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乾隆蘇州府志》:“孝章長子逖,字祖生,攻篆隸,善騎射。少子侃字亦陶,亦工書畫,能詩。杜門鈔書,校讎精審,宋、元人名集秘本,插架甚富。”又:“春草閒房在臥龍街西雙林巷,金俊明孝章所構書齋也。姜垓詩:春水蛟龍臥,芳洲薜荔衣。經綸人半老,兵甲客仍稀。濟世名山大,編年信史非。行藏所鄭重,不是戀漁磯。”

《居易錄》:“顧迂客貽所刊《范石湖集》,凡詩三十三卷,楚詞古賦一卷,金侃亦陶寫校宋版本也。亦陶,老友孝章之子。”

《帶經堂詩話》,張宗柟附識云:“曩嘗購得《張蛻庵集》,卷尾有學圃李崇系跋,云:是集久無刊本傳世,從金亦陶手鈔全本借錄,凡五卷。”

《持靜齋書目》:“金侃鈔元人詩:《秋聲集》四卷,黃鎮成;《圭峰集》五卷,盧琦;《清江碧嶂集》一卷,杜本;《傲軒吟稿》一卷,胡乘龍;《揭曼碩詩集》四卷,揭徯斯;《石田集》五卷,馬祖常;《所安遺集》一卷,陳泰;《漢皋漫稿》五卷,曹伯啟;《金囦集》一卷,元淮;《肅雝集》一卷,鄭允端;《檜亭稿》五卷,丁復;《黃文獻公集》五卷,黃潛;《南湖詩集》二卷,貢性之;《鹿皮子集》四卷,陳樵;《居竹軒集》四卷,成廷珪;《霞外集》十卷,馬臻;《傅與礪詩集》八卷,傅若金;《道園學古錄》八卷,虞集;《靜思先生集》八集,郭鈺。皆其六十歲后手鈔,人品與翰墨俱足珍寶,不獨所選詩超然物外也。有‘金侃仲子’、‘老迂’等印。”

《平津館鑒藏書籍記》:“寫本《琴史》有‘春草閒房手定印’。”

《鐵琴銅劍樓書目》:“《張囗(蟲賓)詩集》,冊首有‘俊明明懷’、‘不寐道人’二朱記。”

《天祿琳瑯續編》:“《韋蘇州集》,有‘有商孫子’、‘芳草王孫’、‘孝章’、‘殷孝章’四印。”昌熾案:此亦先生印也,改姓為殷,而托于有商孫子,可悲也已。

二〇三、顧韡開林 顧道隆

張燈披衣起達旦,寫書目光巖電爛。

子綦子梱世不知,聞日者言為三嘆。

彭士望《長洲舊文學顧君生壙志》:“君名韡,字開林,東吳之務實君子也。嘗以文章受知于提學御史倪公元珙。甲申之變,謝諸生,性獨好書,甚于饑渴飲食。其有裨于身心家國天下之務,足備一代之文獻者,耳目所及,輒展轉窮搜之,必購得之為快。或書裒重及未板行而隱秘者,求之益力。得之則狂喜,神色飛動。或力有所不能得,則手自鈔寫,窮日夜可盡百十紙。夜嘗不寐,寐亦止盡數刻,而張燈披衣,往往達旦。手不釋卷,不停鈔,自以為愉快極,雖老至不知也。凡鈔閱核讎,精審不訛一字,稍涉疑義,則盡記之,舉其辭問晰乃已。尤嗜古金石文,蠹嚙焚余,亦所珍惜。窮力購之,食脫粟、衣懸鶉不顧也。嘗有日者言君子之命當奇貴,君愾然曰:‘吾生平無大罪過,吾子何荼毒至此?’知戚傳以為笑,君曰:‘君未讀《徐無鬼篇》乎?九方歅相馬得,而相子綦之子梱也為失,抑知世之所祥,神人之所謂大不祥者乎?’君生萬歷乙卯,今庚申之閏,得三百七十甲子。子男六人:長執桓,次國梁、文煥,俱諸生,執禮、執中、執圭。鄉居黃埭河瀆橋,因自稱‘河瀆道人’。予庚申秋在吳門,君從魏叔子、朱臥庵所見予文,即盡鈔藏弆之,喜而嘆曰:‘先生此集道德經濟,非文章也。今盡為予有也矣。’”

錢受之《顧君升墓志銘》:“君諱世峻,字君升,原名延祐,世家長洲埭川下堡村。祖道隆,為名士,藏書萬余卷。與祝京兆、文待詔父子為文字交。”昌熾案:道隆與開林同姓顧氏,同居埭川,疑一家。

二〇四、王乃昭

平生目冷與心嚴,六十頭顱如此髯。

傲雪喬松豈真懶,畫義才了整書簽。

《士禮居藏書題跋記》:“《汪水云詩集》,有‘乃昭印信’、‘樂饑’兩圖章。近日見虞山王乃昭手錄詩稿,始知乃昭與牧翁同時而稍后,善于書法。”昌熾案:余藏乃昭手錄《沈石田詩》,亦士禮居物,有“虞山王乃昭圖書”及“樂饑”、“懶髯”、“槐隱”諸印。蕘翁跋云:“余偶讀金孝章《春草閑房詩集》,有《贈樂饑翁》一首,詩云:‘虞山有客王髯叟,歷落嵚崎世無遇。孤蹤暫寄童子師,所急初非為升斗。平生苦愛屬奇書,見輒相夸得某某。叢函巨軸姑舍諸,小品遺編時在口。閑來袖錢向書肆,目涉手探凝立久。吾儕一一老蠹魚,假借搜羅費奔走。不知老至況云疲,矻矻抄藏辰至酉。叟更苦心能愛畫,鑒別收藏尤不茍。前惟古農并二王,近續阿咸堪勁后。小鐺自起旋烹茶,興發還傾半壺酒。寓樓朝暮總看山,掛畫攤書增二友。君不見東鄰老翁富田畝,日困催科容瘠黝,盡將珍玩售途人,尚恐愆期遭吏毆。又不見西家主人書滿屋,高弆不觀供鼠宿,子孫持賣不論錢,蟫走塵封亂繩束。叟無泛愛且密娛,心嚴目冷與眾殊。觀人取友亦如此,意貴立俗存廉隅。只今六十頭如雪,齗齗不肯因人熱。樂饑有志詎可遷,窮老彌堅厲高潔,謂予斯世少完人,宜共初終保清節,試看嶺上歲寒松,傲雪凌霜可交結。予聞叟言益凜然,敢不永矢心如鐵。古來貧士凡幾何,為爾悠悠數前哲。’據此,則樂饑之愛書可見,其手鈔書籍與孝章先生同樂此不疲矣。因附著于此,以見此書出名人手鈔,未可以尋常鈔本論也。”又案:《天祿琳瑯續編》:“貢文靖公《云林詩集》,有‘乃昭’及‘乃昭氏’兩印,又有‘王氏家藏’、‘王印積德’、‘王印慎德’三印。”積德、慎德,疑是先生后人。

二〇五、馮舒己蒼 弟班定遠 知十彥淵

知十子武竇伯

滄海橫流自閉門,莫城西畔有孤村。

篋中隱秀何須秘,化作春風蛺蝶魂。

《乾隆蘇州府志》:“馮復京字嗣宗,御史玘之玄孫。”

《海虞詩苑》:“馮文學舒字己蒼,號默庵,嗣宗先生長子,與弟定遠有二馮之目。為人悻悻負氣,觸忤縣令,會君撰《懷舊集》成,遂坐以訕謗曲殺之,士林痛惜焉。”又:“馮班字定遠,嗣宗次子。為人儻蕩悠忽,動不諧俗。胸有所得,輒曼聲長吟行市井間,里中指目為癡,先生怡然安之,遂自署曰‘二癡’。著有《鈍吟雜錄》。”

《蘇州府志》:“馮知十字彥淵,復京季子,縣學生。明亡,大兵至邑,格斗死。班子行賢,字樸之;行貞,字服之。知十子武,字竇伯,亦能詩。舒孫修,字念修,從陳瑚游。”昌熾案:錢受之《題馮子永日草》:“馮子無咎,吾故人定遠之子也。易無咎者,善補過也。”無咎當為補之別號。又按《海虞詩苑》:“行貞號白庵,武號簡緣,毛潛在館甥,讀書汲古閣。歷十余年,秘冊異本多所窺覽。著有《書法正傳》二卷,《遙擲稿》十卷。”

《愛日精廬藏書志》:“《汗簡》七卷,馮己蒼手鈔,后有跋云:‘崇禎乙酉,避兵莫城西之洋蕩村,大海橫流,人情鼎沸,此鄉猶幸無恙。屋小炎蒸,無書可讀,架上偶攜此本,發興書之,二十日而畢。猶憶予家有舊鈔《張燕公集》,卷末識云:“吳元年南濠老人伍德手錄。”此時何時,嘯歌不廢,他年安知不留此洋蕩老人本邪?’”

何焯《文心雕龍跋》:“己蒼記云:‘謝耳伯嘗借功甫本于牧齋宗伯,宗伯乃秘《隱秀》一篇,己蒼以天啟丁卯從宗伯借得,因乞友人謝行甫錄之。其《隱秀》一篇,恐遂多傳于世,聊自錄之。’則兩公之用心頗近于隘,后之君子不可不以為戒。《隱秀》篇元正正乙未刻于嘉禾者,即闕一葉,錢功甫得阮華山宋槧本。后歸虞山,而傳錄于外甚少。”

莫氏《宋元本經眼錄》:“《鹽鐵論》,有馮武題識,云:‘先太史藏書萬卷,子孫不能讀,且不知愛惜,即宋、元精板,盡化為蝴蝶飛去。’”昌熾案:先太史謂復京,則馮氏藏書不自己蒼始矣。馮氏藏書有“長樂”印,有“上黨”長方印,有“馮氏藏書”方印;己蒼藏印曰“空居閣”、曰“上黨大馮收藏圖書記”;竇伯藏印曰“簡緣子”。己蒼自號讱道人,又號孱守居士。

《讀書敏求記》:“吾友馮己蒼,別號癸巳老人,藏書率多異本,吾邑之宿素也。”黃蕘圃校云:“己巳冬,見馮鈔《汗簡》上有‘癸巳人’三字印章。”知老字衍文,原本無之也。祥符周星貽季貺校云:“癸巳人,蓋本于五代楊凝式之自稱也。”詒生年與兩君同,亦刻一小印,恒以識藏書秘冊。兒寅慕之,后尋得松雪翁自稱“甲寅人”,因亦以為號。

二〇六、陸貽典敕先

新城令君之才子,汲古季子之婦翁。

東澗老人之高足,其友則大馮小馮。

《海虞詩苑》:“陸瑞征字兆登,以歲貢選江寧學博。擢知浙之新城縣。鼎革不仕。所居頤志堂,在城西南隅,深林曲沼,最為靜外。子貽典。”又:“陸貽典字敕先,號覿庵。自少篤志墳典,師東澗而友鈍吟,學問最有原本。篤于友誼,鈍吟、孫岷自遺詩,皆賴君編輯付梓。君歿后,所著詩亦賴其友張文鑌之子道淙出諸蠹蝕之余,為付梓焉。人謂食報不遠云。”

錢受之《唐詩鼓吹序》:“內府鏤板,用教童豎,里中陸敕先子澈、子籲,偕予從孫次鼐校讎刻之。”

黃廷鑒《愛日精廬藏書志序》:“吾邑藏書,絳云之后,尚有汲古毛氏、述古錢氏羽翼之者。葉石君、馮己蒼、陸敕先諸君子互相搜訪,有亡通假。故當時數儲藏家,莫不以海虞為稱首。”

《楹書隅錄》:“影宋精鈔《西昆酬唱集》二卷,毛斧季跋曰:‘外舅覿庵先生從錢功甫本影寫。’又覿庵跋曰:‘此書出郡人錢功甫手鈔,余從毛倩斧季印錄者也。牧翁絳云未炬時,羽陵秘簡,甲于江南。生平慕此,獨未得見,尚期繕錄一編,焚康復殯宮,以申掛劍之義也。’”昌熾案:據此二跋,則斧季為覿庵之婿。蓋覿庵與潛在同游東澗之門,故兩家遂聯秦晉也。又案:《平津館鑒藏書籍記》:“元刻《千家注杜詩》,有‘陸貽典名貽芬’印。”當時覿庵原名貽芬。又《愛日精廬藏書志》:“《武林舊事》,覿庵跋,題:‘康熙丁巳小春,識于山涇老屋。’”

二〇七、蔣之翹楚稚 蔣石林

獨從地老天荒后,收拾遺文比碎瓊。

海內羽陵錢蒙叟,一瓻猶到射襄城。

《嘉興府志》:“秀水蔣之翹字楚雄,家貧,好藏書。明末避盜村居,收羅名人遺集數十種,選有《甲申前后集》。又嘗重纂《晉書》,校注《昌黎》、《河東集》。”

《明詩綜小傳》:“蔣之翹,秀水布衣,甲申后隱于市。”

《靜志居詩話》:“楚雄居射襄城,《楚詞》、《晉書》、《韓柳文集》鏤板以行。又嘗輯《槜李詩乘》四十卷。晚年無子,書籍散佚無余,《詩乘》亦亡,可嘆也。”

《皕宋樓藏書志》:“《九靈山房集》有跋云:‘我里蔣之翹隱廛市間,有藏書之癖,虞山錢宗伯編《國朝詩選》,嘗就其家借書。此卷首甲乙題字,宗伯跡也。壬戌上元前二日,鉏菜翁記。’”昌熾案:鉏菜翁,曹倦圃自號也。蔣布衣所藏《天啟宮詞》,倦圃刻入《學海類編》。又案:《天祿琳瑯》:“元刻本宋吳儆《竹洲集》,有‘槜李蔣石林藏書’印記。

二〇八、譚應明公亮 應征公度

五陵少年誰見憐,偏于墨汁有因緣。

作詩我亦虞山志,忍使兩生竟翳然。

錢受之《跋真誥》:“此鈔依金陵焦氏本繕寫,里中有二 譚生,長應明,字公亮。伉爽傲物,攀附海內巨公名士。好購書,金鈔本,富至,鄭重出示,沾沾自喜。次應征,字公度。此本則公度所藏也。公度紈袴兒郎,尤為里中兒賤簡,不知其于汗簡墨汁有少因緣如是。余悲兩生身沉家亡,有名字翳然之感,故錄而存之。”昌熾案:張大復《梅花草堂筆談》屢言譚公亮面冷頭方,世人競拾其闊達高華之好,以相訾詬。又云譚公亮一片熱腸,金盡無色,皎皎八文,亦復作羊叔子之鶴毛羽氋氃而已。八文者,其家歌童也。有“譚家文”一則云:“文真如一樹梨花,溶溶夜月;文箏如楚畹數莖,香韻無非大國;文昭如天半朱霞,疏梅掩映;文簫如出水芙蓉,不防秋老。”八文名字可考者僅此。

《天祿琳瑯》:“明刻《南唐書》,有‘臣征’、‘公度氏’二朱記。”皆牧翁所謂紈袴兒,書也登秘閣矣。微字當為徵之誤。余搜采藏書家故實,于姓字將湮者,雖記載寥寥,亦必表而出之,猶東澗翁意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仲巴县| 都江堰市| 康乐县| 琼海市| 宁陕县| 体育| 确山县| 余庆县| 贡嘎县| 平塘县| 渝北区| 英德市| 安宁市| 龙山县| 松江区| 明水县| 内丘县| 壶关县| 中超| 余庆县| 勐海县| 耒阳市| 额济纳旗| 五家渠市| 南木林县| 九江县| 健康| 崇义县| 时尚| 浦城县| 甘肃省| 崇仁县| 汉阴县| 肃南| 广丰县| 虹口区| 泸溪县| 德昌县| 陆良县| 托克逊县| 承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