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慎篇第四十四 儉約篇第四十五
思慎篇(此有五部) 述意部 慎用部 慎禍部 慎境部 慎過部
述意部第一
夫思慎防過無患之理。緘口息慮離惡之原。誡始慎終。是君子之鹽梅。敬初護末。是養生之要趣。庶寤因緣之興起。鑒生滅之非常。識苦空之無我。照平等之妙門。而存其理棄其跡。誡其禍招其福。是和神之靈順物之道也
慎用部第二
修行道地經云。昔有國王。選擇一國明智之人以為輔臣。王欲試之。欲知何如以重罪加。敕告臣吏。盛滿缽油而使擎之。從北門來至于南門。去城二十里。園名調戲。令將到彼。若墮一滴便級其頭。不須啟問。爾時群臣受王重教。盛滿缽油以與其人。兩手擎之。甚大愁憂。縱有車馬觀者填道。若見是非而不轉移。縱有親族妻子來逼。其人專心不左右視。縱有合國觀者擾攘。其人心端不見眾庶。縱有玉女國內無雙。歌舞相逼。見者皆喜。其人一心擎缽志不動轉。亦不觀察妄起片心。專精擎缽不聽其言。于是頌曰
巧便而安庠 其舞最巧妙
一切人貪樂 譬如魔之后
能動離欲者 何況于凡人
來往其人邊 擎缽心不傾
縱有象暴馬奔城中失火焚燒百姓。展轉相呼教言避火莫墮坑塹。官兵悉來一時救火。其人一心擎缽一滴不遺。縱有天雷地動猛風亂起折樹塵飛掣電霹靂。禽獸墮落人畜驚喚。專心念油其人不聞。爾時擎油至彼園觀一滴不墮。諸臣啟王具陳斯事。王聞嗟嘆。此人難及。人中之雄。不顧萬事。其王歡喜立為大臣。行道行者御心如是。雖有諸惡淫怒癡來擾亂諸根。內察外防攝心不散。三昧定意亦復如是。于是頌曰
如人擎油缽 不動無所棄
妙慧意如海 專心擎油器
若人欲學道 執心當如是
意懷諸德明 皆除一切瑕
若干之色欲 而興于怒癡
有志不放逸 寂滅而自制
人身有疾病 醫藥以除之
心疾亦如是 四意止消之
又大集經濟龍品云。爾時眾中有一盲龍。名曰頗羅機梨奢。舉聲大哭作如是言。大圣世尊。愿救濟我。愿救濟我。我今身中受大苦惱。日夜常為種種諸蟲之所唼食。居熱水中無時暫樂。佛言。梨奢。汝過去世于佛法中曾為比丘毀破禁戒。內懷欺詐外現善相。廣貪眷屬弟子眾多。名聲四遠莫不聞知。我和尚得阿羅漢果。以是因緣多得供養。獨受用之。見持戒人反惡加說。彼人懊惱。如是念言。世世生中愿我所在食汝身肉。如是惡業死生龍中。是汝前身。眾生愿故食啖汝身。惡業因綠得此盲報。又于過去無量劫中。在融赤銅地獄之中。常為諸蟲之所食啖。龍聞此語憂愁啼哭。作如是言。我等今者皆悉至心咸共懺悔。愿令此苦速得解脫。彼龍眾中二十六億諸餓龍等。念過去身皆悉雨淚。念過去身。于佛法中雖得出家。備造惡業經無量身在三惡道。以余報故在龍中受極大苦。如青色龍我亦如是。爾時世尊語諸龍言。汝可持水洗如來足。令汝殃罪漸得除滅。時一切龍以手掬水。水皆成火。變作大石。滿于手中生大猛焰。棄已復生。如是至七。一切龍眾見如是已。驚怖懊惱啼泣雨淚。佛教立大誓愿已焰火皆滅。乃至八過以手捧水洗如來足。至心懺悔。佛記諸龍。彌勒佛時當得人身值佛出家精進持戒得羅漢果。時諸龍等得宿命心。自念過業。于佛法中或為俗人。親屬因緣。或復聽法來去因緣。所有信心舍施種種華果飲食。共諸比丘依次而食。或有說云。我曾吃啖四方眾僧華果飲食。或有說言。我往寺舍布施眾僧。或復禮拜。如是吃啖。或復說言。我從毗婆尸如來法中曾作俗人。乃至有說。我釋迦牟尼佛法之中曾作俗人。或以親舊問訊因緣。或復來去聽法因緣往還寺舍。有信心人供養僧故。舍施華果種種飲食。比丘得已回施于我。我得便食。彼業因緣于地獄中經無量劫。大猛火中。或燒或煮。或飲洋銅。或吞鐵丸。從地獄出墮畜生中。舍畜生身生餓鬼中。如是種種備受辛苦惡業未盡。生此龍中常受苦惱。佛告諸龍。此之惡業與盜佛物等無差別。比五逆業其罪如半。汝等今當盡受三歸一心修善。以此緣故于賢劫中值最后佛。名曰樓至。于彼佛世罪得除滅。時諸龍等聞是語已。皆悉至心盡其形壽各受三歸
時彼眾中有盲龍女。口中膖爛滿諸雜蟲。狀如屎尿。乃至穢惡。猶若婦人根中不凈臊臭難看。種種啖食膿血流出。一切身分常為蚊虻諸惡毒蠅之所唼食。身體臭處難可見聞。爾時世尊以大悲心見彼龍婦眼盲困苦如是。問言。妹何緣故得此惡身。于過去世曾為何業。龍婦答言。世尊。我今此身眾苦逼迫無暫時得停。設復欲言而不能說。我念過去三十六億。于百千年生惡龍中受如是苦。乃至日夜剎那不停。為我往昔九十一劫。于毗婆尸佛佛法之中。作比丘尼。思念欲事過于醉人。雖復出家不能如法。于伽藍內犯于法律。常受三惡道受諸燒煮。說此語已愿救濟我身。爾時世尊說實語已。即以少水瀉龍口中。火及蟲膿悉皆滅盡。龍口清涼作如是言。大圣如來我憶過去迦葉佛時。曾作俗人。在田犁地。有一比丘來從我乞求五十錢。我時報言。聽待谷熟當與汝食。比丘復言。若當五十不可得者。愿乞十文。我于爾時嗔彼比丘。而語之言。乃至十錢亦不相與。時彼比丘心生懊惱。又于余時往寺舍中入樹林下。輒便盜取現在僧物十庵羅果而私食之。彼業因緣地獄受苦。惡業未盡生野澤中作餓龍身。常為種種諸蟲食啖。膿血流溢饑渴苦惱。又彼比丘。以嗔忿心惡業緣故。死便即作小毒龍身。生我腋下嗽于我血。熱氣觸身不可堪忍。是故我身。熱膿血滿。龍白佛言大悲世尊。唯愿慈哀救濟于我。令我脫彼怨家毒龍。爾時世尊以手抄水發誠實語。作如是言。我曾往昔于饑饉世。爾時愿作大身眾生。長廣無量。以神通力于虛空中唱如是言。彼野澤中有大身蟲。名曰不嗔。汝等可往取其身肉以為飲食。可得不饑。時彼世中人非人等。聞此聲已一切悉往競取食之。說是真實諦信語時。彼龍腋下小龍即出。時此二龍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久近離此龍身解脫殃罪。佛告龍言。此業大重次五無間。何以故。若有四方常住僧物。或現前僧物。篤信檀越重心施物。或華果樹園飲食資生床褥敷具疾病湯藥。一切所須私自費用。或持出外乞與知識親里白衣。此罪重于阿鼻地獄所受果報。是故汝等可受三歸。歸三寶已乃可得往于冷水中。如是三稱三受。身即安隱得入水中。爾時世尊。即為諸龍。而說偈言
寧以利刀自割身 肢節身分肌膚肉
所有信心舍施物 俗人食者實為難
寧吞大赤熱鐵丸 而使口中光焰出
所有眾僧飲食具 不應于外私自用
寧以大火若須彌 以手捉持而自食
其有在家諸俗人 不應輒食施僧食
寧以利刀自屠膾 身體皮膜而自啖
其有在家諸俗人 不應受取僧雜食
寧以自身投于彼 滿室大火猛焰中
其有在家俗人輩 不應坐臥僧床席
寧以大熱尖鐵錐 拳手握持便燋爛
其有在家俗人等 不應私用于僧物
寧以勝利好刀砧 而自臠切其身肉
勿于出家清凈人 發起一念嗔恚心
寧以自手挑兩眼 捐棄投之擲于地
其有習行善法者 不應懷忿嗔心視
寧以熱鐵鍱其身 東西起動行坐臥
不應嗔忿心妒嫉 而著眾僧凈施衣
寧飲灰汁堿鹵水 熱沸爍口猶如火
不應懷貪毒惡心 服食眾僧凈施藥
爾時世尊說此偈已。一萬四千諸龍眾等悉受三歸。所有過去現在業報諸苦惱中。而得解脫。深信三寶其心不退。復有八十億諸龍眾等。亦于三寶起歸敬心
又大集經云。或作比丘所得種種資生之具。皆是信心檀越所施。而是眾生。或自食啖或與他人。或共眾人盜竊隱藏私處自用。如是業故。墮三惡道久受勤苦。復有眾生貧窮下賤不得自在。是故出家望得富饒解脫安樂。既出家已懈怠懶墮。不讀誦經。禪慧精勤舍而不習。樂知僧事。復有比丘晝夜精勤。樂修善法讀誦經典。坐禪習慧不舍須臾。以是因緣。感諸四輩種種供養。時知事人得利養已。或自私食。或復盜與親舊俗人。以是等緣久處惡道。出已還入如是愚冥。不見當來果報輕重。我今戒敕沙門弟子念法住持。不得自稱我是沙門真法行人。倚眾僧故受他信施物。或餅或菜或果或華。但是眾僧所食之物。不得輒與一切俗人。亦不得云此是我物別眾而食。又亦不得以眾僧物貯積興生種種販賣云有利益招世譏嫌。又亦不得出貴收賤與世爭利。又亦不得為于飲食及僧因緣使諸眾生墮三惡道。應須勸引安善法中令比丘眾真信三寶。攝諸眾生乃至父母。令得安隱置三解脫
又十輪經云。若有四方僧物資生雜物等。持戒破戒如是人等悉不與之。以是因緣。命終已后皆墮阿鼻地獄
又大集經濟龍品云。時娑伽羅龍王白佛言。而此龍中。或有諸龍所受樂報。猶如諸天。或有受樂如人。有如餓鬼。有如畜生。有如地獄受大辛苦。說是語已。時娑伽羅大龍王子名青蓮華面。前白佛言。世尊。我何惡業罪因緣故來生龍中。身大端正所有色觸受用猶如火燒。常無衣服赤體而行。如我父王受樂最勝。如轉輪王果報不異。佛言。華面。當為汝說。乃往過去三十一劫。有佛世尊。名曰尸棄。時彼世中有王。名曰培多富沙。彼富沙王于三月中供養彼佛。并及無量百千四沙門果大菩薩眾。以種種衣服飲食湯藥而供給之。至心聽法已即發菩提心。并為造寺種種供養。彼王第一太子名裴多娑樹帝。見佛聞法于流轉中生大怖畏。從父王邊愿求出家。王報任意。既出家已又白父言。我欲寺上停止。王言。亦隨時。尸棄佛眾僧弟子在彼寺中受用飲食。彼富沙子裴多樹帝。妒嫉心生常嗔罵之。時彼僧眾彼嗔罵已悉離寺去。見僧去已生歡喜心。即自念言。彼去者好。我大安隱。恣用寺內衣服飲食。有余人來即不聽住。由具惡業命終之后生大地獄。經無量千萬那由他歲受諸火燒。地獄得脫生餓鬼中。復經無量受辛苦。餓鬼中死還墮地獄。脫地獄已生餓鬼中。如是經由三十一劫。于流轉中具足如是受諸辛苦。佛言。華面。彼娑樹帝者。豈異人乎。即汝身是也。乃往過去惡業因緣故。生大地獄餓鬼畜生輪轉受苦。經是三十一大劫中備受眾苦。未曾暫舍。以殘業故來生龍中受是惡報。時華面龍聞是語已。大聲號哭舉身自投四肢布地。禮拜白佛。作如是言。我今至心從佛懺悔不敢覆藏。我今至誠入于骨髓。歸依佛法僧。乃至壽盡作優婆塞。佛言善哉善哉。如是歸依我者得盡彼業。此中死已值彌勒佛得于人身。于彌勒佛法中出家證羅漢果
慎禍部第三
如舊雜譬喻經云。昔有一國。五谷熟成人民安寧無有疾病。晝夜伎樂人無憂惱。王問群臣。我聞天下有禍何類。答曰。臣亦不見。王便使一臣至于鄰國求覓買之。天神則化作一人。于市中賣之。狀類如豬。持鐵鎖系縛賣之。臣問。此名何等。答曰。禍母。臣曰。賣不。答曰賣。問索幾錢。答曰。千萬。問曰。此食何等。答曰。食針一升。臣便家家發求覓針。如是人民兩兩三三相逢求針。使諸郡縣處處擾亂。百姓所在之處患毒無聊。臣白王曰。雖得禍母致使民亂男女失業。欲殺棄之。未審許不。王言。大善。便于城外將殺。刺便不入。斫則不傷。剖而不死。積薪燒之身赤如火便走出去。過里燒里。過市燒市。入城燒城。入國燒國。擾亂人民饑餓困苦。坐由厭樂買禍所致苦也。此喻女色欲火所燒。男子貪毒至死不知苦也
慎境部第四
如正法念經。孔雀菩薩告諸天眾。若有比丘畏于惡名則離諸過。所謂不入女人戲笑之處。不入酒肆。不近酤酒。不與共語。不近嗜酒人。亦不與語。不近賊人。不近先作大惡之人。不近好斗人。不近陰惡懷毒人。不近無常數舍道人。不近博戲人。不近伎樂人。不近小兒。不近系縛女色人。不近輕躁人。不近不護口人。不近貪人。不近販賣欺誑人。不近巧偽市道世所惡賤人。不近掘河池人。不近黃門女人同路一步。不近調象人。不近魁膾人。不近調馬人。不近斷見人。不近無戒人。如是惡人不應親近。近如是人必與同行。是故比丘當畏惡名。不應與此不凈業人同路行于一足之地。而說頌曰
若人近不善 則為不善人
是故應離惡 莫行不善業
隨近何等人 數數相親近
近故同其行 或善或不善
一切人求善 當近于善人
如是能得樂 善則非苦因
近善增功德 近惡增尤甚
功德及惡相 今如是略說
若近于善人 則得善名稱
若近不善人 令人速輕賤
常應親善人 遠離于惡友
以近善人故 能舍諸惡業
慎過部第五
如雜阿含經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鐵丸投著火中與火同色盛著劫貝綿中。云何比丘當速燃不。比丘白佛。如是世尊。佛告比丘。愚癡之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系念。若見年少女人不正思惟。取其色相起貪欲心。欲燒其心。欲燒其身。身心燒已舍戒退減。是愚癡人長夜當得非義饒益。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系念入村。爾時世尊告諸比丘。過去世時有一貓貍饑渴羸瘦。于孔穴中伺求鼠子。若鼠子出當取食之。有時鼠子出穴游戲。時彼貓貍疾取吞之。鼠子身小生入腹中。入腹中已食其內藏。食內藏時貓貍迷悶東西狂走。空宅冢間不知何止。遂至于死。如是比丘。有愚癡人依聚落住。晨朝著衣持缽入村乞食。不善護身。不守根門。心不系念。見諸女人起不正思惟。而取色相發貪欲心已。欲火熾然燒其身心已。馳走狂逸不樂精舍舍戒退減。此愚癡人長夜常得不饒益苦。是故比丘。當如是學。善護其身守諸根門系心正念入村乞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