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 魔鬼搭訕學:瞬間與陌生人成為朋友
- 成杰
- 4932字
- 2015-12-28 11:46:52
現代社會,如果不會搭訕,就一定會失去開啟人際關系之門的鑰匙,而一個人沒有了人際關系,他的事業生活也是脆弱的。我們說搭訕是社交中的一種正常途徑,不僅非常之“正經”,而且還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和總結。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可愛與可貴之處是喜歡搭訕,他曾經總結說,他的人脈資源基本來自主動搭訕。很多人其實并不知道搭訕的最大功能就是社會交往,因此無意間斷了自己的后路,放棄了搭訕這一最基本的社交方式。
傳統的人際交往是在社群中進行的,鄰居、同學、同事、朋友圈、生意圈,等等。我們生活在群體當中,每天能跟無數人擦身而過。社群的人生如同火車、輪船的交通,我們被分配在一節節車廂、一個個船艙里;而搭訕,卻是我們自己在駕駛汽車。既然做司機,當然需要懂交規。從這個意義上而言,社交中有許多細節需要注意,也就是對個人空間要給予足夠的尊重。
比如“我想認識你”跟“留個聯系方式吧”這兩句話,就有著本質的區別。其實手機號碼屬于安全級別比較高的個人信息,只有在對方愿意的情況下才有交換的必要。所以,“我想認識你”只是表明來意,為接下來的聊天明確方向,就好像告訴對方你不是推銷人員一樣;而“留個聯系方式吧”是聊過之后彼此感覺還不錯的一個結果。如果沒有這個過程,那么,搭訕就成了“討”號碼,就很有點兒讓人討厭的味道。
再舉個例子,搭訕就像是敲門,“當當當”之后,主人心里自然會問“那是誰呀”。這時候,直接表明來意是最起碼的規矩,只有傻子才會說“你出來瞧吧”。而即使在主人微笑著開門之后,你也不能就直奔人家炕頭。前院后院,登堂入室,你應該要一步一步來。
搭訕在社會交往方面發揮的作用還體現在談話上。講話要去聽對方的言外之意,這是環境從小就教導我們的,但那是對付熟人的套路。跟陌生人交往,其實沒那么復雜。中國人不擅搭訕,可能與嚴格的社群經驗有關。曾幾何時,人們就連戀愛結婚都是父母領導說了算,組織提供所有的安全,個人空間在集體生活中是被淡化的意識。所以,一旦與沒有任何來往的陌生人交往,多數人就變得不知所措了,因為失去了圈子的庇護,沒有個人空間的個人就像裸體一樣尷尬和魯莽。而真正讓大家接受搭訕行為,我們自己首先就要給個人空間的存在予以足夠的認可。
與人搭訕,最重要的就是把對方當成平等的個體。平等是人際交往中必須遵循的原則之一。你有提要求的機會,人家也有選擇和拒絕的權利,死氣白賴、死纏爛打都是跟真正的搭訕背道而馳的行為,即便用一見鐘情當做理由也不應該。從平等的意義出發,我們還應該換一個角度來理解“聊天”或“話術”這些概念。搭訕交談的本質應該是表現真實的自我,而不是“操控”對方。我們可以向每一個見到的感興趣的人搭訕,卻沒必要讓每一個搭訕的人都接受自己。所以,除非你是連搭了一百個對象,跟人家都沒話說,這時候也許應當反思一下,去提升自己。
社交活動中的搭訕要穩健,切忌在“求快”上栽跟頭。你不要以為表現出著急的樣子,就能給對方你很在乎他的印象,第一次搭訕絕對不是你應該證明這一點的時候。
這里以男搭女為例:說開場白時,不宜在她背后,更不宜擋住她的去路。假如你是從她身后接近她,可以穩健地走到她的左前方或右前方。還可以加上手勢,比如,對著她伸出手,手的高度與腰部相同,手心向下。這時再開始你的開場白。最好能讓她停下來跟你交談,而且,最好能讓她轉離她原來的方向一些角度。比如你一邊自我介紹,一邊繞著她邁一兩步,讓她自然而然地轉身面對你。身體語言的改變,有助于她改變角色:從原本趕著去做那件事改變為做這件事(認識你)。否則,即使她對你不反感,但她原來就計劃著要去做某事,你這一出現,她的思路還沒換過來,她已經走離你幾步了。若你們是迎著面,不要完全正面對著她走向她,要錯位斜對著她,大概是肩膀對著她,慢慢走著接近她。這些身體語言的處理都是為了減少女性對陌生男性的恐慌,讓她更有安全感。最好你能讓她覺得你隨時可能要離開,這樣她就會更相信你沒什么不良企圖。交談時,如果她往后仰甚至是往后退,你不要向前逼近,保持靜立,一邊說話一邊上身慢慢往后仰一點點。只有當她傾過來時,你才能靠近她。并且你要注意,搭訕時,不要去碰觸她身上的任何部位。要是她明顯不愿意聽你說話,甚至擺擺手轉身就走,你還是放棄吧。
上述這些細節都說明,搭訕與其說是一項技巧,倒不如說是一門與陌生人交往的禮節。也就是說,在社交活動中,搭訕的主要作用體現在禮儀上。在搭訕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不斷吸取經驗、提升個人魅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加強把握人際交往心理的能力,通過禮儀搭訕,把搭訕的作用發揮到極致。
總之,只有按照一定的社交禮儀去搭訕,你才能認識各種各樣的人。認識各種各樣的人以后,你的選擇范圍就會大大地擴展。唯有這樣,才能對今后的生活和事業都有幫助。
延伸閱讀:個人魅力
魅力是指特別的吸引力、迷惑力。魅的意思是引誘、吸引,是以人為主要對象的用語,如笑的魅力、聲音的魅力、眼神的魅力、身體的魅力、性格的魅力、人格的魅力,等等。事實上,不是每個人都有美麗的外表,但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魅力。在社會的大舞臺上,美麗經不起太多的風吹雨打,只有魅力之花才能永遠盛開!我們每個人都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努力培養自己的個人魅力。
(1)表達力。當你在眾多人面前,你的想法或許很多、很巧妙,但是如果你不能把它說出來,又有誰會知道呢?如果你的表達能夠抑揚頓挫、輕松愉快,讓客戶覺得很喜歡,這就是你的魅力。
(2)聆聽力。對于那些受教育較少,甚至疏于訓練的人來說,多聽一聽也是一把交流的鑰匙,要讓對方感覺到你很重視他,你要學會聆聽別人說話,多聽就是你的聆聽的技巧。
(3)說服力。這是一項鼓勵人們接受你的領導,或是采納你意見的一種技巧。一個觀點,無論它有多么偉大,倘若不被采納都是無濟于事的。這就需要具備一種說服的魅力。
(4)見識力。無論你是一個多強而有力的雄辯者,在建立人際關系上有多大的能耐,你的形象有多好,甚至于你利用的天時地利方面也都做得很好,但你總得有很多東西可說才對,否則你就是一個空架子,所以你要不斷地充實你自己。
(5)人際力。不了解他人的風格,卻想建立某種聯系是不可能的。只有學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看,要適應他人,才能提高你行為的適應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6)時空力。這一點時常被大家所疏忽,事實上時空能力既能促進人際關系的調和,又能夠打破關系。不同的時間、地點,你能與每個人都相處得非常愉快,這也就是適應他人的能力。
并不是每個單一的因素都能構成個人魅力,實際上一個拔尖高手之所以有魅力是因為他有著這樣一個連成一體的方法或技巧。一個人的魅力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建立在智商或遺傳基因的基礎上,也不是建立在你有多少錢和財產或多幸運多么高的社會地位上,最重要的,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通過你的個人努力而獲得的。
06.新搭訕主義:請再直接一些
簡單、直接、真誠、禮貌是新搭訕主義的交往理念。所謂新搭訕主義,是相對于傳統、保守的人際交往觀念而言的,其宗旨是把搭訕當成人與人交流的一個最直接而迅速的手段。在這一方針指導下,新搭訕主義有著自己的理念。能否正確理解這些理念,決定了我們對待搭訕的基本態度。
新搭訕主義追求摒棄一切多余的套話、假話和廢話。舉例來說,“你好,在那邊看到你,覺得你氣質不錯,所以過來認識一下”,這種問候加贊美加表明來意的組合從來不是新搭訕主義的套路。新搭訕主義的開場白是“你好,我想認識你”,最多再加點兒善良和無辜的微笑。
問候加表明來意根本不需要另外贊美;或者說,直接表明來意本身就是一種贊美。而“覺得你氣質不錯”,這句話太像各種推銷員了,并且,你真的是因為對方的氣質好才來搭訕的嗎?
新搭訕主義主張用有趣的方式說真話。上面那個開場白可以變為如下兩種方式:
“你好,剛才在那邊看到你,突然特別想認識一下,所以我臉皮一厚就來了。”
“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想認識你,腦袋一熱就跑過來了。”
說自己的臉皮厚、腦袋熱絕對要比說對方氣質好更接近實情,也更容易令人尤其是女孩子接受。這其實也符合“做人要做回自己”的勵志哲學。
跟陌生人搭訕,被拒絕是不可回避的一種可能,舊有的成見所倡導的方法和技巧從實質上說,無非是把被拒絕的可能性往后拖而已,而新搭訕主義則是上來就坦然面對被拒。但是一旦過了第一關,接下來往往會變得很輕松。
事實上,在不做任何自我介紹,沒有任何情景話題的前提下,以“裸”的姿態直接表達意圖,正好也可以考察對方對你的第一反應,無眼緣則打住,有眼緣則繼續,省時省力,還順便鍛煉了心理素質。因此在實際操作中,新搭訕主義比較注重自身的儀表,比如把鞋擦干凈了比學會幾個魔術更有用。
新搭訕主義注重觀察對方的狀態。因為培養出的好感往往是有限的,而發掘出的好感卻常常充滿驚喜。在短暫的人生之中,總有一些懂得欣賞我們的人會擦肩而過,不去錯過她們才是我們最大的幸福。
有人喜歡在開口之前通過觀察對方的穿著神態來推斷搭訕的成功率,或者通過眼神交流來提高搭訕的成功率,但根據大量實踐證明,這些其實都屬于“以意為之”。成與不成,開口才見分曉,所以,新搭訕主義只注意觀察開口之后對方的反應。在搭訕之前,我們唯一要關注的是對方的行進狀態以確定出手時機,而出手則是肯定的。
新搭訕主義遵循保護自身安全以及尊重對方意愿的原則。如果開口之后對方表現出拒絕交流的意思,那么不管對方的回答是什么,咱就一個字“撤”,不解釋,不勸導,甚至連再見也不說。有些人的做法是“寧可糾纏一千也不錯過一個”,而新搭訕主義的做法則是“寧可錯過一千也不糾纏一個”!認識到這點,你才能真正成為一名拿得起放得下的新搭訕主義者。
有些人為了避免搭訕時的唐突,喜歡先用情景話題開場,然后再過渡到想要認識的真實目的。我們并不反對自然開場,但“自然”二字必須是真的自然才好。就是說正好有那么一個話題擺在那里,你信手拈來當然不錯。但如果你想搭一個步履匆匆的人,最自然的方式應該就是誠實地直抒來意。“我想認識你”比“我常見到你”要有效得多。這也正是新搭訕主義所一貫倡導的“直接而迅速”。
有人認為,先建立吸引再表明來意,其實很不現實。三五句話,除非你是刻意顯擺,否則很難展示什么高價值。至于幽默智慧的語言,即使是幽默大師錢鐘書也不可能張嘴就來。所以,搭訕就是搭訕,憑著第一印象的好感為以后的了解留個機會,僅此而已。
總之,以簡單、直接、真誠、禮貌為理念的新搭訕主義是一種新的交友方式,而這正是人際交往的真諦。如果還需要一個注解的話,那就是把方便讓給他人,把尷尬留給自己。
當然,新搭訕主義的理念只是為我們提供一個結識他人的機會,想完全通過技巧來制造別人對你的好感是不可能的。它只是糾正大家的一些錯誤,能否成功結識到自己感興趣的人,最終還要看人的性格等種種因素。在與人搭訕過程中,只要能夠真正做到簡單、直接、真誠、禮貌,那么,你一定能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搭訕高手。
延伸閱讀:如何有效寒暄
寒暄這個詞,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見面時談天氣冷暖之類的應酬話。而意思說白了,就是問寒問暖。寒暄是雙向的感情交流,其基本功能是聯絡感情。與生人第一次接觸,它是為展開交往活動建立感情聯絡的良好開端。那么,如何做好有效“寒暄”呢?
(1)采取積極姿態。一般說來,外出辦事的人應主動問候,售貨員對顧客應主動打招呼,晚輩遇上長輩應主動問候,上級對下級最好采取積極態度,主動打招呼,這樣能表現出上級對下級的熱情關懷,也是領導者優良作風的表現。
(2)留心照顧周到。應酬不僅僅是雙項的,有時是多項的。因此,遇到多人寒暄時,不能只顧及其中一兩個人,而把其他人撇在一邊。
(3)善于選擇話題。寒喧的話題應該是既表現對于他人及其親人的關心,使對方感到溫暖,又能使對方樂予談及又較易回答的問題。如:“你的工作忙吧”,“老人家身體可好”等等。避免涉及三言兩語無法談完的話題,絕對不能觸及對方的隱痛。
(4)注意靈活變通。要區分對象,根據對象的親疏、生熟,變化寒暄的言語;要根據時間的早晚,變換寒暄的言語,如“早上好”,“晚安”等;還應視自己的閑忙決定寒暄語往返次數的多少。
(5)講究方式。與陌生人初次見面的寒暄,一般須有兩三個問答往復的過程,熟人間的寒暄,往往只需一句話、一個招呼。如果久不見面,則宜有兩三個問答往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