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既要埋頭拉車,也得抬頭問路(1)
- 聆聽心的選擇:巴菲特給年輕人的24堂財富人生課
- 成杰
- 3279字
- 2015-12-29 09:51:19
我是一個現實主義者,我喜歡目前自己所從事的一切,并對此始終深信不疑。作為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我只對現實感興趣,從不抱任何幻想,尤其是對自己。——巴菲特
搞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人很容易陷入迷茫的狀態,哪怕自己取得的成就讓局外人十分羨慕,但迷茫卻像毒蛇一樣纏繞著自己,讓自己難以喘氣。記得以前有位先哲曾經說過:人之所以這么矛盾,是因為在做事之前沒有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
如今社會上的競爭已經到了無法形容的地步。
如果說戰場上的競爭就是憑著勇氣奪取勝利,那么社會上的競爭就沒那么簡單了,光憑勇氣的話,會在社會這片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敗涂地。所以一個人要弄清楚自身的資源與優勢,然后整合它們明白怎么去利用它們,對未來制定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如此一來,必然更加容易達到自己的理想。
巴菲特對于自己的資源與優勢相當明確,他懂得憑借這些分析很快弄明白自己到底應該做什么。也就是說,他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都會做好充分的思考與準備。
在27歲之前,巴菲特嘗試過無數的工作,做銷售、為投資公司充當法律顧問、管理一家很小的工廠,但最終他結合自己的優點,將自己的職業發展轉向一名投資家。在明確了職業規劃的前提下,巴菲特拒絕了許多外來的誘惑,也忍受了許多來自不同方面的壓力,最終還是堅定不移地按著自己的職業規劃發展職業道路,因此他贏得了讓世界矚目的財富。
在巴菲特的公司,他也一直這么告訴自己的員工與股東們,在生活中,他同樣將這種精神言傳身教地給了自己的孩子們。
一天巴菲特的女兒蘇茜回到家中,顯得疲憊不堪。她覺得很無助,甚至開始質疑人生是不是走錯了方向。
當巴菲特從公司回來以后,看到蘇茜這么愁苦的樣子,十分地痛心,在妻子描述之后,巴菲特知道,此時的女兒不僅僅是質疑自己所找到的人生方向,而且也開始質疑她的人生價值。這個問題在巴菲特看來非同小可,因為他覺得,一個人如果質疑自己的人生,那將會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后果是不可預料的。
巴菲特輕輕地走進了女兒的房間,看著已經醒來但依舊還是愁眉苦臉的蘇茜。巴菲特有些難過地問道:“聰明的蘇茜,這是怎么了?為何每天都如此愁眉苦臉的呢?”
“父親,我有些懷疑我的工作是否是正確的了,我每天都覺得有一種東西壓制著自己,使我無法喘息,因此我覺得我的人生十分的勞累。但我卻看到別人的工作很輕松,一直以來我以為這是因為他們的學歷比我高,但是后來我卻發現,他們的學歷竟然還不如我,這一切都是為什么呢?”巴菲特的女兒用十分抱怨的口吻講述著自己的疑惑。
“蘇茜,我想跟你說的是,這都是你自己選擇的道路。艱辛是避免不了的,在這條道路上,你應該多問問自己,這條路是否是自己所真正明白的呢?你想要的東西是否就在這條路上呢?如果你不常常問這個問題,你的工作是不會有什么起色的,即使有起色,你也不能在工作中享受到快樂。”巴菲特看著面前一臉抱怨的女兒,耐心地引導著蘇茜。
每個人都會迷茫,會在別人看來擁有成就的時候自己卻無法感受到快樂。
在一生的時間里,每個人要干許許多多的事情,最重要是要為自己以后的發展找到一個正確的道路。在這條道路上行走的時候,要多問問自己,是否自己明白這條道路。就如巴菲特說的,你必須要明白自己所走的這條路。
有人一提到巴菲特就想到巨額的財富,其實巴菲特的成功完全可以證明他的智慧所在。在生活中,巴菲特引導女兒在做事的時候多思考“自己在做什么”;在自己投資的時候,他也常常提醒自己,到底自己是否明白自己所做的事情。因此才有了那句很有名的語錄:只做自己明白的事。
我們從巴菲特的投資組合來看看他是如何做到“只做自己明白的事”的。
巴菲特曾經多次表示,他的投資原則就是只做自己完全明白的事:
“投資人真正需要具備的是正確評估所選擇的企業的能力。請特別注意‘所選擇’這個詞,你并不需要成為一個通曉每一家或者許多家公司的專家。你只需要能夠評估在你能力范圍之內的幾家公司就足夠了。能力范圍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簡單地說,巴菲特所說的能力原則,其實就是我們中國老百姓常說的“人貴自知”的意思。
做事要做你力所能及的事,做你擅長的事,做你熟悉的事,這樣成功的把握肯定要大多了。因此巴菲特所投資的股票,都是他非常熟悉的公司。
他從小送的《華盛頓郵報》,讓他從1000萬美元賺到168億美元;他從小到大天天喝的可口可樂,讓他從13億美元賺到133億美元;他刮胡子用的吉列,讓他從6億美元賺到51億美元。巴菲特說:
“我的投資基本原則是;不熟不做。而且我一直覺得,投資成功的秘訣是越熟悉越能賺大錢。”
現在的社會越來越浮躁,很多人都迷戀著成功,但成功的定義到底是什么呢?是擁有像巴菲特一樣多的金錢嗎?不是。成功的真實定義就是,你明白自己在做什么。
很多人,賺了很多錢,可是到最后卻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賺這些錢,這些錢又給自己帶來了什么。因此他擁有再多的錢都無法使自己快樂,擁有再大的成就自己也不會覺得幸福。
原因其實很簡單,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盲目地去做,你成功的可能性會非常的渺小,當然了,也許偶然會取得成功,會賺很多錢,但這個過程將是一個十分痛苦的過程,你終究不明白自己一直在做什么。如果這樣,人活著還有什么意思呢?
所以說,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發揮自己的優點,需要揚己之長,避己之短,將自己的資源與優點好好地整合,利用好它們,千萬不可以冒冒失失,一頭扎進自己不熟悉的領域。謹記巴菲特所說的話:只做自己明白的事情。
無論是投資,還是生活,我只做我明白的事。
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
做事有很多種方法,有做正確的事,有正確地做事,誰都不會覺得誰有錯,但仔細地想想,若要有最好的結果,這兩種方式單獨進行的話,會產生難以想象的悲劇,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不是能做什么,而是該做什么,做得怎么樣。
在做某一件事情之前,你得有個清晰的頭腦,你的思路必須十分的明確,得很清楚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如果是錯誤的事情,就不要去浪費時間,即使你付出再多的努力與智慧,都是于事無補。如果你已經弄明白了自己在做什么,所做的這件事情是正確的,那么你就得問問自己該怎么做。也就是說,做事情除了選擇事情本身是對的以外,還得明白用什么方式去做才能達到最好的結果。
巴菲特就曾告訴自己公司的員工,只要在伯克希爾公司(巴菲特的投資公司)工作的員工,都需要謹記一條規則:先做正確的事,再正確地做事。
巴菲特是很看重這點的,因為他比任何一個老板都清楚,請一個員工來,不是教他怎么做,也不是替他去選擇做的方式,一切都要看他自己的聰明才智。其實,巴菲特定的這條規矩,并不是隨意定的,在他自己的投資決策中,他就屢試不爽地去嘗試了這一條規則,在無數次用事實證明了這條規則之后,巴菲特才將這條規則放進了公司的管理制度中。
作家蒂莫西·維克(Timothy Vick)說:“巴菲特總是試圖把他的損失降到最低,直至為零。人們說巴菲特是偉大的股票價值發現者,我卻把他看做偉大的風險規避者(注:風險規避,即規避收益差的投資)。”
巴菲特說:“我非常注重確定性……如果你也能做到這一點,那么風險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如果你承受了巨大的風險,那么歸根結底是由于你對未來的結果不確定。如果你分散買進一些值得投資的證券,就不會有風險。
“1973年,《華盛頓郵報》的市價為8000萬美元,公司沒有任何債務。如果你問任何一個生意人,《華盛頓郵報》的資產值多少錢,他們會說4億美元,或其他差不多的價格。即使你凌晨2點在大西洋中間舉行拍賣,人們也會前來參加競拍。因為這家公司由正直且富有能力的人經營,他們都擁有公司相當大比重的股份,因此投資于這家公司非常安全。即使讓我把自己所有的凈資產都投資于這家公司,我也不會有絲毫遲疑。”
用巴菲特的話說:風險源于你并不了解的事情。
這句話說得十分正確。無論是巴菲特的投資,還是關于年輕人手頭上的事情,如果不知道它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必將會承擔很大的風險,這風險可能導致你的失敗,失敗以后便越來越沒有信心去做另外一件事情,這么一來,很可能會因為失敗從此找不到方向,無法面對自己的人生。
哈佛大學在1970年做了一個關于畢業生的調查:
- 你在為誰讀書:青春期的成長困惑(家庭教育叢書)
- 天邊與身邊
- 最受感動的友愛故事(青少年最受感動的故事)
- 杰出青少年的7個習慣(精英版)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在時光的長河里等候花開
- 加油,別輕易放棄
- 教孩子成功成才故事全集
- 最感震撼的歷史故事(青少年最感震撼的故事)
- 中學生哲理系列:智慧背囊(第3輯)
- 青少年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青春伴讀系列:青春是燃燒激情的火焰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難忘童年系列:童年是脖子上的紅領巾
- 哈佛大學青少成功課:哈佛大學送給青少年最好的禮物
- “我的青春我的夢”全國中學生校園美文精品集萃叢書:如果灰姑娘沒有玻璃鞋
- 青春美文精品集萃叢書·美好時代系列:美好生命的放歌
- “小橘燈”青春勵志故事:創業求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