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5章

陳道謂:「龜山出為蔡京之累,然乎?」曰:「非也。其可以輕議之?其可以輕議之?首奪荊公王爵配享,其功孰大於是,其為不虛出,孰大於是?」

吳藩問思兼知行。曰:「然。然而思之義大矣!其兼乎言貌視聽,猶土之兼四行也。故曰:『思曰睿,睿作圣。』是故思誠之功廣矣大矣。」

學(xué)莫先於立志矣。夫子之志學(xué)以至於從心,皆一志也。立志而后學(xué)問思辨篤行焉以成之。

陳應(yīng)期問:「學(xué)而時習(xí),何謂也?」曰:「學(xué)其覺也,覺其心之神明也。神明之昏,習(xí)心蔽之耳。及其感於簡策,警於人言,本然之覺如寐者之喚寤而神全焉,知斯至矣。時而存習(xí)焉,行斯至矣。悅焉樂焉君子焉,其皆本於此。」

徐世禮問孝弟為仁之本。曰:「仁也者,吾心之生意,[孝]弟也者,又生意之最初者也。察識培養(yǎng),推其愛[以]達(dá)於其所[不愛,推其敬]以達(dá)於[其]所不敬,而仁囗天下矣。而謂[有]子之支離,異哉!象山之惑也。」

或問:「顏子優(yōu)於湯武,然乎?」曰:「是億說爾。將非謂湯有慚德之累乎?湯武,圣人也;顏子未達(dá)一間也。」問慚德之說。曰:「慚德也者,以言其不類堯舜之揖遜云爾,豈真有愧天怍[人之]心哉?有愧天怍人之心則天理滅矣。易曰:『順乎天而應(yīng)乎人。』孔子深得湯武之心。」

管登問:「病根可一朝而除與?」[曰]:「圣賢之學(xué),為除病也,必積久而后能。明道獵心十二年而復(fù)萌焉,言[何]易乎!除之除之而不息,則宿根可奪矣。」曰:「其要安在?」曰:「其體認(rèn)天理乎!」

或請仲尼顏子之樂。曰:「人人皆有蔽於私爾,惟勿忘勿助者見之,惟緝熙光明者得之。故見樂為難,而得之尤難。」

夫?qū)W莫病於支離矣,自一念以至百為,無非心也。囗之囗囗囗也。

問思。曰:「虛靈知覺,思也。本體全則虛而明,有以照物,如鑒空而妍媸莫逃,是謂思則得之,無思無不通也。思無邪,憶度之私,可以為思也乎?」

當(dāng)思憤與樂者何為。

熊洛問:「欲應(yīng)接中理,而不免乎多失,何也?」曰:「中本無主耳,何中理之有?心為之主,得其中正,隨感而應(yīng)之,其有弗中焉者寡矣。」

徐世禮問發(fā)育峻極。曰:「則渾淪矣乎!」問禮儀威儀。曰:「其分殊矣乎!是故可以知小大矣。」又問德性之尊,問學(xué)之道。曰:「其知行并進(jìn)矣乎!將謂尊德性遺其小者與?道問學(xué)外其大者與?噫知行之判也久矣。」

陳論問天下歸仁。曰:「仁也者,天地萬物一體者也。己克而禮復(fù),則天地萬物在我矣。」

蔡問:「敬主於中矣,其又必整齊嚴(yán)肅乎?」曰:「內(nèi)主乎敬,則整齊嚴(yán)肅。否則殆其心未之敬耳。」

史鹓問:「省言詞以制煩躁,則何如?」曰:「可以為難矣,學(xué)則未要也。茍能收放心,體天理,然而煩躁者寡矣。」

陳道問許魯齋出處。曰:「世變於夷,而圣人之教息矣。魯齋出孔子之道尊,化夷為華,其功孰大焉!且世產(chǎn)於斯、仕於斯,何出處之累?」曰:「吳臨川何如?」曰:「有間矣。」曰:「著述何如?」曰:「三禮諸書,吾不敢傳信焉爾。元之儒其惟靜修乎!」

或請制客氣。曰:「在持其志耳。志者,氣之帥也,知持志則百體從令,客氣自消矣。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其持志以養(yǎng)氣也夫。故曰:『志至焉,氣次焉。』」

「意必固我既亡之后,必有事焉。」明道之學(xué)至矣,彼佛氏豈不亦云意必固我之亡,然而不知有事焉,其諸異乎圣人之學(xué)與!

盧潮問惡惡太嚴(yán)之疾。曰:「是謂作惡,非大公之本體矣。」徐勖曰:「哀矜之何如?」曰:「可惡惡之,吾何容心焉?」

葛澗問居敬窮理。曰:「敬之。敬之,將與理一矣,夫何二?」

(間)或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曰:「天理一而已矣,由之,由此也;知之,知此也。行易而知難,行近而知遠(yuǎn),故圣人之於凡民,不能無難易之嘆耳!」

曾汝檀問:「斯須不和不樂,則鄙詐之心入之矣。然則初學(xué)可以主和樂乎?」曰:「必有主而后和樂生焉,存之又存,反身而誠,樂莫大焉。」曰:「樂由敬生也乎?」曰:「然。」

楊東熙問致知。曰:「知也者,良知也。蔽於氣習(xí),故學(xué)焉以擴(kuò)充之,非謂人人自能知,自率意以致之也。彼佛氏之靈照而不能明物察倫,豈亦擴(kuò)充也乎?」「敢問學(xué)以擴(kuò)充之道。」曰:「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所以知止而知至也。夫然后能履中正而不忒。」

楊東熙問:「名利貨色,私欲之大也。必先克去之,何如?」曰:「然。然而所謂克者,匪堅制爾也,其惟進(jìn)天理乎!天理日明而人欲日隱,天理日長而人欲日消,是之謂克。」又問:「己不克,安能見理?」曰:「未體天理,焉知人欲?」

沉問:「體認(rèn)、擴(kuò)充、存養(yǎng)三者有序乎?」曰:「孰或先焉?孰或后焉?體認(rèn)也者,知至至之也,是為存養(yǎng),其擴(kuò)充之功盡之矣。」

湛子約言卷之八

貴賤第十五

袁郵問:「貴賤禍福定於天矣,亦可修而易之乎?」曰:「天人一也,自求多福,在我而已矣。惟賢人為能祈天,惟圣人為能立命。」

袁郵問窮理盡性至於命。曰:「窮也者,極至之名。知至行至,窮其理焉,性盡而命至矣。其古人所謂格物乎!」

人能動心而后能存心,能存心而后能養(yǎng)性。故人心恒知,知故警動,德性斯堅定矣。

葛澗問:「『人無遠(yuǎn)慮,必有近憂』,其終身之憂,一朝之患之謂乎?」曰:「得之矣,體諸身可也。」

徐勖問:「精義求諸事矣乎?」曰:「其外之矣。在心為理,處事為義。精也者,自其本心精之也,精斯神矣。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其合內(nèi)外之學(xué)與!」

或問:「人有恒言曰『務(wù)實』,何謂也?」曰:「知實然后能務(wù)實。夫事親,仁之實也;從兄,義之實也;良心之真切也。知之真,擴(kuò)之力,斯曰務(wù)實爾矣,而實爾矣。而實之未知,而惟曰『務(wù)實』,務(wù)實其實匪實。」

陳懷曰:「懷聞之師曰:『周公思兼三王』,思道也。道也者,群[圣]同然之統(tǒng)也,求在我者也。故禹之惡好,湯之執(zhí)立,文之視望,武之不泄不忘,與周公之思兼,皆心學(xué)也。不合者,心未一也。思而得之,則其心一矣。坐以待旦,存存不已也,謂急於行,小之言周公之學(xué)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自得者,得自我也,未知失,焉知得?

陳懷問:「『合虛與氣,有性之名;合性與知覺,有心之名。』何謂也?」曰:「虛也者,性之本體也;性也者,知覺之本體,生生不已者也。而曰合焉,而曰與焉,則二物矣。」

陳仁曰:「子夏其知道乎!敬而無失則本體立,萬物一體,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曰:「然。其古之示人以其大者夫!」

子張問行,夫子語以參前倚衡,知之精而后行之至也。故終身由之而不知道者,病於未見焉耳。陳懷曰:「何以能由?」曰:「襲取也,則由仁義行矣。」

陳懷問:「心為事累,何如?」曰:「心小故也。察見天理,則廓然大公,物來順應(yīng),奚其累!」

黃彥聰問溫故而知新。曰:「顏子得一善,拳拳服膺而勿失,如雞抱子然,溫故也。由是而上達(dá),日日新之謂盛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也者,宇宙之氣;宇宙之氣,人之氣也;是故可配天。配天也者,不息之謂也。學(xué)而若有焉,若亡焉,違天也甚矣。

夫德藝之成,其致一也。是故德之所修,藝斯書矣。故師不二其教,弟子不二其學(xué),藝之所書,德斯見矣。故主試不二其擇,為士者不二其業(yè),德成而上,藝成而下,賢能著矣。故用人者不二其職,而見用者不二其志。

甚哉!道之不明也。夫圣賢之學(xué),天下之至易簡者也。或忽以齊諸佛。何以為易簡也?曰體天理而已,內(nèi)外合一者也。夫佛老之學(xué),天下之至煩難者也,難混以齊諸圣。何以為煩難也?曰苦根塵而已,無(或)[惑]乎道之不明也!

養(yǎng)士者如場師之養(yǎng)木矣。不講於大人之學(xué),而小人之學(xué)焉是務(wù),其猶舍梧槚而養(yǎng)其樲棘也。擇士者,如工師之擇木矣,不先乎道藝之賢,而詞藻之工焉是取,猶之舍合抱而求拱把也。用人者如大匠之用木矣,大小杠其材,休采易其服,是猶囗梁棟以榱題,而使椽桶為柱也。

象山亦見個大頭腦處,不可謂無見。然於體認(rèn)天理之功未深,故客氣時時發(fā)作,蓋天理客氣相為消長也。象山客氣非特見於與文公往反之書,至以客氣加於其兄,又有甚義理了?今之學(xué)者多尊崇之,至以出於明道之上,此吾遵道錄所以作也。

利口皆原於心之不仁。

昔有問者曰:「予欲作文,何如?」應(yīng)之曰:「子欲作文,其觀諸樹木乎!深其根,其生也達(dá)諸枝乾花實,翕然成矣。」曰:「假使枯其根,采他花而懸諸,剪彩而綴諸,不亦可觀乎?」曰:「識者觀其生意焉,則別矣。」他日,又有問曰:「吾欲作文,何如。」曰:「子欲作文,其學(xué)諸導(dǎo)水乎!浚其源,其達(dá)也滔滔,其流派自爾成海矣。」或疑曰:「昔者問文而告之以樹木,今也問文而告之以導(dǎo)水也,何居?」曰:「爾知其本矣,未知其自然也。夫木也,猶得而偽焉;夫水也,孰得而偽諸?周子篤實藝書之言,何其異於孔氏也。夫猶二之也,其疑諸樹木之類歟?孔氏曰『有德者必有言』,『辭達(dá)而已矣』,曾子曰『出辭氣,斯遠(yuǎn)鄙倍矣』。夫達(dá)也者,達(dá)自內(nèi)也;夫出也者,出自內(nèi)也;是故致一也。其譬諸導(dǎo)水之類歟!」

今有十夫,各肆其寶於市,人各自以為至寶矣,貿(mào)者擇焉而反復(fù)之去取焉。旌陽之丹丸,至神矣,雜其一於九十九偽之中,偽者售而真者弗售,無識真者也。論文豈易焉!

人心可以一時不通乎?通原於虛,虛原於一。

大學(xué)衍義補,則吾自少時不悅。蓋西山非遺天下國家事,而天下家國之事寓於格致誠正修之中,正所以明一本之意,最為深切。文莊乃欲補之,是所謂漆斷紋琴,規(guī)方竹杖也。然其書中有關(guān)於今日天下國家之事不可廢者,當(dāng)時只合作別書名可也。

射也者,所以射為德也。射為德也者,所以成其賢也。故射禮不講而天下無成賢矣。燕禮缺,徑情而行,天下之射禮壞矣。故燕也者,將以致夫射者也;射也者,所以相射於禮樂,成其德者也。禮樂皆得,謂之成德,成德則賢矣。故射有迎賓、獻(xiàn)賓、以及眾賓,所以致射賓也。燕有迎遵、獻(xiàn)遵,所以致射遵也。燕有獻(xiàn)士,所以致遵耦也。燕有獻(xiàn)酬交酢,所以致賓主二射之歡也。射也者,離道也,爭道也;不合則離,離則爭矣,非所以成德而致賢也。是故有燕酬以合其歡,有揖讓以致其敬,有樂有賓以宣其和,有司正以節(jié)其流,有拾取矢以崇其讓,有鼓樂以盡其神,有釋獲以紀(jì)其賢,有升飲以明其不則,有徹俎坐燕以弛其張,漸近自然,卒歸之中正。賓出不顧矣,生猶拜送,以引無窮之敬焉。故始以燕,終以燕,而射行乎其間,夫然后禮樂兼?zhèn)湟印6Y樂兼?zhèn)洌穗m欲為不賢,不可得矣。雖有庶頑讒說,并生之念油然而興矣。故燕射其深矣。又曰:吾觀於儀禮,然后知矍圃之射,揚觶戒勿入者之為偽,非圣人并生之心也。今之行射者,賓主接則曰射遵,至則曰射,無始燕終燕以合之,是武道也,是教爭之端也,非所以相射於禮樂而成德也,惡乎賢?

孔孟論治亦自切實,足食足兵而后有民信,五畝之宅、百畝之田然后可申庠序之教,兵食豈可后乎?

今夫玉在於萬仞之山,茍有好者,人有能致之者矣。今夫珠在於千尋之淵,茍有好者,人有能致之者矣。語有之曰:「物聚於好。」故茍好直,則直言至矣;茍好諒,則諒言至矣;好文葉,則詞彩至矣。進(jìn)乎其好焉,好仁則仁至矣,好義則義至矣,好德行道藝則德行道藝至矣。

觀其文,不如觀其生意,即可知天地造化之仁。

昔孔子嘆不得中行而與之,何其中之難耶?夫自陽一陰二而胥糅焉,則其難也亦宜矣。夫道,陰陽之中者也;夫德,剛?cè)釡喓险咭病7驅(qū)W,變化以自至乎中者也,是故知剛而不知柔者,吾見其人矣;知柔而不知剛者,吾見其人矣;知剛而柔,知柔而剛,吾未見其人也。

范文正公一代偉人也,今讀其書,觀其跡,想見其人,如高山大林,虎豹蹲踞,可望而不可即;如深淵巨澤,龍蛇出沒而不可測;又如青天白日,照曜萬物而不可欺。此所以立朝廷,鎮(zhèn)西夏,夫人敬信而畏之也。此無他故,誠而已矣。誠斯明,明斯威,威斯重,重則不動而信,威則不殺而畏,明則不察而敬,其誠之所為乎!識者謂其自先憂后樂中發(fā)之。夫先憂后樂,以天下為一心,圣人之學(xué)也。此盡之者,其唯至誠乎!其次勉焉。若公者,雖曰未學(xué),吾不信矣。

觀物第十六

以我觀物,則物物有益;以物遷我,則物物喪志;故我立而后可以觀物。欲立我者,存其心,體認(rèn)天理[者]也。

說命曰:「惟囗學(xué)半,念終始典於學(xué)。」夫?qū)W也者,覺此者也;囗也者,效此者也,效此於人而覺之者也。伊尹曰:「以先覺覺后覺。」曰:「曷謂覺?」「覺天理也。」「曷謂天理?」曰:「理也者,性也,天地萬物為一體者也。是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dá)而達(dá)人,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成己,仁也;成物,智也;性之德也,合內(nèi)外之道也。是故人己兩盡,人之理也。失一莫可以為學(xué)焉,失一莫可以為教焉,是故一體也。

惟心正然后好惡得其公,惟有正心之學(xué)者能之。要求實用,須養(yǎng)實體。要造公溥,須去己私。去己私斯見實體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重庆市| 克拉玛依市| 宁波市| 息烽县| 平泉县| 本溪市| 江阴市| 天长市| 宿松县| 岳阳市| 盐边县| 平武县| 红原县| 靖安县| 东台市| 彰武县| 汉中市| 玉林市| 河源市| 东平县| 扎赉特旗| 昌江| 南充市| 郑州市| 杭州市| 呈贡县| 聂荣县| 舟山市| 都昌县| 乌拉特中旗| 江阴市| 康乐县| 晋江市| 共和县| 黄骅市| 兴城市| 古丈县| 乌兰县| 沙田区| 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