么龐大的工程,操作起來不會有很大難度嗎?”建立復制人才的整個體系的確是個工程而非一件工作,但是人才復制體系建立之后,操作也就不再復雜。世事就在為與不為之間,而非難與不難之間。

企業家們要認識到,中國企業已經到了大批量、高效率地復制有全球意識的優秀核心人才的關鍵時刻。“核心人才培養和復制流程化”已經成為企業的重要選擇,這不僅要求企業在領導人才培養方面要有全新的思維和方法,也要求有領導潛質的青年才俊時刻做好準備,主動把握機遇,掌握自己的命運。

是為序!

柏明頓管理咨詢首席顧問

胡八一

2012.12.12 圣地亞哥

主站蜘蛛池模板: 霍山县| 长岛县| 宁乡县| 益阳市| 玛纳斯县| 麻江县| 合肥市| 沙田区| 博爱县| 沙田区| 宝坻区| 贺州市| 鄂托克前旗| 民和| 虎林市| 饶河县| 普陀区| 泗洪县| 缙云县| 白沙| 景宁| 射洪县| 开平市| 彭山县| 湖口县| 长岭县| 额尔古纳市| 丰台区| 鹤山市| 榆树市| 琼海市| 台安县| 渭南市| 岳阳市| 新龙县| 新乡县| 平乡县| 当雄县| 克东县| 乐亭县| 高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