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庵居士系出安定梁氏,名章巨,字閎中,又字茝林,晚年自號退庵。由泉州宋丞相文靖公派下分居福州長樂縣南鄉之江田里,國初遷居福州城中。自前明迄今十五傳,皆為郡縣學諸生不斷,河閑紀文達公督學閩中,以「書香世業」扁旌吾閭。乾隆四十年乙未七月初六日生于福州淳仁里。時先考翼齋公上公交車未回。是年先叔父九山公成進士,入翰林。翼齋公諱贊圖,字斯志,又字翼齋,行二,乾隆戊子與同懷弟九山公同舉于鄉,考補內廷咸安宮教習。 【 門下士濰縣劉鴻翱拜填諱?!?
丙申,二歲。
丁酉,三歲,長房伯兄虛白公 【 初名功,改名際昌?!?入縣庠。
戊戌,四歲,虛白伯兄為發蒙,先妣王太夫人自課之。
己亥,五歲,十月,先大母林太淑人棄世。是年翼齋公教習期滿引見,以知縣用,回里即丁憂。
庚子,六歲,在家讀書,先考自課之。
辛丑,七歲,先考授徒于經院巷彭宅,隨往讀書。
壬寅,八歲,先考授徒于開元頭林宅,隨往讀書。
癸卯,九歲,先考授徒于楊橋巷蔣宅,隨往讀書,始學作小詩。是年同懷弟章生。
甲辰,十歲,先考授徒于鹽法道德清戚公署齋。閏三月,先妣王太夫人棄世。太夫人少以孝稱,在室時嘗割臂肉療父篤疾。先考為作傳略紀之。
乙巳,十一歲,先祖天池公棄世。公弱冠即為名諸生,以耆儒宿學教授里中五十余年。值八十壽,紀文達公有文祝之, 【 文載公集?!?至是考終年八十二歲。是秋先考為衛防郡丞漢軍劉公延請課子,隨往讀書。福州距廈門五百里,是冬以臺灣林爽文滋事軍興,孔昭道梗,不得歸。
丙午,十二歲,仍在廈門廳署,始學作八股文,并隨先考偕同里先達鄭蘇年光策、何實齋西泰、林于川雨化、張燮邦經邦諸公遨游眾島各巖洞,復泛海覽鼓浪嶼之勝。時廈門洋船叢集,商賈殷賑,仙山樓閣,甲于南天。聞近日井里蕭條,大有今昔之感矣。是年長房三兄曼云公 【 初名雷,改名運昌?!?入縣庠。
丁未,十三歲,冬,隨先考回福州,移住新美里,與九山公同居,從虛白伯兄學舉子業。
戊申,十四歲,學使者云間陸耳山師錫熊甄別生童,余以第九名童生錄送鰲峰書院肄業,山長為孟考功瓶庵先生超然,都講即虛白伯兄也。
己酉,十五歲,春,隨先考往仙游金石書院讀書。秋,與四房四兄澤鄉公云銑同赴長樂縣試,受知于漢軍王弼齋師佑郊,錄取第二名。
庚戌,十六歲,與三兄曼云公同在鰲峰書院二賢祠讀書。
辛亥,十七歲,受知于丹陽吉渭崖師夢熊,以第一名取入長樂縣庠。是年,隨同邑陳茂真師士偉讀書于觀音橋齊氏之拾芳軒。
壬子,十八歲,隨外舅鄭蘇年師讀書于洗銀營趙氏之紅玉齋。是秋鄉試卷備而不薦。
癸丑,十九歲,仍隨蘇年師,始學作詩、賦、雜文。是年,四兄澤卿公入縣庠。
甲寅,二十歲,隨林暢園師茂春讀書于洗銀營陳氏之鳳池書屋。是秋鄉試,與虛白伯兄、曼云三兄同舉于鄉,座主為歙縣程蘭翹師昌期、仁和關晉軒師槐,房官為涇縣吳虛谷師浚。
乙卯,二十一歲,會試薦而不售,房官為鄱陽胡果泉師克家,遂留京過夏,考取景山官學教習。是年澤鄉兄舉于鄉。
嘉慶元年丙辰,二十二歲,會試薦而不售,房官為山右李石農師鑾宣。五月,由運河回閩。七月,患瘧,至重陽始到家,冬至前一夜而止。歲杪鄭夫人來歸,即蘇年師長女也。
丁巳,二十三歲,授徒西門街劉宅。
戊午,二十四歲,授徒南營姜宅。章弟入縣庠。是冬,先考以知縣選期將到,呈明不愿外任,選得汀州府歸化縣學教諭,挈章弟赴任,而命余上公交車。
己未,二十五歲,會試薦而不售,房官為杞縣吳少甫師樹萱。同房曼云三兄遂成進士,入翰林。六月回家,仍在蘇年師館中課文。
庚申,二十六歲,大兒逢辰生。輯東南嶠外書畫錄二十卷,自為序。
辛酉,二十七歲,會試,以九山公為內簾同考官,回避未入場,與大挑又不得,乃就補景山教習。
壬戌,二十八歲,會試,以二甲第九名成進士,座主為紀文達師、鉛山熊謙山師枚、滿洲玉研農師麟、大庾戴可亭師均元,房官為高陽韓湘帆師掄衡。朝考入選第二名,因受知于大興朱文正師珪、大庾戴文端師衢亨、長沙劉文恪師權之、滿洲英煦齋師和、那繹齋師彥成、萊陽初頤園師彭齡、浦城祖舫齋師之望。引見,以翰林院庶吉士用教習,師為黃陂帥仙舟先生承瀛。是秋聞先考寧化之訃,踉蹌南奔,由江西取道汀州入寧化,計署中視含殮者惟章弟一人,痛哉!
癸亥,二十九歲,正月,始至寧化學署。四月,扶櫬回福州,從苫中編輯翼齋公遺詩文兩卷,行狀一卷,又輯家譜四卷。
甲子,三十歲,鄭蘇年師終于鰲峰講席,與同門友沙縣陳名世同??飨嘉拟n兩卷,為之序。吾師遺文,此其一斑也。
乙丑,三十一歲,二月服闋進京,散館以二等第五名引見,改部主事,簽掣禮部,入儀制司行走。是秋,因病請假回籍。在部時輯南省公余錄四卷,謝薌泉先生振定為之序。嗣復拓為八卷付梓。
丙寅,三十二歲,家居,輯長樂詩話八卷,自為序。
丁卯,三十三歲,掌浦城南浦書院講席。秋,挈季生肇文游武彝,有游記及詩紀之,祖舫齋師、陳恭甫編修壽祺各為之序。
戊辰,三十四歲,仍赴南浦講席。秋,為本省撫部張蘭渚先生師誠延入幕中,為撰擬頌冊及奏御文字,并校勘所進遺書數十種,各加按語,如四庫書提要之例。
乙巳,三十五歲,仍赴南浦講席,輯東南嶠外詩文鈔若干卷,陳恭甫為之序。
庚午,三十六歲,仍赴南浦講席,輯夏小正通釋四卷、南浦詩話四卷,皆祖舫齋師為之序。
辛未,三十七歲,復入張撫部幕,與陳恭甫分纂御制全史詩注六十四卷。是春為先考妣合葬,祖舫齋師為之志銘,事畢仍赴南浦講席,校補倉頡篇三卷,選輯閩文典制鈔四卷。是年次兒丁辰生。
壬申,三十八歲,仍赴南浦講席。秋后回家開藤花吟館,集里中諸名流觴詠,其中有藤花吟館畫卷,陽湖李申耆邑侯兆洛、歙縣程春海侍郎恩澤并為之記。
癸酉,三十九歲,仍赴南浦講席,與鄭松谷鵬程、林蓼懷軒開二親家重游武彝,又與全生征蘭游漁梁萬葉寺,志乘所謂天下十大名山之一也。是冬挈眷進京,在浦城祝東巖親家昌泰有斐園中度歲。
甲戌,四十歲,三兒恭辰生于臺莊舟次。八月,抵京,進署銷假,仍在儀制司行走。是歲由運河北上,滯居漕艘中百余日,取舊讀昭明文選筆記之件編錄而增益之,是為文選旁證之權輿。自是每年趨公之暇輒涉筆焉。
乙亥,四十一歲,同劉芙初、吳蘭雪、陳石士、李蘭卿謁翁覃溪師,為蘇齋詩弟子者三年。是夏聞四叔父九山公之訃。公諱上國,字斯儀,又字九山,乾隆乙未進士,歷官翰詹科道,洊至太常卿,終于廣西學政任所,陳恭甫銘其墓。
丙子,四十二歲,兼精膳司幫辦掌印。是秋考選軍機章京,以第一卷引見記名。是冬入宣南詩社,胡墨莊侍御承珙、潘功甫舍人曾沂各為之記。輯春曹題名錄六卷。
丁丑,四十三歲,四兒映辰生。秋與顧南雅莼、龔季思守正二同年游西山,有詩紀之。又與陳石士編修用光、陶云汀給諫澍、王北堂明經萱齡游昌平,有文紀之。
戊寅,四十四歲,入直軍機。是秋扈蹕盛京,來往七十三日,游醫無閭及松、杏諸山。以校勘科場條例被議降一級留任,旋以扈從議敘加一級。
己卯,四十五歲,三月,扈蹕東陵、南苑、盤山。公余偕同人坐山轎登云罩寺,又于月夜上古中盤,飲至向晨始下入直,各有詩紀之。是冬以覃恩誥授奉直大夫,誥贈先考如章巨官,先妣王氏為宜人,封妻鄭氏為宜人。
庚辰,四十六歲,扈蹕灤陽,加一級。又恭送睿廟梓宮,加一級。又恭遇覃恩兩次,各加一級。是役恭逢睿廟升遐,變生倉猝,前無故實可稽,樞廷直務填委,而禮臣隨扈者,堂官僅黃左田大宗伯鉞一人,漢司員僅章巨一人,奏疏文移,責無旁貸。時樞臣禮臣皆日數召見,斟酌典禮,體大思艱,余以一小臣往復其間,哀苦之余,益增凜懼,蓋不敢休息者徹數晝夜,自禮部堂屬官續到者數人,乃始分任其勞,藉免隕越云。九月,回京,兼祠祭司行走。是冬以覃恩誥授中憲大夫,晉贈先考為中憲大夫,先妣王氏為恭人,誥封妻鄭氏為恭人。
道光元年辛巳,四十七歲,五兒敬辰生。二月,以補授主客司主事引見,仍在儀制、祠祭兩司行走。禮曹四司至是乃綿歷焉。三月,扈蹕易州,以恭襄山陵大典議囗加隨帶二級。四月,以考試差引見。六月,由軍機大臣以行走勤慎議敘,奏準即升員外郎,先換項戴。十一月,以補授儀制司員外郎引見。是年,充大清通禮館纂修,又充內廷方略館纂修。又以與同人分校遼、金、元三史地名、人名、官名,余分得金史全部。又分纂西域圖志,未成書。
壬午,四十八歲,由禮部堂官以才具練達,克稱厥職保舉,京察一等。二月,由吏部引見,奉朱筆圈出,交本部堂官查看,復加才識精明,辦事老練,堪勝外任考語,引見記名,以繁缺道府用,仍加一級。閏三月,授湖北荊州府知府。次日具折陳謝,召見于干清宮西房。五月,挈眷出都。六月,赴荊州任。是月即奉檄兼護荊宜施道,兼管荊州鈔關監督。先是,所屬監利縣與沔陽州民以爭水相仇殺,官不能治,大府檄予馳往查辦。乃先以詩歌代為文告勸諭之,又為親勘水濱,議清界址,兩境士民悉服,其患遂平。公余編輯樞垣紀略十六卷,朱詠齋同年士彥為之序。蓋前數年在樞直時稿本,至是始匯次成書云。
癸未,四十九歲,擢授江南淮海河務兵備道。五月,挈眷由大江順流東行。六月,至清江浦赴任。輯江漢贈言二卷,皆楚省僚寀士民送行之作,黎湛溪河帥世序為之序。九月,以霜降安瀾議敘,紀錄二次。是冬,以覃恩誥授朝議大夫,誥贈先考如章巨官,誥贈先妣王氏為恭人,誥封妻鄭氏為恭人。
甲申,五十歲,以前在方略館??苯鹗?,書成,由軍機處奏準從優議敘,加一級,紀錄二次。九月,調署江蘇按察使,駐滄浪亭行館,有滄浪亭題詠兩卷,張蘭渚先生、林少穆尚書則徐各為之序。十月,以霜降安瀾議敘紀錄二次。十一月,回淮海任。值高家堰失事,勞勞襄辦者三閱月。有上嚴小農河帥烺乞免調任淮揚道書,上星使文秋潭孚、汪瑟庵廷珍二尚書請修復堰圩二堤書。
乙酉,五十一歲,春,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五月,調署江蘇按察使。七月,又調回盤運漕糧總局。九月,將滯漕二百萬石全數盤運渡黃北上。是役請撥銀二百一十萬,至是竣事,計節省銀三十二萬。奏入,自督部、河帥以下皆甄選有差,遂擢山東按察使。先是,制河二大府銳意治河,方議挑關、孟兩灘以取直,又議改上流??谝岳\,又欲開王營減壩以泄漲,悉系淮海所轄地方,余皆力陳其不可,以去就爭之,事遂不果。迨余去任,始紛紛興辦矣。是年大兒逢辰登鄉薦第二名。
丙戌,五十二歲,進京謝恩,蒙召見三次,賜克食二次。二月,抵山東任。十一月,調補江西按察使。未行,兼署山東布政使,擢江蘇布政使。輯古格言十二卷,湯敦甫協揆金釗、劉次白中丞各為之序。
丁亥,五十三歲,抵江蘇任。輯東南棠蔭圖詠三卷,皆山左僚寀士民送行之作,朱蘭坡同年珔為之序。是役順途登泰山。赴任后督同李葛囗太守景嶧修治泖湖,一月而竣事。旋請籌款挑浚吳淞江,即于是冬興工,督同陳芝楣太守鑾往來催查,次年夏竣事。
戊子,五十四歲,以挑浚吳淞江議敘加一級。修滄浪亭工竣,記而碑之。輯滄浪亭志四卷。又建吾宗伯鸞高士祠,記而碑之。輯梁祠紀略二卷,朱蘭坡為之序。是歲以覃恩誥贈先曾祖砥公為通奉大夫,如章巨官,先曾祖妣林氏為夫人,皆章巨以本身妻室應得封典呈請上貤者也。
誥贈先祖天池公暨先祖妣林氏,先考暨先妣王氏亦如之。
己丑,五十五歲,九月,撫部陶云汀宮保奏請護理江蘇巡撫,宮保入覲之缺也。輯吳中唱和集八卷,作者二十一人,皆壬戌同年之在吳與過吳者之詩,自為之序。又作小滄浪七友畫卷,刻石滄浪亭壁,朱蘭坡為之記。
庚寅,五十六歲,八月,奉命護理江蘇巡撫,陶宮保擢督之缺也。十二月,復奉命護理江蘇巡撫,盧厚山宮保坤擢督之缺也。是年始遨游吳下諸山,各有詩冊畫卷紀之。
辛卯,五十七歲,江淮大水成災,流民蔽江而來,每日以萬計。乃率屬捐廉,出示募捐,一面給船咨送,一面設廠留養。計自初秋至冬孟三月余日,資送出境者六十余萬人,自初冬至次年春季在廠留養者四萬余人,復自捐棉衣萬襲,以為廠中御寒之具,于三月末陸續資送北返,沿途頗有頌聲。何竹薌郡丞士祁為作目送歸鴻畫卷,高雨農舍人澍然為之記。
辛卯,五十七歲,修復練湖牌壩。是冬,回空軍船藉以無阻。又籌款奏請興挑孟瀆三河,未竣事而去。編梓亡友程春廬府丞同文遺詩四卷,題曰密齋詩存,為之序。
壬辰,五十八歲,二月,奉命護理江蘇巡撫,程梓庭中丞祖洛擢督之缺也。計余官大江南北,歷觀察廉訪旬宣,并四權撫篆,前后凡八年有余。江省吏才最盛,余歷任所薦舉守令不下數十輩,皆執弟子禮甚恭,而如陳芝楣、蘇鰲石廷玉、劉次白、趙竹泉炳言,皆不數年開府持節以去。此外如額莘農騰伊、王香湖青蓮兩方伯,俞陶泉德淵、李石舟國瑞兩都轉,王槐午錫蒲、李碧山廷錫兩觀察,李葛景嶧、王善舟有慶、陳星垣經三太守,或以故或以病去,皆實不愧循卓之稱,尤往來于余心不釋云。是年四月,因病奏請開缺。奉旨俟林則徐到任后再行開缺回籍調理。五月,鄭夫人攜家先行。六月,林少穆抵蘇,遂卸撫篆,挈映兒登舟,因建溪水淺,小住浦城。輯葑江別話四卷,皆江南僚寀士民送行之作。八月,回福州,進黃巷新宅。是歲,吾鄉秋禾為風雨所傷,米價驟貴,而臺灣逆民陳辦滋事,臺米不能內運,民間蓋藏空乏,眾心惶惶。因建議致書大府,力懇奏請借撥江南漕米十萬石,程梓庭督部入告準行,于次年青黃不接之時,由海船運到,鄉里便之。是年修葺宅右小樓,榜曰黃樓。與同里諸耆舊以詩酒相往來,輯三山唱和集十卷。
癸巳,五十九歲,先室鄭夫人棄世,為撰事略梓行之。劉次白中丞、高雨農舍人各為之傳,林少穆尚書為之墓表。輯江田梁氏詩存九卷,自為之序。是歲修葺宅左小園,榜曰東園,分為十二景,有詩紀之。
甲午,六十歲,輯退庵隨筆二十卷,自為之序。此書先為關中友人所刻,后至桂林,復加增刪,擴為二十四卷,賀耦庚中丞長齡序之。
乙未,六十一歲,集詩社諸君子在敝廬設局勸捐義倉谷價,忙碌者數十日而后集事。五月,奉召入都,挈逢兒、映兒束裝就道,至揚州病瘧,留滯月余日。八月,由運河北上,舟次輯北行酬唱集四卷,皆同里知好及大江南北僚寀士民贈行之作,陳芝楣中丞為之序。八月杪抵京,遞折銷假,蒙召見一次。次日即授甘肅布政使,復蒙召見二次,并賜克食于重陽日。挈逢兒、映兒赴甘肅任,順途游華山。
丙申,六十二歲,甘藩庫中前因辦理軍需有漏款銀七萬兩,經手者半已離甘,部中屢行查詰,督部不知所為。余殫五日夜之勤,設法補苴完結,上下同官及離甘各官皆德之。正月,調授直隸布政使,以留辦計典遲至,三月杪始成行,途次接奉擢撫廣西之命。五月,抵京,遞折謝恩,蒙連日召見六次,賜克食五次,即陛辭出京,挈丁兒、敬兒赴廣西任,兼署廣西學政。三閱月,以奉查馮贊勛揭參楊時行一案據實奏覆,奉旨嘉獎,議敘加一級。輯宣南贈言二卷,皆日下同人話別之作也。途中舟過衡山,在船艙中飽觀一日,有詩紀之。冬奉賜「?!棺忠环?。
丁酉,六十三歲,輯論語集注旁證二十卷、孟子集注十四卷。秋,監臨廣西文武兩闈,并會同丁自庵學政善慶考選拔貢。廣西文闈積弊多端,其最甚者,每科闈中輒派兵六十名,列坐于明遠樓之上下前后,各為稽查彈壓,而鎗替傳遞之弊即伏其中。甚至有能文之舉人,身穿號褂于樓上起草,交他兵順遞號舍中,毫不費力者。余既采訪明確,乃排眾議,革除之,并附片奏明立案,士林感之。是科三兒恭辰舉于鄉。修復署東銅鼓樓,成銅鼓聯吟集兩卷。又于獨秀吳下重建五詠堂,為詩紀之,遠近和者百余家。冬奉賜「福」字一方。
戊戌,六十四歲,越南使臣入貢,照例于節堂款宴,作畫冊紀之。校梓文選旁證四十六卷,阮云臺師、朱蘭坡同年各為之序。蓋二十年精力所萃,至是始成書云。輯國朝臣工言行記十二卷。冬奉賜「福」字一方。
己亥,六十五歲,監臨粵西文武兩闈。是歲次兒丁辰與胞侄齊辰同舉于鄉。四兒映辰入縣庠。輯制藝叢話二十四卷,朱蘭坡及楊蕓士明經文蓀各為之序。冬奉賜「?!棺忠环?。
庚子,六十六歲,監臨文武鄉闈,并會同學政考選優貢。輯楹聯叢話十二卷,陳蓮史方伯繼昌為之序。是年始遨游桂林諸山,畫成長卷記之。冬奉賜「福」字一方。
辛丑,六十七歲,二月,聞廣東英夷滋事,帶兵至梧州府防堵。梧州界連東粵,匪徒乘機嘯聚。余力行團練之法,境內帖然。奉旨選將調兵送炮,協濟東省,并準楊誠村參贊芳咨取鐵樁木排芻束,兩旬間悉辦運無誤。旋調授江蘇巡撫,即回桂林,往來得飽看陽朔山水,亦忙中勝緣也。五月,挈家登舟,由湘江、荊江順流而東。七月,赴江蘇任,即帶兵赴上??h防堵。時裕魯山督部謙奏準寶山口商船一概不準進港,以防夷匪混入,合縣商民洶洶,幾至罷市,縣令束手罔措,關道遽欲辭官。余即日據呈批準進港,一面具奏,人心始安,歡聲雷動。又與陳蓮提戎化成協力練兵練炮,收撫巨奸,自吳淞江至寶山口數十里刁斗森嚴,軍民安堵。值浙江鎮海失陷,督部訃至,因兼署兩江總督及兩淮鹽政二十余日。適奉辦理糧臺之命,遂回蘇州。先是,恭奉明旨飭各省督撫保舉所屬道府以下各官。余赴蘇雖甫三月,而僚屬半系舊知,即據實以所知奏薦。不及一年,而黃石琴恩彤洊歷方伯,但云湖明倫坐升都轉,王觀庭用賓、練笠人廷璜各擢太守,中外咸稱得人焉。十一月,疾作,即專折陳請開缺調理,送篆交程晴峰中丞矞采接辦。是歲逢兒成進士,以兵部員外郎即補。
壬寅,六十八歲,正月,引疾折回,奉旨準其開缺調理,并奉賜「?!棺忠环?。二月,挈家登舟,本擬回閩,因驟聞浙東英夷鴟突,大帥失機,錢塘江口戒嚴,不敢前發,遂回帆北渡揚子江,寓居揚州張氏園者三月有余日,與阮云臺師、謝蕉石同年學崇、黃右原比部奭及余婿楊竹圃方伯簧劇談而已。五月杪,聞夷船已進圖山口,復倉卒挈家登舟,渡江而南,徑達蘇州,由浙江回閩。蓋六月初三日舟過丹陽,初八日夷兵已陷京口矣。六月杪,抵浦城,復聞芟夷要在福州設立馬頭,已經疆臣奏準,城中士民惶惑,有紛紛逃避之意,不得已暫駐南浦,借宅而居焉。忙中輯楹聯續話四卷、巧對錄四卷,皆自為之序。
癸卯,六十九歲,購花園衕荒地一區,起造新宅,左有方池半畝,遂環池略綴屋宇,榜曰北東園,以別于福州之東園也。四月,進新宅。八月,回福州省墓,小住二十余日,仍回浦城,為恭兒點定勸戒近錄六卷,為之序。
甲辰,七十歲,自訂年譜,又輯稱謂拾遺十卷,自為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