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思維理念篇 理財啟蒙,工薪族練就自己的“吸金大法”(2)

大學剛畢業的小李上班兩個多月,每個月4000元左右的薪水,單位還替他租了住房,但他這兩個月都是“月光”。日常吃飯費用、交通費、電話費和水電費至多1000元,那其他的錢都怎么沒了呢?小李自己也覺得不對勁,左算右算,請朋友吃飯、唱歌、出去玩、買衣服,這些又花掉了1500元左右,其余的錢怎么用掉了他還真一時想不起來了。

周燕是某房地產中介公司職員,平均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可是她每月在衣服、化妝品、吃喝玩樂上的花費也不少,粗略算了下估計要2000元左右。租房+水電+寬帶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再算上電話費,一個月就有近千元的固定開支。一花起錢來她就控制不住自己,每月剩不了多少錢,她覺得每一部分都是合理的、必需的開銷,每次媽媽提醒她要注意理財,她都不知從哪兒下手。

以上兩個例子都很典型,代表了很大一部分工薪階層的消費習慣。

剛從學校畢業的職場新人,一個月幾千元的收入,對于學生時代來說真可謂是一筆“巨款”。可放到現在卻總是不夠用,到了月底仍然不見多少余額,甚至月月花光,于是戲稱“月光族”。所謂“月光族”,大都月初光鮮月底凄慘,每個月的零用都會早早花光,理財毫無計劃可言。

那么,“月光族”究竟是怎樣產生的,他們的錢又都用到哪兒去了?有沒有一個好辦法逃離“月光族”呢?

一般來說,“月光族”都存在著一個共同的特點——他們在對“財”的問題上均散發出一些危險信號。同時,“月光族”從無記賬習慣,根本查不到自己的財務漏洞,不知道自己的“財”去何處了。

從上面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生活中有些人,掙的錢也不少,可一談起自己的家庭資產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掙的錢都不知去向了。可見,會掙錢不如會理財,一個人再能掙錢,如果他不會理財,那他掙的錢,就只能是別人的,因為他總是掙多少,花多少,那他永遠不會有屬于自己的錢。

其實在生活中,如果你并不打算有更具挑戰性的生活,那么你確實可以“養尊處優”了。但是假如你在工作到一定的時候想要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公司,或者想做一些投資,那么你就仍然需要理財,你也會感覺到理財對你的重要性,因為你想要進行創業、投資,這些經濟行為意味著你面臨的經濟風險又加大了,你必須通過合理的理財手段增強自己的風險抵御能力。在達成目的的同時,又保證自己的經濟安全。

那么,怎樣才能改變這種毫無積蓄的處境呢?針對這種現實情況,會理財的人總結出了以下經驗。

1.量入為出,掌握資金狀況

沒有錢或掙錢少,各種消費的欲望自然就小,手里有了錢,消費的欲望立刻就會膨脹。所以,這類人要控制消費欲望,特別要逐月減少“可有可無”以及“不該有”的消費,然后可對開銷情況進行分析。

2.強制儲蓄,逐漸積累

發了工資以后,可以先到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取賬戶,每月發了工資,首先要考慮到銀行存錢;如果存儲金額較大,也可以每月存入一張一年期的定期存單,一年下來可積攢12張存單,需要用錢時可以非常方便地支取。另外,現在許多銀行開辦了“一本通”業務,可以授權給銀行,只要工資存折的金額達到一定數目時,銀行便可自動將一定數額轉為定期存款,這種“強制儲蓄”的辦法,可以使你改掉亂花錢的習慣,從而不斷積累個人資產。

3.主動投資,一舉三得

如果當地的住房價格適中,房產具有一定增值潛力,可以辦理按揭貸款,購買一套商品房或二手房,這樣每月的工資首先要償還貸款本息,減少了可支配資金,不但能改變亂花錢的壞習慣,節省了租房的開支,還可以享受房產升值帶來的收益,可謂一舉三得。另外,每月拿出一定數額的資金進行國債、開放式基金等投資的辦法也值得這些上班族采用。

4.別盲目趕時髦

追求時髦、趕潮流是現代年輕人的特點,當然這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你的手提電腦是奔四,我非弄個無線上網的;你的手機剛換成CDMA,我明天就換個3G……很顯然,你辛辛苦苦賺來的工資就在追求時髦中打了水漂。其實,高科技產品更新換代的速度很快,這種時尚你永遠也追不上。

建議你從現在開始,準備一個小冊子,畫上表格,記錄下你的每一筆開支。表格可以分為三欄,一欄為生活必需品,一欄為舒適品,一欄為奢侈品。不久后你就會發現,你花在舒適品或者奢侈品上的錢將遠遠超過生活必需品,有時候甚至會超過10倍不止。這樣的花費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理財要堅持到底,不要輕言放棄

如今,關注理財的上班族是越來越多了,人們對理財的認識和實踐也越來越豐富。然而,由于理財涉及現實金融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非常廣泛,因而難免對理財含義有各種各樣不同的理解,這對理財成功與否關系很大。

事實上,不同的人理財觀念的差別,正是造成貧富差距的真正原因。或許在生活中,有些工薪族曾接觸過一些理財項目,聽理財經理巧舌如簧時,就動心投資了幾款理財產品。然而,在短時間內并沒有看到預期的收獲,甚至可能賠了本金,這時原本對理財的滿腔熱情就像被潑了一盆冷水,對理財再也提不起興趣,甚至會有恐懼心理。

其實,理財不是守財奴式的簡單積累,而是聰明人的一樁事業。理財也不是富人的專利,普通百姓更需要通過理財來改變命運。理財是“馬拉松比賽”,而非“百米沖刺”,它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于工薪族而言,長期的耐心等待,是投資理財致富的先決條件。尤其是通過理財致富,所需的耐心不是短暫的幾個月或一兩年,而是需要幾年,甚至時間更長。

劉先生是一名公務員,收入雖然不高但很穩定,每天過著有多少花多少的生活,“理財,收益太慢了,我以前好不容易攢了一點錢,拿去投資基金,可是收益太低了,一年拿的利率還不夠我換手機的。”

王先生自小家庭條件比較好,一直沒有理財的觀念。但是自從參加工作遭遇了幾次財務危機之后,現在也開始學著理財了,他是首先從儲蓄開始,每月的工資不再有多少花多少了,他在留夠生活費的基礎上,把一部分錢存在銀行。過慣了“月光生活”的王先生,忽然開始理財,他真有點不習慣,不過想想以后為了自己的家,也就沒什么了。可是沒過多久王先生就急了,“怎么收益這么慢,我什么時候才能攢夠買房、結婚的錢啊!還是幸福了自己再說吧!”他實在不能堅持了,又開始了他的“月光族”生活。

這就是現在很多上班族的真實寫照,因為他們的生活都是靠每月的工資,本來收入就不高,還要拿出去一部分去理財,所以他們拿出來理財的那部分是非常少的,就是因為少,所以見效就慢。但是,如果你用很少的這部分錢長期堅持理財效果就不一樣了,比如,一年因為理財多收益2萬元,20年下來就是40萬元,加上利息,收益就更大。所以,理財貴在堅持和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就是很大一筆財富。

你必須要明確地知道,理財絕不是一夜暴富。理財之所以不同于賭博、投機,甚至不完全等于投資,就是因為它極具理性。理財是細水長流,是把握生活中的點滴,是將理財的觀念滲透于生活中的每一個細胞,是通過建立財務安全的健康生活體系,從而實現人生各階段的目標和理想,最終實現人生財務的自由。

例如你的投資目標是在退休時積攢20萬元,現在離退休還有20年,按照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你需要每個月存800元,如果投資收益率是5%,每個月只要投資600元,如果是8%,每個月存440元,這個數字對上班族來說不是很多,如果一下讓你拿出20萬元,這可能會很困難,所以理財貴在持之以恒,只有長期堅持才會有更多的利益。

現在市場上可供選擇的理財產品越來越多,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風險和收益相對應的理財原則,去選擇相應的理財產品或者組合,不斷地重復和堅持,讓理財成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長的堅持,才會讓你的資本不斷增多。

李先生每月收入3000元,每月支出1000元,沒有住房支出。李先生沒有保險,他要先考慮給自己買一份保險。他為自己買了醫療保險,最低的保障金額只需320元左右。

李先生每月節余1600元左右,堅持理財,考慮到自己投資風險承受能力不高,他購買兩只債券基金作定投。他選一只華夏債券基金,每月定投800元,另外選擇了個大成債券基金,每月也投入800元,預期每年會有5%左右的收益。

經過多年的堅持,他現有存款10萬元,而且還購買了一輛新車,他打算再過兩年,再重新換套大點的房子。

長期堅持投資理財對上班族有很多的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是投資者的收入會有一部分節余,要把這部分錢投入到增值比較快的項目,讓閑錢也增值。二是長期投資還可以抵御風險,比如通貨膨脹的風險。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堅持,你就永遠不會使你的資產倍增,也不會變成富裕的上班族,因此,要想變得更有錢,你必須堅持長期理財。

首先,堅持每天記賬,每月花銷多少,花在哪里。每個月可以根據各方面的花費做出分析,了解哪些支出是必需的,哪些支出是可有可無的。從而調整支出的分配比例,把錢用在該花的地方。其次要堅持儲蓄,儲蓄是投資理財的資本,沒有一定的儲蓄,就無法去投資。最后是堅持投資,錢是在不斷的投資中增多的,這就像滾雪球一樣,滾得越多它會越大。

總之,時間是理財的一個重要因素,若想取得不錯的理財成果,就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理準備,不僅要具備長期投資的觀念,而且要有投資的毅力和耐心。

獨立設計屬于工薪族自己的財富自由之路

對工薪族來說,他們絕大部分的收入都來自工資。有一項統計數據表明,工資占工薪族全部收入的比例達到了90%以上。

工薪族從上班第一天起,便一往無前地追求高薪,因為高薪不僅可以保障自己的正常生活,維系生活水準,還有利于幫助人們及早完成人生中的財富積累,更從容地應對子女教育、退休養老等重大的財務問題。

但是,居安思危,工薪族也不能不警惕失業和降薪所導致的財務危機。這種危機,對工薪族來說,有時候簡直是致命的!

理財業有句行話,“沒有最好的理財產品,只有最適合客戶的理財產品。”同樣套用在理財觀念上來說,“沒有最好的理財觀,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觀。”

最新的數據表明,現在的銀行存款總額已經超過了15萬億元,盡管目前處于“負利率”時代,認為“更多儲蓄”最合算的老百姓依然占了38.5%,仍處于較高水平。顯然,這和中國傳統的謹慎、保守的金錢觀念是分不開的。

要想管好自己的錢袋子,在保有財富的基礎上,使之得到最大收益,有以下四招。

1.財富管理需要合理規劃

一則故事這樣說道:有位農夫整天無所事事,日子過得十分貧窮。有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了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咬壞棉花。”于是,那個人又問:“那你到底種了什么?”農夫說:“我什么也沒種,因為,我要確保安全。”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像上述故事中的農夫一樣,總是想追求一種絕對安全的獲利方式,不敢去投資,怕冒風險。其實風險與機遇是共存的,沒有投資哪來的收益呢?要想獲得財富就必然要承擔風險,絕對安全的投資是不存在的,財富管理的核心就是在風險最小化的情況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樹立合理的理財觀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分析以下問題:在未來一兩年甚至五到十年的時間里,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么?現在從事哪種行業?打算什么時候退休,退休后過什么樣的生活?保險規劃是否充分分散了風險?目前資產負債情況是怎樣?投資偏好如何?風險承受能力高低?預期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從儲蓄防老到買房、投資,只有做一個合理的規劃,才能使自己的財富不斷得到增值。

2.理財需知曉專業知識

在投資前,最重要的就是詳細了解各方面有利和不利的信息,并進行綜合的評估與分析,力爭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知曉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并及時獲取理財產品的信息。

很多人缺乏理財意識,把錢放在銀行存著,獲得極為有限的一點利息。其實,就算是儲蓄,如果能操作得當,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息,比如長期不動用的活期存款換成定活兩便存款,急用時可以及時取出,獲得活期的利息,不用時到期也會得到定期的利息,遠遠高于活期儲蓄的收益。

有些人雖有投資意識,卻沒有投資經驗,對基金、股票、黃金、外匯一竅不通,他們經常會問理財師“現在有什么好的股票、有什么好的基金,請推薦給我,我去買”。其實,理財師只是綜合市場情況對投資者提出一個購買建議而已,買或者不買,買進還是賣出的最終決斷權取決于投資者自己。如果投資者自己不會分析和操作,即使是最好的產品也不會帶來收益。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學會自己分析自己操作,不能完全依賴別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比如县| 鄂托克旗| 鄢陵县| 西安市| 聂拉木县| 达州市| 盐源县| 沐川县| 东山县| 康平县| 巴彦淖尔市| 铜川市| 丹巴县| 潍坊市| 桑日县| 长春市| 西充县| 喀什市| 双流县| 普格县| 常州市| 福贡县| 淳化县| 济宁市| 宁城县| 内乡县| 宜昌市| 隆子县| 库尔勒市| 仙居县| 南召县| 无棣县| 长汀县| 西畴县| 航空| 安义县| 宜丰县| 温泉县| 顺义区| 武乡县| 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