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追逐心靈的陰影

只要是人,就會不完美

心靈的陰影包括了許多層面:膽怯、貪婪、惱怒、自私、懶惰、丑陋、輕浮、脆弱、報復心、控制欲……總之,那些存在于我們身上,而我們又往往極力掩飾和壓抑的特質,全都屬于陰影的范疇。

這些特質并不會因為我們的否認而消失,只會在潛意識中隱匿起來,悄悄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同感。當我們偶然接觸到自身陰暗面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與這些“消極”特質的關系,哪怕花費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這些特質最需要我們關注,因為它們可以給我們帶來最寶貴的收獲。

如果我們故意忽視“消極”特質的存在,它們就會盡量喚起我們的注意,當我們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時候,它們就立即從潛意識里重新浮現出來。為了壓抑它們,我們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這種付出完全沒有意義。

詩人羅伯特·布萊(Robert Bly)把陰影形容為“每個人背上負著的隱形包裹”,我們在長大成人的過程中,會把越來越多的東西塞進包裹里。布萊認為,在生命的前幾十年里,我們總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滿,而在生命的后幾十年里,又會努力把包裹清空,減輕肩上的負擔。

大多數人都對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感到恐懼,不愿正面以對,殊不知,只有擁抱心靈的陰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獲得真正充實幸福的生活。把“知識”和“經驗”混為一談,或許是信息時代人們最大的誤區(qū)。我們往往覺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體驗。對內心陰暗面的探尋,并不是知性的活動,而是用心去體驗、去感覺的過程。許多人參加過心理培訓課程之后,覺得自己已經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們并沒有用心去體驗自我,所以也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收獲。要追求光明,就必須體驗陰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須體驗完整的自我。這樣的體驗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的、連續(xù)的。不管你承不承認,既然你是人,內心就必然有陰影。如果你自己意識不到的話,不妨問問你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讓他們把你心中的陰影指給你看。我們總以為自己可以把陰暗面掩飾得天衣無縫,但是那些被我們刻意壓抑的特質,總能找到機會顯露出來,讓周圍的人們看見。

承認和接納完整的自我,意味著平等對待自己的每一項特質,既不刻意彰顯,也不刻意壓抑。單是大聲說出來“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強”并不夠,我們還必須了解控制欲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接受它的饋贈,用包容的眼光來看待它。

很多人以為,天賜的東西必然是完美的。實際情況則截然相反。要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須擁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與丑、善與惡、積極與消極的調和。只有接納了自己內心的陰影,我們才能得到它的饋贈,這就是榮格所謂“金子總是隱藏在暗處”的含義。

我們都需要恨

我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世界上的人可以分為好人和壞人兩種。像大多數孩子一樣,我總是努力表現自己“好”的特質,把那些“壞”的特質掩藏起來,不讓爸爸媽媽和哥哥姐姐發(fā)現。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人進入了我的生活,我需要掩飾的東西也越來越多。

夜里,我常常輾轉難眠,反復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天生是這樣一個壞孩子?為什么我有這么多“壞”的特質?我替哥哥姐姐擔心,因為他們也有許多“缺點”需要克服——假如他們不小心讓這些“缺點”表現出來的話,就會受到斥責。大人們告訴我,罪犯之所以被關進監(jiān)獄,是因為他們身上有許多缺點。我很害怕有朝一日,我也會因為自己身上的缺點而被關起來,只能透過鐵窗看著外面的親人。所以,我下定決心,要把自己所有的缺點掩藏起來,哪怕說謊也在所不惜。我以為,只有表現出完美的形象,我才能獲得周圍人們的愛。所以,每次忘記刷牙之后,吃多了零食之后,跟姐姐打架之后,我都會說謊。等到我長到三四歲的時候,說謊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已經開始欺騙自己。

總有人對我說,不要生氣,不要自私,不要小心眼,不要貪得無厭。不要,不要,不要。我越來越覺得我一定是個壞人,因為我有些時候會小心眼,有些時候會無緣無故生氣,還有些時候就是忍不住要吃零食。我覺得,將來要想在社會上生存下去,我必須徹底改掉這些“缺點”。于是我就開始努力。努力的結果是,我逐漸淡忘了這些“缺點”的存在。淡忘的結果是,它們成了我內心中的陰影。

等我長到十幾歲的時候,內心的陰影已經在潛意識中埋藏得如此之深,以至于我整個人都變成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有可能爆發(fā)出來。在壓抑“缺點”的同時,我也壓抑了與它們對立的那些優(yōu)點。我感覺不到自己的美,因為我花了太多的精力掩飾自己的丑。我無法以自己的慷慨為榮,因為這慷慨不過是掩飾貪婪的幌子。我撒謊欺騙別人,也欺騙我自己。我與我的內心世界完全斷絕了聯系。

我花了太多的精力來掩飾自己的缺點,所以對于那些不小心把缺點暴露出來的人,我總是十分鄙夷。我變得越來越憤世嫉俗。在那時的我看來,世界上根本沒有好人,所有人都是壞蛋,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糟糕的地方。我覺得我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是因為上天的不公,因為我生在了錯誤的家庭,遇見了錯誤的朋友,生活在錯誤的地方,去了錯誤的學校念書。總之,我的痛苦都是由我自己無法把握的因素造成的。“如果我生在富貴人家,住在歐洲,去寄宿學校上學,如果我有很多錢,愿意買什么衣服都可以,那我就永遠不會遇到任何麻煩。”我常常這么想。

我掉進了“如果”的陷阱——“如果這樣”,“如果那樣”,我就可以怎樣怎樣。這當然無助于問題的解決。什么樣的幻想都有破滅的一天,到頭來我才發(fā)現,我只不過是……是我自己而已——自私、難看、暴躁、尖酸,無論從哪方面看都不完美。我花了十七年時間,才終于認清了真實的自己。而要接受這個真實的自己就更困難了,直到今天,我仍然在努力。

我們之所以要接納和包容內心中的陰影,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結束生活中的痛苦,讓自己不必再欺騙自己,也不必再欺騙整個世界。現代社會經常會給人一種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許多人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損失慘重,卻總是難以如愿。為了裝出一副完美的樣子,我們的身體、精神和心靈都承擔著重壓。我遇到過許多為病痛、失眠、抑郁癥和人際關系問題所困擾的人,這些人從表面上看來都很“完美”——從不對別人發(fā)脾氣,從不做任何自私的舉動,甚至祈禱也是為了別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癥,卻不知道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實,這些人并不是沒有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這些東西受到的壓抑太嚴重,在他們的潛意識里隱藏得太深,以至于他們自己和別人都無法意識到其存在。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們先人后己、無私奉獻,因為“這才是好人應該做的”。結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時,他們逐漸喪失了完整的自我。對于這些人來說,最重要的是從這種狀況中解脫出來,重新認清自己。他們需要學會原諒自己,允許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私心和欲望,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愛。

我們每個人都具有積極與消極兩方面的無限潛能,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潛能的存在。善與惡、好與壞、光明與陰暗、強大與脆弱、誠實與欺瞞——我們的內心是這些矛盾的統一體。如果你覺得自己太過脆弱,那你就需要尋找脆弱的對立面,讓自己變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懼困擾,就必須在內心中尋找勇氣;如果你總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內心中找出發(fā)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你必須敞開心扉,承認自己既有優(yōu)點也有缺點,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陰暗的一面。只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接納光明。

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愛

前段時間,在我的心理輔導課上,有一位女子哭泣著站了起來。她的名字叫奧黛麗。她告訴我,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因為她心中懷有一些非常糟糕的想法,這讓她感到無比羞恥。經過長時間的探討和開導之后,她終于承認,她對自己的女兒懷恨在心。她用讓人幾乎聽不到的細微聲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著:“我恨我的女兒。”教室里的所有學員都注視著她,一些人眼睛里充滿同情,另一些人則流露出嫌惡的表情。

我跟奧黛麗談了一會兒,對她解釋這樣的想法并不是不可原諒的,她必須接受自己心里對女兒的恨意。然后我對學員們說,有孩子的人請舉手。幾乎所有學員都舉起了手。我讓他們閉上眼睛,回憶自己過去是否有對孩子產生恨意的場合。所有舉過手的學員都承認,他們至少經歷過一次這樣的場合。然后我要他們調動起想象力,想出這種恨意可能帶來的好處。有人認為這可以讓他們清醒,有人認為這可以加深他們對孩子的愛,也有人說這可以讓他們好好發(fā)泄一下。所有人都意識到,其實他們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盡管他們并不愿意恨自己的孩子,但是有些時候就是會感覺到恨意。

直到這時奧黛麗才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情況并不特殊。我向她解釋,我們都需要體驗憎恨的感覺,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愛。只有當我們刻意壓抑心中的恨意時,它才會對我們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我問奧黛麗能不能接納自己心中的恨意,接受它的饋贈,而不去刻意壓抑它。她仍然低著頭,面露羞愧,于是我給她講了個故事。

有一天,兩個男孩子跟著爺爺一起出去郊游。他們在林子里走了很遠的路,來到了一間破舊的倉房前。他們一走進倉房,其中一個男孩子立刻生氣地叫道:“爺爺,咱們出去吧。這里面全都是馬糞的味道!”他之所以生氣,是因為他的新鞋子沾上了馬糞。爺爺還沒來得及開口,就看見另一個孫子在倉房里興高采烈地跑來跑去。“你為什么這么高興?”爺爺問。男孩子抬起頭:“這里既然有這么多馬糞,附近肯定有匹小馬可以騎!”

教室里十分安靜。奧黛麗抬起了頭,容光煥發(fā)。她理解了故事的含義:她心中的恨意或許預示著更寶貴的東西,就像故事里的馬糞預示著附近有匹小馬一樣。她的態(tài)度一經轉變,多年來壓抑的能量立即釋放出來。她意識到,心中的恨意是她本能的防御機制,可以讓她在愛著女兒的同時,又能維持自己的私人空間不受侵犯。盡管這恨意曾給她造成過巨大的痛苦,但它也是她檢視內心陰影、找回完整自我的催化劑。

她的收獲還不止于此。兩個星期之后,奧黛麗的女兒給她打來了電話。奧黛麗決定冒險嘗試一下,把自己多年來的真實想法,以及在心理輔導課上的收獲,一股腦兒告訴了女兒。她的話音剛落,女兒就放聲痛哭,哭了好久才停下來。女兒告訴她,這一哭把自己多年來壓抑的感情,以及對母親的恨意都釋放出來了。女兒約奧黛麗共進午餐,母女兩人坐在餐桌前,彼此都感覺與對方的關系親密了許多,這樣的親密是她們過去從來沒有體驗過的。她們彼此約定,從此之后再也不刻意壓抑心中的感情,因為只有這樣,她們才能保持更親密的關系。

如果奧黛麗當初沒有足夠的勇氣來表達她心底的恨意,就不可能有這樣的結果。母女兩人心中原本都有許多壓抑的感情,以至于每當兩人在一起的時候,幾乎都免不了要吵架。這樣的恨意必須得到承認,得到排解和釋放。奧黛麗這樣做了,她的收獲是愛,是與女兒之間更親密、更坦誠、更美好的關系。

我們身上的每一種特質,心中的每一種感情,都可以讓我們得到某一方面的收獲。陰影是我們內心世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陰影之所以為陰影,是為了讓我們的意識注意到它的存在,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去關注它,去尋找完整的自我。它會指引我們找到愛,找到同情和寬容,讓我們的身心得到治愈。并不是只有“消極”的特質才會陷入潛意識中成為陰影,我們心中同樣可能存在“光明的陰影”,那里潛藏著我們未能發(fā)揮出來的力量、決心和意志。當我們刻意壓抑某些特質時,它們才會成為陰影。當我們賦予陰影以光明,承認和接納這些特質時,它們就會改變我們的生活,讓我們重獲自由。

在另一堂心理輔導課上,我在一位名叫帕姆的學員身上目睹了這種改變。帕姆是那種很堅強的女子,嘴里嚼著口香糖,滿臉“去你的吧”那種表情。她對我講的一切都提出質疑,并且堅信她自己內心的陰影并不是什么問題。確實,無論別人說她脾氣暴躁還是小心眼,她都毫不在乎,好像人家是在夸獎她一樣。然而,她也并不是沒有弱點。當我說她為人軟綿綿的時候,她帶著難以置信的神色瞪著我:“我?軟綿綿?別開玩笑了!”她心中根本無法把自己跟“柔軟”“脆弱”“女性化”這樣的詞語聯系起來。我暫時沒有再跟她交流,因為周末的課程自然會給她以啟示。就在第二天,引導學員們做完釋放情緒的“舒心操”之后,我讓包括帕姆在內的幾個學員來到教室中央,接受其他所有人的擁抱。我之前從來沒有嘗試過這樣的做法,但是很顯然,像帕姆這樣的人最需要的,便是來自別人的愛的表示。當大家擁抱帕姆時,她大哭起來,嘴里呼喚著她母親的名字。她斷斷續(xù)續(xù)地哭訴了一個多小時,把心中的痛苦、孤獨和悲哀都釋放了出來。

后來我逐漸了解到,帕姆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就被父母遺棄了,她從來沒有見過母親的面,甚至從沒見過自己孩提時代的照片。她雇了一位私人偵探,專門調查她母親的下落。那一期課程行將結束的時候,帕姆已經學會了承認自己心中的溫柔之處。所有人都為她的轉變感到驚奇。一個星期之后,帕姆聯系了那位私人偵探,發(fā)現他已經找到了她小時候的照片。又過了兩個星期,偵探找到了帕姆的母親,她平生第一次與母親說上了話。當我們承認和接納心中的陰影時,由之而來的傷痛就會得到治愈。當傷痛不復存在時,我們就可以用心感受到愛。

按照榮格的說法,“金子總是隱藏在暗處”,而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懂得如何去找尋。喬布拉常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神祇,這神祇還處于胎兒狀態(tài),心中只有一個愿望:出生。”我們都希望自己心中那顆美好的種子能夠發(fā)芽滋長,但常常忘了給它澆水施肥。而我們內心的陰暗面,就是最肥沃的土壤,只要我們用愛和寬容去灌溉它,就可以讓心中的種子茁壯成長,開出鮮艷的花朵。

進行以下的練習時,必須集中注意力,達到全神貫注的狀態(tài)。你所尋找的答案都在你的內心之中,但只有在安靜的時候,你才能聽見內心的聲音。給自己留出充裕的時間,換上最舒適的衣服,采取最舒適的姿勢,關掉手機,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練習的過程中。如果你愿意,可以焚一炷香,放一些舒緩的輕音樂,營造出迷離朦朧的氣氛。準備好本子和筆,隨時記錄心中的感受。你也可以把以下的練習步驟錄制在磁帶上,一邊播放一邊進行,這樣就不必睜開眼睛。

做好準備之后,閉上眼睛,深呼吸五次,每次吸氣五秒鐘,等待五秒鐘,然后緩緩將氣送出。深呼吸的目的是讓你全身放松下來,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呼吸的過程上,這是讓心安靜下來的最好方式之一。

不要睜開眼睛,想象你走進電梯,關上電梯門,按下最底層的按鈕。想象你正在下降到意識的最底層。電梯門打開的時候,你看見門外是一片美麗而神秘的花園。在想象空間中勾勒出花園里的樹木、花草和鳥兒。天空是什么顏色的?是一望無際的蔚藍,還是點綴著白云?體會微風拂面的感覺。你身上穿的是什么樣的衣服?是你最喜歡的衣服嗎?想象你自己處于最美麗、最光彩照人的狀態(tài)。脫下鞋子,體會光腳踩在地上的感覺。腳下是柔軟的草地,還是細膩的沙地?是干燥的還是濕潤的?你面前是否有一條石砌的小徑?周圍是否有瀑布和雕塑?有動物嗎?花一分鐘時間仔細欣賞你心靈的花園。

用想象力創(chuàng)造出心靈的花園之后,在花園的正中央想象出一個神圣的席位,你只要坐在這里冥想,就可以找到你一直尋覓的答案。花一分鐘時間體會坐在這里的感覺,告訴自己你以后還會常來。重新把注意力集中在你的呼吸上,進行五次深呼吸,讓身心進入更深一層的放松狀態(tài)。

放松下來之后,依次問自己下面的幾個問題,不要著急,靜靜等待內心的回答。得到一個問題的答案之后,睜開眼睛,把答案記錄在本子上。記錄速度要盡可能快,想到什么就記什么。不必在乎你寫下的具體內容,只要讓自己心中的情感充分釋放出來就可以了。當你記下了第一個問題的答案后,再閉上眼睛,放松下來,回到內心深處的花園里,坐在冥想席位上,深呼吸兩次,然后再問自己第二個問題。任何時候都不要著急,給自己足夠的時間。

1.我最害怕的是什么?

2.我生活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變?

3.我讀這本書是想達到什么樣的目的?

4.我最害怕別人發(fā)現我的哪些特質?

5.我最害怕發(fā)現自己的哪些特質?

6.我曾對自己撒過的最大的謊是什么?

7.我曾對別人撒過的最大的謊是什么?

8.在我努力改變自己生活的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是什么?

找到所有問題的答案之后,給自己充分的時間,把心中所有的想法都在本子上記錄下來。之后再花一點時間,欣賞你自己回答問題的勇氣,然后翻開下一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陵市| 类乌齐县| 弥渡县| 宿迁市| 全州县| 富平县| 渭源县| 昂仁县| 陆河县| 淄博市| 东明县| 芷江| 疏勒县| 石嘴山市| 壤塘县| 望江县| 都兰县| 上高县| 澎湖县| 台前县| 平利县| 久治县| 阳谷县| 普兰县| 酒泉市| 海宁市| 北流市| 离岛区| 上犹县| 沂南县| 攀枝花市| 鸡东县| 方城县| 陆丰市| 枣庄市| 寿宁县| 罗田县| 团风县| 奉化市| 东阳市| 德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