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2 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1.2.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保持了快速增長的狀態,進出口商品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國民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198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27.9億美元;之后,經過6年的發展,于1994年邁上2000億美元的臺階;1997年外貿總值突破3000億美元,并首次躋身世界10大貿易國行列。

2001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對外貿易更煥發出勃勃生機,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遞增。這段時間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2004年對外貿易進出口規模突破1萬億美元,成為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6年對外貿易進出口高達1.76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三大貿易國,并進一步縮小與第二大貿易國的差距;加入世貿組織5年間合計進出口總值已超過從改革開放到加入世貿組織之前23年的總和;2006年外匯儲備突破1萬億美元,達到10663億美元。

由于國內外環境總體仍比較有利,2007年我國對外貿易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的狀況。全年外貿進出口總值首次超過2萬億美元,達到21738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23.5%,增長速度連續6年保持在20%以上,繼續穩居世界第3位,出口名列世界第2位。

2008年,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蕩,世界經濟增長明顯放緩,發展中國家經濟普遍遇到較大困難,國際市場需求大幅萎縮。2008年,我國進出口增速比2007年回落5.7個百分點。

2010年,我國進出口額達到2.97萬億美元,比“十五”末翻了一番,年均增長15.9%,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出口占全球份額由7.3%升至10.4%,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1位;進口占全球份額由6.1%升至9.1%,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

2011年,我國外貿總體保持穩定平衡發展。全年進出口總額3.64萬億美元,增長22.5%。其中,出口1.9萬億美元,增長20.3%;進口1.74萬億美元,增長24.9%。受全球經濟復蘇放緩影響,全年進出口增速高開低走態勢較為明顯。其中,進口增速由1月的51.6%震蕩回落到12月的11.8%,出口增速由1月的37.6%回落到12月的13.4%。

表1-2顯示了我國近年來進出口增長情況。

表1-2 我國近年來進出口增長情況根據商務部綜合《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報告》披露的數據整理而成。單位:億美元

1.2.2 我國出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原因

我國對外貿易出口高速增長,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出口商品結構的持續升級。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企業逐漸適應了國際市場,它們生產和出口的產品的質量不斷提高,全新類型的產品不斷涌現。研究過去的14年中我國和孟加拉國出口到美國的HS產品種類HS是英文為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簡稱HS,翻譯為“協調商品名稱和編碼制度”,簡稱“協調制度”。,可以發現從1992年到2005年,中國和孟加拉國的出口產品種類都翻了一番(孟加拉國從1992年的581種增加到2005年的1058種,中國則從6602種增加到12698種)。然而孟加拉國的“新”種類當中有不少和原有種類相似,并且幾乎所有新增品種都屬于大的紡織品門類。與之相反,中國的新品種則屬于新的門類和分支。這樣,中國就得以進入全新的市場。從2011年出口商品結構看,消費類產品出口增長仍然較快,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通信設備、醫療器械等產品出口快速增長,“兩高一資”產品出口大幅下降。我國出口的主要商品已經實現了由初級產品向工業制成品的轉變,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在進出口貿易中所占的比重不斷增長,逐漸趕上和超過資本密集型產品。

(2)外國直接投資增加強勁。中國加入WTO后,對外國直接投資更具吸引力。2004年1—12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43664家,同比增長6.29%;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06.30 億美元,同比增長13.32%。2011年1—12月,全國新批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7712家,同比增長1.12%;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160.11億美元,同比增長9.72%。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2011年1—12月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情況[EB/OL].(2012-01-19)[2012-08-20]. 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tongjiziliao/v/201201/20120107940573.html.圖1-1顯示了我國加入WTO后實際使用外資的增長情況。

圖1-1 我國加入WTO后實際使用外資的增長情況根據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全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快訊》披露的資料整理而成。

(3)我國企業已具有相對較強的國際競爭力。經過半個多世紀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技術水平、比較完整的制造業體系。外貿制度的改革更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國進出口市場的格局。在國際產業轉移的影響下,我國制造業形成了層次高端化、產業鏈整體化、企業組團化的新態勢,各行業都涌現出一批技術裝備先進、產品設計獨特、市場適應能力強的企業。通過轉型升級戰略、科技創新戰略、國際化經營戰略、人才強企戰略、和諧發展戰略的落實,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大大增強,直接推動了我國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

1.2.3 我國對外貿易面臨的新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國外貿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挑戰,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2010年,我國進出口額比“十五”末翻了一番,世界排名由第3位升至第2位,其中出口第1位、進口第2位。“十一五”期間,我國出口商品結構持續優化,貿易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高,貿易平衡狀況明顯改善,市場多元化取得新進展,民營企業經營活力進一步釋放,外貿體制機制不斷完善。我國外貿發展為促進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進入2012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繼續加大,制約因素錯綜復雜:

(1)外需持續疲軟。世界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際市場需求嚴重萎縮。我國出口在手訂單與2011年同期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短單、小單比重偏高。此外,國內投資消費需求放緩,加工貿易增長明顯減速,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擴大進口。

(2)企業成本上升。首先是用工成本上升,過去3年城鎮職工平均工資上漲33%,最低工資標準上調20%以上,企業“五險一金”支出也相應增加。其次是原材料價格上漲,過去2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累計上漲19.6%。再次是中小微企業貸款難的問題仍很突出。目前,出口企業對外提價困難,利潤空間受到壓縮,經營壓力加大。

(3)貿易環境趨緊。中國已連續17年成為全球遭遇貿易摩擦最多的國家,摩擦形式不斷翻新,涉及產業不斷擴大,發起國別不斷增加,體制機制性問題逐漸增多。新貿易摩擦案件的預警信息不斷,嚴重影響國外進口商和中國出口企業的信心。歐美金融市場功能尚未完全恢復,銀行借貸能力受限,進口商資金壓力增大,中國出口企業收匯風險上升。

面對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建設國際商務平臺,培育一批技術強、服務優、信譽好的重點外貿電子商務平臺,提高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展對外貿易的能力已經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要工作。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隆县| 土默特左旗| 泰安市| 克山县| 诸城市| 历史| 砀山县| 胶州市| 天峨县| 彰化县| 唐山市| 玉山县| 达孜县| 南充市| 湖南省| 太原市| 塔河县| 德惠市| 福州市| 张掖市| 志丹县| 淄博市| 乐山市| 斗六市| 驻马店市| 安阳县| 昆明市| 普格县| 望奎县| 城口县| 晋江市| 固始县| 弥渡县| 揭东县| 绵阳市| 汝阳县| 梅河口市| 镇原县| 通渭县| 策勒县| 乐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