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志三
忠 節
唐
林慎思 字虔中,長樂人。咸通中登第,后復中宏詞科。歷校書郎,水部郎中,萬年縣令。黃巢入長安,迫以偽官,慎思不屈,罵賊死。所著有《續孟子》、《伸蒙子》。
張 謹 字信美,閩縣人。沈機雄毅,累官福建招討使。黃巢之亂,賊以精兵數萬寇閩中,謹率師迎戰,多所沖陷。后與賊遇于鐵山,殺傷甚多,賊以奇兵絕餉道,士卒乏食,疲困不能斗,謹意氣自如。其偏將郭榮有勇力,能挽一石弓,舉千斤。謹與榮、其將校十八人,持白刃,突入賊陣,斬首百余級。后賊探知王師矢盡無援,奮擊不已,自旦至晡,十八人與榮俱死,謹被創甚,乃握刀箕踞,瞠目大罵,為賊所害。妻子及榮妻皆罵賊死。
黃 碣 閩人。初為閩小將,喜學問,抗志希古。用戰安南功,高駢表為漳州刺史,徙婺州,有治績。劉漢宏攻之。寡不可守,棄去。客游蘇州,董昌為威勝軍節度使,表碣自副。昌反,碣諫曰:“大王拔田畝,位將相,非有勛業可紀。夫桓文不侮周室,曹操不敢危漢,今僻嬰一城而為大逆。碣請先死,不忍見大王之滅族也。”昌怒,斥出之。碣又移書幕府李滔曰:“越州建元,以愚策之,針可為鞘耶?”或竊其書示昌,遂為所害,夷其家百口,坎鏡湖之南,同瘞焉。詔贈司徒。
宋
朱庭杰 字世英,永福人。崇寧進士。建炎中為濰州北海令,尋攝倅。金人入寇,官屬悉遁免,庭杰獨堅守不去。城隅有水,度虜至必飲之,投以野葛,飲者多死。俄而虜兵入城,庭杰死之。敕葬于郡之桑溪原。
余光庭 羅源人。大觀三年擢第,累官光祿寺丞,出知南陽郡。建炎初,金人陷南陽,不屈而死,舉家殲焉。
盧 榕 字叔才,初名郁,永福人。宣和中擢第,調安仁令。紹興初,劇寇曹成擁眾數萬,自江北掠湖南,時帥臣向子諲兵不敵,又無外援,寇鼓噪入。榕躬率民兵戰死。詔贈宣教郎,官其子沂。沂復與賊戰,死,又官其子鑄倅。黃輔之哭以詩:“許國一心如鐵勁,闔門萬口等毛輕。”
曾 升 字孟高,福州人。入粟補吏。靖康中,虜騎犯邊,升被檄,部士卒戌楚州,至昭信縣,適遇金人,與戰,死于陣,昭信賴以全。事聞,贈五官,與一子恩澤,立廟祀之。
高應松 字筼畝,長樂人。開慶元年進士。歷官權禮部員外部,權直翰林院。元兵至臨安,應松不肯草降表。及元兵入,舉朝奔竄,從官留者九人,應松與同郡侍郎翁仲德,正言陳春伯、大理卿郭珙與焉。朝廷旌其忠,遷應松端明殿學士僉書,樞密院參知政事。及兩宮赴北,應松扈從,至燕絕粒不語,七日死。
陳覺伯 字宗尹,長樂人。登咸淳進士,授泉州教授。景炎初,幼主航海,師次于泉,覺伯率同列奔問起居,遂從入廣。宋亡,憤惋不食卒。覺伯與高應松為友,節亦相類云。
林 琦 閩人。德祐三年,元兵迫臨安,琦于囗山結壯士數千人防海,以功補宣教郎。文天祥開府南劍,琦往從之,及潮州移屯,俱被執。琦至建康,憂憤死。
林 同 字子真,別號空齋,福清人。公遇之子也,蔭官家居,性慷慨好義。宋室將亡,同自以其先遹龍圖學士、埏知杭州、瑑直寶章閣,累世事宋,恥臣于元。又有劉仝祖者,其妻,同女弟也。仝祖仕歷督府監丞,亦恥臣元,遂與同謀起兵收復。仝祖即同宅開局募眾,已復取福州、興化、南劍三郡矣。未幾,三郡叛降于元。仝祖知事不濟,走他邑,自經死。元兵至,同盛服坐堂,嚙指血書壁自誓,亦不屈而死。同、仝祖并祀本邑。《宋史》林同作永福人,誤。
朱 牧 字子文,閩縣人。舉進士,為安溪主簿,調隆興府法曹。宋亡,死之。鄉人私謚曰文貞,祀學宮。
國 朝
葉 福 字叔疇,閩縣人。建文庚辰進士,授刑科給事中。靖難兵起,福守金川門,死之。初,福見金陵勢危,自期必死,乃遣家人歸報其母,曰:“不得為孝子矣。”又嘗語客:“孟氏所欲有甚于生,吾人心事不當爾邪?”建安楊文敏公與福同年進士,雖取舍異趣,然重其為人,福死二十余年,追銘墓。
林 英 字章叔,古田人,宋儒用中九世孫。洪武二十八年,以貢授監察御史。建文初,請抑宗藩,行主父偃之策。時李景隆用事,朝野震慴莫敢言,英奏劾之,謫知瑞安縣。靖難師起,召英以舊職,與修撰王叔英募兵廣德,比至,勢不可為,乃拜言曰:“臣生無補于時,死有負于國。天命將移,力難以濟。”遂自經死。
成祖登極,收死難諸臣家屬,英妻宋氏系獄,亦自經。世稱雙節,友人王偁為銘其墓。
蔡 海 閩縣人。洪武丙子鄉薦,署象山教諭。海邃于文學。永樂壬寅,倭寇陷邑,老弱盡逃匿,海獨正襟危坐。少頃賊至,海指賊罵曰:“丑徒當稱貢,乃敢寇境掠民耶?”賊怒,刺之,海飲刃,罵不絕而死。
姚 銑 字孟聲,侯官人。永樂甲辰進士。宣德間授刑科給事中,改工科。請告家居者久之。正統初,用大臣薦轉兵科都諫。己已從征北膚,死于上木之難。先時銑自誓必死,在軍中遣仆伯通歸貽家人詩,有曰:“許國丹心今日盡,輸忠白骨幾時還。”海內士大夫聞而悲之。
周 杰 字文英,懷安人。正統丙辰進士,授戶部主事,扈從北征,師潰于土木,死之。
陳 鈍 字魯若,侯官人。正統己未進士,授戶部主事,扈從北征,師潰于土木,死之。
許天錫 字啟衷,閩縣人。弘治癸丑進士,改翰林庶吉士,授吏科給事中,歷工科都給事中。天錫性豪爽,嫻于文辭,居省中號敢言。當敬皇帝時,天錫前后條陳三十余疏,上嘉納之。嘗奉命勘宣府大同兵事,大臣武帥不職者多所劾罷。閱內廄馬,刬剔蠹弊,歲省費四十余萬。正德己丑,詔使安南,抵其國,世子郊迎。詔節欲由中門入,天錫諭以禮,乃從東階,因責其典禮者。翼日開讀,無再得罪,交人悚畏。事竣,王致金贐,辭以詩曰:“箐茅又喜重包貢,薏苡何須滿載歸。”交人敬天錫,不敢強,為豎卻金亭。比歸,逆瑾以其金多,不知其不受饋也。天錫查內庫,條逆瑾罪上之。瑾積恨,遂矯旨逮問。時天錫侯命于西華門外朝房,是夜瑾潛遣人殺之,血流被面。鄉人為之僉欠,懸橐而已。嘉靖十九年,天錫子許春赴闕訟冤請恤,詔特追賜祭葬。當天錫被殺時,其子方襁褓,即家人亦莫知所以死也。瑾勢灼天,都人士緘口咋舌。正德庚辰《郡志》言:天錫知不免,懼禍及老母,一夕自經。”萬歷己卯《郡志》言:“天錫將死,夜草疏極論天下事,令一蒼頭晨擊登聞鼓,已亡矣。”是皆未明天錫之死于瑾者也。余閱肅皇帝實錄,得其繇,因嘆天錫死百有余年而其冤始白。鳴呼,此與田令孜沈孟昭圖何異?
林公黼 字子質,長樂人。正德丁丑進士,授大理評事。公黼少沈敏力學,事親孝,平生所為,無不可質諸鬼神者。十四年,上將南巡,瑾誅死,彬與寧同在上左右,群臣或諫,彬輩每勸上杖之。時上方大怒言者,公黼又約同官以疏諫。或謂公黼且必重譴,不聽。疏入,命系詔獄,五日又杖下,舁至旅舍卒。肅皇帝初褒死事,贈太常丞,賜祭,錄其子為太學生。
論曰:夫士委質王家,庸必捐軀,乃共其位哉!顧時窮而節義現,則所欲有甚于生耳!葉給舍、林侍御、蔡廣文殺身成仁,得其正而斃焉。若姚都諫與周、陳二郎署,均以扈從死于土木之難也,當其時,六飛覆轅,千官駢首,固非可以死可以無死者矣。至林廷評之諫南巡,死于杖也;許都諫之糾逆珰,死于被殺也,則當車濺血,空懷啣橛之憂,匕首揕胸,竟罹指鹿之禍。彼蒼者天,殲此良人。靜言思之,寤辟有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