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人生如浮云,做最好的你(3)

任繼愈曾任北京大學教授,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

有這樣一則故事:

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一位遠行尋佛的苦行僧十分落魄地行走在一個荒僻的村落中。在漆黑的街道上,來來往往的人們默默前行,有些人因為不小心撞上了別人,不僅沒有道歉,還大聲抱怨自己倒霉。

苦行僧雖也被人撞到過,但他什么也沒說,繼續前進。他轉過一條巷道,看見有一團昏黃的燈光從巷道深處靜靜地照過來。

苦行僧正想誰如此聰明,竟然挑了一盞燈籠。就在他若有所思時,身旁的一位村民說道:“瞎子過來了。”

“瞎子?”苦行僧愣住了,又急忙問身邊的一位村民,“那挑著燈籠的真是一位盲人嗎?”

這位村民肯定地回答道:“是的!”

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個雙目失明的人根本就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概念,他看不到高山流水,看不到柳綠桃紅,他甚至不知道燈光是什么樣子的,他挑一盞燈籠豈不讓人覺得可笑?

那燈籠慢慢地向苦行僧靠近,昏黃的燈光漸漸地從深巷移游到了僧人面前。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道:“敢問施主真的是一位盲者嗎?”

那挑燈籠的盲人回答道:“是的,自從來到這個世界,我就雙目失明。”

“既然你什么都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

盲者笑著說:“現在是黑夜,我聽說在黑夜里沒有燈光的映照,那么滿世界的人都和我一樣是盲人,所以我就點燃了一盞燈籠。”

僧人若有所悟地說道:“哦,那這么說你是為別人照明了?”

出乎僧人意料的是,那盲人卻說道:“不,我是為了自己。”

“為你自己?”僧人更加驚訝了。

盲者緩緩地向僧人說道:“你是否因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過?”

僧人想起了剛才那一幕:“是的,就在剛才,還因不留心被兩個人碰了一下。”

盲人聽了,很深沉地說道:“但我就沒有。雖說我是盲人,我什么也看不見,但我挑了這盞燈籠,既為別人照亮了路,又讓別人看到了我自己。這樣,他們就不會因為看不見而碰撞我了。”

僧人恍然大悟,仰天長嘆道:“我天涯海角奔波找佛,沒有想到佛就在我身邊。原來佛性就像一盞燈,只要我點燃了它,即使我看不見佛,但佛卻會看到我自己的。”

對于盲人來說,他的世界里無所謂黑夜與白天,白天與黑夜都是一樣的。然而,故事中的盲人卻在漆黑的夜晚里打著燈籠,為他人照亮前進的道路。他這就是一種回報他人、回報社會的行為,而這種幫助他人的行為又為自己帶來了方便。“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上面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我們是社會中的一員,社會就像母親一樣哺育了我們,我們應該回報社會。

人一生下來就在索取,在成長的道路上,幫助過、關愛過我們的人太多。所以,我們在需要回報的時候就回報,絕不能吝嗇回報的成本。

北京大學教授任繼愈曾感慨萬分地說:“別人將求學的機會讓給了我,我應該回報社會。好比一桶水,你不能光是從里面舀水,你還得往里面加水,這桶水才不會枯竭。”

是的,我們應該學會回報社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從社會中得到更多。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回報社會呢?

所謂“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當祖國需要我們時,我們應該為祖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比如,有些地方受到了自然災難,我們可以捐款、捐衣物,甚至親自去慰問那些受災的人們,這也是對社會的一種回報。

有一些企業家取得成功后,用一大筆資金回家鄉去建設希望小學,使那些不能上學的孩子上學;有些還興辦養老院,讓一些無家可歸的老人有了寄居之所;有些企業家還捐錢修建公路,讓老百姓出行方便……這些都是回報家鄉、回報社會的行為。

然而,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只知道一味地索取,從沒有想過要回報什么。他們認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是自己應該得到的,甚至認為那是自己努力得來的,不需要回報誰。因此,當他們有錢后,便整天吃喝玩樂,浪費時光,浪費金錢。

也許有人會說:“那我沒有錢,是不是就不用回報社會了?”其實,有時候我們更需要用心去回報。比如,回報給他人一個微笑,我們就得到一個擁抱;回報給他人一杯濃茶,我們將得到一片溫暖……其實,回報很簡單,只要有心,回報就能輕而易舉地做到。

人生哲理諍言

我們從一生下來就開始不斷地索取,在成長的這條道路上,我們接受了太多人的幫助與關心。長大后,我們應該回報給他們,回報給社會。

Lesson2

人生道路千萬條,做好自己頭一條

有原則地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光明磊落地做人,不用心機算計別人,不為蠅頭小利傷和氣;坦誠做人,用心與他人交往,不可輕浮為人;大度做人,胸懷遠大志向,不為小事斤斤計較;低調做人,不矯揉造作、不假心假意、不卷進是非、不招人嫌、不招人嫉……我們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確規劃,才能勇敢地去走自己的人生路。

1.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

即使是天才,生下來的第一聲啼哭也絕不會是一首好詩。

——魯迅

魯迅擔任過北京大學講師,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現在許多年輕人總認為自己不夠完美,他們有的為自己長得不夠漂亮而苦惱不已;有的因為自己長得不夠高大而郁悶;有的因為自己體形太胖而嫌棄自己;有的因為自己先天的殘疾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情緒……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是的,我們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每個人身上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不可能十全十美。可是,當我們與他人站在一起時,我們首先注意到的便是自己的缺陷,并無限放大,最終否定自己。可以說,一個人不能接受自己的缺陷,那么他終將被自己的缺陷所吞沒。

其實,上天為你關上了一扇門的同時,卻為你打開了一扇窗。也許你的劣勢正是你的優勢,如果你能正視自己的不足,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成功地將自己的缺陷轉化成自己的優勢,那么你就離成功不遠了。我們一起來看看博格斯是如何將自己的缺陷轉化為優勢的:

博格斯是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國家籃球協會(NBA)球星。他于1965年1月9日出生在美國巴爾的摩市,從小就喜歡打籃球。8歲那年,他有了一個籃球,那天晚上,他興奮得很長時間都難以入睡。從那以后,他睡覺時抱著球,出門帶著球,即使是去倒垃圾,也是左手拎垃圾袋,右手運球。但是他常常把垃圾弄得到處都是,父親罵他,鄰居也笑話他,可這都無濟于事,他依然如此,并且還說長大要去NBA打球。

然而,命運之神仿佛故意捉弄他一般。在博格斯20歲時,身高仍然是1.60米。這讓他十分氣餒,因為NBA歷史上還沒有出現過1.60米的球員。同學們都因此嘲笑他:“像他這樣的一個‘小松鼠’,能去打NBA?”

面對大家的冷嘲熱諷,博格斯也為自己的身高缺陷感到自卑,曾一度失落過,常常怨恨自己:“為什么不再長高點兒?”

不過,博格斯很快就轉變了心態,他想:“沒有十全十美的人,我雖然沒有高挑的身材,但我有勤奮好進的心。只要我努力,我相信我一定會取得成功。”就這樣,博格斯從心里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

從那以后,博格斯將自卑拋在了腦后,他不再理會別人的冷嘲熱諷,而是將他們的嘲笑轉化成了前進的動力。他常常暗自想道:“我的確太矮,在高水平的職業籃球賽中闖出一番天地不容易,但我相信籃球并不是專讓高個子打的,而是讓那些有籃球才華的人打的,我要創造奇跡。”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從那以后,他拼命苦練。隨著時間的推移,博格斯的球技也不斷提高。他卓越的組織指揮才能逐漸為人所知,他的知名度也大為提高。在美國大學體育協會的籃球聯賽中,他獲得了一個綽號——馬格西,意為死死纏住對手、攔截、成功阻擋等。

1986年7月,博格斯入選美國隊,參加了在西班牙舉行的第10屆世界男籃錦標賽。剛開始時,這個個子極端矮小的后衛并沒有引起觀眾的注意,但他最終以自己精湛而出色的球技贏得了對手的尊重與觀眾的喝彩。最后,他幫助美國隊戰勝了蘇聯隊獲得冠軍。他創造了NBA歷史上的奇跡。原來他矮小的個頭正是為后衛這個職位準備的。

毫無疑問,博格斯的身高是阻擋他進入NBA的攔路虎,雖然他也為自己的身高感到自卑,但是他與別人不同的是,他將這種自卑迅速地轉化為一種前進的動力。他相信籃球是那些有籃球才華的人而打的,努力提高自己的球技。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最終創造了奇跡,走向了成功。他的成功事跡告訴我們,一個人有缺陷是很正常的,但我們一定要認識到自己的缺陷,更不能因為缺陷而產生自卑感,而應該從心里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并設法來補償自己的缺陷,從而取得一番成就。

其實,決定一個人人生的最關鍵要素不是上帝的安排,而是自己的選擇。只要我們勇于向命運抗爭,包容自己的不足,那么我們就一定能擺脫缺陷所帶來的困擾,就能像其他人一樣擁有同樣精彩的人生。

貝多芬雖然耳聾,卻成了著名的音樂家;彌爾頓雖然是盲人,卻成了著名的文學家……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缺陷是我們身上與生俱來的一部分。所以,我們所能做的并不是討厭不完美的自己,而是要正視并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人生哲理諍言

我們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的蘋果,身上總有一些上帝留下的缺陷。這些缺陷與生俱來,我們根本無法抗拒。所以,我們應該包容并接納不完美的自己,盡量設法彌補自己的不足,將劣勢轉化成自己的優勢。

2.真實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做真實的自己

無論什么東西也不能建立在虛偽和牛皮的基礎上。

——傅鷹

傅鷹擔任過北京大學教授,物理化學家和化學教育家。

希臘大哲學家蘇格拉底2000多年前曾說:“做真實的自己。”這句話包含了無窮的真理,如果我們能領悟出這句話的真諦,并且認真實踐的話,那么我們的一生必將受益無窮。

可是,在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很多人都學會了虛偽,為自己準備了不同的面具。在不同的場合下,他們為了迎合那個場合,并且能在場合中脫穎而出,于是就戴上了不同的面具。他們說著言不由衷的話,露出似笑非笑的笑容……讓人捉摸不透。

可是,這種虛假真的能夠讓自己脫穎而出嗎?我們一起來看看下面這個故事:

有三個裁縫住在倫敦的同一條街上。他們三個雖然技術相當,但為了吸引更多的顧客,他們紛紛在自己的店門口打上了招牌。第一個裁縫打出“倫敦城最好的裁縫”招牌,而第二個裁縫則打出“全英國最好的裁縫”招牌。第三個裁縫看到他們的招牌以后,感覺十分為難,想了想,就干脆寫上“本街最好的裁縫”。

招牌掛出去以后,出人意料的是,這三個裁縫的生意出現了天壤之別。幾乎沒有一個顧客愿意光顧前兩個裁縫的店,他們都相信那第三個“本街最好的裁縫”。原因非常簡單,因為前兩個裁縫的招牌太不切實際,而且又沒有去比試過,怎么就能夸下海口說自己是全城甚至是全國最好的裁縫呢?相比之下,第三個裁縫的招牌則相對真實可靠。所以,他們更愿意光顧第三個裁縫的店。

英國詩人泰戈爾曾說:“虛偽永遠不能憑借它生長在權力中而變成真實。”北京大學教授傅鷹也說:“無論什么東西也不能建立在虛偽和牛皮的基礎上。”是的,真實是人生的至高境界,做真實的自己才可能邁向成功的道路。

縱觀世界上那些在各行各業成功人士的經歷,你將不難發現他們成功的要訣在于他們有充分的自知之明。

也許有人會說,我知道要做真實的自己。可是,在社會的重壓下,我們不可能做真實的自己。在現實的浮躁與喧囂聲中,我們逐漸迷失了本心,我們不斷地用謊言去構筑一個虛假的自己,然后再用另外的謊言去支撐原來的謊言。就這樣,我們為了圓自己的一個謊言,而說了更多的謊言。最終,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這樣的生活也讓我們過得疲憊不堪。

那么,我們如何做真實的自己呢?

1.首先要認識自己

真實是指一個人不論所想、所言以及所為,都呈現出和諧且表里一致的狀態。做真實的自己的前提是你要認識真實的自己,這是一個人的人生必修課,而且是一生的功課。在人生的沉浮中,只要我們善于總結、反省,我們就能認識自己。慢慢地,就知道哪些東西是真實的,哪些只是表象;哪些需要保留,哪些應該放棄。我們只有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人生目標,才能自主地活著,從而實現生命的自由。

2.做自己的主人

《成事在人》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我,是我命運的主宰,是我靈魂的統帥!我們只有做自己的主人,我們才能做真實的自己,我們必須以“我的人生我做主,我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的方式來經營人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自己的主人,否則,我們活在別人的世界中,永遠也不可能做真實的自己。

3.別把害怕傷害別人作為自己的借口

很多人都說:“我害怕傷害你,才說了謊話。”猛聽這句話,感覺有幾分入耳,似乎也是善意的謊言。其實,這只是為自己的虛偽找的借口。因為那些關心我們的人也需要我們做最真實的自己。所以,我們的人生就是學習如何面對這許許多多的期許。如果能夠協商或以雙贏的方式解決當然好,但是我們必須接受別人無法諒解的可能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河池市| 台湾省| 长寿区| 岳池县| 富锦市| 彩票| 瑞丽市| 广饶县| 鹤壁市| 澄迈县| 潞西市| 谷城县| 兴和县| 凤山市| 无棣县| 会东县| 射洪县| 文成县| 大化| 疏勒县| 新野县| 深水埗区| 福贡县| 土默特右旗| 宜黄县| 陆良县| 黑龙江省| 资源县| 湟中县| 武安市| 马边| 微山县| 黄龙县| 辽阳市| 淮阳县| 道孚县| 安塞县| 延庆县| 阳城县| 张家港市| 贵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