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0章

  • 福州府志萬歷本
  • 佚名
  • 3422字
  • 2015-11-24 19:40:57

人文志四

風 概

陳 葵 字伯響,閩縣人。崇寧試上舍,優等,登大觀進士。蔡京籍元符上書王定等十八人奏乞編置,葵其一也,謫歸衡州。二年,雷震元祐黨人碑,得釋還。后授樂清尉,再調官,以陳瓘門人,又為京黨劾罷。高宗即位,訪求元祐黨人,有薦之者,授承事郎將作監丞。尋召對,除諸王官教授。逾年,又以趙鼎黨罷歸。葵屢蹶而不改操,時論高之。

梁巖老 字允濟,一名汝霖,永福人。政和進士。靖康間,金人犯闕,巖老佐帥守城有勞。明年,詔使金,虜欲臣之,不屈,虜怒,幽之荒寺,月給飲食。食余輒私曬之,復留余飲漬其壁,久之壁壞,乃挾乾糗南奔,晝伏夜行,竟全節而歸。高宗嘉之,除直秘閣,知泉州,尋卒。

吳元美 字仲寔,永福人。宣和六年進士。紹興中,歷太常寺簿,出為兩路機宜。有文名,嘗作《夏二子傳》,二子,蓋指蚊蠅也。其鄉人進士鄭煒與有隙,以上之丞相秦檜,誣其指斥國家,譏毀大臣。高宗特宥之,謫容州,再謫南雄州,卒。其后楊椿、洪遵等為言于朝,特旨官其子。

陳剛中 字彥柔,閩清人,祥道從子也。建炎二年登第。性慷慨,敢論事。紹興初,官迪功郎,上言“民力凋瘵,請罷冗食,去虛文,以足國用。”遷大府寺丞,應詔,又乞議恢復,大忤丞相秦檜意。未幾,胡銓以劾檜貶韶州,剛中作啟賀其行,有曰:“屈膝請和,知廟堂御侮之無策;張膽論事,喜樞庭經遠之有人。”又曰:“身為嶺海之行,名若泰山之重。知無不言,愿借上方之劍;不遇故去,聊乘下澤之車。”檜聞益怒,遂與張九成等七人同謫,差知安遠縣,士論惜之,有詩云:“同日七人俱去國,何時萬里許還家。”剛中至縣,適有嶺寇,盡瘁撫定,冒瘴客死,家貧,櫬不能歸,葬杭州風篁嶺。

陳 璟 字景玉,連江人。補太學生。紹興間,故相張浚都督江淮,有重名,湯思退執政,忌之。其黨王之望、尹穡遂詆浚,罷其兵柄。璟獨慨然不平,與諸生張觀等詣闕上書,乞正思退等誤國罪。思退與之望、穡亦尋罷。璟負氣磊落,當時名流執弟子禮者百余人,后覃恩授貴州文學。

鄭 鑒 字自明,連江人。乾道間,補太學生,扣閽諫鞫毬事。淳熙初,除太學正,入對稱旨,上謂龔茂良曰:“鄭鑒議論甚切。”遂召試館職對策,指大臣權幸干政,上又謂其策可取,除校書郎,遷著作,權郎官,屢有陳述。韓侂胄惡之,出知臺州。及辭,東宮太子語之曰:“前后講論,無如侍講切直者。”后卒,朱文公稱其為人有古爭臣風,求之近世,則可媲鄒、陳而無怍者也。

陳德豫 字子順、連江人。登淳熙進士乙科,調建州戶曹,試教官,分教宣城,累遷諸軍糧科院,官終大理卿。德豫居官,每抗疏論事,切時務。理宗嘗因旱求言,德豫上封事,以致災之由在諱天變、諱人言,宜更其政,識者偉之。常有胡僧入覲,錫予甚豐,德豫力陳梁武之失,異端不足信,即日有旨出胡僧于國門。德豫少好學,博通諸子百家,而能不詭于正。在宣城時,方禁程氏學甚嚴,命所在毀其書,郡學舊有二程遺文,德豫護藏惟謹。著有《訥齋稿》。

王益祥 字謙叔,閩縣人。淳熙間進士及第,歷桂陽、建康教授。有作人功,用陳傅良、張杓薦,擢監簿、編修、說書。出知寧國,改處州。時嚴偽學之禁,丐祠去,遷江東提刑。以里人陳自強進相位,棄官歸。

黃 唐 字雍甫,閩縣人,為考功郎。韓侂胄為其父請謚,唐不肯,復議,遂辭官。

鄧 林 字楚材,福清人。淳熙五年登第,調太和簿,有文名,朱熹、呂祖謙、陳傅良、戴溪皆與為友。凡三上書譏切時政,其略曰:“今朝廷無元氣,中國無生氣,士大夫無英氣,故夷狄客氣扌壽虛而入,陰陽沴氣乘間而起。”由是朝議忌之,授石城丞。有《虛齋集》。

楊宏中 字充甫,侯官人。慶元中,臺城李沐希韓侂胄意,劾丞相趙汝愚逐之,祭酒李祥、博士楊簡上疏論救,有旨補外。宏中為太學生,與同邑徐范彝父、羅源張彳巛日亍周甫《宋史》字用叟謀救祥等,而明汝愚無罪。時諸生中多有欲與者,聞侂胄將置重辟,或怖不肯列名,徐范毅然曰:“業已具疏,何懼之有?”疏上,侂胄果大怒,俱編管遠方,禁錮十余年。侂胄誅,始皆進用。宏中登開禧進士,為太學正,因旱,上封事,指切無隱,時論益壯之,官終知武岡軍。徐范登嘉定進士,官終朝奉大夫。嘗通判澤州,湖湘大旱,范賑饑民,多所全活,卒贈朝請大夫、集英殿修撰。張彳巛日亍官終泰和令。當時同宏中上書,又有林仲麟、蔣傳、周端朝,天下號“六君子”。仲麟,福寧人。

陳 縝 字師文,羅源人。淳質有守,少慕伊洛、考亭之學,屢試禮部,獨以正心誠意為說,俱見黜。后以時務對,遂擢第。及廷試,慨然曰:“今得對天子之庭,可負所學耶?”復以誠意正心對,始終發明伊洛之旨。孝宗見策,嗟嘆良久,擢特奏名第一。

敖陶孫 字器之,福清人。少倜儻有大志,為文章援筆立就。韓侂胄用事,朱文公貶外,陶孫時游太學,首以詩送之。趙汝愚死貶所,陶孫哀之以文,又揭詩于通衢云:“左手旋乾右轉坤,云何群小肆流言。狼胡無地容姬旦,魚腹終天葬屈原。一死固知公不免,孤忠賴有史長存。九原若遇韓忠獻,休說渠家末代孫。”侂胄大怨遣捕,陶孫變姓名亡命得免。后登慶元進士,終溫陵通判,有《月翟庵集》。

潘 牥 字廷堅,以字行,閩縣人。端平進士。時對策者百余人,牥對,獨以濟邸事為言,有曰:“陛下承休上帝,不宜皈德匹夫。”又曰:“陛下手足之愛,生榮死哀,反不得視士庶人,宜厚東海之恩,裂淮南之土。”其言皆人所不敢言也。殿中侍御史蔣峴阿執政意,劾牥策語不順,欲置之法,上不許,調牥鎮南軍節度推官,遷潭州通判。會日食求言,牥又上封事:“熙寧日食,詔郡縣掩骼。今故王一抔,其為骼甚矣。請葬以王禮。”丞相游似心善其言,不能用也。牥疏遠小臣,屢犯時忌,雖顛沛猶不忘納忠。后游丞相欲收用牥,而牥卒矣,士論甚惜焉。牥廷試策傳,京師為之紙貴,識者皆曰:“子韶、龜齡輩人也。”著有《詩集》、《古樂府》。

張 疆 字定叟,一字弱翁,古田人。以《易》義補太學生。常叩閽上書,力詆史嵩之擅政。嵩之欲置之死,賴理宗見察得免,嵩之亦旋以是罷。后釋褐登第,累遷國子監書庫官。又率同列丁應奎等上疏論丁大全誤國,并諫遷都之失,理宗特嘉納之。疆性慷慨,勇于立功名,時時論國家大事,以風節著云。

鄭所南 字憶翁,一名思肖,連江人也。以太學生應博學宏詞科。會元兵南下,宋將亡矣,所南猶叩闕上書。元人爭物色之,遂變名思肖,而隱示不忘趙也。僑居吳下,坐必向南,時時望臨安舊都,野哭若狂。終身誓不見朝士,或坐上聞北人語,即引去。嘗有詩云:“不知今日月,但夢宋山川。”又題《寒菊》云:“寧可枝頭抱香死,不曾吹落北風中。”

國 朝

鄔 孟 福清人。洪武癸酉鄉薦,拜四川道御史。孟居官以廉著,風裁凜然,屢直言時政。后坐忤旨死。

吳 實 字中美,后復姓林,長樂人。永樂辛卯進士,授監察御史。立朝直言,不避權要,時謂之吳鐵面。處州民因坑冶事挾仇訐告,連蔓甚眾,實奉命按獄,微服廉之,出無辜者百五十人。奉天殿災,應詔陳六事:惜民力,節財用,重爵賞,慎刑罰,擇賢才,嚴考課,皆切時弊。遷廣西按察司僉事致仕、有《樸齋集》。

韓 弘 字士毅,福清人。永樂乙未進士,授戶部主事,擢韓府長史,改寧府。弘好直諫,王不悅,誣以事,被逮,檻至京,江西省臣為白其情,得釋。調永平府同知,以績最升揚州府知府。弘在郡愷悌正直,民懷之。轉山東右參政,浙江左參政。

陳 傅 字巖說,閩縣人,宋陳忠肅韋華八世孫也。正統丙辰進士。授行在刑科給事中。當英廟初,傅鯁直言事無所諱。值虜警,進安邊四策,上采納焉。又劾會昌伯孫忠驕恣、應城伯孫杰貪淫,福建參議顏擇之科索、御史丁俊阿縱、都督王瑜撓監禁,皆逮問,中外服其風采。尋奉命冊封琉球,卻其饋無所受,事竣還,適外戚周氏奪民田,民詣闕訴,遣傅按之,追田還民,而繩其諸不法者。刑部尚書魏源蔽周氏,論傅凌蔑皇親,下詔獄。于是科臣交章,言“貴戚當抑,以全國恩,直臣當容,以彰國紀”,竟謫大同戌。已巳,上北狩,至大同,詔文武官員謫其地者,賜復職,而傅卒矣。迨英廟復辟,嘉傅忠直,追贈太常寺少卿。

陳叔紹 以字行,侍讀叔剛之弟。正統乙丑進士,選監察御史,擢湖廣副使,卒于官。叔紹少無宦情,精于《春秋》,有司欲以明經辟之,弗就也。年三十余,學士劉球素與叔剛善,雅聞其弟名,乃以屬督學者,令補弟子員,叔紹于是始有仕進意。在臺中,當景泰之初,海內多故,凡有建白彈擊,皆叔紹倡之,為一時名御史焉。天性孝友,母林嘗病,朝夕侍側,衣帶不解。侍讀卒,孤煒甫十歲,叔紹撫而成之。

謝 琚 字仲玉,懷安人。正統戊辰進士。授南京兵科給事中,數上疏,論事剴切,出為浙江參議。所至抑中官,黜墨守,風節凜然。年四十余,即自陳歸田里,陋巷一室,衣敝茹淡,人所不堪,處之泰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赣榆县| 河津市| 罗田县| 德州市| 重庆市| 房产| 阜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神农架林区| 伊宁市| 得荣县| 新郑市| 开封县| 根河市| 泾阳县| 舒城县| 吉木乃县| 咸阳市| 沂南县| 宣化县| 东莞市| 辽阳市| 五原县| 汝南县| 察哈| 渝北区| 孙吴县| 临邑县| 三亚市| 天津市| 涟源市| 白朗县| 故城县| 龙门县| 八宿县| 偏关县| 吉水县| 洞头县| 彭州市| 海晏县| 晋州市|