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國際貿易的概念與分類
1.1.1 國際貿易與對外貿易
國際貿易(International Trade)也稱“世界貿易”,是指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所進行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活動。國際貿易是各國之間分工的表現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經濟上的相互依賴與聯系。它由各國(地區)的對外貿易構成,是世界各國對外貿易的總和。
對外貿易(Foreign Trade)也稱“國外貿易”或“進出口貿易”,是指一個國家(地區)與另一個國家(地區)之間的商品、技術和服務的交換。這種貿易由進口和出口兩個部分組成。對運進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進口;對運出商品或勞務的國家(地區)來說,就是出口。
國際貿易是從世界范圍內考察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換活動的,而對外貿易是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研究的。這兩者之間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國際貿易就是對外貿易。因此,提到對外貿易時要指明特定的國家,如中國的對外貿易。某些島國(如英國、日本等)也稱對外貿易為海外貿易。
1.1.2 國際貿易的衡量
國際貿易常常使用貿易額和貿易量加以衡量。貿易額是以金額表示的貿易總值,也稱為貿易值。貿易額分為對外貿易額和國際貿易額。貿易量是剔除了價格變動影響之后的貿易額,貿易量使得不同時期的貿易規??梢赃M行比較。
1.對外貿易額
對外貿易額(Value of Foreign Trade)是一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的進口總額與出口總額之和,是以貨幣表示的貿易金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從國外進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進口貿易總額或進口總額;一定時期內一國向國外出口的商品的全部價值,稱為出口貿易總額或出口總額。兩者相加為進出口貿易總額或進出口總額,這是反映一個國家對外貿易規模的重要指標,一般用本國貨幣表示,也有用國際上習慣使用的貨幣表示。聯合國編制和發表的世界各國對外貿易值的統計資料,是以美元表示的。
一國的對外貿易包括了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兩部分,因此,一國的對外貿易額包括了進出口貨物貿易額和進出口服務貿易額。同時,由于一國的對外貿易包括了出口和進口,因此,統計一國的對外貿易額時應把一國的出口額和進口額相加。
2.國際貿易額
把世界上所有國家的進口總額或出口總額用同一種貨幣換算后加在一起,就得到世界進口總額或世界出口總額。但對國際貿易而言,一國的出口就是另一國的進口,因此,在統計國際貿易額時為避免重復計算,通常只把各國的出口額或進口額相加。而習慣上,在統計國際貿易額時是把各國的出口額相加的。由于各國一般都是按離岸價格(Free On Board,FOB,即起運港船上交貨價,只計成本,不包括運費和保險費)計算出口額,按到岸價格(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CIF,包括成本、保險費和運費)計算進口額。因此世界出口總額略小于世界進口總額。所以,國際貿易額(Value of 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一定時期內世界各國用FOB價格計算的出口貿易額之和。但無論是對外貿易額還是國際貿易額,都是以各個時期的現行價格計算的。
3.貿易量
貿易量(Quantum of Trade)是為了準確反映國際貿易或一國對外貿易的實際數量而確立的一個指標,它剔除了價格變動影響。在計算時,是以固定年份為基期而確定的價格指數去除報告期的貿易額,得到的就是相當于按不變價格計算(剔除價格變動的影響)的貿易額,該數值就叫報告期的貿易量(見式1-1)。

貿易量可分為國際貿易量和對外貿易量,以及出口貿易量和進口貿易量(見式1-2 至式1-6)。

4.對外貿易差額
對外貿易差額(Balance of Foreign Trade)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如一年、半年、一季、一月)出口總額和進口總額之間的差額。當出口總額大于進口總額時,其差額稱為“貿易順差”,也可稱為“出超”;當進口總額大于出口總額時,稱為“貿易逆差”,也可稱為“入超”;當出口總額等于進口總額時,稱為“貿易平衡”。通常,貿易順差以正數表示,貿易逆差以負數表示。
1.1.3 國際貿易的分類
國際貿易涉及商品、技術、服務三大領域,目前國際上按照五個標準分類。
1.按商品形式不同,分為有形貿易與無形貿易
有形貿易(Visible Trade)是指實體商品的進出口貿易。由于實體商品是可以看得見的有形實物,故商品的進出口被稱為有形進出口,即有形貿易。國際貿易中的有形商品種類繁多,為便于統計,1938年,國際聯盟公布了《國際貿易統計基本商品名稱表》;聯合國于1950年起草了《國際貿易標準分類》(原本),并分別在1960年、1985年和2006年進行了修訂。
在2008年的聯合國《國際貿易標準分類》(修訂4)中,把國際貿易商品分為9個部門、67類、262組、1023個分組和2970個基本目(見表1-1)。
表1-1 聯合國對國際貿易商品的主要分類

在國際貿易中,一般把0到4類商品稱為初級產品,把5到8類商品稱為制成品。
無形貿易(Invisible Trade)是“有形貿易”的對稱,是指技術貿易、服務貿易或其他非實物商品的進出口而發生的收入與支出,主要包括:
(1)技術產品,如專利(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方法、配方等;
(2)服務產品,如提供運輸、保險、金融、旅游、信息咨詢等;
(3)和商品進出口有關的一切從屬費用的收支,如運輸費、保險費、商品加工費、裝卸費等;
(4)和商品進出口無關的其他收支,如國際旅游費用、外交人員費用、僑民匯款、使用專利特許權的費用、國外投資匯回的股息和紅利、公司或個人在國外服務的收支等。
以上各項中的收入,稱為“無形出口”;以上各項中的支出,稱為“無形進口”。
有形貿易因要結關,故其金額顯示在一國的海關統計上;無形貿易不經過海關辦理手續,其金額不反映在海關統計上,但顯示在一國的國際收支表上。
2.按貿易對象移動方向不同,分為進口、出口與過境貿易
進口貿易是從外國向本國輸入商品,出口貿易是從本國向外國輸出商品。
過境貿易(Transit Trade)是指甲國向乙國運送商品,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必須通過第三國。過境貿易可分為直接過境貿易和間接過境貿易兩種。直接過境貿易是外國商品純系轉運性質經過本國,并不存放在本國海關倉庫,在海關監督下,從一個港口通過國內航線裝運到另一個港口再輸出國外;或在同一港口內從這艘船裝到另一艘船;或在同一車站從這列火車轉裝到另一列火車后離開國境。間接過境貿易是外國商品運到國境后,先存放在海關保稅倉庫,以后未經加工改制,又從海關保稅倉庫提出,再運出國境。根據專門貿易體系,這種商品移動作為過境貿易處理不計入對外貿易額內。
3.按貿易參與國數量不同,分為雙邊貿易與多邊貿易
雙邊貿易是兩個國家之間通過協議,在雙邊結算的基礎上進行貿易。雙邊貿易原則上應保持兩國貿易平衡,一方以出口額支付購買對方的商品、技術。
多邊貿易是三個以上國家之間通過協議(多邊談判形成多邊協議)在多邊結算基礎上進行的買賣貿易。參與國多邊結算可以相互沖銷,從而實現多邊貿易平衡。
4.按是否有第三國參加,分為直接貿易、間接貿易與轉口貿易
直接貿易發生在生產國與消費國之間,消費國直接向生產國購買商品的行為(生產國為直接出口國,消費國為進口國)。
間接貿易是指除生產國和消費國之外有第三國參加,生產國通過第三國把商品賣給消費國的行為。
轉口貿易是貨物消費國和貨物生產國通過第三國進行的貿易活動,這是一種間接貿易方式,第三國充當中間商。中間商(第三國或地區)向生產國購買商品,再把所購買的商品賣給消費國,從中獲取轉口利潤。
5.按貿易方式不同,分為協定貿易、易貨貿易、補償貿易、租賃貿易與寄售貿易
協定貿易是根據締約國之間簽訂的貿易協定進行的貿易,可分為雙邊貿易協定和多邊貿易協定,政府間的貿易協定及民間團體簽署的貿易協定。
易貨貿易是指雙方協定價格后在短時期內完成的貨物和勞務的直接交換,不涉及貨幣交換。易貨貿易通常由雙方參與,且常常是一次性的貿易行為。
補償貿易是指國外廠商提供或利用國外進出口信貸進口生產技術和設備,由東道國企業進行生產,以返銷其產品的方式分期償還對方技術、設備價款或信貸本息的貿易方式。
租賃貿易是指采取以商品為媒介的信貸形式,雙方按協議(契約),出租方把商品租給承租方,在一定時期內使用,收取一定租金的貿易方式。租賃貿易分為金融租賃、維修租賃、經營租賃三種形式。
寄售貿易是國際上習慣采用的一種方法。寄售雙方屬于委托關系,而不是買賣關系。寄售人把貨物運交代銷人暫不收取貨款,由代銷人按照代銷協議規定的條件,在當地市場上代理銷售后,再結算貨款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