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 歸有光集
  • 佚名
  • 3884字
  • 2015-11-25 10:32:55

震川集之六

上徐閣老書

四月十四日,進士歸有光謹再拜獻書少師相公閤下。有光幸生明公之鄉,相望不過百里,自少已知向仰,而無由得一接其聲光。庚子之歲,舉于南都,而所試之文,乃得達于左右,顧稱賞之不置。時有獲侍而與聞之者,輒相告,以為幸矣,子之見知于當世之巨公長者如此。自后數試于禮部,遇明公之親知,未嘗不傳道其語以為寵。有光之試,又輒不利,退而歸耕于野。以為古之人有生同世而不相知者矣,有知之而異世者矣,不知者恨其同世,知之者恨其異世。今獲與明公同世,而又知之,而明公方在日月之際,有光之蹇拙蔽翳,無復自振,以為今已矣,無以望明公之門矣,是同世而有異世之感也。

往歲,海虞瞿內翰見訪,以為“子之不遇不足憂,即徐公當國,子之進有日矣”。今幸而蒨明公之當國,又幸隨多士之末,而自獲舉以來,幾又二月,不一望明公之輝光。此有光之所以食不甘味,寢不成寐者也。

有光嘗讀《易》,觀消長變更之際,雖圣人不能無懼。而漢、唐、宋之君子,每履其際,其氣不能不動,其色不能不形,而天下不能無驚以疑。蓋以少不順而激為大變者,有之矣。今明公處之宴然,而風俗世道為之潛易,如寒暑雨昫之至而人不覺,此古之大臣之所難也。

又嘗讀史,見漢文帝疏賈誼之少,而問馮唐之老;光武下馮衍之賦,而隆桓榮之經。兩漢風俗治體,超軼后代,實在于此。今明公于科舉之際,稍示意向,而海內枯槁之士,已于于焉樂觀明公之化矣。于此之時,稍有蘊抱,誰不欲爭自濯磨以自致于明公,不肯沒沒而已也,況有光被知于數十年之前者乎?今茲輒有干于閽人者,獨以數十年之知,而不一見于明公;明公以數十年之知其人,而不見其一來,其亦不能無怪也。

昔曾舍人鞏《上范資政書》云:“士之愿附于門下者多矣,使鞏不自別于其間,固非鞏之志,亦閤下之所賤也。”有光素慕鞏者,故不量其不能如鞏,而欲學鞏之自別焉。平生頗有所撰述,去家時不及裒匯成編。橐中得雜稿十九首,謹以為贄。明公試覽其文,知其非求于世者也。干冒尊嚴,伏增惶恐。有光再拜。(按《漢書·公孫弘傳》:弘為丞相,開東閤以延賢人。顏師古注:閤,小門也。正門避掾史出入,特開小門以接士。故后世之士上書于尊官稱“閤下”。又唐有宰相入閤故事,詳見《五代史》。嘗見宋板韓文,韓公上書,皆作“閤下”,無“閣下”也。此集昆山本皆作“閤下”,而常熟刻誤作“閣下”,當是但知閨閣之義,而不解有開閤、入閤之事,遂妄改耳。又稱諱處,常熟本皆實填諱,而昆山本皆作“某”字。今按古人文集皆稱名,故從常熟本填諱。曾孫莊識。)

上瞿侍郎書

有光少年時,試白下,始識閤下,深相慕愛。及先后舉于有司,閤下一日奮飛九天之上,顧猶不忘布素,見其潦倒,常所隱惻。往張文隱公為考官,閤下與同事。榜出而有光落第,見公于邸第。公忽忽不樂,對客曰:“吾為國得士三百人,不自喜,而以失一士為恨。”又謂有光曰:“吾閱天下士多矣,如子者,可謂入水不濡,入火不爇者也。在館閣中,子之鄉惟瞿太史深知之,成都趙孟靜知之。”公再為考官,再見之,其言亦如是。又曰:“吾不能得子,二君者終必能得子矣。”文隱公歿,有光年往歲徂,仕進之心落然。然猶不敢自廢罷,徒以文隱公垂歿惓惓之望,亦恃在朝如閤下相知者,有所向往耳。間得奉顏色,閤下所以接引而加隱惻者尤甚。

前歲始獲第,適閤下賜告還鄉,孤旅之跡,煢煢無依。隨調為吏吳興。夏初入覲還,幸遇閤下于京口,所以道生平,慰藉益勤。吳興西,古鄣南,蜀在山水窮僻,龍蛇虎豹之與處,黽勉二載,拊循孤窮,以不負孔子之訓。諸奸豪大猾不便者,亟騰謗議。當道憐之,未加黜謫。然羽翼摧殘,形神慘沮,方圖所以自解而去。因見閤下,加獎拔之語,以為士固伸于知己,自此意氣復生。方將刷飾于塵垢之中,奮拔于泥涂之內,振迅于阨塞之區,躍然如即拜下風,侍君子,覽盛德之輝光。

邇者除書忽下,觖然失望。顧己長貧賤,今備朝籍為六品官,豈求逾分?然窺測當道者意向,蓋薄示之謫譴,而往時讒構之說益行矣。計此時除書之下,閤下甫到京,席未及暖,國家之議未有所及,進賢退不肖之志未行也。夫君命無所逃,然朝廷之命官亦量其才器之所任;士君子處世,亦自度其力分之所堪。而今以為治縣之不能,而使之佐郡,非其任也。自知夫治縣之不能,而冒以佐郡,非所堪也。茍而赴之,其為自欺而欺君甚矣。

天子新即位,天下之士起廢者數十人,皆出于膏肓沉沒之中,赫然光顯。有光自顧垂髫荷先朝教養之恩,貢于成均,薦于京兆,無歲不與計偕。望天就日之誠,白首而不摧挫。先皇帝末年始收之。顧今同舉進士者,大半超拔,而有光在諸進士之中,復不得比數。以是知其命之有所限,而才之無用也。夫以閤下之知己,而有光不獲自伸,則無可望者矣。《易》曰:“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士之出處進退,遲速有幾。自非知幾之君子,徘徊疑顧之間,其受中傷多矣。以閤下之知未及舉,而小人讒構之說亟行,知君子之道莫勝也。其機械且復藏于冥冥之中,未知所究,安敢望榮進之途哉?

夫志士去國,不毀其名。荀卿、屈原、賈生、董仲舒之徒,去其國而猶全其名。如此四子者,生于今之世,猶難矣。所以復敢瀆于閤下者,非復有望于榮進,亦欲使之得全其后世之名而已。夫能愛惜天下之人材,不得進而成就之,使致其功,抑使退而成就之,使不失其名,此為閤下知己之大賜也。今已具疏請告,以為小官之去就,亦當有禮,不宜黯默以受讒人之構陷也。又在縣時,獲保舉者二。應建儲詔,得恩封,欲求敕命。愿一言主者,使先人蒙恩地下,人子之志愿畢矣。無任懇戀之至。不宣。有光再拜。

上萬侍郎書

居京師,荷蒙垂盼。念三十余年故知,殊不以地望逾絕而少變,而大臣好賢樂善、休休有容之度,非今世之所宜有也。有光是以亦不自嫌外,以成盛德高誼之名,令海內之人見之。

有光晚得一第,受命出宰百里,才不迨志,動與時忤。然一念為民,不敢自墮于冥冥之中。拊循勞徠,使鰥寡不失其職。發于誠然,鬼神所知。使在建武之世,宜有封侯爵賞之望。今被挫詘如此,良可憫惻。流言朋興,從而信之者十九。小民之情,何以能自達于朝廷?賴閤下桑梓連壤,所聞所見,獨深知而信之。時人以有光徒讀書無用,又老大,不能與后來英俊馳騁,妄自測擬,不待問而自以為甄別已有定論矣。夫監郡之于有司之賢不肖,多從意度,又取信于所使咨訪之人。秪如不睹其人之面,望其影而定其長短妍丑,亦無當矣。如又加以私情愛憎,又如所謂流言者,使伯夷、申徒狄復生于今,亦不免于世之塵垢,非餓死抱石,不能自明也。

昨者大計群吏,僅免下考。今已見謂不能為吏,又使匍匐于州縣,使益困迫,而失其所性。輾轉狼狽,不復能自振于群毀之中。夫以朝廷愛惜人才,當使之無失其所。如有光垂老不肯自摧挫,以求進于天子之科目,至三十年而不退卻。一旦得之,使之從百執事,齒于下列,不敢望公孫丞相、桓少傅,僅如馮都尉白首郎署,亦足以少答天下之士彈冠振衣愿立于朝之志矣。今之時,獨貴少俊耳。漢李太尉嘗薦樊英等,以為一日朝會,見諸侍中并皆年少,無一宿儒大人可以備顧問者,悵然為時惜之。有光顧何敢自列于昔賢之所薦,而番番良士,膂力既愆,我尚有之。以為國家用老成長厚之風,此亦當今公卿大臣之所宜留意者也。

有光今已摧殘至此。夫士之所負者氣耳,于其氣之方盛,自以古人之功業不足為;其稍歉,則猶欲比肩于今人;其又歉,則視今人已不可及矣。方其久詘于科試,得一第為州縣吏,已為逾分。今則顧念養生之計,欲得郡文學,已復不可望。計已無聊,當引而去之。譬行舟于水,值風水之順快,可以一瀉千里;至于逆浪排天,篙櫓俱失,前進不止,未有不沒溺者也。不于此時求住泊之所,當何所之乎?

茲復有瀆于閤下者:自以禽鳥猶愛其羽,修身潔行。白首為小人所敗,如此人者,不徒欲窮其當世之祿位,而又欲窮其后世之名。故自托于閤下之知,得一言明白,則萬口不足以敗之。假令數百人見譽,而閤下未之許,不足喜也;假令數百人見毀,而閤下許之,不足惴也。故大人君子一言,天下后世以為準。有光甘自放廢,得從荀卿、屈原之后矣。

今茲遣人北上,為請先人敕命,及上《解官疏》,并道所以。輕于冒瀆,無任惶悚。不宣。

上王都御史書

有光聞:天下之人材,其為君子小人,皆有一定之性。古之所謂知人者,非茍知之而已也。始知其如此,則其終身不能易也。伯樂之于馬,卞和之于玉,如令馬非絕塵,玉非連城,二人者必不顧。如令二人者顧之,而馬與玉豈有變哉?馬與玉而有變,則天下亦不號為伯樂、卞和矣。故以為人之賢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決于一見,而終其身不易。彼有改節易操者,必其始非真性,有矯而為之者,特其號為知人者之不至焉耳。孔子曰:“舉爾所知。”蓋謂已知之矣,則其舉之不疑也。故大臣之相其君,其平日常有意于天下之人材,一旦而任事權,而舉平日之所知,蓋優然而有余,是以能佐國家成光明之業,其聲名永與天地無窮。若夫取之于臨時,處極貴之地,而欲以周知天下之人材,不能如其取于素之為裕也。

有光不材,不敢附于當世之賢者。念始初閤下為縣時,相知最深,蓋不謂其不肖也。閤下清明直亮,少所許可,而獨于有光而加顧。自此閤下為郡二千石,揚歷外省。及升中丞,治河漕濟州、淮揚間。有光數往來京師,道所歷,閤下未嘗不垂顧念。閤下非有私于有光,以為為國家急于當世之人材如此。前歲得舉進士,閤下方召入為司徒,時與諸進士旅見,閤下獨加禮異于尋常。今歲入覲,閤下府第深嚴,有光一再見,然不拒逆而進之。閤下不以綦貴輕天下之士,而猶惓惓于其素知者如此。有光自以諸生文學,不辦治縣,而事多泥古,與世乖忤,監郡及臺省大吏無相知者,其考宜殿,而獨免于過謫,則閤下之于有光,信乎如古人所謂的然昭晰自斷于內,而了于冥冥之中,此士之所以伸于知己者也。然不能不惴惴自懼,恐其有改節易操而有負于閤下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六安市| 讷河市| 进贤县| 金秀| 光山县| 淮安市| 神池县| 越西县| 宜城市| 抚松县| 泗洪县| 济宁市| 龙游县| 祁阳县| 宿州市| 北川| 佛教| 丹棱县| 临武县| 芮城县| 安阳县| 古浪县| 迭部县| 中牟县| 青阳县| 阳山县| 乐清市| 嵩明县| 兖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会宁县| 汨罗市| 集安市| 呼玛县| 富顺县| 广州市| 昭平县| 凤山市| 佛教| 德钦县| 潮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