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善于包裝自己,引導對方潛意識(1)

我們要么找到一條出路,要么自己造一條。——漢尼拔·巴爾

首先要正確認識自己

英國著名詩人濟慈本來是學醫的,但是后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自己的寫詩才能,于是便把自己的精力投入詩歌的創作中。他雖不幸只活了二十幾歲,但卻為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詩篇;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曾經幻想成為一名詩人,并且也曾經努力地創作過一些詩歌,但他很快就發現自己的長處其實不在這里,便毅然放棄做詩人的計劃,轉到社會科學的研究方面。可以說,如果當時這兩個人都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從而找回自己,那么在英國至多不過增加一位并不高明的外科醫生濟慈,在德國也不過增加了一位蹩腳的詩人馬克思而已,但是在英國文學史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則肯定要失去兩顆光彩奪目的明星了。

從古至今,“認識你自己”這個命題太古老了,但卻歷久彌新,對于我們來說又是非常重要——認識自己,看清自己的優點與缺點,不過高吹捧自己,無論做什么都踏實去做,主動放棄那些大而無當、好高騖遠的想法。這不僅是一種對自我的認識,還是一種可貴的心理品質。畢竟,個人總是要生活在某種環境之中,經常使自己能夠和環境相適應,這就使得我們對自身的了解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了。

然而,生活中卻常有這樣的現象:有些人容易看到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卻看不到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有些人看到自己很多問題,但卻看不到自己的主要問題,等等。事實上,這種現象的產生是正常的。人對自己的認識也和人對客體世界的認識一樣,需要有一個了解和學習的過程,并不像照鏡子那樣簡單。

同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處于各種不同的評判和議論之中,有人贊許、稱頌你,有人批評、責怪你,甚至歧視你。在這各種各樣的議論中,你能正確地分清哪個是真正的“你”嗎?你是從這些評價和議論中汲取有益的營養豐富自己、改造自己呢,還是喪失了自主精神與獨立人格而淹沒在他人的評議中呢?可見,客觀地、透徹地、準確地認識自己是多么重要。

那么,我們怎樣做才能真正地認識自己呢?事實上,認識自己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通過自己來認識自己

我們首先要對自身有一個基本的認識。自己的性格是內向還是外向;在交際方面自己是否有一定的能力;對待工作方面自己是否踏實、耐心和毅力并存,而且這些方面如何;在工作中,自己的創新能力強不強。然后再對這些做一個全新的定位,同時選擇一個比較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作為自己的終生職業。

2.通過別人來認識自己

通過與周圍的人相比較,與圣賢或普通人相比較,認識自我在這些參照物中所處的位置或水平。在社會交際中,他人就是一面鏡子,只有在與他人的相互比較中,我們才能充分了解自我。

我們因看不見自己的面貌,就需要這面鏡子。我們評估自己的人格品質和行為,就得利用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和反映,以此來獲得一些評價,并通過這些評價來了解和認識自我。

3.認識自己就要愉快地接納自己

人對自己的認識并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本身常有情感態度,伴有自我評價的感情,即對自己是好感還是惡感,是滿意還是不滿意。這取決于一個人對自己的人生態度是排斥還是接納。要正確認識自己必須對自己采取接納的態度,也就是說,人對自己的一切不但要充分地了解、正確地認識,而且還要坦然地承認、欣然地接受,不能欺騙自己、排斥自己、拒絕自己,更不能怨恨自己。

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有優點,也都有弱點。但有的人發現了自己的弱點和缺陷后,就當作包袱背起來,老是掛在心頭上,連自己的優點和長處也看不到了。于是,自己的精神優勢被自身的弱點與缺陷所壓垮,自身的潛在能力與智慧即被自身的虛張與拒絕所泯滅。

當然,成功的規律不是說只要悅納自己就能成功,而是說不悅納自己就不能成功。自卑者往往也能看到身邊有許多有利的條件與時機,但總覺得這些時機是為別人準備的,而不敢參與競爭,從而自己為自己設置了奮進的障礙。馬克思很欣賞這樣一句諺語:“你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只是因為你跪著。”事實上,許多事情別人能做到,你自己也一定能做到,關鍵在于你應當充分、準確、客觀地認識自己。要做到這一點則必須先在心理上悅納自己。

4.認識自己還必須學會自覺地控制自己

人和動物在行為上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人的行為的自覺性。動物行為受其本能支配,而人則不同,他不但能意識到自己的本能,還能駕馭自己的本能。本能一旦被意識到,也就要受意識所控制,此時,本能也就人性化和社會化了。

古今中外的許多賢哲都曾提到用理智控制自己,是做人的一種基本準則。孔子強調修己克己;柏拉圖提出“節制是一種秩序,一種對于快樂和欲望的控制”;亞里士多德說“人與動物的區別,正在于置行為于理智”,“不僅應把對敵人取得勝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而且也應把對自己欲望取得勝利的人看作是勇敢的人”。后世的許多思想家在發揮和修正這些學說時,也都一致強調理智對個人的約束作用。這些理論本身的局限是自不待言的,但他們強調人的行為應自覺地受意識和理智的支配與控制,卻反映了人類社會生活的客觀要求和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同時也說明要真正準確地認識自己必須學會控制自己的重要意義。

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一次宴會上,有一位剛獲得一筆巨額遺產的婦人。她似乎急于給人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于是她花了很多錢買了上好的貂皮外衣、鉆石和珍珠,可是她沒有注意到自己臉上那刻薄、自私的神情。那是她不明白男士們所愿意欣賞的,是女士們表情中所表現出的那份氣質、神態,而不是她那副雍容華貴的打扮。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第一次見面后人們大多會對對方的穿著、言行、神情、語調、修養等方面進行評價。通常,人在初次交往中給對方留下的印象會特別深刻,人們也會自然而然地運用第一印象去評價某個人,并作為日后打交道的依據。

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體態、姿勢、談吐、衣著打扮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這個人的內在素養和其他個性特征。因此,當你第一次與人見面時,應對自己的行為舉止多多留意。

心理學家認為,第一印象是指最初接觸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對我們以后的行為活動和評價的影響。這些內在或外在的條件,說出來似乎是一套一套的,但是在實際的交往過程中,其實只不過是一點一滴的會聚,或許僅僅是一句話、一個表情、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就會將一個人大部分的潛在信息暴露在對方眼中,而這些將決定著對方對你的第一印象將會如何,以及對方是否會決定繼續與你交往、如何與你交往,等等。我們不是也經常會聽到這樣的話嗎:

“我從第一次見到他時,就喜歡上了他!”

“我還記得我們第一次見面時的情形,我永遠忘不了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

“我不喜歡那個人,他留給我的第一印象實在是太糟糕了!”

……

這些話說明了什么?說明大多數人都是以第一印象來判斷、評價一個人的。對方喜歡你,可能是因為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比較好。對方討厭你,可能是你留給對方的第一印象不太好。而在我們的一生當中,我們注定會遇到很多重要的第一次,因此也就會有很多重要的第一印象。譬如,求職,第一次去面對面試官;參加工作,第一次面見單位同事;辦理業務,第一次登門拜訪你的客戶;找對象,第一次與對方約會……這些第一次對你而言,無疑都是相當關鍵的。從小的方面來看,這關系到你的求職是否能夠成功、業務能否談成;從大的方面來看,則會關系到你的事業能否如愿,婚姻家庭能否幸福美滿。

由此可見,在現實生活中第一次與人見面時務必力爭給對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事實上,絕大多數的人也都知道這一點。因此,我們會在見面之前整理頭發、清潔服裝,甚至精心化妝,見面之后也會面帶微笑、彬彬有禮,以期給對方留下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

而且從交際心理學角度來講,初次見面時形成的印象往往最為深刻,而且對以后的人際交往也會起著指導性作用。如果你給對方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那就可能在人際交往中更好地發揮你的特長與實力,在事業上、生活上可能有一個良好的開端;相反,如果你給人的“第一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是糟糕的,那么你的人際關系、你的生活與事業,往往就有可能不那么一帆風順了。這樣,即使你的本來面目與別人印象中的“你”相差萬里,有人也會從固有的心理定式出發,對你抱有一種由“第一印象”而來的偏見。顯然,這樣的結果對你而言是很不公正的,也是很不利的。那么,如果別人已經對你形成了不良的“第一印象”,你又應當采取何種措施主動克服這種“不公正”呢?

1.不要讓不良的“第一印象”影響你的自信心和情緒,要用時間和實力證明你的真正形象。

有個小伙子,長得較矮,但英語水平較高,口譯和筆譯達到相當程度。但面試官對他1.50米的身高不愿“接納”……可貴的是,這位小伙子從未因為別人對他的印象如何而改變自己的形象,他仍然自信、好強,接連在自己的工作中創造成績,發表論文和譯著,終于如愿以償地找到了滿意的工作。原來對他印象不佳的人也對他刮目相看了。可見,當自己感覺別人對自己第一印象不佳時,千萬不能讓別人的評價來左右自己,因為別人的印象未必就是你真正的形象。

2.充分考慮到給人“第一印象”的影響因素的優或劣,從旁人的評價中調整自己,進行再“塑造”。

有這樣一個姑娘,別人給她介紹了幾位男友,幾乎沒有一個愿意繼續與她交往的。第一個小伙子對她的“第一印象”是:長相可以,但濃妝艷抹得叫人看了不舒服;另一個小伙子則認為她人倒蠻漂亮的,但說話太庸俗。看來,這位姑娘給人“第一印象”不佳的根源在于過于追求外在打扮,而疏于本身內在的追求。

當然,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是一面“反光鏡”,聰明的人會從中吸取對自身有益的建議重新“塑造”新的自己,這種積極性發揮得越充分,補償的功能就越大。

3.用具體、實際的行動去消除別人的片面看法。

子羽是孔子的學生,他第一次拜見孔子時,孔子見他其貌不揚,覺得長相這么丑的人會有什么才氣呢?所以對他態度很冷淡,不愿盡心教他。子羽感到很失望,但他歸家后刻苦自勵,終有所成。孔子最后不禁發出“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慨。

可見,當別人對你產生不良的“第一印象”時,你無法去阻止,但你擁有進一步表現、施展自己才能的機會。如果你無所作為,那么別人對你的“第一印象”就容易形成“心理定式”,以“假”變“真”。而你在此時不斷用自己的積極行動來向對方“表白”,你就有可能使自己的形象在別人印象中得到“校正”,從而趨于真正的你。

要記住對方姓名

美國有個人叫吉姆·法里,他從小就沒有接受過什么教育,但他有一種使別人喜歡他的才華——記住別人姓名的驚人能力。因此,他在46歲前,就有4所學院授予他榮譽學位,成為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美國郵政總局局長。一次,有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是什么。他說:“我能叫出5萬個人的名字。”不要小看這一點。這項能力曾使法里先生幫助富蘭克林·羅斯福入主白宮。

當吉姆還是一家公司推銷員的時候,他開始養成了一種記憶別人姓名的習慣。開始的時候,每認識一個人,他就問清楚對方的全名、他家的人口、他所從事的職業及其他的各種情況。隨后,他把這些資料全記在腦子里。第二次,即使是一年以后,當他又碰到那個人的時候,他能很自然地拍拍對方的肩膀,詢問他的太太和孩子以及他家后院的那棵橡皮樹的生長情況。這也難怪有一群擁護他的人!在羅斯福競選總統時,吉姆·法里的足跡遍布了美國20個州,行程1.5萬英里。吉姆每到一個城鎮,都去找熟人吃早餐、午餐、茶點甚至晚餐,并作一次極誠懇的談話,接著再趕往他下一段的行程。

吉姆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在很早就發現一般人對自己的姓名所表現出異常的關心情緒。如果你能把一個人的姓名記住,并能很自然地叫出口來,這就會給對方傳達出你已對對方含有微妙的恭維、贊賞的意味。若反過來講,你把對方的姓名忘記,或是叫錯了,不但會使對方難堪,對你自己也是一種很大的損害。

卡耐基在巴黎曾經組織過一個演講的講習班。他所雇用的那個法國打字員英文程度很差,在填寫姓名時發生了錯誤。其中有個講習班的學員,是巴黎一家美國銀行的經理,他給卡耐基發來一封責備的信,原來那個法國打字員把他的姓名字母拼錯了。

可見,記住對方的名字是十分重要的。我們知道,每個人在別人面前都有表現欲,對方記得自己的名字,而且叫出自己的名字,這正是對方認同自己存在的證據,就等于給對方一個很巧妙的贊美,使對方受到鼓舞。所以,在社交中要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要能一次記住對方的名字并且留意對方身邊的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口市| 汉阴县| 贵南县| 双鸭山市| 兴隆县| 漳州市| 新兴县| 尼勒克县| 调兵山市| 龙岩市| 项城市| 红河县| 府谷县| 定边县| 黎川县| 鄱阳县| 三江| 报价| 富平县| 玛沁县| 五莲县| 青田县| 广灵县| 凯里市| 济阳县| 同德县| 静宁县| 横峰县| 紫阳县| 仪征市| 永登县| 泽州县| 阿坝县| 舒城县| 绥江县| 涟水县| 广河县| 磐安县| 资阳市| 浦东新区| 白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